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集料混凝土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2850阅读:18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轻集料混凝土条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墙体材料,尤其是涉及一种轻集料混凝土条板。
背景技术
墙体材料是建筑材料中最主要也是用量最大的材料,其数量约占建筑材料的二分之一,产值占建材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我国的墙体材料十分落后,绝大部分还在应用二千多年来的传统的“秦砖汉瓦”。而应用“秦砖汉瓦”的后果是破坏土壤资源,消耗大量能源,污染空气环境。据统计,全国现有砖瓦企业11万个,占地600多万亩,每年烧砖耗用土地100余万亩,其中每年毁田造砖2万余亩,并排放大量有害气体,污染空气环境。每年墙体材料生产能耗和建筑能耗近1.5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耗的15%。我国是土壤资源与能源都十分紧张的国家,因此,发展节地、节能、环保、利废、保温隔热的新型墙体材料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墙体材料的现状,提供一种轻质、强度高、节能、环保、防火的用于墙体的新一代轻集料混凝土条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发泡的轻集料混凝土条板所组成,所述的发泡的轻集料混凝土条板的主要材料是氯氧镁水泥、植物纤维、粉煤灰等,经发泡剂发泡而得。在发泡的轻集料混凝土条板内设有一层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中间夹层。所述的发泡的轻集料混凝土条板的四边中至少有二边为弧形边,在安装时,二板连接处呈双弧状刚性连接,连接处用氯氧镁水泥等材料作胶凝材料,不易裂缝。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点和创新。(1)轻质。本实用新型由氯氧镁水泥、植物纤维、粉煤灰等为材料,经发泡剂发泡而得,中间设有一层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中间夹层,所以重量轻,如板厚10cm,每平方米重量小于50公斤,其重量是24cm厚粘土实心砖墙的1/15,大大降低了建筑物自重,有利于改变传统的肥梁、厚柱、深基础的建筑方法,大量节约钢材和水泥,并有效的解决了高层建筑地基下沉的状况。(2)强度高。国标GRC墙板抗冲击指标是墙板自重的0.75倍,而本实用新型经检验,抗冲击指标达到自重的5倍。(3)节能。本实用新型不但在制作过程中基本不用能耗,由于采用原材料经搅拌后用物理的方法微发泡,并用阻燃性聚笨乙烯泡沫板夹心复合制成,具有双重保温隔热效果。(4)防火。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原料是氯氧镁水泥,它本身是一种防火材料,中部夹层采用阻燃性聚笨乙烯泡沫板,具有很好的阻燃功能,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防火功能。(5)绿色环保。由于氯氧镁水泥和植物有很好的结合力,在墙板的制作过程中大量掺入了稻草、锯末等植物纤维及煤渣、烟灰等工业“三废”,不但大量的利用了农村被烧掉的秸杆和工业“三废”,而且产品无毒、无味、无污染和无放射性物质,故称之“绿色建材”。(6)板面无裂缝。本实用新型安装时采用双弧刚性连接的方法,能有效地解决墙板与墙板、墙板与大梁、墙板与地面的连结问题。(7)增加房屋的使用面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板厚只有10cm,改变了传统的实心粘土砖厚度为24cm的结构,所以扩大了使用面积。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做房屋的夹墙板。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及局部剖示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截面示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截面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发泡的轻集料混凝土条板1所组成,在发泡的轻集料混凝土条板1内设有一层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中间夹层2。
如图2所示,所述的发泡的轻集料混凝土条板1的四边中至少有二边为弧形边3、4。
如图3所示,在安装时,二块发泡的轻集料混凝土条板1连接处呈双弧状刚性连接,连接处用氯氧镁水泥等材料作胶凝材料5。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做建筑物的夹墙板。
权利要求1.一种轻集料混凝土条板,由发泡的轻集料混凝土条板(1)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发泡的轻集料混凝土条板(1)内设有一层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中间夹层(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集料混凝土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泡的轻集料混凝土条板(1)的四边中至少有二边为弧形边(3)、(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集料混凝土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泡的轻集料混凝土条板(1)在安装时,二块发泡的轻集料混凝土条板(1)的弧形边(3)、(4)呈双弧状刚性连接,连接处设有氯氧镁水泥等材料作胶凝材料(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轻集料混凝土条板,主要由发泡的轻集料混凝土条板所组成,在发泡的轻集料混凝土条板内设有一层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中间夹层。所述的发泡的轻集料混凝土条板的四边中至少有二边为弧形边,在安装时,二板连接处呈双弧状刚性连接,连接处用氯氧镁水泥等材料作胶凝材料,不易裂缝。所述的发泡的轻集料混凝土条板的主要材料是氯氧镁水泥、植物纤维、粉煤灰等,经发泡剂发泡而得。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做建筑物的夹墙板。
文档编号E04B2/00GK2809076SQ20052001329
公开日2006年8月23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18日
发明者傅金松 申请人:傅金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