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网格式空心楼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0986阅读:4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钢筋混凝土网格式空心楼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构件,确切地说是一种钢筋混凝土网格式空心楼板。
无梁楼板是目前应用较广的楼板结构形式,具有施工速度快、结构高度小、室内区域可灵活分割且无需吊顶装饰等优点。无梁楼板的结构通常取为结构跨度的1/30,由此可见当结构跨度较大时无梁楼板的厚度较大,因而结构自重较大,凸现出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重效应”所带来的弊端(如跨度为9m的无梁楼盖,板厚要达到30cm,板自重就有750kg/m,而一般住宅使用荷载的标准值仅为150kg/m,这样结构自重大一方面直接导致楼板用钢量很大,另一方面致使与楼板自重成正比的水平地震荷载增大,不利于结构抗震设计),使得无梁楼板在大柱网多、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从受力的角度,可将无梁楼板沿截面高度划分成三个区域(


图1),h1、h2区域内材料的主要力学功能是抗弯,h3区域内材料的主要力学功能是抗剪。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均表明,从抗剪要求分析,实心平板h3区域内材料的抗剪能力仅仅用了20%左右,因此可以认为实心平板腹部绝大部分的材料不仅是多余的,而且徒增结构的自重。基于这种认识,科研人员从掏空无梁楼板腹部降低结构自重的思路出发,先后开发出密肋楼板及钢筋混凝土空腹夹层板结构体系。密肋楼板是按一定规律(正交正放或正交斜放)将实心板底部挖空后形成的楼板结构,密肋楼板较实心楼板可降低结构自重45%左右。钢筋混凝土空腹夹层板是一种由上下两层带肋薄板以及联系两层带肋板并使之协同的剪力键组成的板片结构,这种结构较实心楼板可降低自重80%左右。密肋楼板及空腹夹层板都是具有空间力学性能的板片结构体系。目前还有一些研究人员通过在楼板中埋设轻质空心管材来降低混凝土用量,从而降低结构自重,但由于空心管材是通常布设的,这使得结构刚度在平行与垂直管材方向上的刚度相差很大,板片结构退化成平面梁结构,用作无梁楼盖,其经济指标难以与密肋楼板及空腹夹层板比。
事实上密肋楼板及空腹夹层板也有各自的不足之处密肋楼板下部呈网格状,这对于公共建筑而言尚可接受,若用作住宅或办公楼则必须吊顶处理,相应要增加费用及延长工期。另外密肋楼盖一般需采用专门的塑料模壳作为底模板,而购置塑料模壳一次性投资很大,很多施工企业望而却步,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这种结构的推广普及;钢筋混凝土空腹夹板结构的缺点主要体现在施工上,由于这种结构含有上下两层带肋板,下层带肋板不仅要铺设满堂红脚手架,还要支下肋的模板,另外下层板与上层板无法一次浇注,这势必拉长施工工期,一般情况下空腹夹层板的施工周期要比梁板结构的施工周期长一倍,这在很多情况下也限制了这种结构的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重小、空间刚度及整体性好、且施工方便、快捷的钢筋混凝土网格式空心楼板。
本实用新型的钢筋混凝土网格式空心楼板,包括上、下两层带肋板。其特别之处在于在上、下两层带肋板之间有规律地布设由高分子聚合物制成的轻质方盒作为填充材料,该方盒与方盒之间布设受力主筋并浇注有与上、下两层带肋板互相粘接的混凝土。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进一步说明。
图1为无梁楼板截面高度受力区域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3为方盒布设结构示意图。
从图2、图3可以看出本钢筋混凝土网格式空心楼板结构是本申请人在总结密肋楼盖和空腹夹层板楼盖结构各自力学性能及施工工艺的基础上,结合填充材料的研究而开发出的一种新型楼盖结构,这种结构是通过在楼板中有规律地布设宽约30cm(高度随结构高度而变化)名为SCB(正另行注册发明专利)的高分子聚合物轻质方盒,方盒处无钢筋混凝土,可大大降低结构自重,方盒与方盒之间布设受力主筋,形成交叉的空间受力骨架。由于方盒宽度仅30cm,在放好方盒后,盒底的混凝土仍可以振捣密实,这样可以在所有钢筋及方盒布置好后进行一次性浇注。由于平板的支模速度较梁板结构简单、快速,因此这种结构的施工速度要比一般框架结构快。
钢筋混凝土网格式空心楼板的优点主要有1、属三维系结构,受力合理,空间刚度及整体性好,抗震性能强;2、自重轻,相应的地震作用小,有利于结构抗震设计;3、自重小,相应的楼板本身的材料用量少,另外柱子基础材料用量也要减少,因此工程造价远较一般实心板柱结构低;4、模板需求量较一般梁板结构减少30%,支模及拆模工作量相应减少,施工周期较无梁楼板结构大为缩短、施工费用大为降低,就施工工艺而言这种结构较密肋楼盖及空腹夹层板结构优越性更为突出;5、作为一种无梁楼板,在建筑上这种结构具备实心无梁楼板的一切优点室内屋盖无凸起、无需吊顶、节约层高、可自由隔断等。目前我国正大力发展大开间、可自由隔断的住宅建筑,这种结构的普及推广对于解决目前大开间住宅建筑中的一些技术难题、降低工程造价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权利要求1.一种钢筋混凝土网格式空心楼板,包括上、下两层带肋板,其特征是在上、下两层带肋板(1、2)之间有规律地布设由高分子聚合物制成的轻质方盒(3)作为填充材料,该方盒(3)与方盒之间布设受力主筋并浇注有与上、下两层带肋板互相粘接的混凝土。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构件。由上、下两层带肋板和在该上、下两层带肋板之间有规律地布设由高分子聚合物制成的轻质方盒组成,该方盒与方盒之间布设受力主筋并浇注有与上、下两层带肋板相粘接的混凝土。与现有楼板相比,本实用新型自重轻、空间刚度及整体性好,抗震性能强;且施工方便、快捷。这对于解决目前大开间住宅建筑中的一些技术难题、降低工程造价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文档编号E04B5/02GK2454442SQ0026179
公开日2001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5日
发明者刘轶华, 马克俭, 张勇, 张汉平, 苗玉刚, 张莹 申请人:刘轶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