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造可翻边圆筒状织带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9334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制造可翻边圆筒状织带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制造可翻边圆筒状织带的装置。
背景技术
PCT专利国际申请公开说明书WO 98/51845描述了一种圆筒状带和借助织机制造这种圆筒状带的装置。该织机具有一个织筘,其筘齿形成从上向下变窄的缝隙。织筘可以上下运动,由此使经纱到达不同的张开(Aufspreizung)(密度)区,从而能生产一种变宽的圆筒状带。为此,还必须使织物在其两个织物长边上并最好直接在纬纱起针(Anschlag)后由边撑(Breithalter)导向,其边撑导向作用可以控制成与经纱间距的加大或缩小同步并基本上成比例。这样一种圆筒状带能够以各种变化方式无缝地制成。其中一种变化还建议,该有缝圆筒状带也可以在织机上以多路利用的方式制成宽幅织物,并通过热切割装置切成单个的圆筒状带。然而存在明显的疑问,由于穿过织筘的经纱密度剧烈变化是否能够制成适用的宽幅织物,因为加剧了相邻圆筒状带之间的压挤或松开。
且不说装置和生产方法极其复杂,经纱密度相应于织筘的张开而变化,使得在较宽部位比较窄部位存在较疏松的织物接缝。由此所得到的圆筒状带尤其在较宽部位具有相对较粗的接缝,与此相应地也只能具有有限的强度。尤其是这样一种圆筒织物不适合作为织带,也不适合作为汽车安全带,因为这种织带必须承受纵向力、即沿着支撑方向的力。由于经纱密度的变化使得经纱不是平行和笔直延伸的,由此不能精确地承受纵向力,而且影响到织带的长度变化和/或织带的变形。由此使外露的圆筒状带织边不仅不漂亮,而且由于其硬棱边而可能成为受害和受伤的原因。
在PCT专利国际申请公开说明书WO 99/40247中描述了一种可适用作为汽车安全带的可鼓起的织带。其缺点是,这种织物或者必需被织成圆织物或者具有两层至少在一侧通过织边相互连接的织物层。该织带必需以复杂的方法多层叠合,以使其不仅适合作为织带,而且将其不漂亮且危险的织边隐藏起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简单且经济地制造可翻边圆筒状织带的装置。
上述技术问题是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解决的。织带首先在一台织机上通过平行筘齿制成织物幅,而其空腔形状仅通过织边结构来确定,由此通过简单的生产得到非常稳定且能够承载的织带,因为经纱精确地彼此平行,从而在承载时没有长度变化和位置变化。此外通过目前能够实现的多路利用技术,即同时在织物幅上生产至少两根织带,可使生产特别经济合理。
由于织带是可翻边的,因此织成的织边可以通过将已织成的织带翻转而使其位于织带的内部,得到了不仅视觉上美观、而且在使用上还具有明显优点的织带。该织带的棱边是圆弧的,因此不仅看上去好看,而且还能够实现舒适且无危害的应用。由于这些有利的特性使得这种织带特别适用于汽车安全带。
各种具有气体喷嘴或水喷嘴、并具有片梭导纬或抛射体引纬的织机适用于这种生产。
该织带适用于各种使用目的,例如用于气袋或水袋、或者空气软管或水龙管。此外还适用于汽车的承载带或安全带,而且尤其适用于可鼓起的汽车安全带。
本装置的优选结构在从属权利要求2至17中作出描述。


下面借助于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为翻边织带的横截面图;图2为图1所示织带处于未翻边状态时的横截面图;图3为图2所示织带给出更清晰纱线结构的横截面图;图4为另一种带有变宽空腔段的翻边织带的横截面图;
图5为图4所示织带处于未翻边状态时的立体透视图;图6为图5所示织带沿VI-VI线的断面图;图7为生产织带的织机的示意侧视图;图8为图7所示织机沿VIII-VIII线的俯视图;图9为图8所示织机中的边撑的局部放大透视图;图10表示将宽幅织物切割成多织带而生产图1所示织带的立体透视图;图11为生产图4至6所示织带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沿直线切割宽幅织物)的立体透视图;图12为生产图4至6所示织带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沿着宽幅织物两个织带之间织边区的中央部位进行切割)的立体透视图;图13为生产图4至6所示织带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对每个织边借助两个切割头沿着宽幅织物两个织带之间的织边区进行切割)的立体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至3示出第一种织带2,该织带由上织物层4和下织物层6构成,此两织物层通过两侧的织边8和10彼此连接并在其中间形成一个空腔12。在所示实施方式中织边8、10相互平行延伸,因此使空腔12在整个长度上具有相同的宽度。图2和3示出的织带在制成以后处于未翻边状态;而图1中的织带处于可供使用的翻边状态,即将图2所示织带进行翻边,并使织边8、10不再外露而位于其内部。
如图3所示,织带由经纱14织成,经纱通过纬纱16彼此相连。空腔12处的经纱141最好比织边8、10的经纱142具有较粗线径。所有经纱相互平行延伸,其中织边8、10处的经纱142比空腔12处织物层4、6的经纱141具有较大的密度。织物层4、6中较粗的经纱141尤其用于沿织带纵向进行力的传递。为了提高可靠性,织物层4、6在织边8、10的过渡位置通过扎绞线(Abbindefaeden)18彼此相连,以防止出现不希望的织边松脱。
在图4至6中所示的织带20基本上相应于图1至3中的织带,因此相同的部分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图1至3中的织带2不同的是织带20具有旁侧区22,在旁侧区一方面使织带20加宽另一方面使空腔121加宽。在这个旁侧区22中未详细示出的经纱比中心区24处的经纱细,其中经纱最好与织边81和101的经纱具有相同的强度。织边81和101在朝向空腔121的一侧具有扎绞线18。织物层41和61在旁侧区22的过渡位置同样用扎绞线26使其彼此相连,以便于翻边。然而这些扎绞线26被形成为撕裂线(Reissfaeden),一旦空腔121被鼓起(如这种织带作为可鼓起的汽车安全带使用时),则扎绞线撕开。图5和6示出制成后还处于未翻边状态的织带20,而图4示出处于已翻边状态的织带20。
织带2和20可以在内侧或外侧设有防止或限制流体通过的涂层。
图7至9示意给出用于制成织带2或20的织机。经纱14经过经纱横梁(Kettbalken)30送往梭口成形装置(Fachbildevorrichtung)32,梭口成形装置包括一个由计算机控制的电子控制装置36根据图形进行控制的提花装置(Jacquardvorrichtung)34。该提花装置34含有通过综眼40对经纱14进行控制的丝综(Litzen)38。通过未详细示出的导纬装置使纬纱42导入由梭口成形装置32所打开的梭道(Webfach)44,并通过织筘46在织物边48上起口(anschlagen)。织筘46含有平行设置的筘齿50,筘齿保证经纱14平行地导向。这样制成的织物幅穿过边撑52,以使织物幅54保持所需的宽度。织物输送装置56用于使织物幅产生在织机上所必需的纵向张力,并将织物幅导送到一个未示出的接收容器或一个相应的成品室。为在织物离开织物输送装置之前去除已制成的织物幅的应力,对织物输送装置56配置一个热定型装置58。如何通过这种织机制成空心织物是现有技术,例如在“Hans Walter Kipp,Bandwebtechnik(织带技术),JTM-Stiftung Frick 1988”一书中第180页对此作了描述。
织机在边撑52与织物输送装置56之间具有一个热切割装置60,该切割装置具有切割头62,其数量与沿着织物幅54的切口数量相同。对于直线切割,该切割头62可以固定地设置在支架64上。然而,如果切割头62要进行图形切割,则切割头62可以垂直于织物幅移动方向例如沿着支架64移动,其中这种移动可借助控制装置36通过控制导线66所给定的那样按照图形进行控制。
如图8和9所示,边撑52对应于要制成的织带成型。因此设置在空隙63里面的边撑52的夹紧杆65在与空腔12相应的部位具有凹口67,该凹口减小该处的压力,并增加织边8、10处的压力,从而在整个宽度上保持基本均匀的压力,并使织物幅54实现无缺陷小变形的移动。为了同样的目的对织物输送装置56的压紧辊68也相应成型,并且在与空腔12相应的区段上具有凹口69。
图10示出由织物幅541制成两个织带2的立体透视图。因为织带2具有等宽的中心区24和等宽的织边8、10,所以热切割装置60的切割头62能固定调整到保持相等的间距。在这种情况下,切割头62以平行的切缝71切割织带2两侧的织边区70,由此得到织边8、10。
图11示出了以与图10相似的方式由织物幅542制成如图5所示具有变宽空腔121的织带20,其中相邻织带201相互平行地设置。因为织物幅被平行的切缝切开,所以将切割头62固定调整到相应的间距,并将其固定在支架64上。
图12和13示出借助图7至9所示织机由织物幅543制成织带202,然而其中相邻的织带以其侧边区22相互错开地设置,以便实现减少废料的合理加工。在这种情况下,这些织带202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切割。按照图12每个织边区分别只有一个切割头,该切割头以单一的切缝711在织带202之间约一半的宽度处切割织边区701,充其量提供了不同宽度的织边81、101。按照图13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每个织边区702有两个切割头,它们能够形成两条切缝712、713并可提供等宽的织边82、102。
在图12的实施方式中热切割装置601具有两个切割单元72、74,它们根据切割图形各有一排切割头621、622,它们可以同步且同时地相应于要被制成的织带202的织边81、101轮廓移动。为此,一个切割单元72、74的切割头分别固定在一个公用支架76、78上,该支架可以分别由一个促动器80、82使其垂直于织物幅543行进方向移动、即可按照图形垂直于经纱移动。为此,该促动器80、82分别通过控制装置36的控制导线661获得其控制脉冲。
在图13的实施方式中设置了一个在每个织边区具有两个切割头623、624的热切割装置602,这两个切割头可分别单独地按照图形往复移动,以便能够切割出等宽织边82、102的织带202。这些切割头可移动地设置在固定用支架84、86上,并具有例如可分别通过控制装置36的控制导线663控制的、未详细示出的步进电机,该步进电机通过作用于支架的驱动轮88按照图形移动支架上的切割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切割头直接设置在织机上。但是完全可以先在织机上只制成织物幅,然后在一个与织机分开的切割装置上将其切割成织带。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制造可翻边圆筒状织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一台织机,具有一个梭口成形装置(32)、具有一个带有平行筘齿(50)的织筘(46)、具有一个足以覆盖整个织机宽度的导纬装置,以及具有一个梭口成形装置(32)的控制装置(36),其整体上是这样的,可织成一种至少带有两个圆筒状织带(2,20,201,202)的织物幅(54,541,542,543),其中所述织带具有两个上下叠置的织物层(4,41,6,61),该织物层沿其长度方向通过织成的织边(8,81,82,10,101,102)相互连接,且其中经纱(14,141,142)在该织带(2,20,201,202)的全部长度上具有不变的经纱密度;——一个热切割装置(60,60X,602),用于将所述织物幅(54,541,542,543)切割成所述织带(2,20,201,202)。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织机这样构成,使所述织带(2,20,201,202)在织边(8,81,82,10,101,102)处由比其它部位细的经纱(142)制成。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织机这样构成,使所述织带(2,20,201,202)在中心区(24)由比旁侧区(22)粗的经纱(141)制成。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织机这样构成,可制成一种其织边(8,81,82,10,101,102)与中心区(24)之间的经纱(142)线径比中心区(24)经纱(141)细、并在必要时比织边经纱粗的织带。
5.按照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织机这样构成,可制成一种其中心区(24)两侧的经纱(141)密度比中心区大的织带(2,20,201,202)。
6.按照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织机这样构成,可制成一种在靠近织边(8,81,82,10,101,102)处包含有扎绞线(18)的织带(2,20,201,202)。
7.按照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梭口成形装置(32)借助所述织机控制装置(36)可这样进行控制,通过该织成的织边(81,82,101,102)位置和/或形状的变化可制成其空腔(121)宽度可变的织带(20,201,202)。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梭口成形装置(32)借助所述织机控制装置(36)可这样进行控制,使相邻织带(202)的宽段与窄段相互错置。
9.按照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梭口成形装置(32)和织机的控制装置(36)这样构成,可制成一种其织物层(41,61)在较宽空腔(121)区用设置在中心区(24)空腔两侧的可撕开扎绞线(26)连接的织带(20,201,202)。
10.按照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装置(60,601,602)具有将所述织物幅(54,541,542,543)沿织边区(70,701,702)切成所述织带(2,20,201,202)的切割头(62,621,622,623,624)。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头(62,621,622,623,624)通过控制导线(661,662,663)与控制装置(36)连接,并可以按照图形垂直于经纱(14,141,142)移动。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装置(602)在两个相邻的织带(202)之间具有两个可移动的切割头(623,624),用于切成具有基本等宽织边(82,102)的变宽织带(202)。
13.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装置(601)在两个相邻的织带(202)之间具有一个可移动的切割头(621,622),用于以至少接近一半的宽度切断织带之间的织边区(701)。
14.按照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装置(60,601,602)设置在所述织机上。
15.按照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织机具有一个包含有与待织成的织带(2,20,201,202)相对应的不同直径区段(67)的边撑(52),该边撑(52)在所述织物幅(54,541,542,543)整个宽度上的夹紧度基本恒定。
16.按照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织机包括一个织物输送装置(56),该织物输送装置具有至少一根在长度上交替有不同直径区段(69)的压紧辊(68),从而使该织物的夹紧和拉应力在所述织物幅(54,541,542,543)或织带(2,20,201,202)的整个宽度上基本恒定。
17.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织物输送装置(56)之前或其上设置一个热定型装置(58)。
18.按照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装置(60,601,602)置于所述织机之后。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造可翻边圆筒状织带的装置。为方便而经济合理地制造上述织带,该装置包括一台织机和一个热定型装置。该织机具有一个梭口成形装置、具有一个带有平行筘齿的织筘和具有一个足以覆盖整个织机宽度的导纬装置,以及具有一个梭口成形装置(32)的控制装置,其整体上是这样的,可织成一种至少带有两个圆筒状织带(2)的织物幅(5文档编号D03D11/02GK1630746SQ99817068
公开日2005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1999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1999年12月16日
发明者弗朗西斯科·斯派克 申请人:泰克斯蒂尔玛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