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热学性质的针织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56807发布日期:2023-01-07 00:05阅读:27来源:国知局
具有热学性质的针织部件的制作方法
具有热学性质的针织部件
1.本技术是申请日为2019年05月01日,申请号为201980030527.x,发明名称为“具有热学性质的针织部件”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发明领域
2.本公开涉及具有热学性质(thermal properties)的纺织品(textile)。
3.发明背景
4.在结合到服装中的纺织品中有时需要热学性质(例如热阻),并且经常使用较重的纺织品来提供某些热学性质。然而,较重的纺织品在某些方面可能是不利的。此外,一些物品(例如,服装)包括彼此连接(例如,剪裁缝制(cut and sew)的纺织品片料(panel),并且每个纺织品片料可以以提供热学性质的相对有限的可变性的方式独立制造。在这些情况下,片料的热学性质的有限的可变性可能是不利的。
5.本公开涉及以下内容:
6.条款1.一种针织部件,所述针织部件包括:第一针织横列;第二针织横列,其中第一组中间针织横列定位在所述第一针织横列和所述第二针织横列之间;第三针织横列;第四针织横列,其中第二组中间针织横列定位在所述第三针织横列和所述第四针织横列之间;第一组保持线圈,所述第一组保持线圈从所述第一针织横列延伸到所述第二针织横列以形成第一波纹结构;以及第二组保持线圈,所述第二组保持线圈从所述第三针织横列延伸到所述第四针织横列以形成第二波纹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波纹结构大于所述第二波纹结构。
7.条款2.如条款1所述的针织部件,其中所述第一波纹结构和所述第二波纹结构由单面平纹针织结构形成。
8.条款3.如条款1所述的针织部件,其中所述第一组中间针织横列包括第一数量的针织横列,其中所述第二组中间针织横列包括第二数量的针织横列,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数量小于所述第一数量。
9.条款4.如条款3所述的针织部件,其中所述第一数量的针织横列和所述第二数量的针织横列都在大约5个针织横列至大约25个针织横列的范围内。
10.条款5.如条款4所述的针织部件,其中所述第一数量的针织横列和所述第二数量的针织横列相差等于或小于三的第三数量。
11.条款6.如条款3所述的针织部件,其中所述第一数量的针织横列在大约13个针织横列至大约19个针织横列的范围内,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数量的针织横列在大约12个针织横列至大约18个针织横列的范围内。
12.条款7.如条款1所述的针织部件,其中所述第一组保持线圈中的每个保持线圈包括与所述第一针织横列中的线圈相互环套的线圈腿部和与所述第二针织横列中的线圈相互环套的线圈头部。
13.条款8.如条款1所述的针织部件,其中当根据iso 11092-2014进行测试时,所述针织部件的包括所述第一波纹结构和所述第二波纹结构的部分具有至少大约40r
ct
的热阻。
14.条款9.一种针织部件,所述针织部件包括:第一波纹结构和第二波纹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波纹结构包括:第一针织横列;第二针织横列,所述第二针织横列经由第一组保持线圈联接到所述第一针织横列;以及第一组中间针织横列,所述第一组中间针织横列处于所述第一针织横列和所述第二针织横列之间,其中所述第二波纹结构包括:第三针织横列;第四针织横列,所述第四针织横列经由第二组保持线圈联接到所述第三针织横列;以及第二组中间针织横列,所述第二组中间针织横列处于所述第三针织横列和所述第四针织横列之间,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组中间针织横列包括比所述第二组中间针织横列更多的针织横列。
15.条款10.如条款9所述的针织部件,其中所述第一波纹结构和所述第二波纹结构由单面平纹针织结构形成。
16.条款11.如条款9所述的针织部件,其中所述第一组中间针织横列包括第一数量的针织横列,其中所述第二组中间针织横列包括第二数量的针织横列,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数量的针织横列和所述第二数量的针织横列都在大约5个针织横列至大约25个针织横列的范围内。
17.条款12.如条款11所述的针织部件,其中所述第一数量的针织横列和所述第二数量的针织横列相差等于或小于三的第三数量。
18.条款13.如条款11所述的针织部件,其中所述第一数量的针织横列在大约13个针织横列至大约19个针织横列的范围内,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数量的针织横列在大约12个针织横列至大约18个针织横列的范围内。
19.条款14.如条款9所述的针织部件,其中所述第一组保持线圈中的每个保持线圈包括与所述第一针织横列中的线圈相互环套的线圈腿部和与所述第二针织横列中的线圈相互环套的线圈头部。
20.条款15.如条款14所述的针织部件,其中所述第二组保持线圈中的每个保持线圈包括与所述第三针织横列中的线圈相互环套的线圈腿部和与所述第四针织横列中的线圈相互环套的线圈头部。
21.条款16.如条款9所述的针织部件,其中当根据iso 11092-2014进行测试时,所述针织部件的包括所述第一波纹结构和所述第二波纹结构的部分具有至少大约40r
ct
的热阻。
22.条款17.一种针织部件,所述针织部件包括:第一波纹结构,所述第一波纹结构沿横列方向延伸;以及第二波纹结构,所述第二波纹结构邻近于所述第一波纹结构并沿所述横列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波纹结构包括:第一针织横列;第二针织横列,所述第二针织横列经由第一组保持线圈联接到所述第一针织横列;并且其中第一腔和第二腔在所述横列方向上各自位于所述第一组保持线圈的连续保持线圈之间,其中所述第二波纹结构包括:第三针织横列;第四针织横列,所述第四针织横列经由第二组保持线圈联接到所述第三针织横列;并且其中第三腔在所述横列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组保持线圈的连续保持线圈之间,并且其中所述第三腔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横列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之间。
23.条款18.如条款17所述的针织部件,其中所述第一波纹结构和所述第二波纹结构由单面平纹针织结构形成。
24.条款19.如条款17所述的针织部件,其中所述第一腔由第一数量的纵行组成,其中所述第二腔由第二数量的纵行组成,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数量大于所述第二数量。
stitch)128,其对应于图1中的保持线圈表示28。此外,图1中的图例8指示“λ”表示保持线圈。如在本公开中所使用的,“保持线圈”包括这样的线圈,该线圈具有在第一横列(course)中相互环套(interloop)的线圈腿部(或线圈基部)和在第二横列中相互环套的线圈头部,其中一个或更多个中间针织横列布置在该第一横列和该第二横列之间。结果,由于保持线圈的头部没有与在第一横列之后连续布置的横列相互环套或相互穿套(intermesh),所以保持线圈的肢部(limb)经常被拉长。基于保持线圈的上述定义,保持线圈通常是通过以下方式形成的:在最终与第二横列中的线圈相互穿套之前,以避免与中间横列相互环套的方式将该线圈的环圈(loop)保持在用于一个或更多个中间横列的针中。
39.继续图1a,针织结构110包括一组连续布置的针织横列112和一组连续布置的纵行(wale)114,其中针织线圈形成单面平纹针织结构(single jersey knit structure)。如在本公开中所使用的,“横列”包括由相邻的针产生的水平行的针织环圈,并且“纵行”主要是相互穿套或相互环套的针织环圈的竖直列,通常由相同的针在连续(但不一定是全部)横列或针织循环处产生。“水平”和“竖直”是相对于在被针织时立放的织物(fabric)而言的,其中针织环圈的头部面向织物的顶部,并且首先针织的横列位于织物的底部处。“单面平纹针织结构”在本文中被定义为在单组针(诸如针织横机的单个线性针床(single linear needle bed)或圆形针织机的单个圆形针床(single circular needle bed))上形成的针织结构(例如,纬编针织结构)。“单面平纹针织结构”不同于“双面平纹针织结构(double jersey knit structure)”,该双面平纹针织结构是在多个针床上形成的针织结构。例如,包含双面平纹针织结构的针织部件可以在来自具有v形针床构型(v-bed configuration)的针织横机的前针床和后针床的针上同时形成。图1至图5中描绘的所有实施方案都完全由单面平纹针织结构形成。其他实施方案可以包括由其他针织结构形成的波纹针织结构,诸如双面平纹针织结构或双面平纹针织结构和单面平纹针织结构的组合。
40.该组连续布置的针织横列112包括第一针织横列116、第二针织横列118和定位在第一针织横列116和第二针织横列118之间的一组中间针织横列120。为了更容易区分示意图中的线圈结构,横列的纱线股(yarn strand)以排线(cross-hatch)和点画交替描绘,并且不同的描绘不一定表明纱线股具有不同的性质。然而,在某些方面中,纱线股可以具有不同的性质。
41.此外,形成该组中间针织横列120的纱线股用断开的线描绘,以表明该组中间针织横列120可以包括布置在第一针织横列116和第二针织横列118之间的另外的针织横列。在图1a中,该组中间针织横列120被描绘为包括五个横列,并且在其他方面中,该组中间针织横列120可以包括少至两个横列(即,该保持线圈的初始横列和该保持线圈被保持所经过的横列),或者可以包括在保持线圈的张力过高之前针将能承受的那样多的横列。该组连续布置的纵行包括第一纵行122、第二纵行124和定位在第一纵行122和第二纵行124之间的一组中间纵行126。
42.在图1a中,针织结构110还包括位于第一纵行122和第二纵行124之间的一组保持线圈128、130、132和134。每个保持线圈包括与第一针织横列116中的线圈相互环套的线圈腿部和与第二针织横列118中的针织线圈相互环套的线圈头部。例如,保持线圈128包括线圈腿部136和138,线圈腿部136和138与定位在第一针织横列116中的线圈140相互环套。此外,保持线圈128包括线圈头部142,线圈头部142与定位在第二针织横列118中的针织线圈
144相互环套。保持线圈的线圈腿部和线圈头部的位置以及中间横列的数量有助于表征保持线圈的长度(即,在形成针织线圈之前该线圈在针中被保持了多少个横列)。此外,被包括在该组中间针织横列120中的横列的数量比保持线圈被保持在针上经过的横列的数量多一个横列。例如,在具有被保持了单个横列的线圈的纺织品中,该组中间横列将包括两个横列(即,该保持线圈的初始横列和该保持线圈被保持所经过的横列)。在图1a中,保持线圈128、130、132和134中的每一个一致地定位在每隔一个纵行处,其中单个针织线圈通常将连续的保持线圈分开。
43.该组中间针织横列120包括另外的针织线圈(例如,针织线圈146)和浮线(float)(例如,148)。浮线线圈通常是在保持线圈的存在下产生的,并且是在与第一横列相继的一个或更多个横列中产生的,在第一横列中,保持线圈的基部或腿部是初始地相互环套的。此外,浮线线圈通常与保持线圈在同一纵行中。一般来说,浮线线圈包括这样的纱线段,该纱线段从保持线圈的一侧上的纵行中的针织环圈延伸到保持线圈的另一侧上的另一个纵行中的另一个针织环圈。浮线线圈的纱线段通常横向跨过保持线圈定位在其中的纵行。当保持着保持环圈的针不能接收新的纱线段时,通常形成浮线线圈。相比之下,当保持着保持环圈的针接收新的纱线段并将新的纱线段与保持环圈组合时,那么通常形成集圈线圈(tuck stitch),并且该组中间针织横列120也可以包括集圈线圈(未描绘)。
44.如指出的,这些线圈中的一些用断开的线描绘,以表明该组中间针织横列120可以包括具有另外的针织线圈的另外的针织横列。在本发明的方面中,当图1a中描绘的针织结构110被集成到图1中的针织纺织品10中时,保持线圈128、130、132和134的张力将第一针织横列116拉向第二针织横列118,这使得该组中间针织横列120的针织线圈(不是保持线圈)在针织背侧14的方向上向外推出或延伸并形成图1中的脊状部18。在该方面中,该组连续布置的针织横列112也可以被称为“形成脊状部的横列带(ridge-forming band of courses)”。本文设想,为了减少针织纺织品10的钩挂(snagging),可以通过调节用于形成针织纺织品10的针织机的针的延伸位置(例如,通过缩短针、调节致动该针的凸轮的尺寸等)来缩短保持线圈128、130、132和134的环圈长度。
45.尽管图1a中所描绘的针织结构110仅表示针织纺织品10的一部分24,但针织结构110可以在针织纺织品10的至少一部分中重复以形成脊状部。这样,图1描绘了针织纺织品10的针织前侧12上的交替的线圈带结构。第一组的带40a、40b和40c表示针织结构110的重复图案,其中保持线圈(“λ”)规则地定位在每隔一个纵行中,使得连续的保持线圈由单个针织线圈间隔开。带40a、40b和40c均表示形成脊状部的横列带。第二组的带42a、42b和42c表示包括形成针织纺织品10的槽状部20的针织线圈的横列(例如,1个至15个连续相互环套的横列),并且那些一个或更多个横列的带可以被称为“形成槽状部的横列带(groove-forming band of courses)”。在一个方面中,形成槽状部的横列带将一个形成脊状部的横列带的最后的针织横列与另一个形成脊状部的横列带的第一个针织横列连接。例如,带42a中的横列布置在带40b中的最后的针织横列(例如,图1a中的118)和带40a中的第一个针织横列(例如,116)之间。
46.图1还包括区80的放大摄影视图70,并且在本公开的方面中,放大摄影视图70表示通过由图1和图1a表示的结构形成的针织纺织品的前侧。在放大摄影视图70中,带72a、72b和72c描绘了针织结构110的重复图案,其中保持线圈74和76规则地定位在每隔一个纵行中
并且连续的保持线圈由单个针织线圈间隔开。由于来自带72a、72b和72c中的保持线圈的张力,所以纺织品朝向背侧延伸并在针织背侧14上形成脊状部18。此外,带78a、78b和78c包括形成槽状部的横列带,该形成槽状部的横列带不包括保持线圈并且在针织背侧14上形成槽状部20。
47.如之前所描述的,脊状部18有助于针织纺织品10的热阻量,并且通过改变定位在纺织品片料的不同区域中的脊状部的尺寸和形状,热阻性质可以改变。在本公开的方面中,针织纺织品包括图1a中描绘的针织结构的变化,并且这些变化有助于整个针织纺织品上的不同热阻性质。
48.现在参考图2,图2图示了针织结构的变化可能有助于整个纺织品片料上的可变性的示例方式。图2描绘了在一些方面中类似于图1的针织纺织品10的针织纺织品210。例如,针织纺织品210可以包括至少部分地贯穿的图1a的针织结构110,从而在针织背侧上产生一组脊状部和槽状部。然而,针织纺织品210包括沿着针织纺织品210的边缘216标出的区域“a”、区域“b”和区域“c”,并且每个区域包括针织结构110的相应变化。
49.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中,区域a中的针织结构110(图1a)的变化包括在该组中间针织横列120中包括更高数量的横列,并且区域b中的针织结构110的变化包括在该组中间针织横列120中包括更低数量的横列。也就是说,区域a的保持线圈比区域b的保持线圈保持更高数量的横列。与形成较大脊状部的区域a中的织物252相比,包括在区域b中的该组中间针织横列中的较低数量的线圈提供了在针织背侧的方向上向外延伸的较少的织物250,从而导致较小的脊状部。此外,区域c中的针织结构110的变化包括在该组中间针织横列120中包括最少数量的横列(相对于区域a和区域b),并且区域c被图示为包括最小的脊状部。
50.可以基于多种一个或更多个因素来选择为该组中间针织横列120规划的横列的数量。例如,该数量可以基于与该数量相关联的热学性质、织物重量以及该组中间针织横列120所定位的服装的区域来选择。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中,包括在该组中间针织横列120中的横列的数量在大约5个横列至大约27个横列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低于5个横列的一组中间针织横列120不会导致产生足够厚度的脊状部,并且高于27个横列的一组中间针织横列120可能在针织针上产生非常高的张力量。在另外的方面中,横列的数量在大约7个至大约20个的范围内。并且在另外的方面中,横列的数量在大约10个至大约18个的范围内。然而,这些范围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的示例,并且在其他方面中,该范围可以包括在5个和27个之间、大于5个和27个或者小于5个和27个的不同的一组值。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大约”意指在指定值的
±
10%以内。
51.测试多个纺织品的热阻,或者r
ct
(在本文中根据iso 11092-2014中阐述的国际标准定义为材料的两个面之间的温差除以梯度方向上每单位面积的合成热通量),这些纺织品在该组中间针织横列120中所包括的横列数目方面是变化的,并且如上文指出的,被保持经过横列数目(x)的线圈形成具有(x+1)的数量的一组中间横列。例如,被保持经过16个横列的线圈产生了一组17个中间针织横列(即,该保持线圈的初始横列与该线圈被保持所经过的横列的数量相组合)。下表表示根据在iso 11092-2014中阐述的国际标准进行的那些测试的总结。
[0052][0053]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热阻或热阻性质包括根据iso11092-2014确定和测试的性质。鉴于上表,设想了例如当在该标准下测试时,图1至图1a的针织纺织品10可以具有至少大约40r
ct
(例如,大约44r
ct
)的热阻,并且热阻可以增加到至少大约69r
ct
,如通过修改针织结构而体现出的。也设想了完全在该范围之外的热阻,并且可以通过修改一个或更多个波纹结构中的中间横列的数目来实现。例如,设想了在某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针织纺织品10可以具有在大约20r
ct
和大约90r
ct
之间(诸如在大约35r
ct
和大约80r
ct
之间)的热阻。在其他方面中,热阻或热阻性质可以根据被普通技术人员合理接受的任何其他测试标准来确定或测试。
[0054]
在本公开的方面中,区域b的保持线圈比区域a的保持线圈短三个或更少的横列,并且区域c的保持线圈比区域b的保持线圈短三个或更少的横列。换句话说,如果区域a的保持线圈被保持了16个横列,那么区域b的保持线圈被保持了至少13个、14个或15个横列。同样,如果区域b的保持线圈被保持了15个横列,那么区域c的保持线圈被保持了12个横列、13个横列或14个横列。在另一方面中,区域a的保持线圈比区域b中的保持线圈被保持了长一个横列,区域b中的保持线圈比区域c中的保持线圈被保持了长一个横列。例如,如果区域a的保持线圈被保持了16个横列,那么区域b的保持线圈被保持了15个横列,并且区域c的保持线圈被保持了14个横列。这样,针织纺织品210包括脊状部的尺寸的梯度变化,这又提供了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的热阻的相对逐渐变化。纺织品各区域中的热阻的逐渐变化可以用热损失图来记录,该热损失图有时示出从一个解剖区到另一个解剖区的梯度变化。此外,逐渐的变化提供了考虑到穿着者之间的可变性的容差。
[0055]
在选择待包括在该组中间针织横列120中的横列的数量时,热阻可能是需要考虑的一种性质。此外,该数量可以基于多种其他因素来选择,包括美观性、透气性、织物重量、芯吸性质、干燥时间、热效率、正面的钩挂敏感性(snag susceptibility)、背面的钩挂敏感性等。
[0056]
现在参考图3,图3图示了针织结构中的另一个示例变化,该变化可能有助于整个纺织品片料上的热学性质的可变性。图3描绘了针织纺织品310,并且为了说明的目的,在图3a中提供了针织纺织品310的一部分313的示意性视图。由图3a描绘的针织结构311在一些方面中类似于图1a的针织结构110,并且至少部分地包括在整个针织纺织品310中的针织结构311在针织纺织品310的针织背侧上形成一组脊状部317和槽状部321。例如,针织结构311还包括一组连续布置的针织横列312和一组连续布置的纵行314,其中针织线圈形成单面平纹针织结构。此外,该组连续布置的针织横列312包括第一针织横列316、第二针织横列318和定位在第一针织横列316和第二针织横列318之间的一组中间针织横列320。
[0057]
图3a的示意图在一些方面中不同于图1a。例如,定位在形成脊状部的横列带中的一些保持线圈328和334由比图1a中更大数量的针织线圈间隔开。也就是说,保持线圈328和334之间的所有纵行(即,一组纵行322)包括复数的针织线圈(或者在一些示例中未描绘的浮线),并且该组纵行322中不存在保持线圈。相比之下,在图1a中,保持线圈仅被单个针织线圈或针织线圈的单个纵行间隔开。
[0058]
在本公开的方面中,当保持线圈被多于单个纵行间隔开(即,比图1a的那些保持线圈128和130间隔开得更多)时,保持线圈仍然可以提供足够的张力来将第一针织横列316拉向第二针织横列318,使得该组纵行322仍然朝向针织背侧延伸并形成脊状部317。此外,在该组纵行322之间没有保持线圈提供了对脊状部317的针织前侧更好的可视性,当从针织纺织品310的针织前侧观察时,该脊状部317具有腔或凹坑的外观。也就是说,该组纵行322中的针织线圈具有凹部、腔或凹坑的外观,该凹部、腔或凹坑相对于该组纵行322的分别的一侧上的保持线圈328和334凹陷到针织纺织品中。
[0059]
图3包括针织纺织品310的针织前侧的区380的放大摄影视图370,并且图3的放大摄影视图370可以在视觉上与图1的放大摄影视图70进行比较以观察差异。例如,在图3中,保持线圈326和327与图1的针织纺织品10的保持线圈类似地间隔开,并且保持线圈326和328被更大数量的针织线圈间隔开。当保持线圈至少定位在每隔一个纵行处时,保持线圈遮蔽了脊状部317的针织前侧的一些可视性(即,脊状部的凹面从视图被遮蔽)。然而,当保持线圈在形成脊状部的横列带内被进一步间隔开时,没有保持线圈提供了对脊状部317的针织前侧更好的可视性,当从针织纺织品310的针织前侧观察时,该脊状部317具有腔或凹坑的外观。这些具有腔的外观的区的示例描绘在图3中由参考数字330标识。换句话说,在图3中,针织结构332被包括在形成脊状部的横列带中,并且被布置在保持线圈326和328之间,并且产生了凹坑状结构(例如,在放大摄影视图370中描绘的330)。针织结构332包括针织线圈,或者针织线圈和浮线的组合。例如,浮线可以用于将背部纱线移动到前部(并且也可以反过来将前部纱线移动到背部)。
[0060]
转回到图3a,用断开的线描绘了纵行324,以说明该组纵行322可以包括多种数量的纵行。例如,在图3a中,该组纵行322包括五个纵行。在其他方面中,该组纵行322可以包括少至大约两个纵行,这仍然可以提供凹陷的腔的外观,如上面所描述的,或者该组纵行322可以包括多于大约五个的纵行。例如,在一些方面中,该组纵行322可以包括在大约5个和20个纵行之间的数量的纵行。这些仅仅是示例范围,并且在其他方面中,该组纵行322可以包括大约二十个或更多个纵行。
[0061]
如之前参照图1所陈述的,针织纺织品10中的保持线圈规则地定位在每隔一个纵行处,其中单个针织线圈通常将相邻的保持线圈分开。相比之下,在图3中,相邻的保持线圈中的一些被更长的一系列针织线圈更远地间隔开。这样,与图3的针织纺织品310相比,图1的针织纺织品10可以被描述为每给定数量的纵行具有更高的保持线圈密度。其他变化也可能导致不同的保持线圈密度。例如,腔可以在不同的区中被类似地设定尺寸(即,在保持线圈之间的相同数目的纵行),但是腔可以在一个区中更靠近在一起地隔开,这将导致较低的保持线圈密度。每给定数量的纵行的较低的保持线圈密度可能有助于图3的针织纺织品310潜在地提供相对较低的热阻。
[0062]
测试了多个纺织品的热阻,这些纺织品在一组中间针织横列中包括相同数量的横
列(即,保持线圈被保持了16个横列),并且在形成脊状部的横列带内,每给定数量的纵行中的保持线圈密度不同。下表表示根据在iso 11092-2014中阐述的国际标准进行的那些测试的总结。
[0063][0064]
鉴于上表,设想了例如当在该标准下测试时,图3至图3a的针织纺织品310可以具有至少大约50r
ct
(例如,诸如大约56r
ct
)的热阻,并且热阻可以增加到至少大约69r
ct
,如所体现出的。也设想了完全在该范围之外的热阻,并且可以通过修改一个或更多个波纹结构的脊状部内每给定数量的纵行的保持线圈密度来实现。例如,设想了在某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针织纺织品310可以具有在大约40rct和大约90rct之间(诸如在大约50rct和大约80rct之间)的热阻。
[0065]
在本发明的方面中,针织纺织品包括多个区域,这些区域从一个保持线圈密度逐渐变化到不同的保持线圈密度。当将一个区域与另一个区域进行比较时,每个区域中的纵行数量通常是一致的。然而,该一致的数量可能在不同方面中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个方面中,每个区域中的纵行数量至少为40个。在另外的方面中,数量在大约40个至大约100个的范围内。然而,这些仅仅是示例数量,并且在其他方面中,该一致的数量可以低于40个或高于100个。
[0066]
在示例方面中,第一区域可以包括一系列形成脊状部的横列带,其中保持线圈至少每隔一个纵行被定位,使得保持线圈相对纵行的平均密度等于或大于1:2(例如,50个纵行中至少25个保持线圈)。此外,第二区域可以包括另一系列形成脊状部的横列带,其中一些保持线圈被多于一个纵行间隔开,使得保持线圈相对纵行的平均密度小于1:2且大于1:3.5(例如,50个纵行中少于25个保持线圈且多于14个保持线圈)。此外,第三区域可以包括另一系列形成脊状部的横列带,其中一些保持线圈由比第二区域中更多的纵行间隔开,使得保持线圈相对纵行的平均密度小于1:3.5且大于1:8(例如,50个纵行中少于14个保持线圈且多于6个保持线圈)。
[0067]
在本公开的方面中,第二区域在针织纺织品中布置在的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之间,使得针织纺织品包括从较高密度到较低密度的保持线圈密度的梯度变化,这又提供了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的热阻的相对逐渐变化。如在本公开中所使用的,术语“之间”可以描述横列方向上或纵行方向上的关系。例如,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可以分别定位在彼此不同的相应横列组中。在另一个示例中,区域a、区域b和区域c可以布置在同一组横列中(或者布置在彼此重叠的横列中),且可以布置在同一组横列中的不同纵行中。
[0068]
图1、图1a、图2、图3和图3a的描述描述了可以在纺织品的热阻量中起作用的多种元素,以及在不同区域中具有不同热阻的纺织品。热阻可以通过针织纺织品中的一个或更
多个其他元素来改变。例如,在一个方面中,可以增加形成槽状部的横列带中的横列的数目以降低热阻。在其他方面中,纱线类型和纱线尺寸的选择可能对热阻以及整理过程(finishing processes)产生影响。例如,可以选择纱线类型以减少钩挂和/或以影响用于对纺织品或由其制成的服装进行染色的染色过程。例如,在示例方面中,为了减少钩挂,纺织品可以使用聚酯纱线、聚酯纱线和尼龙纱线的组合和/或阳离子可染色的聚酯纱线来针织。关于染色,在示例方面中,聚酯纱线可以包括原液染色的(dope-dyed)聚酯纱线。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原液染色的”是在聚合物溶液通过喷丝头挤出之前向聚合物溶液添加颜色的过程。因为它是在纤维/丝形成时添加到纤维/丝的,所以彩色颜料是纤维/丝的一部分,这使得纤维/丝通常不褪色。当纺织品由原液染色的聚酯形成时,本文设想可能不需要额外的染色步骤。当纺织品由尼龙纱线和聚酯纱线的组合形成或由阳离子可染色的聚酯纱线形成时,纺织品或由纺织品形成的服装可以是单件染色的(即,纺织品或服装在针织后被染色)。因为尼龙纱线和聚酯纱线对染料物质的吸收不同,所以本文设想,包含尼龙纱线和聚酯纱线两者的纺织品或服装在染色后可以具有混色效应(heather effect)(例如,存在交替颜色的斑点的效应)。
[0069]
在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中,一个或更多个针织纺织品片料被包括在诸如服装的物品中,该纺织品片料具有图1、图1a、图2、图3和图3a中所描述的一个或更多个元素。包括可变保持线圈长度和/或可变保持线圈密度的特征可以基于多种考虑因素(诸如表明身体的可能比其他部位释放更多热量的区的热损失图)而定位在整个服装上。其他考虑因素可以包括:受时间和材料影响的的制造成本、美学性、透气性、织物重量、芯吸性质、干燥时间、热效率、正面的钩挂敏感性、背面的钩挂敏感性等。
[0070]
参考图4,示例上半身服装410被描绘为具有脖颈领部(neck collar)412和底部414(例如,底部边沿)。如在本公开中所使用的,脖颈领部包括一段材料,该段材料环绕领口并提供至少部分地围绕领口的周界。这样,图4中的上半身服装410仅仅是说明性的,并且上半身服装可以包括多种其他类型的服装,包括带帽服装、非带帽服装、无领衬衫、有领衬衫、夹克、基底层、胸罩、汗衫、套头衫、紧身衣等,所有这些都包括脖颈领部。上半身服装410还包括前部片料416,前部片料416具有定位在脖颈领部412和底部414之间的多个区域。根据本公开的方面,上半身服装410的区域至少包括区域a、区域b和区域c。区域b定位在区域a和区域c之间,并且区域a定位成更靠近脖颈领部412,而区域c定位成更靠近底部414。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中,前部片料416包括针织纺织品,其中区域a、区域b和区域c以无缝方式彼此整体针织。
[0071]
图4还描绘了区域a、区域b和区域c中的每一个的前部针织侧的放大视图420、422和424,并且每个放大视图描绘了各自的保持线圈图案。另一个放大视图426包括所有三个区域的组合,其被标识为服装的前部上的区域425。如所图示的,在区域b中,保持线圈中的一些比区域a中的间隔开得更远,并且在区域c中保持线圈中的一些比区域b中的间隔开得更远。这样,放大视图420、422和424在视觉上图示了从区域a到区域c的保持线圈间距的逐渐过渡,这可以转化为热阻从较高热阻量到较低热阻量的逐渐过渡。如上文指出的,区域a、第二区域b和区域c可以分别定位在彼此不同的相应横列组中。此外,如由放大视图426所图示的,区域a、区域b和区域c可以布置在同一组横列中(或者布置在彼此重叠的横列中),并且可以布置在同一组横列中的不同纵行中。在这方面中,热阻性质的逐渐过渡可以从顶部
到底部发生、从一侧到另一侧发生或者从顶部到底部和从一侧到另一侧组合地发生。
[0072]
在图4中,区域a的定位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热损失图,使得当服装410处于穿着构型时,区域a与穿着者的身体的散发相对较高身体热量的区(与身体的其他区相比)对齐。同样,区域b和区域c的相对位置可以是这样的,即当服装410处于穿着构型时,区域b和区域c与穿着者的身体的散发较低身体热量的区对齐。在一个方面中,以这种方式布置针织结构通过基于身体热图定位产生更高热阻的针织结构而平衡了性能优化和与增加针织时间和更多材料相关联的成本。在这方面中,服装可以被设计成在身体需要的位置处提供较暖和的纺织品,并且在热量损失最小的位置处提供较薄的纺织品。
[0073]
尽管在图4中未图示,但是区域a、区域b和区域c也可以在其他方面中变化。例如,在一个方面中,区域a可以包括比区域b更长的保持线圈,并且区域b可以包括比区域c更长的保持线圈。这样,区域b可以包括比区域a中的保持线圈更短并且在一些位置中间隔开得更远的保持线圈,并且区域c可以包括比区域a和区域b两者中的保持线圈更短并且在一些位置中比区域a和区域b两者间隔开得更远的保持线圈。在可替代方面中,区域a、区域b和区域c可以包括相似的保持线圈密度,但是区域a中的保持线圈可以比区域b中的长,并且在区域b中保持线圈可以比区域c中的长。
[0074]
保持线圈的区域放置可以应用于上躯干服装的其他区域,诸如服装的背部、服装的袖子和服装的兜帽,并且保持线圈的尺寸和密度的选择可以基于在服装的特定区中是否需要增加的或减少的热学性质。此外,图4中图示的区域仅仅是示例,并且在其他方面中,区域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用不同的边界划分。
[0075]
现在参考图5,示例下半身服装510被描绘为具有腰带512和腿部开口514。如在本公开中所使用的,“腰带”是指服装的区域,该区域环绕下半身服装的腰部开口并至少部分地围绕下半身服装的腰部开口形成周界。此外,下半身服装510包括前部片料516,前部片料516具有定位在腰带512和腿部开口514之间的多个区域。根据本公开的方面中,下半身服装510的区域包括区域a、区域b和区域c。区域b定位在区域a和区域c之间,并且区域a定位成更靠近腰带512,而区域c定位成更靠近腿部开口514。在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中,前部片料516包括针织纺织品,其中区域a、区域b和区域c以无缝方式彼此整体针织。
[0076]
图5还描绘了区域a、区域b和区域c中的每一个的前部针织侧的放大视图520、522和524,并且每个放大视图描绘了各自的保持线圈图案。如所图示的,在区域b中保持线圈中的一些比区域a中的间隔开得更远,并且在区域c中保持线圈中的一些比区域b中的间隔开得更远。这样,放大视图520、522和524在视觉上图示了从区域a到区域c的保持线圈间距的逐渐过渡,这可以转化为热阻从较高热阻量到较低热阻量的逐渐过渡。如参照图4所描述的,热阻性质的逐渐过渡可以从顶部到底部发生、从一侧到另一侧发生或者从顶部到底部和从一侧到另一侧组合地发生。
[0077]
在图5中,区域a的定位可以基于身体热图,使得当服装510处于穿着构型时,区域a与穿着者的身体的散发相对较高身体热量的区(与身体的其他区相比)对齐。同样,区域b和区域c的相对位置可以是这样的,即当服装510处于穿着构型时,区域b和区域c与穿着者的身体的散发较低身体热量的区对齐。在一个方面中,以这种方式布置针织结构通过基于身体热图定位产生更高热阻的针织结构而平衡了性能优化和与增加针织时间和更多材料相关联的成本。
[0078]
尽管在图5中未图示,但是区域a、区域b和区域c也可以在其他方面中变化。例如,在一个方面中,区域a可以包括比区域b更长的保持线圈,并且区域b可以包括比区域c更长的保持线圈。这样,区域b可以包括比区域a中的保持线圈更短并且在一些位置中间隔开得更远的保持线圈,并且区域c可以包括比区域a和区域b两者中的保持线圈更短并且在一些位置中比区域a和区域b两者间隔开得更远的保持线圈。在可替代方面中,区域a、区域b和区域c可以包括相似的保持线圈密度,但是区域a中的保持线圈可以比区域b中的长,并且在区域b中保持线圈可以比区域c中的长。
[0079]
保持线圈的区域放置可以应用于下躯干服装的其他区域,诸如服装的背部和服装的腿部部分。同样,保持线圈的区域放置可以应用于其他类型的下半身服装,包括袜子、短裤、紧身裤、三角裤、平角短裤,以及其他类型的服装,包括帽子、手套、鞋、外衣、基底层等。如上文指出的,保持线圈的尺寸和密度的选择可以基于在服装的特定区中是否需要增加的或减少的热学性质。此外,图5中图示的区域仅仅是示例,并且在其他方面中,区域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用不同的边界划分。
[0080]
本文的方面设想了对例如服装410和/或服装510执行一个或更多个整理步骤。例如,为了使服装410和510抵抗水渗透使得它们适合于户外穿着,服装410和510可以用耐久斥水剂(dwr)处理。考虑到服装410和510上的腔状结构(例如330)的存在,这可能特别有用,该腔状结构可以用作降水的进入点。在一个示例方面中,可以使用气相沉积工艺将dwr应用于服装410和510,其中服装(或纺织品)定位在真空室内,并且dwr被过热至等离子体状态以产生极小的颗粒。真空使dwr颗粒分散并穿透服装。由于小的颗粒尺寸,dwr在服装中的更大的渗透可能发生,包括渗透到腔状结构中。
[0081]
具有参照图1至图5描述的一个或更多个元素的纺织品可以使用多种技术来构造。例如,纺织品片料可以被圆形针织(circularly knit)成针织坯件(knit blank),针织纺织品片料(panels)从该针织坯件被切割并一起成形为服装。每个片料可以包括基于每个区域内的脊状部尺寸以及腔状结构(例如330)的位置、频率和尺寸而具有不同热阻性质的区域。在一个方面中,多个片料以最小化高浪费区域中的材料和时间的方式被布置在圆形针织坯件内。例如,为了有较低的热阻且为了有更大的冷却而设计成具有较小脊状部的片料可能与当从圆形针织坯件切割图案时将被浪费的片料定位在相同的横列上。
[0082]
已经描述了主题的各个方面,下面提供了另外的公开内容。在描述这个另外的主题时,可以参考之前描述的附图。
[0083]
在一个方面中,本公开的主题包括一种纺织品,该纺织品包括第一组连续布置的针织横列,其包括第一针织横列、第二针织横列和定位在第一针织横列和第二针织横列之间的第一组中间针织横列。第一组连续布置的针织横列包括第一组保持线圈,其中第一组保持线圈中的每个保持线圈包括与在第一针织横列中的线圈相互环套的线圈腿部和与第二针织横列中的针织线圈相互环套的线圈头部。此外,第一组中间针织横列包括第一数量的针织横列。该纺织品还包括第二组连续布置的针织横列,其包括第三针织横列、第四针织横列和定位在第三针织横列和第四针织横列之间的第二组中间针织横列。第二组连续布置的针织横列包括第二组保持线圈,并且第二组保持线圈中的每个保持线圈包括与第三针织横列中的线圈相互环套的线圈腿部和与第四针织横列中的线圈相互环套的线圈头部。第一针织横列和第四针织横列通过一个或更多个针织横列彼此连接,并且第二组中间针织横列
包括第二数量的针织横列,该第二数量的针织横列小于第一数量的针织横列。例如,在图2中,区域a的形成脊状部的横列带连接到区域b的形成脊状部的横列带,并且区域b的保持线圈比区域a的保持线圈短(即,保持较少数目的横列)。
[0084]
在另一方面中,本公开的主题包括一种纺织品,该纺织品包括第一组连续布置的针织横列,其包括第一针织横列、第二针织横列和定位在第一针织横列和第二针织横列之间的第一组中间针织横列。第一组连续布置的针织横列包括第一组连续布置的纵行,其包括第一纵行、第二纵行和定位在第一纵行和第二纵行之间的第一组中间纵行,第一组连续布置的纵行包括第一数量的纵行。第一组连续布置的针织横列还包括位于第一纵行和第二纵行之间的第一组保持线圈,第一组保持线圈中的每个保持线圈包括与第一针织横列中的线圈相互环套的线圈腿部和与第二针织横列中的针织线圈相互环套的线圈头部,第一组保持线圈包括第一数量的保持线圈。该纺织品还包括第二组连续布置的针织横列,其包括第三针织横列、第四针织横列和定位在第三针织横列和第四针织横列之间的第二组中间针织横列。第二组连续布置的针织横列包括第二组连续布置的纵行,其包括第三纵行、第四纵行和定位在第三纵行和第四纵行之间的第二组中间纵行,第二组连续布置的纵行包括第二数量的纵行。第二组连续布置的针织横列还包括位于第三纵行和第四纵行之间的第二组保持线圈,第二组保持线圈中的每个保持线圈包括与第三针织横列中的线圈相互环套的线圈腿部和与第四针织横列中的针织线圈相互环套的线圈头部,第二组保持线圈包括第二数量的保持线圈。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第一针织横列和第四针织横列通过一个或更多个针织横列彼此连接,并且第一数量的保持线圈与第一数量的纵行的第一比率大于第二数量的保持线圈与第二数量的纵行的第二比率。例如,在图4中,区域a中的针织纺织品包括比区域b中的针织纺织品更大的保持线圈与纵行的比率,并且这些区域中的针织纺织品是整体针织的。
[0085]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由图2示意性地描绘,并且包括纺织品,该纺织品包括第一组连续布置的针织横列(例如,区域a中的形成脊状部的横列带),该针织横列包括第一针织横列、第二针织横列和定位在第一针织横列和第二针织横列之间的第一组中间针织横列。第一组连续布置的针织横列包括第一组保持线圈,并且第一组保持线圈中的每个保持线圈包括与第一针织横列中的线圈相互环套的线圈腿部和与第二针织横列中的针织线圈相互环套的线圈头部。该纺织品还包括第二组连续布置的针织横列(例如,区域b中的形成脊状部的横列带),该第二组连续布置的针织横列包括第三针织横列、第四针织横列和定位在第三针织横列和第四针织横列之间的第二组中间针织横列。第二组连续布置的针织横列包括第二组保持线圈,并且第二组保持线圈中的每个保持线圈包括与第三针织横列中的线圈相互环套的线圈腿部和与第四针织横列中的线圈相互环套的线圈头部。该纺织品还包括第三组连续布置的针织横列(例如,区域c中的形成脊状部的横列带),该第三组连续布置的针织横列包括第五针织横列、第六针织横列和定位在第五针织横列和第六针织横列之间的第三组中间针织横列。第三组连续针织横列包括第三组保持线圈,并且第三组保持线圈中的每个保持线圈包括与第五针织横列中的线圈相互环套的线圈腿部和与第六针织横列中的线圈相互环套的线圈头部。根据该方面,第二组连续布置的针织横列(例如,在区域b中)定位在第一组连续布置的针织横列和第三组连续布置的针织横列(例如,分别在区域a和区域c中)之间。此外,包括在第二组中间针织横列中的针织横列的数量低于包括在第一组中间针织横列中的针织横列的数量并且高于包括在第三组中间针织横列中的针织横列的数量。在图
2中,该组中间针织横列中的相应的针织横列的数量的这种差异由不同尺寸的脊状部示意性地描绘。
[0086]
本发明的另外的方面由图4的前针织片料示意性地描绘并且包括纺织品,该纺织品包括第一组连续布置的针织横列(例如,区域a中的形成脊状部的横列带),该针织横列包括第一针织横列、第二针织横列和定位在第一针织横列和第二针织横列之间的第一组中间针织横列。第一组连续布置的针织横列包括第一组连续布置的纵行,其包括第一纵行、第二纵行和定位在第一纵行和第二纵行之间的第一组中间纵行,第一组连续布置的纵行包括第一数量的纵行。第一组连续布置的针织横列还包括位于第一纵行和第二纵行之间的第一组保持线圈,第一组保持线圈中的每个保持线圈包括与第一针织横列中的线圈相互环套的线圈腿部和与第二针织横列中的线圈相互环套的线圈头部。第一组保持线圈包括第一数量的保持线圈。该纺织品还包括第二组连续布置的针织横列(例如,区域b中的形成脊状部的横列带),该第二组连续布置的针织横列包括第三针织横列、第四针织横列和定位在第三针织横列和第四针织横列之间的第二组中间针织横列。第二组连续布置的针织横列包括第二组连续布置的纵行,该第二组连续布置的纵行包括第三纵行、第四纵行和定位在第三纵行和第四纵行之间的第二组中间纵行,第二组连续布置的纵行包括第二数量的纵行。第二组连续布置的针织横列还包括位于第三纵行和第四纵行之间的第二组保持线圈,第二组保持线圈中的每个保持线圈包括与第三针织横列中的线圈相互环套的线圈腿部和与第四针织横列中的线圈相互环套的线圈头部,第二组保持线圈包括第二数量的保持线圈。该纺织品还包括第三组连续布置的针织横列(例如,区域c中的形成脊状部的横列带),该第三组连续布置的针织横列包括第五针织横列、第六针织横列和定位在第五针织横列和第六针织横列之间的第三组中间针织横列。第三组连续布置的针织横列包括第三组连续布置的纵行,该第三组连续布置的纵行包括第五纵行、第六纵行和定位在第五纵行和第六纵行之间的第三组中间纵行,第三组连续布置的纵行包括第三数量的纵行。第三组连续布置的针织横列还包括位于第五纵行和第六纵行之间的第三组保持线圈,第三组保持线圈中的每个保持线圈包括与第五针织横列中的线圈相互环套的线圈腿部和与第六针织横列中的线圈相互环套的线圈头部,第三组保持线圈包括第三数量的保持线圈。根据该方面,第二组连续布置的针织横列(例如,在区域b中)定位在第一组连续布置的针织横列和第三组连续布置的针织横列(例如,分别在区域a和区域c中)之间。此外,第一数量的保持线圈与第一数量的纵行的第一比率大于第二数量的保持线圈与第二数量的纵行的第二比率,该第二比率大于第三数量的保持线圈与第三数量的纵行的第三比率。
[0087]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包括一种纺织品,该纺织品具有第一组连续布置的纵行和第二组连续布置的纵行。第一组连续布置的纵行包括第一纵行、第二纵行和定位在第一纵行和第二纵行之间的第一组中间纵行。第一组连续布置的纵行包括第一数量的纵行。此外,第一保持线圈定位在第一纵行中并且第二保持线圈定位在第二纵行中。此外,第二组连续布置的纵行包括第三纵行、第四纵行和定位在第三纵行和第四纵行之间的第二组中间纵行。第二组连续布置的纵行包括第二数量的纵行,该第二数量的纵行大于第一数量的纵行。此外,第三保持线圈定位在第三纵行中并且第四保持线圈定位在第四纵行中。例如,在图3a中,每个保持线圈328和334定位在相应的纵行中,并且该组纵行322可以变化以便产生更小或更大的腔(例如,330和332)。
[0088]
以下段落中提供的公开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一致。在描述这个另外的主题时,可以参考之前描述的附图。
[0089]
在一个方面中,本公开的主题涉及一种针织部件,其包括第一针织横列、第二针织横列、第三针织横列以及第四针织横列,其中第一组中间针织横列定位在第一针织横列和第二针织横列之间,其中第二组中间针织横列定位在第三针织横列和第四针织横列之间。针织部件还包括从第一针织横列延伸到第二针织横列以形成第一波纹结构的第一组保持线圈,以及从第三针织横列延伸到第四针织横列以形成第二波纹结构的第二组保持线圈。第一波纹结构可以大于第二波纹结构。
[0090]
另一个总体方面涉及一种具有第一波纹结构和第二波纹结构的针织部件。第一波纹结构包括第一针织横列、经由第一组保持线圈联接到第一针织横列的第二针织横列、以及处于第一针织横列和第二针织横列之间的第一组中间针织横列。第二波纹结构包括第三针织横列、经由第二组保持线圈联接到第三针织横列的第四针织横列、以及处于第三针织横列和第四针织横列之间的第二组中间针织横列。第一组中间针织横列比第二组中间针织横列包含更多个针织横列。
[0091]
另一个总体方面涉及一种针织部件,其具有沿横列方向延伸的第一波纹结构和邻近于第一波纹结构并沿横列方向延伸的第二波纹结构。第一波纹结构包括第一针织横列和经由第一组保持线圈联接到第一针织横列的第二针织横列。第一波纹结构的第一腔和第二腔在横列方向上分别位于第一组保持线圈的连续的保持线圈之间。第二波纹结构包括第三针织横列和经由第二组保持线圈联接到第三针织横列的第四针织横列。第二波纹结构的第三腔在横列方向上位于第二组保持线圈的连续的保持线圈之间。第三腔的至少一部分在横列方向上位于第一腔和第二腔之间。
[0092]
上面列举的实施方案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可选特征,包括(但不限于)本段中列举的特征中的一个或更多个。例如,根据上面的一个或更多个方面的针织部件可以具有第一波纹结构和第二波纹结构,它们由(例如,完全由)单面平纹针织结构形成。附加地或可替代地,第一组中间针织横列可以包括第一数量的针织横列,第二组中间针织横列可以包括第二数量的针织横列,并且第二数量可以小于第一数量。第一数量的针织横列和第二数量的针织横列都可以在大约5个针织横列至大约25个针织横列的范围内。此外,第一数量的针织横列和第二数量的针织横列可以相差等于或小于3的第三数量。例如,第一数量的针织横列可以在大约13个针织横列至大约19个针织横列的范围内,并且第二数量的针织横列可以在大约12个针织横列至大约18个针织横列的范围内。当针织部件包括一个或更多个保持线圈时,每个保持线圈可以包括与第一针织横列中的线圈相互环套的线圈腿部和与第二针织横列中的线圈相互环套的线圈头部,其中第一针织横列和第二针织横列被中间横列分开。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根据iso 11092-2014进行测试时,针织部件的包括第一波纹结构和第二波纹结构的部分可以具有至少大约40r
ct
的热阻。如果针织部件包括两个或更多个腔,则第一腔可以比第二腔具有更多个纵行。
[0093]
根据前述内容,将看到的是,本主题是一项很好地适合于实现上文阐述的目标和目的连同对于结构是固有的其它优点的发明。将理解,某些特征和子组合具备实用性,并且可以在不参考其它特征和子组合的情况下采用。这由权利要求的范围设想并且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由于可以作出许多可能的替代方案而不偏离本文的范围,因此应当理解,本文中
所陈述的或附图中示出的所有内容应被解释为说明性的而非以限制性意义来解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