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封闭式底线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07597发布日期:2020-04-07 21:42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封闭式底线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缝纫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底线检测装置,特别是一种全封闭式底线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缝纫机的底线检测装置能够在缝制过程中检测底线耗尽、底线断线等现象,以便及时提醒操作人员,从而避免在缝料上形成一段只有面线而无底线的空线迹。现有底线检测装置是将底线周期性张紧力的变化,转化为穿线件和接触件周期性的接触,进而输出一个周期性变化的电路通断。通过检测电路通断与主轴转角的关系可以判定底线是否断,若电路仍然导通,则表明底线已断,此时发出信号停止缝纫,从而避免底线绕进打线凸轮。但在缝制过程中,极易产生线毛。线毛会在机壳腔内随处分布,极有可能进入过线触板与断线传感器触板之间,而线毛不具备导电性质,使得线路无法接通,进而导致底线检测功能失效。特别是机壳内腔有油,油易将线毛粘在断线传感器触板上,导致电路无法导通,从而使整个底线检测装置无法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全封闭式底线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全封闭式底线检测装置,包括安装支架以及设置在安装支架上的过线触板和隔离块;所述过线触板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支架可转动连接,另一端开有用于穿底线的过线孔;所述过线触板的下方安装有弹簧,所述过线触板上固定设有第一触点,所述隔离块上设有第二触点;其特征在于,该检测装置还包括封闭的第一内腔和检测电路;上述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位于第一内腔内;所述弹簧具有使所述第一触点靠近并接触第二触点的趋势;所述检测电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电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全封闭式底线检测装置中,所述过线触板和隔离块分别位于安装支架的两侧,所述安装支架的一端开设有缺口,所述隔离块靠近所述安装支架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缺口、凹槽和过线触板形成上述第一内腔。

在上述的一种全封闭式底线检测装置中,该检测装置还包括挡板和封闭的第二内腔,上述弹簧位于第二内腔内。

在上述的一种全封闭式底线检测装置中,所述过线触板开设有槽口向下的第一方槽,所述挡板开设有槽口向上的第二方槽,所述第一方槽、第二方槽和安装支架形成上述第二内腔。

在上述的一种全封闭式底线检测装置中,所述弹簧呈压缩状态且所述弹簧上端抵靠在所述第一方槽的上槽壁上,所述弹簧下端抵靠在所述第二方槽的下槽壁上。

在上述的一种全封闭式底线检测装置中,所述第一触点为销,所述销固定在所述过线触板的侧壁上且部分凸露于侧壁外。

在上述的一种全封闭式底线检测装置中,所述第二触点为铜螺母,所述铜螺母固定在所述隔离块凹槽的上槽壁且部分凸露于槽壁外。

在上述的一种全封闭式底线检测装置中,所述隔离块不导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内腔全封闭式的结构设计,能有效隔绝线毛、白油等杂质的浸入,保持触点间接触良好,保证检测电路正常导通,从而降低因接触不良造成的故障率,提高缝纫机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内腔全封闭式的结构设计,将弹簧与线毛隔离,避免了弹簧因杂质的入侵而影响其弹力变化,可实现对底线的精准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过线触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隔离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支架;11、缺口;2、过线触板;21、过线孔;22、第一触点;23、第一方槽;3、隔离块;31、第二触点;32、凹槽;4、弹簧;5、挡板;51、第二方槽;6、底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安装支架1以及设置在安装支架1上的过线触板2和隔离块3。过线触板2的一端与安装支架1可转动连接,即可通过铰接轴与安装支架1铰接。另一端是个活动端,开有用于穿底线6的过线孔21,使用时,过线触板2的活动端可绕铰接轴作往复运动。此外,过线触板2的下方安装有弹簧4,过线触板2上固定设有第一触点22,隔离块3上设有第二触点31;该检测装置还包括封闭的第一内腔和检测电路;第一触点22和第二触点31位于第一内腔内;弹簧4具有使第一触点22靠近并接触第二触点31的趋势;检测电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触点22和第二触点31电连接。

缝纫机准备工作前,先将底线6穿过过线孔21,然后通电开始工作,此时穿过过线孔21的底线6存在张紧力,该张紧力通过过线孔21拉动整个过线触板2绕铰接轴向下转动,此时弹簧4呈压缩状态。当底线出现耗尽或断线等情况时,该张紧力消失,因此撤去外力的弹簧4能反弹,从而将过线触板2绕铰接轴向上转动,而固定在过线触板2上的第一触点22也随之上移并与隔离块3上的第二触点31接触,此时检测电路被导通从而发出信号停止缝纫工作。

当故障排除后,缝纫机重新工作,底线6的张紧力将带动过线触板2绕铰接轴向下转动,此时,弹簧4被压缩,第一触点22和第二触点31相分离,检测电路被断开,因此不会发出底线故障信号。

作为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如图1和图4所示,过线触板2和隔离块3分别位于安装支架1的两侧,安装支架1的一端开设有缺口11,隔离块3不导电且靠近安装支架1的一侧开设有凹槽32,缺口11、凹槽32和过线触板2形成第一内腔。全封闭式的第一内腔结构设计,能有效隔绝线毛、白油等杂质的浸入,保持触点间接触良好,保证检测电路正常导通,从而降低因接触不良造成的故障率,提高缝纫机的使用寿命。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该检测装置还包括挡板5和封闭的第二内腔,弹簧4位于第二内腔内。具体地,过线触板2开设有槽口向下的第一方槽23,挡板5开设有槽口向上的第二方槽51,第一方槽23、第二方槽51和安装支架1形成第二内腔。全封闭式的第二内腔结构设计,将弹簧与线毛隔离,避免了弹簧因杂质的入侵而影响其弹力变化,可实现对底线的精准检测。

其中,弹簧4呈压缩状态且弹簧4上端抵靠在第一方槽23的上槽壁上,弹簧4下端抵靠在第二方槽51的下槽壁上。被压缩的弹簧4能通过挤压第一方槽23的上槽壁从而带动整个过线触板2绕铰接轴向上转动。

另外,第一触点22为销,销固定在过线触板2的侧壁上且部分凸露于侧壁外。第二触点31为铜螺母,铜螺母固定在隔离块3凹槽32的上槽壁且部分凸露于上槽壁外。铜螺母具有不易生锈、放腐蚀和导电性强的优点,能提高本底线检测装置的灵敏度。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安装支架、过线触板、隔离块、挡板、内腔、触点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