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物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30667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衣物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机外向收容有衣物的旋转滚筒内供给空气并且将从衣物夺取水分后的空气排出到机外来对衣物进行干燥的衣物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在衣物干燥机或洗涤干燥机中进行衣物的干燥的情况下,通过使收容有衣物的旋转滚筒进行旋转来搅拌衣物,向旋转滚筒内吹送空气来使空气接触衣物。然后,利用被吹送的空气夺取衣物的水分来进行衣物的干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图9是示出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以往的衣物干燥装置的截面结构的图。如图9所示,以往的衣物干燥装置在旋转滚筒101内收纳有衣物并关闭门102之后对电动机103通电。当电动机103通电时,利用滚筒旋转皮带轮104和滚筒皮带105向旋转滚筒101传递电动机103的旋转,利用挡板106使处于旋转滚筒101内的衣物开始旋转。

另一方面,电动机103的旋转还被传递到风扇旋转皮带轮107、风扇皮带108以及风扇皮带轮109来使风扇110进行旋转。通过该风扇110的旋转,从过滤器收纳器具111的前表面设置的狭缝状的吸气口112吸入外部空气。被吸入的外部空气经过过滤器113和吸入风道114而被自身发热加热器115加热。

加热得到的热风从设置于旋转滚筒101的许多热风吸入孔116被引导至旋转滚筒101内。被引导至旋转滚筒101内的加热空气从衣物间经过的同时吸收衣物的水分。由此,利用加热空气进行衣物的干燥工序。结束衣物的干燥工序后的含有湿气的热风经过设置于过滤器收容器具117的多个过滤器热风排气孔118和过滤器119。热风进一步经过设置于旋转滚筒101的后部的热风排气孔120,并经由排气风道121从设置于外壳100的背面上方的热风排气口122排出到机外。

通过连续地进行这种工序来进行衣物的干燥。

然而,在上述现有结构中,从机外取入并被加热后的空气在使衣物干燥之后向机外排出时,热也同时被排出到机外。由此,具有以下问题:干燥的效率降低,或者使设置有衣物干燥装置的室内的环境恶化。

另外,外部空气经由设置于外壳100的前表面的过滤器113被导入机内。另一方面,旋转滚筒101内的热风经过设置于旋转滚筒101的后部的过滤器119被排出到机外。因此,两个过滤器存在于各不相同的场所,使用者必须分别清理两个部位。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3-14306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问题而完成的,提供一种提高衣物干燥装置的干燥效率,并且使设置有衣物干燥装置的环境保持舒适,同时使棉绒过滤器的清扫的作业性提高的衣物干燥装置。

具体地说,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衣物干燥装置具备:主体;旋转滚筒,其旋转自如地设置在主体内;吸气口,其用于将干燥用空气取入;吸气路径,其用于从吸气口向旋转滚筒供给干燥用空气;加热部,其设置在吸气路径上,用于对干燥用空气进行加热;送风部,其设置在吸气路径上,用于向旋转滚筒内吹送干燥用空气;排气口,其用于将干燥用空气排出;排气路径,其用于向排气口供给在旋转滚筒内使衣物干燥后的干燥用空气;以及控制部,其用于控制送风部和加热部。该衣物干燥装置构成为还具有热交换部,经过吸气路径和排气路径的干燥用空气能够在该热交换部进行热交换。

利用这种结构,与被排出的空气一起舍弃的热由被吸入的空气回收,因此能够提高干燥的效率。另外,能够抑制向衣物干燥装置的机外的热排出,因此能够减少设置有衣物干燥装置的环境由于排热而恶化的情况。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衣物干燥装置构成为吸气口朝向主体内开口。由此,能够吸入主体内部的更温暖的空气,并且能够抑制大的异物等从衣物干燥装置的机外进入吸气路径。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衣物干燥装置还具备用于捕集异物的第一棉绒过滤器单元。第一棉绒过滤器单元具有第一吸入部和第一排出部,第一吸入部与第一排出部经由连结部连结,在第一吸入部与第一排出部之间的连结部设置有用于形成热交换部的第一邻接部。利用这种结构,在经过第一棉绒过滤器单元的从机外取入的干燥用空气与向机外排出的干燥用空气之间易于进行热交换。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衣物干燥装置在第一棉绒过滤器单元的第一吸气部和第一排出部中的至少第一排出部设置第一过滤器片。利用这种结构,能够有效地捕集棉绒。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衣物干燥装置在第一棉绒过滤器单元的下游侧还具备第二棉绒过滤器单元。第二棉绒过滤器单元具有设置在吸气路径上的第二吸入部和设置在排气路径上的第二排出部。第二吸入部与第二排出部连结,在第二吸入部和第二排出部这两方设置第二过滤器片。利用这种结构,能够可靠地捕集被吸入的干燥用空气中包含的异物和棉绒等以及从旋转滚筒排出的干燥用空气中大量包含的来自衣物的棉绒。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衣物干燥装置在吸气路径和排气路径上的第一棉绒过滤器单元的下游侧且比吸气路径的加热部靠上游侧的位置处设置用于形成热交换部的第二邻接部。利用这种结构,能够更加可靠地进行从机外取入的干燥用空气与向机外排出的干燥用空气之间的热交换。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衣物干燥装置还具备可装卸地收容第一棉绒过滤器单元的过滤器收容部。过滤器收容部构成为具有与吸气路径连通的吸入口以及与排气路径连通的排出口。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衣物干燥装置的第二棉绒过滤器单元可装卸地设置于过滤器收容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从上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内部而得到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沿图2中的3-3剖开的剖视结构的图。

图4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干燥路径的一部分放大并从上方观察该部分而得到的横截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沿图4中的5-5剖开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沿图4中的6-6剖开的剖视图。

图7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第一棉绒过滤器单元的立体图。

图7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第二棉绒过滤器单元的立体图。

图7c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过滤器收容部的截面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进行干燥工序后的干燥用空气的排气温度的曲线图。

图9是示出以往的衣物干燥装置的截面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滚筒式洗涤干燥机为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此外,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本实施方式1示出将本发明所涉及的衣物干燥装置应用于滚筒式洗衣机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从上方观察该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内部而得到的俯视图。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1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沿图2中的3-3剖开的剖视结构的图,重点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1的用于实现干燥功能的结构。此外,在图1~图6中示出了与各图对应的前方、右方以及上方中的至少任一方的朝向。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1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1在洗衣机壳体6内部设置有旋转滚筒2。另外,如图3所示,旋转滚筒2的开口部(洗涤物出入口11)设置为在洗衣机壳体6的正面侧(前侧)朝向斜上方,旋转滚筒2构成为倾斜滚筒形式。在洗衣机壳体6的正面开闭自如地设置有用于从旋转滚筒2取出和向旋转滚筒2放入洗涤物的门体9(参照图1和图3)。如图1~图3所示,在门体9的上方配设有用于由使用者选择并输入滚筒式洗涤干燥机1的运转动作的操作部17。从洗衣机壳体6的正面观察,在上方左侧设置有用于投入洗涤剂的洗涤剂投入部18。在洗衣机壳体6的上方右侧配设有第一棉绒过滤器单元21,第一棉绒过滤器单元21配设为能够从洗衣机壳体6被拉出来进行维护。第一棉绒过滤器单元21配设于洗衣机壳体6的顶面部7,以使使用者容易进行维护。

如图3所示,在洗衣机壳体6内,收容有旋转滚筒2的水槽3设置为通过减振器5等悬挂构造而被支承。旋转滚筒2被配设于水槽3的后部的电动机14驱动以进行旋转。

下面,说明由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1进行的洗涤动作。

由使用者打开门体9,来从洗涤物出入口11向旋转滚筒2内投入洗涤物,并向洗涤剂投入部18放入洗涤剂。然后,当由使用者对操作部17进行操作来输入运转程序的选择输入和运转开始的指示时,向水槽3内供给混合有被投入到洗涤剂投入部18的洗涤剂的洗涤剂混合水。当根据洗涤物的投入量进行供水时,驱动旋转滚筒2以使其进行旋转。然后,实施捶洗的清洗工序,在该工序中利用设置于旋转滚筒2的内周面的搅拌叶片4将洗涤物抬起后使其从上方落下。当该清洗工序结束时,打开排水阀12,将污浊的洗涤水从排水管道13排出到旋转滚筒2的外部。在清洗工序之后实施漂洗和脱水各工序,这些工序是周知的动作,因此省略这些工序的说明。

关于滚筒式洗涤干燥机1,在由使用者对操作部17进行操作来选择了包含干燥工序的程序作为运转程序的情况下,在脱水工序结束后,转移到对洗涤物进行干燥的干燥工序。另外,能够对操作部17进行操作使得仅实施对被投入到旋转滚筒2内的湿润的衣物等进行干燥的干燥工序,来使滚筒式洗涤干燥机1作为衣物干燥机进行动作。即,本实施方式1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1作为衣物干燥装置而具有洗涤物的干燥功能。以下对滚筒式洗涤干燥机1所具有的干燥功能进行说明。

图4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1的干燥路径的一部分放大并从上方观察该部分而得到的横截面图,图5是该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沿图4中的5-5剖开的剖视图,图6是该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沿图4中的6-6剖开的剖视图,图7a是该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第一棉绒过滤器单元的立体图,图7b是该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第二棉绒过滤器单元的立体图,图7c是该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过滤器收容部的截面立体图。

如图2、图3所示,在洗衣机壳体6的上部配设有用于实现滚筒式洗涤干燥机1所具有的干燥功能的包括利用图4~图6示出的各构成要素的干燥功能构成要素8。

将从洗衣机壳体6外流入洗衣机壳体6内的空气取入来作为衣物的干燥用空气的吸气口23设置为向洗衣机壳体6内开口(参照图4和图5)。另外,排气口24设置为向洗衣机壳体6外开口,该排气口24是用于将在旋转滚筒2内使衣物干燥后的干燥用空气排出的开口部(参照图1、图2、图4以及图6)。另外,如图3~图6所示,从吸气口23到排气口24的路径构成为干燥用空气的干燥路径19。干燥路径19由吸气路径25、水槽3、旋转滚筒2以及排气路径26构成。

吸气路径25是用于从吸气口23向旋转滚筒2内供给从吸气口23吸入的干燥用空气的路径(参照图4和图5)。在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1中,吸气路径25由吸气口23、过滤器收容部35、吸入口33、吸气管道27、第一连接软管29以及设置于水槽3的送风入口15构成(参照图5)。

如图4和图6所示,排气路径26是用于从旋转滚筒2内朝向排气口24排出使旋转滚筒2内的衣物干燥后的干燥用空气的路径。在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1中,排气路径26由设置于水槽3的送风出口16、第二连接软管30、过滤器收容部35、排出口34以及与排气口24连通的排气管道28构成。此外,如图1所示,在排气口24处设置有网格状的罩体24a,以防止异物进入洗衣机壳体6内。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1中,过滤器收容部35是在其内部安装有第一棉绒过滤器单元21和第二棉绒过滤器单元22的结构。因而,吸气路径25在过滤器收容部35内由第一棉绒过滤器单元21的第一吸入部21a、第二棉绒过滤器单元22的第二吸入部22a以及吸入口33构成。另外,排气路径26在过滤器收容部35内由第一棉绒过滤器单元21的第一排出部21b、第二棉绒过滤器单元22的第二排出部22b以及排出口34构成。

如图7a所示,第一棉绒过滤器单元21构成为将第一吸入部21a与第一排出部21b并列地连结,在第一吸入部21a与第一排出部21b之间的连结部49处设置有第一邻接面(第一邻接部)38a。第一棉绒过滤器单元21仅在第一排出部21b设置有第一过滤器片37a,在第一吸入部21a没有设置第一过滤器片37a。

另外,如图7b所示,第二棉绒过滤器单元22构成为将第二吸入部22a与第二排出部22b并列地连结。第二棉绒过滤器单元22在第二吸入部22a和第二排出部22b设置有第二过滤器片37b。第一棉绒过滤器单元21和第二棉绒过滤器单元22分别被收容于过滤器收容部35(参照图7c)。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吸气路径25上的吸气管道27设置有作为加热部的加热器39和作为送风部的送风风扇20。

对于加热器39,使用特征在于成本较低且具有温度自控功能的ptc加热器。

另外,对于送风风扇20,使用离心风扇。在使用风扇的情况下,为了获得大的流量,需要增大风扇的转速或使用风扇口径更大的风扇。但是,在增大了风扇的转速的情况下,噪音或振动也变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1中,作为送风风扇20,使用风扇口径为250mm左右的风扇,并且风扇的转速被设定为即使产生噪音或振动也处于允许范围的转速。

在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1中,驱动送风风扇20以使其进行旋转,由此从吸气口23吸入干燥用空气。被吸入的干燥用空气被设置于吸气管道27的加热器39加热,并从送风入口15被吹送到水槽3内。由此,加热后的干燥用空气流入旋转滚筒2内。流入旋转滚筒2内的干燥用空气接触洗涤物或衣物(以下,统称为衣物),夺取衣物的水分而成为吸湿后的干燥用空气。从排气口24向洗衣机壳体6外排出该吸湿后的干燥用空气。由此,对旋转滚筒2内收容的衣物进行干燥。

此外,电动机14、加热器39以及送风风扇20等被配设在洗衣机壳体6内的微控制器等控制部(未图示)控制。控制部按照从操作部17输入的操作指示来控制滚筒式洗涤干燥机1。

接着,参照图4~图7c来对上述结构中的吸气路径25和排气路径26的结构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

在吸气路径25上,在作为吸气管道27的入口的吸入口33处设置有对经过过滤器收容部35的干燥用空气进行整流的吸气整流部40(参照图4和图5)。另外,在排气路径26上,在作为向排气管道28的出口的排出口34处设置有对经过了过滤器收容部35的干燥用空气进行整流的排气整流部41(参照图4和图6)。

另外,如图5所示,在吸气路径25上,在比吸气整流部40靠下游侧20mm左右的位置处设置有加热器39。关于吸入口33部分的风道和配置有加热器39的位置处的风道,形成为吸入口33部分的风道的水平方向的宽度大于配置有加热器39的位置处的风道的水平方向的宽度(参照图4)。由此,提高加热器39的加热的效率。并且,加热器39构成为通过在加热器39的表面配设许多散热板39a来增大散热面积,从而实现加热效率的提高。一般来说,当构成为加热器39的散热面积增大时,加热器39部分的空气的压力损耗变大,导致在风道中流动的空气的流量减少。

在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1中,如图5所示那样在加热器39部分使用了加热器整流板42。由此,构成为风道被分割为经过加热器39的第一风道43、设置于第一风道43的上下且不经过加热器39而直接连通到送风风扇20的其它风道44a(第一风道43的上侧)以及其它风道44b(第一风道43的下侧)。利用这种结构,针对干燥用空气能够保持加热器39的加热效率的维持与流量之间的平衡。

此外,加热器整流板42的吸入口33侧的端部42a形成为随着趋向吸入口33侧而向上下方向扩展。由此,风道构成为干燥用空气易于流入第一风道43且流入第一风道43的干燥用空气均匀地经过加热器39部分。此外,加热器整流板42由不燃树脂构成,因此防止了由加热器39的发热导致的延烧。

此外,与加热器39连接的引线48构成为将与加热器39连接的连接部(未图示)以及与控制部连接的连接部(未图示)连结。引线48构成为在从与加热器39连接的连接部至与控制部连接的连接部之间从设置在第一风道43上的其它风道44a内和设置于吸气管道27的顶面的贯通孔(未图示)经过并向吸气管道27外导出。

根据这种结构,始终利用从吸气口23吸入的凉的干燥用空气来冷却引线48。另外,由于来自被冷却的引线48的热传导,将加热器39与引线48连接的连接部的温度也降低。因而,能够实现加热器39的能力的提高,并且还能够确保加热器39与引线48之间的连接部的品质。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1在吸气路径25上从上游侧起按顺序配设有吸气口23、加热器39以及送风风扇20。利用这种结构,能够抑制流入吸气路径25的干燥用空气受到由送风风扇20产生的传递热和压缩热的影响。另外,干燥用空气均匀地经过加热器39部分而被有效地加热。并且,由于在送风风扇20的下游不存在导致在风道中流动的空气的压力损耗的加热器39,因此能够实现经过风道的干燥用空气的大风量化以及气流噪音的降低。

接着,对吸气路径25与排气路径26之间的干燥用空气的热交换进行说明。

吸气路径25和排气路径26构成为在过滤器收容部35(参照图7c)内借助形成于在过滤器收容部35中收容的第一棉绒过滤器单元21的第一邻接面(第一邻接部)38a而邻接(参照图7a)。另外,吸气路径25和排气路径26构成为分别在从吸入口33到加热器39之间的部分和排出口34的下游侧的部分借助形成于过滤器收容部35的第二邻接面(第二邻接部)38b而邻接(参照图4和图7c)。第一邻接面38a和第二邻接面38b构成为形成热交换部,该热交换部用于经过吸气路径25的干燥用空气与经过排气路径26的干燥用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参照图7c)。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过滤器收容部35的吸入口33和排出口34的下游侧构成了第二邻接面(第二邻接部)38b,但如果是第一棉绒过滤器单元21的下游侧,则也可以在吸入口33和排出口34的上游侧构成第二邻接面(第二邻接部)38b。并且,第二邻接面(第二邻接部)38b也可以由与构成过滤器收容部35的构件不同的构件构成,另外,也可以不在过滤器收容部35中构成第二邻接面(第二邻接部)38b。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a所示,第一邻接面38a由可装卸地安装于过滤器收容部35的第一棉绒过滤器单元21形成。此外,也可以在过滤器收容部35的比第一棉绒过滤器单元21靠上游侧的位置形成邻接面。

此外,在第一邻接面38a和第二邻接面38b的部分,作为吸气路径25与排气路径26之间的距离的邻接距离分别是使经过吸气路径25和排气路径26的空气能够互相进行热交换的程度的接近的距离。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邻接距离、即第一邻接面38a和第二邻接面38b的部分的厚度构成为1mm~2mm左右,但该距离只要是使经过吸气路径25和排气路径26的空气能够互相进行热交换的距离即可。另外,热交换部并不仅限于单一的实质平面形状,也可以以多个面或曲面形成。

接着,使用图1以及图5~图7c来对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1的过滤器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图5以及图6所示,第一棉绒过滤器单元21和第二棉绒过滤器单元22构成为能够从洗衣机壳体6的顶面部7向洗衣机壳体6的外部拉出而易于进行过滤器的清扫等维护。如图1和图7a所示,第一棉绒过滤器单元21的装饰板45构成为与洗衣机壳体6的顶面部7的外侧表面为同一平面。在装饰板45的中央部分设置有转动面板46,该转动面板46构成为其表面与装饰板45的表面为同一平面。当用手指轻轻按压该转动面板46的上部时,被弹簧施力的转动面板46相对于处于转动面板46的下方的转动轴(未图示)进行转动。由此,能够将手指放入装饰板45的下方内部。而且,当用指尖提拉装饰板45时,第一棉绒过滤器单元21被拉出到洗衣机壳体6的外部。

如图7b所示,在第二棉绒过滤器单元22的上部设置有凸部22c和向背面侧突起的两个爪部22d。另外,在第二棉绒过滤器单元22的下部设置有凸部22e。将凸部22e嵌入设置于过滤器收容部35的底部的凹部,并且将爪部22d嵌合于过滤器收容部35,由此在第一棉绒过滤器单元21的背面侧将第二棉绒过滤器单元22固定地安装于过滤器收容部35。另外,当在第一棉绒过滤器单元21被拉出到外部的状态下凸部22c被拉向跟前时,第二棉绒过滤器单元22的上部的爪部22d与过滤器收容部35之间的嵌合脱离。然后,通过在该状态下向上方提拉第二棉绒过滤器单元22,第二棉绒过滤器单元22被拉出到洗衣机壳体6的外部。

第一棉绒过滤器单元21构成为在装饰板45的下部沿其周围设置有密封构件47,来避免干燥用空气从装饰板45的外周向洗衣机壳体6外泄漏(参照图7a)。

接着,对作为吸气路径25的入口的吸气口23进行说明。吸气口23构成为配置在洗衣机壳体6内的上方且朝向洗衣机壳体6的内部开口(参照图2和图5)。而且,主要经由包括洗衣机壳体6的下方在内的间隙流入机内的空气作为干燥用空气从吸气口23被吸入吸气路径25。吸气口23配置在洗衣机壳体6内的上方,由此能够吸入位于洗衣机壳体6内的上方的更温暖的空气,并且能够抑制大的异物等从洗衣机壳体6外进入。

当送风风扇20进行动作时,在吸气路径25,从吸气口23吸入洗衣机壳体6内的空气来作为干燥用空气。被吸入的干燥用空气经过吸气路径25、即第一棉绒过滤器单元21的第一吸入部21a、第二棉绒过滤器单元22的第二吸入部22a、吸气整流部40、加热器39、吸气管道27、送风风扇20、第一连接软管29以及送风入口15而被吹送到旋转滚筒2内(参照图5)。

被吹送到旋转滚筒2内的干燥用空气在从衣物夺取水分来使衣物干燥之后,通过排气路径26、即送风出口16、第二连接软管30、第一棉绒过滤器单元21的第一排出部21b、第二棉绒过滤器单元22的第二排出部22b以及排气整流部41从排气口24被排出到洗衣机壳体6外(参照图6)。

接着,对第一棉绒过滤器单元21和第二棉绒过滤器单元22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

如图7a所示,第一棉绒过滤器单元21的第一吸入部21a和第一排出部21b均构成为具有网格状的开口部。另外,仅在第一棉绒过滤器单元21的第一吸入部21a和第一排出部21b中的第一排出部21b的开口部安装有第一过滤器片37a。

如图7b所示,第二棉绒过滤器单元22的第二吸入部22a和第二排出部22b均构成为具有网格状的开口部。另外,在第二吸入部22a和第二排出部22b的开口部安装有第二过滤器片37b。

关于吸气路径25,从洗衣机壳体6内吸入的干燥用空气中含有的异物比较少,因此考虑成本等,利用在第二棉绒过滤器单元22的第二吸入部22a安装的第二过滤器片37b来捕集异物。另一方面,关于排气路径26,使衣物干燥后的干燥用空气要经过该排气路径26,因此该排气路径26包含大量棉绒等异物。因而,利用在第一排出部21b和第二排出部22b这两方分别安装的第一过滤器片37a和第二过滤器片37b来捕集异物。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吸气路径25,仅利用在第二棉绒过滤器单元22的第二吸入部22a安装的第二过滤器片37b来捕集异物,但也可以在第一棉绒过滤器单元21的第一吸入部21a也设置第一过滤器片37a,并利用第一过滤器片37a和第二过滤器片37b来捕集异物。即,第一棉绒过滤器单元21只要至少在第一排出部21b设置有第一过滤器片37a即可。

第一棉绒过滤器单元21设置为第一吸入部21a和第一排出部21b分别位于吸气口23的下游侧和排出口34的上游侧。第一吸入部21a和第一排出部21b经由第一邻接面38a连结。

另外,如图7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棉绒过滤器单元21由半壳(halfshell)形状的容器构成。考虑到加工性、强度以及处理容易性等,该容器用聚丙烯材料构成,但也可以用其它材料构成。在该半壳形状的容器的侧面和底部构成了由多个开口形成为网格状的开口部。由此,能够确保容器的强度,并且能够确保用于捕集棉绒的宽的开口面。

另外,第一棉绒过滤器单元21的底部由第一排出部21b的底部和第一吸入部21a的底部构成。第一排出部21b的底部具有相对于第一棉绒过滤器单元21的上方的装饰板45的表面倾斜的倾斜部。另外,在第一排出部21b的底部与第一吸入部21a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台阶。而且,第一棉绒过滤器单元21的底部的倾斜部和台阶构成为使第一棉绒过滤器单元21的底部的形状与过滤器收容部35的底部的形状一致。由此,能够在洗衣机壳体6内的有限的空间内有效地设置第一棉绒过滤器单元21,因此即使在相同的空间内也能够构成具有更宽的开口面积的过滤器。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滤器片37a或第二过滤器片37b通过嵌入成型而被安装于第一棉绒过滤器单元21的第一排出部21b、第二棉绒过滤器单元22的第二吸入部22a以及第二排出部22b的形成为网格状的开口部的内侧的表面、也就是吸气路径25和排气路径26的上游侧的表面。由此,在第一过滤器片37a和第二过滤器片37b中的捕集棉绒的一侧的表面(上游侧的表面)上不存在网格形状等的突起物,因此使用者易于在维护时清除棉绒。

如图7c所示,在过滤器收容部35,在过滤器收容部35的上部设置有过滤器出入口36,该过滤器出入口36是用于取出和放入第一棉绒过滤器单元21和第二棉绒过滤器单元22的开口。

另外,构成为:作为吸气路径25的一部分的吸入口33与作为排气路径26的一部分的排出口34在过滤器收容部35互相邻接。另外,在过滤器收容部35,在吸入口33和排出口34的下游侧形成第二邻接面38b。

形成于第一棉绒过滤器单元21的第一邻接面38a和形成于过滤器收容部35的第二邻接面38b形成用于在吸气路径25与排气路径26之间进行干燥用空气的热交换的热交换部。利用这种结构,能够在从吸气口23吸入的空气与从送风出口16排出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也就是说,从吸气口23吸入的干燥用空气在从吸气口23到加热器39之间被加热。另一方面,排气路径26中的干燥用空气被冷却,因此从排气口24排出的干燥用空气的排气温度降低。

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热交换部的第一邻接面38a由聚丙烯材料构成,由此第一邻接面38a能够与第一棉绒过滤器单元21一体地制造。由此,制造变得容易并且能实现成本的削减。此外,第一邻接面38a和第二邻接面38b当然也可以由热交换效率好的钢制材料等构成。

另外,如图7a所示,形成于第一棉绒过滤器单元21的第一邻接面38a相对于吸气路径25和排气路径26的送风方向倾斜地配置。通过像这样构成第一邻接面38a,来使经过吸气路径25和排气路径26的干燥用空气的流动的方向改变,并且使经过吸气路径25和排气路径26的干燥用空气与第一邻接面38a接触的接触面积变大。因而,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分别经过吸气路径25和排气路径26的干燥用空气之间的热交换。

另外,当第一棉绒过滤器单元21被插入过滤器收容部35时,利用设置于第一棉绒过滤器单元21的密封构件47来密封过滤器出入口36。而且,第一棉绒过滤器单元21以利用形成于密封构件47的侧面的凸形状的部分堵塞过滤器出入口36的方式可靠地固定于过滤器收容部35。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比吸入口33靠下游侧20mm左右的位置处设置有加热器39。另外,在吸入口33的下游侧配设有吸气整流部40。因而,即使在从过滤器收容部35取出第一棉绒过滤器单元21和第二棉绒过滤器单元22时,加热器39也不会露出,能够防止使用者误接触加热器39。

接着,参照图8来对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1的干燥工序进行说明。

图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1的进行干燥工序之后的干燥用空气的排气温度的曲线图。

图8是室内温度为20℃、室内湿度为60%的条件下的排气温度的测定结果。对于加热器39,如上所述那样使用ptc加热器。加热器39的输出以200w、400w以及600w发生变化。另外,通过控制送风风扇20的动作,使该送风风扇20的风量在0.5m3/min~4.0m3/min之间以0.5m3/min的间隔发生变化。图8是在上述条件下从排气口24向机外排出的干燥用空气的排气温度的测定结果。

如图8所示,无论对于哪一个加热器输出,排气温度均随着风量变大而降低。另外,无论针对哪一个风量,该排气温度均随着加热器输出变小而降低。另外,由加热器输出的不同导致的排气温度的差随着风量变大而变小。

在此,根据经验可知,通过实施干燥工序,当室内温度高于干燥工序前的室内温度+20deg(℃,以下同样)时,使用者会对室内环境感到不适。即,排气温度优选为室内温度+20deg以下,更优选为室内温度+10deg以下。

为了将排气温度抑制为上述那样的温度,加热器39的输出越低越好。但是,如果加热器39的输出过低,则衣物很难干燥,干燥工序需要长时间。另一方面,如果加热器39的输出过高,则如图8的600w的情况那样,排气温度变得过高。另外,如果与衣物接触的干燥用空气的温度过高,则会发生衣物的收缩或损伤。因此,作为加热器39的输出,400w左右最合适,即使高也为500w,即优选为500w以下。

接着,对加热器39的输出被设定为500w以下、优选被设定为400w的情况下的风量进行研究。如上所述,为了将排气温度抑制为室内温度+20deg以下、更加优选抑制为室内温度+10deg以下,从图8可知,期望将送风风扇20的风量设定为2m3/min以上。由此,室内温度的上升被抑制为20deg以下。另外,能够利用由送风风扇20带来的大风量的干燥用空气使衣物的褶皱展开并且使衣物干燥。

另外,即使将风量设得过高,如图8所示那样其效果也为饱和状态,因此期望送风风扇20的风量优选为3m3/min。

此外,在上述内容中,为了使排气温度为室内温度+20deg以下,更优选为室内温度+10deg以下,对加热器39的输出和送风风扇20的风量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即使设定加热器39的输出和送风风扇20的风量使得替代上述排气温度而使经过加热器39后的与衣物接触的干燥用空气的温度为室内温度+20deg以下、更优选为室内温度+10deg以下,也能够获得同等的效果。

下面,对如上述那样设定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1的干燥工序进行说明。

通过对送风风扇20进行旋转驱动,首先从吸气口23吸入干燥用空气。被吸入的干燥用空气通过从设置于吸气管道27的加热器39经过的第一风道43和不从加热器39经过而直接连通到送风风扇20的其它风道44a、44b。此时,只有经过第一风道43的干燥用空气被加热器39加热。之后,被加热后的该干燥用空气与经过了其它风道44a、44b的未被加热的干燥用空气混合后从送风入口15被吹送到水槽3内。如上述那样,此时的加热器39的输出为500w以下,优选为400w,风量为2m3/min以上,优选为3m3/min。

干燥用空气由于经过加热器39而在加热器39部分的压力损耗变大,流量减少。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1中,在吸气路径25的加热器39部分,风道被分割为第一风道43和其它风道44a、44b,因此针对干燥用空气能够保持加热器39的加热效率的维持与空气流量之间的平衡。因而,针对干燥用空气能够维持大的风量。

干燥用空气在经过形成于加热器39部分的第一风道43和其它风道44a、44b后混合,之后流入由电动机14进行旋转驱动的旋转滚筒2内。然后,干燥用空气在旋转滚筒2内与进行旋转的衣物接触并夺取衣物的水分,由此成为吸收了水分的干燥用空气。吸湿后的干燥用空气从排气口24向机外排出。由此,对收容在旋转滚筒2内的衣物进行干燥。如上所述,此时的排气温度被设计为室温+20deg以下,更优选为室温+10deg以下。

另外,由ptc加热器构成的加热器39的输出被设定为500w以下,因此旋转滚筒2内的温度上升少,能够抑制衣物的收缩和损伤。并且,送风风扇20的风量为2m3/min以上的大风量,因此能够使衣物的褶皱展开并使衣物干燥。另外,向机外排出的干燥用空气的排气温度被设定为室温+20deg以下,因此配置有滚筒式洗涤干燥机1的室内的温度上升少,另外,由此能够防止室内的结露。因而,能够使设置有滚筒式洗涤干燥机1的环境保持舒适。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将吸气路径与排气路径邻接地配设,因此在分别经过吸气路径和排气路径的干燥用空气之间易于进行热交换。因而,能够有效地加热被吸入的干燥用空气,因此能够实现干燥用空气的大风量化和送风风扇的低噪音化。另外,能够抑制向机外的热排出,因此能够减少设置有设备的环境由于排热而恶化的情况。由此,能够在衣物干燥机和立式的洗涤干燥机等中广泛地利用本发明。

附图标记说明

1:滚筒式洗涤干燥机;2:旋转滚筒;3:水槽;4:搅拌叶片;5:减振器;6:洗衣机壳体;7:顶面部;8:干燥功能构成要素;9:门体;11:洗涤物出入口;12:排水阀;13:排水管道;14:电动机;15:送风入口;16:送风出口;17:操作部;18:洗涤剂投入部;19:干燥路径;20:送风风扇(送风部);21:第一棉绒过滤器单元;21a:第一吸入部;21b:第一排出部;22:第二棉绒过滤器单元;22a:第二吸入部;22b:第二排出部;22c、22e:凸部;22d:爪部;23:吸气口;24:排气口;24a:网格状的罩体;25:吸气路径;26:排气路径;27:吸气管道;28:排气管道;29:第一连接软管;30:第二连接软管;33:吸入口;34:排出口;35:过滤器收容部;36:过滤器出入口;37a:第一过滤器片;37b:第二过滤器片;38a:第一邻接面(第一邻接部);38b:第二邻接面(第二邻接部);39:加热器(加热部);39a:散热板;40:吸气整流部;41:排气整流部;42:加热器整流板;43:第一风道;44a、44b:其它风道;45:装饰板;46:转动面板;47:密封构件;48:引线;49:连结部;100:外壳;101:旋转滚筒;102:门;103:电动机;104:滚筒旋转皮带轮;105:滚筒皮带;106:挡板;107:风扇旋转皮带轮;108:风扇皮带;109:风扇皮带轮;110:风扇;111:过滤器收纳器具;112:吸气口;113:过滤器;114:吸入风道;115:自身发热加热器;116:热风吸入孔;117:过滤器收容器具;118:过滤器热风排气孔;119:过滤器;120:热风排气孔;121:排气风道;122:热风排气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