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强对流平板玻璃加热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024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节能强对流平板玻璃加热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专门用于玻璃钢化设备的加热炉,尤其是指一种以电加热为发热源,以热空气对流为主要的热量传递方式,以陶瓷辊道传导和钢件表面热辐射作为辅助的热量传导方式的平板玻璃加热窑炉。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玻璃板加热炉均为以辐射加热为主,辅助以陶瓷辊道表面对玻璃板下表面传导加热。由于玻璃板必须在辊道上来回移动,因此陶瓷辊道表面对玻璃板下表面传导加热必定存在,且其热传导量不受控制。所谓的辐射加热就是利用电加热丝通电时发出的红外光直接对玻璃板的上下表面进行辐射加热。
但由于不同种类的玻璃黑度不同,当生产反射率和透射率高的玻璃时,这种加热方式会存在加热时间长,热传递效率低下的问题。尤其在加工LOW-E玻璃和反辐射玻璃时,陶瓷辊导致玻璃下表面加热过快,而玻璃上表面的膜层又强烈地反射掉来自上部加热元件的辐射热,于是同时下部的加热元件又会对玻璃加热两次,即热辐射从下面透入玻璃被玻璃上表面膜层反射又折回。这种现象被称为加热不均匀,会直接影响玻璃钢化后的形状、平整度、光学质量以及玻璃表面产生缺陷,甚至于极大地改变LOW-E玻璃表面的电阻值。
实用新型专利ZL03275747.6公开了一种可使玻璃上下均衡加热的玻璃加热炉,包括炉体及辊道,在辊道的下面设有冷气喷嘴。该技术方案通过冷气管道和冷气喷嘴来调节陶瓷辊的表面温度,能量损耗大,调节控制困难。
发明专利申请200410046386.6公开了一种对流式玻璃板加热炉,该加热炉包括炉体,炉体上设置有玻璃板进出口,炉体内设置有玻璃板输送机构,炉体内设置有高温气体喷射装置,高温气体喷射装置、风机通过管道及炉体内腔构成一气体循环回路,在高温气体喷射装置上的高温气体喷出口与风机之间的气流通道上设置有火焰辐射管加热器,该技术方案解决了加热不均匀的缺点,但其风机设置于炉体外部,炉体内部的热量会因为炉体内外之间的空气流动而损失,造成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更高效、更节能、无污染、温度平衡更容易控制的节能强对流平板玻璃加热炉。
一种节能强对流平板玻璃加热炉,包括炉体,炉体由可升降的上炉体和固定于地面的下炉体配合组成,炉体上设置有玻璃板进口炉门和出口炉门,炉体内设有输送平板玻璃的陶瓷辊道,所述的炉体内设有若干组上下对称布置的耐温风车,各耐温风车的出风口与对应的管道连通,上、下管道均为出风端面向陶瓷辊道对称布置于陶瓷辊道的上下方,上下管道之间形成对流,耐温风车的进、出风口通过上下管道及炉体内腔配合形成一气体循环回路;各耐温风车的进风口处设有一主加热源,各管道的出风端处设有一支加热源。
所述的管道包括若干总风管,各总风管的两端与对应的耐温风车的出风口连通,各总风管上连通有若干支风管,上、下支风管均为出风端面向陶瓷辊道对称分布于陶瓷辊道的上下方。
所述的炉体内每平方米面积上设有至少2个独立且呈上下对称布置的支风管。
所述的各支风管的出风端前方设有温度传感器。
所述的各支风管通过柔性悬挂机构连接于对应的总风管上。
所述的炉体四周内壁设有保温层。
所述的总风管内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气压平衡片。
所述的各支风管的出风端设有若干空气喷出孔,空气喷出孔的分布密度为1100~1400个每平方米;空气喷出孔凸出于支风管表面。
本发明抛弃了传统的辐射加热方式,采用电热丝作为加热主体,利用其无污染、温度控制准确度高的优点,以热空气分子作为热量传递的介质,将对流导热作为最主要的热传递手段,将为空气对流产生动力的耐温风车及输送气流的管道同时安装在加热炉内以减少热损失,使得本来不可避免且不受控制的陶瓷辊道表面对玻璃板下表面传导加热的影响力变得相对微弱,从而达到准确地控制整炉玻璃各个部位被均匀加热的目的,使得无论加热炉膛多大均能保证玻璃板各个部位上下表面温度一致,并尽可能低地同时达到钢化玻璃加热工艺要求的温度。
本发明的加热炉有效地消除了传统加热炉在加热平板玻璃时普遍存在的加热不均匀现象,提高了热效率,尤其是在加热高反射率的LOW-E玻璃时可以获得更高的加热效率,能够达到了高效环保节能的目的。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本发明耐温风车与总风管连接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支风管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底面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的出风嘴的结构放大图;图8为本发明耐温风车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节能强对流平板玻璃加热炉,包括炉体1,炉体1由可升降的上炉体2和固定于地面的下炉体3配合组成,炉体1四周内壁设有保温层17,炉体1上设置有玻璃板进口炉门4和出口炉门5,炉体1内设有输送平板玻璃15的陶瓷辊道16,炉体1内设有若干组上下对称布置的耐温风车6,各耐温风车6的出风口9与对应的管道连通,管道包括若干总风管10,各总风管10的两端与对应的耐温风车6的出风口9连通,各总风管10上通过柔性悬挂机构18连通有若干支风管12,上、下支风管均为出风端面向陶瓷辊道16对称分布于陶瓷辊道16的上下方,耐温风车6的进、出风口8、9通过上下管道及炉体1内腔配合形成一气体循环回路,上下管道之间形成对流;各耐温风车6的进风口8处设有一主加热源19,各支风管12的出风端处设有一支加热源13。
各总风管10内部设置有若干间隔分布的用于均衡各支风管12之间气压的平衡片11,管道为密闭的管路,可完整地将进风与出风隔离,以保障循环的完整性。
各耐温风车6为空气对流产生动力,将热空气均匀输送到各总风管10和支风管12,其对应的马达7设于炉体1外部,炉体1内的空气经耐温风车6的进风口8吸入并被从出风口9鼓出,在炉体1内部形成热空气循环。在整个循环过程中,加热炉炉体1的内部气压与外部气压基本持平,不存在炉体1内外之间的空气流动,其热量被完整地积蓄在炉体1内部,有利于减少热量的损失。
耐温风车6可设于炉体1的左右两壁,也可设置于炉体1的顶部和底部,如图8、9所示,采用这种安装方式时,可根据加热炉顶部的实际空间来决定耐温风车6的具体位置。
如图3所示,本发明加热炉采用卧式炉体,平板玻璃15可在平放于炉体1内的陶瓷辊道16上来回运行,炉体1内每平方米面积上设有至少2个独立且呈上下对称布置的支风管12。
如图4所示,各耐温风车6的进风口8处设有一主加热源19,各支风管12的出风端处设有一支加热源13。
加热源19、13均采用电热丝发热源,由清洁环保的电热丝、耐高温的陶瓷件、紧固件和散热板组成,其发热过程中不产生任何的气体或物质的析出,没有任何的危害性,且其发热功率完全可控,反应灵敏。
电热丝发热源的组成中也可以没有耐高温的散热板,此结构中,电热丝表面热量直接由空气分子带到玻璃15表面,其热传导效率与有耐高温的散热板的电热丝发热组之间的不同是热量传递效率有16%的差异,反应速度有12%的差异。
通电时,加热源的电热丝变红发热,其周围的不锈钢铁件也随之变红,经耐温风车6强制鼓出的空气分子将电热丝表面及不锈钢铁件的热量传递给玻璃15的表面。
各支风管12的出风端前方设有温度传感器14,支发热源13均由对应的温度传感器14控制,温度传感器14安装于距离玻璃15表面40mm高度的位置,可准确地感应玻璃15表面的即时温度,从而控制支发热源13的加热时间。区别与其他类型的加热炉的电热控制方式,本发明的温度传感器14是安装在近玻璃端,而非近发热源端。
如图5、6所示,各支风管12的出风端上设有若干空气喷出孔20,空气喷出孔20的密度为1100~1400个每平方米,空气喷出孔20凸出于支风管12表面,如图7所示。
加热炉工作时,耐温风车6始终处于工作状态,炉体1内空气始终处于循环状态。
当平板玻璃15从进口炉门4进入加热炉后,温度传感器14能立刻感应到温度的降低,并同时指示支发热源13开始发热,产生的热量由空气分子经管道从空气喷出孔20均匀地同时吹向平板玻璃15的上下两个表面;同时所有的温度传感器14在比对了互相之间的温度差后判断出加热速度不均衡的程度和部位,并同时指示耐温风车6改变空气流量,以达到整个加热炉版面温升速度均衡的目的。
平板玻璃15表面的加热速度可通过热传递速度和温度来控制,来自于陶瓷辊道16的热量会使玻璃15下表面加热过快,但由于各耐温风车6的风量可被任意调整,可弥补上下热传递速度的不平衡。同时,设置于支风管12与平板玻璃15之间的温度传感器14可准确感应到玻璃15的即时温度,并由其控制电热丝发热源是否开始发热。通过耐温风车6风量的调整和温度传感器14的即时控制可准确地控制炉体1内的温度。
权利要求
1.一种节能强对流平板玻璃加热炉,包括炉体(1),炉体(1)由可升降的上炉体(2)和固定于地面的下炉体(3)配合组成,炉体(1)上设置有玻璃板进口炉门(4)和出口炉门(5),炉体(1)内设有输送平板玻璃(15)的陶瓷辊道(1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体(1)内设有若干组上下对称布置的耐温风车(6),各耐温风车(6)的出风口(9)与对应的管道连通,上、下管道均为出风端面向陶瓷辊道(16)对称布置于陶瓷辊道(16)的上下方,上下管道之间形成对流,耐温风车(6)的进、出风口(8)、(9)通过上下管道及炉体(1)内腔配合形成一气体循环回路;各耐温风车(6)的进风口(8)处设有一主加热源(19),各管道的出风端处设有一支加热源(1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强对流平板玻璃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道包括若干总风管(10),各总风管(10)的两端与对应的耐温风车(6)的出风口(9)连通,各总风管(10)上连通有若干支风管(12),上、下支风管均为出风端面向陶瓷辊道(16)对称分布于陶瓷辊道(16)的上下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强对流平板玻璃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体(1)内每平方米面积上设有至少2个独立且呈上下对称布置的支风管(12)。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强对流平板玻璃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支风管(12)的出风端前方设有温度传感器(14)。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强对流平板玻璃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支风管(12)通过柔性悬挂机构(18)连接于对应的总风管(10)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强对流平板玻璃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体(1)四周内壁设有保温层(17)。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强对流平板玻璃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总风管(10)内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气压平衡片(11)。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强对流平板玻璃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支风管(12)的出风端均匀地设有若干空气喷出孔(20),空气喷出孔(20)的分布密度为1100~1400个每平方米。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节能强对流平板玻璃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喷出孔(20)凸出于支风管(12)表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能强对流平板玻璃加热炉,包括炉体,炉体由可升降的上炉体和固定于地面的下炉体配合组成,炉体上设置有玻璃板进口炉门和出口炉门,炉体内设有输送平板玻璃的陶瓷辊道,炉体内设有若干组上下对称布置的耐温风车,各耐温风车的出风口与对应的管道连通,上、下管道均为出风端面向陶瓷辊道对称布置于陶瓷辊道的上下方,上下管道之间形成对流,耐温风车的进、出风口通过上下管道及炉体内腔配合形成一气体循环回路;各耐温风车的进风口处设有一主加热源,各管道的出风端处设有一支加热源。本发明的加热炉更高效、更节能、无污染、温度平衡更容易控制。
文档编号C03B27/012GK1861535SQ20061004974
公开日2006年11月15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8日
发明者姚敏 申请人:姚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