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建筑叠合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6175阅读:5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性能建筑叠合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预应力叠合楼盖结构的高性能建筑叠合板,尤其涉及一种高性能大跨度建筑叠合板,属于一种建筑用构件。该构件也可应用于道桥、水利等工程领域。
构建楼房的叠合楼盖包括由支承梁、叠合板和后浇于叠合板上面的叠合层构成,现有的叠合板大都为平板形,不仅施工时需设置临时支撑,施工难度大,而且叠合板为实心断面,自重大,刚度较低。在中国专利CN2261462Y中公告了一种高效预应力叠合楼盖结构,该结构提出了一种带肋的增强型叠合板,该叠合板可免除叠合板施工时的临时支撑,简化了工艺,同时也使叠合板的刚度和强度得到了增强,但该板为实心截面,自重大,使其跨度受到一定限制,此外,在板梁连接处的结构还不尽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存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高性能建筑叠合板,它不仅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可适于大跨度,而且施工简便。
本实用新型由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包括有板体2,其不同之处在于在板体中部沿纵向设置有空心孔1,板体的两侧设有翼缘4,在板体的下部埋设有钢筋3,且在板体两端设有纵向外伸钢筋5。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1、在板体的两侧设置翼缘,并在翼缘中配筋,可替代传统的板缝梁,不仅可便于叠合楼盖的施工,而且现浇后形成暗梁,增强了梁板的拉结作用,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性,能用于高裂度地震地区此外还可承受集中载荷,并替代明梁,形成大跨度无梁平房顶的美观空间2、设置空心孔,使板体自重相应减轻,而板体截面的高度可相应增大,这样可使结构的刚度提高,从而加大叠合板的应用跨度;3、在板体两端设置一定长度的外伸钢筋在施工时与梁浇筑成一个整体,同时两端的空心孔也可形成一定的榫头作用,与梁形成固端结构,可提高抗剪能力4、叠合结构的防水性能可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施工使用时与梁连接的纵向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施工使用时与墙体连接的纵向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施工使用时与梁连接的横向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施工使用时与墙体连接的横向状态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有一矩形的板体2,板体的中部沿纵向设有空心孔1,空心孔为贯通板体的通孔,也可为中间堵塞的间断孔,根据板体的宽度空心孔可设置1—18个,沿纵向平行排列,空心孔的形状为圆形或扁圆型或其它多边形,板体的两侧下凹形成翼缘4,翼缘的底部可与板体底部齐平,也可位于板体两侧中下部,翼缘侧面略向上倾斜,同时板体的两个侧面也略向上倾斜(下大上小),板体上面和翼缘上面应保持一定的粗糙度,粗糙面凹凸差为4—6mm,在板体下部和翼缘中埋设有纵横双向的钢筋3,纵向钢筋延伸出板体的两端形成纵向外伸钢筋5,纵向外伸钢筋的长度为100—300mm,此外,横向钢筋也可延伸出翼缘的侧向,构成侧向外伸钢筋6,通常,叠合板的厚度为40mm—350mm,长度为1800—15000mm,宽度为300—1800mm。
本实用新型使用施工时其两端搁置于内置钢筋骨架10的9梁上,纵向外伸钢5筋伸入梁的浇筑面,叠合层中视情况配置一定数量的钢筋8,尔后在它们的上面浇筑混凝土,形成叠合层7,由此构成整体形的叠合楼盖,其中各叠合板横向合拢拼接,翼缘4形成凹槽,便于与叠合层的结合并形成暗梁,如图4、6所述。本实用新型与剪力墙体的纵横向连接状态如图5、7所示,在两叠合板之间上方埋设跨接两板的钢筋8,两端的纵向外伸钢筋5伸入后浇的剪力墙体钢筋骨架12,灌浇混凝土,使叠合层7、叠合板2和剪力墙体11连接成一体。
权利要求1.一种高性能建筑叠合板,包括有板体(2),其特征在于在板体中部沿纵向设置有空心孔(1),在板体的两侧设有翼缘(4),在板体的下部埋设有钢筋(3),且在板体两端设有纵向外伸钢筋(5)。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建筑叠合板,其特征在于空心孔(1)为纵向贯通板体的通孔,空心孔可设置1—18个。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性能建筑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板体的两侧下凹形成翼缘(4),翼缘的底部与板体底部齐平,翼缘侧面略向上倾斜,同时板体的两个侧面也略向上倾斜。
4.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性能建筑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板体(2)上面和翼缘(4)上面应保持一定的粗糙度,粗糙面凹凸差为4—6mm。
5.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性能建筑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在板体下部和翼缘中埋设有纵横双向的钢筋(3),纵向钢筋延伸出板体的两端形成纵向外伸钢筋(5)。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性能建筑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横向钢筋延伸出翼缘的侧向,构成侧向外伸钢筋(6)。
7.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性能建筑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叠合板的厚度为40mm—350mm,长度为1800—15000mm,宽度为300—180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预应力叠合楼盖结构的高性能建筑叠合板,它包括有板体,板体中部沿纵向设置有空心孔,在板体的两侧设有翼缘,在板体的下部埋设有钢筋,且在板体两端设有外伸钢筋。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施工简便,设置翼缘可替代传统的板缝梁并形成暗梁,板体中空结构,强度和刚度好,可适于大跨度叠合板制作,而外伸钢筋与梁浇成一体增强了梁板的拉结作用,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性。本实用新型也可应用于道桥、水利等工程领域。
文档编号E04B5/02GK2464824SQ0023253
公开日2001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11日
发明者周旺华, 何亚伯, 廖晖 申请人:周旺华, 何亚伯, 廖晖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