本发明涉及纺织辅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纺织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淀粉作为经纱上浆的主要浆料,有着较好的成膜能力和对天然纤维良好的粘附性能,它资源丰富、价格低廉,退浆废液对环境污染小。但原淀粉分子量高,分子链由环状葡萄糖剩基构成,刚性大、玻璃化温度高,而且每个葡萄糖剩基有3个一OH基,分子链间氢键密度大,分子间作用力很高,链段运动困难,表现出脆性材料的特性,使得原淀粉的浆液和浆膜在上浆性能上有着一些缺陷。为了改善原淀粉的上浆性能,人们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对原淀粉进行改性处理,得到各种变性淀粉浆料。与原淀粉相比,变性淀粉的分子量小、浆液粘度低、浆液的粘度热稳定性好,改善了浆液、浆膜性能,提高了对疏水性纤维的粘着性以及浆膜的韧性和耐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现提供一种无环境污染的纺织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纺织浆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创新点在于:由丙乳砂浆、次氯酸改性淀粉浆液和纳米二氧化钛组成,并依如下步骤得到:
(1)丙乳砂浆乳液的制备:将丙烯酸、丙烯酸丁酯、引发剂、乳化剂OP-10、水按质量比为7:25:0.2:0.2:100 混合,在60~75℃下反应1~2小时,得到丙乳砂浆乳液,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与过硫酸钾质量比为3:1的混合物;
(2)按淀粉与水的质量比为1:1,将淀粉分散与水中,加热至35~40℃后,按淀粉与次氯酸的质量比为100:1,加入次氯酸溶液,反应15~ 25min后,再加热至50~70℃,保温20~30min,得到次氯酸改性淀粉浆液;
(3)将丙乳砂浆乳液、次氯酸改性淀粉浆液、纳米二氧化钛按质量比为1:1~1.5:0.1 混合均匀, 加热至30~60℃,保温30min,即得纺织浆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的纺织浆料耐磨性好,相容性和稳定性好,易退浆,浆膜柔韧、滑爽,可用于替代PVA 浆料,可有效减少纱线断头率,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实施例1
一种纺织浆料及其制备方法,由丙乳砂浆、次氯酸改性淀粉浆液和纳米二氧化钛组成,并依如下步骤得到:
(1)丙乳砂浆乳液的制备:将丙烯酸、丙烯酸丁酯、引发剂、乳化剂OP-10、水按质量比为7:25:0.2:0.2:100 混合,在60℃下反应1小时,得到丙乳砂浆乳液,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与过硫酸钾质量比为3:1的混合物;
(2)按淀粉与水的质量比为1:1,将淀粉分散与水中,加热至35℃后,按淀粉与次氯酸的质量比为100:1,加入次氯酸溶液,反应15min后,再加热至50℃,保温20min,得到次氯酸改性淀粉浆液;
(3)将丙乳砂浆乳液、次氯酸改性淀粉浆液、纳米二氧化钛按质量比为1:1:0.1 混合均匀, 加热至30℃,保温30min,即得纺织浆料。
实施例2
一种纺织浆料及其制备方法,由丙乳砂浆、次氯酸改性淀粉浆液和纳米二氧化钛组成,并依如下步骤得到:
(1)丙乳砂浆乳液的制备:将丙烯酸、丙烯酸丁酯、引发剂、乳化剂OP-10、水按质量比为7:25:0.2:0.2:100 混合,在75℃下反应2小时,得到丙乳砂浆乳液,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与过硫酸钾质量比为3:1的混合物;
(2)按淀粉与水的质量比为1:1,将淀粉分散与水中,加热至40℃后,按淀粉与次氯酸的质量比为100:1,加入次氯酸溶液,反应25min后,再加热至70℃,保温30min,得到次氯酸改性淀粉浆液;
(3)将丙乳砂浆乳液、次氯酸改性淀粉浆液、纳米二氧化钛按质量比为1: 1.5:0.1 混合均匀, 加热至30~60℃,保温30min,即得纺织浆料。
实施例3
一种纺织浆料及其制备方法,由丙乳砂浆、次氯酸改性淀粉浆液和纳米二氧化钛组成,并依如下步骤得到:
(1)丙乳砂浆乳液的制备:将丙烯酸、丙烯酸丁酯、引发剂、乳化剂OP-10、水按质量比为7:25:0.2:0.2:100 混合,在66℃下反应1.5小时,得到丙乳砂浆乳液,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与过硫酸钾质量比为3:1的混合物;
(2)按淀粉与水的质量比为1:1,将淀粉分散与水中,加热至35~40℃后,按淀粉与次氯酸的质量比为100:1,加入次氯酸溶液,反应20min后,再加热至60℃,保温25min,得到次氯酸改性淀粉浆液;
(3)将丙乳砂浆乳液、次氯酸改性淀粉浆液、纳米二氧化钛按质量比为1:1.2:0.1 混合均匀, 加热至45℃,保温30min,即得纺织浆料。
本发明的纺织浆料耐磨性好,相容性和稳定性好,易退浆,浆膜柔韧、滑爽,可用于替代PVA 浆料,可有效减少纱线断头率,提高生产效率。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落入本发明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