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纺织物整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3164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塑纺织物整纬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设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塑纺织物整纬装置。



背景技术:

塑纺织物本身比较粗旷,一般采用工业涤纶丝加覆PVC涂层的包覆丝织造而成,经纬纱的屈曲率较大,现有整纬装置的动程不足以达到如此大的位移量,而且由于织物比较厚重,前整纬后还是会回复到纬斜状态,无法达到满意的效果。而且光电式局限于织物的空隙太大,光传感器无法准确定位,弯辊的位移量太小,曲率有限,如专利20150872660.3;普通的机电结构的要么太复杂无法操作,如专利20160731260.5;要么过于简单,操控性差,如专利号201320032479.6。

纺织品一般会进行定型加工,以改善织物的外观和织物结构的稳定性。织物在织造过程中由于机械调整、张力控制等原因会造成织物纬斜,纬斜是织物生产过程中很普遍的问题,一般需要通过后整理来改善。由于织物在整经、织造过程中,总体经纬纱长度是平衡的,其产生的纬斜主要是织物的经纬向屈曲不一致,一部分纬纱曲率高,一部分经向曲率高,造成织物纱线成形长度不平衡,形成长短差,生产纬斜效应,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定型前整纬装置进行恢复,这时候的织物还是松散结构,有利于复原,但是很多织物并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特别是塑纺织物,在进入定型机烘箱前仍然有长度差异,前整纬特别是左右布边不一样长,装饰用塑纺织物这种情况更明显,而普通的定型机并没有左右分别超喂机构,无法通过定型恢复织物平直度,最终还是造成次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塑纺织物整纬装置,解决现有技术在处理塑纺织物时存在的前整纬纬斜处理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在定型烘箱后可直观地发现仍有纬斜问题时的解决方案,从而提供一种便于操作、简单易行的整纬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塑纺织物整纬装置,包括直线型的辊体,辊体两端轴头套设有轴承并架设在支撑座上,其特征在于:辊体一端为限位轴头,另一端为滑动轴头;限位轴在轴承两侧固定有限位块,限位块限制限位轴相对轴承的轴向位移量;滑动轴头滑移套设有滑动轴套,滑动轴套固定在轴承内圈;支撑座上分别设有带动辊体两端的轴承座沿支撑座运动的丝杆机构。

优选的,所述辊体具有三组,分别为前整纬辊、中整纬辊和后整纬辊,三者呈三角分布,中整纬辊位于前整纬辊和后整纬辊之间,中整纬辊相对其余两者可上下移动,前整纬辊和后整纬辊可相向横移。

优选的,所述轴承为调心轴承,限位轴头与调心轴承内圈松配。

优选的,所述丝杆机构包括电机、涡轮蜗杆减速箱和丝杆,电机通过涡轮蜗杆减速箱带动丝杆转动,丝杆带动辊体两端运动。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整纬辊采用直线型,一端采用限位块固定,限制其轴向移动量,另一端采用滑动轴套,解决在大位移时,整纬辊可以轴向位移,以便抵消由于整纬辊单边移动时产生的轴向位移后轴与轴承的同心度偏差。整纬辊可以一端上下或左右移动,一端固定不动,也可以二端同时移动,采用电机加减速箱传动丝杆带动轴套运动。

2、本实用新型采用三辊结构,其中中间辊(300)为上下移动,可单端运动,也可二端运动,单端位移量0~500mm;前后二辊(310、320)为相向横移,可单端运动,也可双端运动,单端位移量0~250mm。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三辊结构的侧向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三辊结构的俯视结构图。

附图标记:1、辊体;2、限位轴头;3、滑动轴头;4、轴承;5、限位块;6、支撑座;7、丝杆;8、蜗轮蜗杆减速箱;9、电机;10、滑动轴套;A、前整纬辊;B、中整纬辊;C、后整纬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3:

一种塑纺织物整纬装置,采用三辊结构,上下调节的中整纬辊B为主,前后横移调节的前整纬辊A和后整纬辊C为辅的多选择整纬机构;其主要应用于定型机烘箱出口部位,依据织物余热未散,纱线比较柔软,织物结构没有完全固结的有利条件加以实施。结合图2和图3前整纬辊A、中整纬辊B和后整纬辊C,三者呈三角分布,中整纬辊B位于前整纬辊A和后整纬辊C之间,中整纬辊B相对其余两者可上下移动,前整纬辊A和后整纬辊C可相向横移。

前整纬辊A、中整纬辊B和后整纬辊C的组成结构类似,主要包括辊体1、支撑座6、丝杆机构。如图1所述,辊体1为线型,辊体1两端轴头套设有调心轴承4,调心轴承4的轴承座滑移配合在支撑座6上;辊体1一端为限位轴头2,另一端为滑动轴头3;限位轴在轴承4两侧固定有限位块5,限位块5限制限位轴相对轴承4的轴向位移量;滑动轴头3滑移套设有滑动轴套10,滑动轴套10固定在轴承4内圈;支撑座6上分别连接带动辊体1两端的轴承座沿支撑座6运动的丝杆机构。丝杆机构包括电机9、蜗轮蜗杆减速箱8和丝杆7,电机9通过蜗轮蜗杆减速箱8带动丝杆7转动,轴承座上设置螺母部配合丝杆7,从而使得丝杆7可以带动辊体1两端运动。限位轴头2与轴承4内圈松配,在该轴承4外圈可外加球形轴套,以增大偏移角度。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