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定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8545发布日期:2019-03-22 20:43阅读:6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定型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印染行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层定型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印染行业中,没有双层定型机,只有单层定型机,所以,一般厂家选择购买两个单层定型机,但是,由于国家现在对于工业土地审批的严格以及节能减排的要求,两个单层定型机具有以下缺点:1.占地面积大;2.循环风室散热面多;3.后期需要两套排烟系统;4.两台单层定型机的价格不菲。因此,有必要制造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双层定型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层定型机,克服上述缺陷,通过对风室本体等结构的改进,来解决上述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层定型机,包括:第一进布装置、第二进布装置、多个双层循环风室、排湿排烟装置、冷却装置、第一收布装置和第二收布装置,每个双层循环风室具有第一布料织物传送轨道和第二布料织物传送轨道,相邻两个双层循环风室的第一布料织物传送轨道相互连通,相邻两个双层循环风室的第二布料织物传送轨道相互连通,所述第一进布装置连通所述第一布料织物传送轨道,所述第二进布装置连通所述第二布料织物传送轨道,每个双层循环风室的上方均设有排风口,每个排风口连通所述排湿排烟装置,所述第一布料织物传送轨道连通所述第一收布装置,所述第二布料织物传送轨道连通所述第二收布装置,在所述双层循环风室与第一、第二收布装置之间设有所述冷却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双层定型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进布装置包括第一进布管、第一进布架、第一扩幅对中装置、第一浸液斜轧装置、第一超喂车头箱和第一进布轨道,所述第一进布管与所述第一进布架连接,所述第一扩幅对中装置、第一浸液斜轧装置依次固定在所述第一进布架上,所述第一进布轨道的进布端连接第一超喂车头箱,所述第一进布轨道的出布端连接所述第一布料织物传送轨道,所述第一布料织物依次经过第一进布管、第一扩幅对中装置、第一浸液斜轧装置、第一超喂车头箱和第一进布轨道,

所述第二进布装置包括第二进布管、第二进布架、第二扩幅对中装置、第二浸液斜轧装置、第二超喂车头箱和第二进布轨道,所述第二进布管与所述第二进布架连接,所述第二扩幅对中装置、第二浸液斜轧装置依次固定在所述第二进布架上,所述第二进布轨道的进布端连接第二超喂车头箱,所述第二进布轨道的出布端连接所述第二布料织物传送轨道,所述第二布料织物依次经过第二进布管、第二扩幅对中装置、第二浸液斜轧装置、第二超喂车头箱和第二进布轨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双层定型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进布装置还包括第一张力控制器、第一光电整纬器、第一上针毛刷和第一织物追边装置,所述第一张力控制器和第一光电整纬器固定在所述第一进布架上,所述第一上针毛刷设置在所述第一进布轨道的进布端,所述第一织物追边装置与所述第一进布轨道相匹配,所述第一织物追边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进布轨道的下方,所述第二进布装置还包括第二张力控制器、第二光电整纬器、第二上针毛刷和第二织物追边装置,所述第二张力控制器和第二光电整纬器固定在所述第二进布架上,所述第二上针毛刷设置在所述第二进布轨道的进布端,所述第二织物追边装置与所述第二进布轨道相匹配,所述第二织物追边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进布轨道的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双层定型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双层循环风室包括风室本体、第一循环风机、第二循环风机、第一上喷风盒、第一下喷风盒、第二上喷风盒和第二下喷风盒,所述风室本体具有第一循环腔和第二循环腔,所述第一循环腔和第二循环腔呈左右并列排布,

所述第一循环腔的下部设有第一循环风机容纳腔,所述第一循环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循环风机容纳腔中,所述第一循环腔的上部设有第一上喷风口和第一下喷风口,所述第一上喷风口与所述第一下喷风口均向所述风室本体的外侧凸出,使得所述第一上喷风口与所述第一下喷风口之间形成第一布料织物传送腔,所述第一上喷风口、第一下喷风口和第一布料织物传送腔形成一个侧放的“凹”字形结构,所述第一循环风机连通所述第一上喷风口和第一下喷风口,所述第一上喷风口连通所述第一上喷风盒,所述第一下喷风口连通所述第一下喷风盒,

所述第二循环腔的下部设有第二循环风机容纳腔,所述第二循环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循环风机容纳腔中,所述第二循环腔的上部设有第二上喷风口和第二下喷风口,所述第二上喷风口与所述第二下喷风口均向所述风室本体的外侧凸出,使得所述第二上喷风口与所述第二下喷风口之间形成第二布料织物传送腔,所述第二上喷风口、第二下喷风口和第二布料织物传送腔形成一个侧放的“凹”字形结构,所述第二循环风机连通所述第二上喷风口和第二下喷风口,所述第二上喷风口连通所述第二上喷风盒,所述第二下喷风口连通所述第二下喷风盒。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双层定型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上喷风盒和第一下喷风盒以第一布料织物传送轨道为对称轴对称排布,所述第二上喷风盒和第二下喷风盒以第二布料织物传送轨道为对称轴对称排布,所述第二上喷风盒设置在所述第一下喷风盒的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双层定型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双层循环风室还包括进风腔、导风板和排风口,所述进风腔位于所述循环风室的下部,所述进风腔的一端为出风口,所述进风腔的另一端为进风口,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循环风机的进风端和第二循环风机的进风端,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风室本体外部空气,所述进风口处设有滤网,所述导风板的上端连接所述循环风室的顶部内壁,所述导风板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上喷风盒,所述排风口设置在所述循环风室的顶部,所述排风口连通排风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双层定型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上喷风盒的下表面具有多个喷风孔,所述第一下喷风盒的上表面具有多个喷风孔,所述第二上喷风盒的下表面具有多个喷风孔,所述第二下喷风盒的上表面具有多个喷风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双层定型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双层循环风室还包括还包括保温门板,所述保温门板包覆在所述循环风室的外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双层定型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收布装置包括第一收布架、第一超喂出布装置、第一摆布落布装置和第一落布斗,所述第一超喂出布装置连通所述第一布料织物传送轨道的出布端,所述第一收布架设置在所述第一超喂出布装置的后方,所述第一摆布落布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收布架上,所述第一摆布落布装置的下方设有所述第一落布斗,所述第二收布装置包括第二收布架、第二超喂出布装置、第二摆布落布装置和第二落布斗,所述第二超喂出布装置连通所述第二布料织物传送轨道的出布端,所述第二收布架设置在所述第二超喂出布装置的后方,所述第二摆布落布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收布架上,所述第二摆布落布装置的下方设有所述第二落布斗。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双层定型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冷却装置包括第一冷风冷却装置、第一冷水辊、第二冷风冷却装置和第二冷水辊,所述第一冷风冷却装置靠近所述第一布料织物传送轨道的出布端,所述第一冷水辊固定在所述第一收布架上,所述第二冷风冷却装置靠近所述第二布料织物传送轨道的出布端,所述第二冷水辊固定在所述第二收布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双层定型机具有以下优点:1、将新型风室由单层变成双层,高度从原来的4米变成现有的3米,但是占地缩小一倍;2、配套的排湿排烟系统由2套合并成1套,节省成本;3、两套风机系统可以一起运行,也可以单独运行;4、循环风室的散热面减少两面;5、双层定型机价格低于两个单层定型机价格,而且节省能耗,利用率更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层定型机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层定型机的循环风室的安装示意图。

其中:1为风室本体、11为第一循环腔、111为第一上喷风口、112为第一下喷风口、113为第一布料织物传送腔、12为第二循环腔、121为第二上喷风口、122为第二下喷风口、123为第二布料织物传送腔、21为第一循环风机、22为第二循环风机、31为第一上喷风盒、32为第一下喷风盒、33为第二上喷风盒、34为第二下喷风盒、41为第一布料织物传送轨道、42为第二布料织物传送轨道、5为进风腔、51为出风口、52为进风口6为导风板、7为保温门板、811为第一进布管、812为第一进布架、813为第一扩幅对中装置、814为第一浸液斜轧装置、815为第一超喂车头箱、816为第一进布轨道、8161为第一上针毛刷、8162为第一织物追边装置、817为第一张力控制器、818为第一光电整纬器、821为第二进布管、822为第二进布架、823为第二扩幅对中装置、824为第二浸液斜轧装置、825为第二超喂车头箱、826为第二进布轨道、8261为第二上针毛刷、8262为第二织物追边装置、827为第二张力控制器、828为第二光电整纬器、9为排湿排烟装置、1011为第一收布架、1012为第一超喂出布装置、1013为第一摆布落布装置、1014为第一落布斗、1021为第二收布架、1022为第二超喂出布装置、1023为第二摆布落布装置、1024为第二落布斗、1111为第一冷风冷却装置、1112为第一冷水辊、1121为第二冷风冷却装置、1122为第二冷水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首先,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其次,本实用新型利用结构示意图等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一种双层定型机结构的示意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实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层定型机的安装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层定型机的循环风室的安装示意图。如图1和2所示,所述双层定型机,包括:第一进布装置(未图示)、第二进布装置(未图示)、多个双层循环风室(未图示)、排湿排烟装置9、冷却装置(未图示)、第一收布装置(未图示)和第二收布装置(未图示)。其工作原理为:第一进布装置用于将第一布料织物平整并浸轧染液,进入多个双层循环风室烘干,然后经冷却装置冷却后,由第一收布装置收布;第二进布装置用于将第二布料织物平整并浸轧染液,进入多个双层循环风室烘干,然后经冷却装置冷却后,由第二收布装置收布。下面具体介绍上述过程的多个步骤。

第一进布装置包括第一进布管811、第一进布架812、第一扩幅对中装置813、第一浸液斜轧装置814、第一超喂车头箱815、第一进布轨道816、第一张力控制器817、第一光电整纬器818、第一上针毛刷8161和第一织物追边装置8162,第一进布管811与第一进布架812连接,第一扩幅对中装置813、第一浸液斜轧装置814依次固定在第一进布架812上,第一进布轨道816的进布端连接第一超喂车头箱815,第一进布轨道816的出布端连接第一布料织物传送轨道41,第一张力控制器817和第一光电整纬器818固定在第一进布架812上,第一上针毛刷8161设置在第一进布轨道816的进布端,第一织物追边装置8162与第一进布轨道816相匹配,第一织物追边装置8162设置在第一进布轨道816的下方,第一布料织物先经过第一进布管811,然后由第一扩幅对中装置813把布展开,然后经第一进布架812进入第一浸液斜轧装置814浸染液、轧辊,再由第一张力控制器817调节张力,防止第一布料织物松驰,再由第一光电整纬器调整纬线,接着由第一超喂车头箱815将第一布料织物送至针板上,由第一上针毛刷8161将第一布料织物压到针板上,再由第一进布轨道816送至第一布料织物传送轨道41上,在第一进布轨道816运动过程中,第一织物追边装置8162始终让针与边沿保持一致距离。

第二进布装置包括第二进布管821、第二进布架822、第二扩幅对中装置823、第二浸液斜轧装置824、第二超喂车头箱825、第二进布轨道826、第二张力控制器827、第二光电整纬器828、第二上针毛刷8261和第二织物追边装置8262,第二进布管821与第二进布架822连接,第二扩幅对中装置823、第二浸液斜轧装置824依次固定在第二进布架822上,第二进布轨道826的进布端连接第二超喂车头箱825,第二进布轨道826的出布端连接第二布料织物传送轨道42,第二张力控制器827和第二光电整纬器828固定在第二进布架822上,第二上针毛刷8261设置在第二进布轨道826的进布端,第二织物追边装置8262与第二进布轨道826相匹配,第二织物追边装置8262设置在第二进布轨道826的下方,第二布料织物先经过第二进布管821,然后由第二扩幅对中装置823把布展开,然后经第二进布架822进入第二浸液斜轧装置824浸染液、轧辊,再由第二张力控制器827调节张力,防止第二布料织物松驰,再由第二光电整纬器调整纬线,接着由第二超喂车头箱825将第二布料织物送至针板上,由第二上针毛刷8261将第二布料织物压到针板上,再由第二进布轨道826送至第二布料织物传送轨道42上,在第二进布轨道826运动过程中,第二织物追边装置8262始终让针与边沿保持一致距离。

如图2所示,所述循环风室包括:风室本体1、第一循环风机21、第二循环风机22、第一上喷风盒31、第一下喷风盒32、第二上喷风盒33和第二下喷风盒34,风室本体1具有第一循环腔11和第二循环腔12,风室本体1是一个作为固定其他部件、封闭机器的结构,它为第一循环风机21和第二循环风机22提供了一个容纳的空间,在风室本体1的下部,设有用于第一循环风机21的第一循环风机容纳腔和用于容纳下第二循环风机22的第二循环风机容纳腔,第一循环风机容纳腔和第二循环风机容纳腔呈左右分布,与第一循环腔11和第二循环腔12呈左右并列排布,在风室本体1的上部,由高到低可分为第一上喷风口111、第一下喷风口112、第二上喷风口121和第二下喷风口122,第一上喷风口111与第一下喷风口112均向风室本体1的外侧凸出,第一上喷风口111和第一下喷风口112之间间隔设有第一布料织物传送腔113,第一上喷风口111、第一下喷风口112和第一布料织物传送腔113形成一个侧放的“凹”字形结构,第二上喷风口121与第二下喷风口122均向风室本体1的外侧凸出,第二上喷风口121和第二下喷风口122之间间隔设有第二布料织物传送腔123,第二上喷风口121、第二下喷风口122和第二布料织物传送腔123形成一个侧放的“凹”字形结构,第一循环风机21连通第一上喷风口111和第一下喷风口112,第二循环风机22连通第二上喷风口121和第二下喷风口122,第一循环风机21和第二循环风机22的进风端连通进风腔5的出风口51,第一循环风机21和第二循环风机22的出风端分别通过第一循环腔11和第二循环腔12连通各喷风口。当启动第一循环风机21时,大气中的空气通过进风口52进入进风腔5中,由出风口51通过第一循环风机21进入第一循环腔11中,从第一上喷风口111、第一下喷风口112分别进入第一上喷风盒31、第一下喷风盒32中,热气从第一上喷风盒31的下表面的喷风孔、第一下喷风盒32的上表面的喷风孔喷至布料织物上,当启动第二循环风机22时,大气中的空气通过进风口52进入进风腔5中,由出风口51通过第二循环风机22进入第二循环腔12中,从第二上喷风口121、第二下喷风口122分别进入第二上喷风盒33、第二下喷风盒34中,热气从第二上喷风盒33的下表面的喷风孔、第二下喷风盒34的上表面的喷风孔喷至布料织物上。

由于上下喷风盒对称,喷风盒的喷风面上的孔的位置及大小也对称,所以从喷风面的孔中喷出的风的流速、温度均保持相对一致,因此,布料织物上下均能受到相同的喷风效果。针对于不同的布料,不同的加工要求,操作人员还可以选择,上下均匀的喷风效果,上大下小的喷风效果,同时针对于不同的加工量要求,还可以选择第一循环风机21或第二循环风机22单独工作,或者一起工作。

在第一上喷风盒31的边沿连接有导风板6,导风板6的下端连接第一上喷风盒31,导风板6的上端连接循环风室的顶部内壁,通过导风板6的方位设置,引导从布料织物中挥发出的废气向上由排风口进入排风管。

在进风口52处还设有滤网,外界空气通过进风口52的滤网进入进风腔5。这样,外界空气首先经过进风口52的滤网过滤进入进风腔5。滤网可以是具有自动清理功能的网罩,当过滤网为具有自动清理装置时还可以包括进风口滤网传动机构(未图示),进风口滤网传动机构带动进风口滤网旋转。也因此,过滤网自动清理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吸尘装置(未图示),第二吸尘装置包括第二高速离心风机(未图示)和第二吸尘管道(未图示),第二高速离心风机和第二吸尘管道设置在高温烘房的外部,用于将过滤网上的灰尘吸除,避免需停机手动清理带来的费时,费力的问题。

考虑循环风室的保温效果,保温门板包覆在循环风室的外壁,与原有的两个单循环风室相比,至少可以减少两个保温门板。

上述循环风室结构的使用原理为:根据布料织物的加工要求开启并调整循环风室中的第一循环风机21、第二循环风机22的功率,将外界空气经滤网进入进风口52,并由进风腔5传至出风口5,一部分气体从第一循环风机21进入第一循环腔11并从第一上喷风口111、第一下喷风口112分别进入第一上喷风盒31、第一下喷风盒32中,另一部分气体从第二循环风机22进入第二循环腔12并从第二上喷风口121、第二下喷风口122分别进入第二上喷风盒33、第二下喷风盒34中,热气从第一上喷风盒31的下表面的喷风孔、第一下喷风盒32的上表面的喷风孔、第二上喷风盒33的下表面的喷风孔、第二下喷风盒34的上表面的喷风孔喷至布料织物上,完成干燥,废气从循环风室顶部的排风口进入排气管中。

每个双层循环风室具有第一布料织物传送轨道41和第二布料织物传送轨道42,相邻两个双层循环风室的第一布料织物传送轨道41相互连通,相邻两个双层循环风室的第二布料织物传送轨道42相互连通,每个双层循环风室的上方均设有排风口(未图示),每个排风口连通排湿排烟装置9,第一布料织物传送轨道41连通第一收布装置,第一收布装置包括第一收布架1011、第一超喂出布装置1012、第一摆布落布装置1013和第一落布斗1014,第一超喂出布装置1012连通第一布料织物传送轨道41的出布端,第一收布架1011设置在第一超喂出布装置1012的后方,第一摆布落布装置1013设置在第一收布架1011上,第一摆布落布装置1013的下方设有第一落布斗1014,第二布料织物传送轨道42连通第二收布装置,第二收布装置包括第二收布架1021、第二超喂出布装置1022、第二摆布落布装置1023和第二落布斗1024,第二超喂出布装置1022连通第二布料织物传送轨道42的出布端,第二收布架1021设置在第二超喂出布装置1022的后方,第二摆布落布装置1023设置在第二收布架1021上,第二摆布落布装置1023的下方设有第二落布斗1024。在双层循环风室与第一、第二收布装置之间设有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包括第一冷风冷却装置1111、第一冷水辊1112、第二冷风冷却装置1121和第二冷水辊1122,第一冷风冷却装置1111靠近第一布料织物传送轨道41的出布端,第一冷水辊1112固定在第一收布架1011上,第二冷风冷却装置1121靠近第二布料织物传送轨道42的出布端,第二冷水辊1122固定在第二收布架1021上。

第一布料织物从第一布料织物传送轨道41中运出后,先经第一冷风冷却装置1111冷却,再由第一超喂出布装置1012将第一布料织物从针板上取下,然后经第一冷水辊1112冷却后由第一摆布落布装置1013将第一布料织物落于第一落布斗1014中,第二布料织物从第二布料织物传送轨道42中运出后,先经第二冷风冷却装置1121冷却,再由第二超喂出布装置1022将第二布料织物从针板上取下,然后经第二冷水辊1122冷却后由第二摆布落布装置1023将第二布料织物落于第二落布斗1024中。

所属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或目的之一在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双层定型机占地面积少,能耗小,符合国家现有对生产节能减排的要求,节省企业生产成本,适用广泛。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