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合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3637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叠合板的制作方法
一种叠合板.(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叠合板。(二) 背景技术目前,国内采用的钢筋混凝土楼板有现浇楼板和预制楼板,现浇 楼板整体性好,但需现场支模,然后浇筑混凝土,施工周期难度大, 模板损耗大,成本高,预制楼板不需现场支模,施工周期短,造价低, 但预制构件自重大,吊装困难,构件拼接部位易产生裂缝,整体性差,如专利号为ZL0322765.2、名称为一种钢筋混凝土拼装楼板的专利, 公开了一种钢筋砼预制构件,预制构件由板、肋构成,肋上有穿钢筋 的孔洞,这种预制构件可充当模板使用,但是,这种板的厚度大,穿 设钢筋不便,且不能调整,使后置于现浇砼中的钢筋有效高度大为减 少,影响了楼板的双向受力平衡,难以形成等效双向板等。因此,研 制 一 种新型的叠合板已为急需。(三)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合板,具有减小构件截面尺寸、减 少支模、节省材料、施工方便、横向钢筋穿设方便,可根据需要调整 位置、周期短、整体性、抗裂性和抗震性好等特点。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包括预制板、钢筋砼,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制板由底板、立墩、杆件组成,底板上设置有至 少二个立墩和至少一根杆件,杆件横向设置于底板上,杆件距离底板 之间有空间距,杆件横向连接支撑至少二个立墩,现浇钢筋砼和预制 板构成叠合板,底板为钢筋砼底板。这样,当底板上设置有至少二个 立墩和至少一根杆件,杆件横向设置于底板上,杆件距离底板之间有 空间距,杆件横向连接支撑至少二个立墩,杆件、立墩和底板共同构 成预制板时,杆件与立墩相结合后,能对底板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立墩将杆件牢牢固定在底板上,使杆件不易变形,所述预制板应用至 现浇砕楼板中后,杆件与立墩使预制板的承力有效高度得到了大幅度 提高,从而使预制板不会折断破坏,而且预制板的刚度、强度都很高, 和现浇钢筋砼叠合后,杆件、立墩及预制板与现浇砼形成了叠合板, 整体性更好,而且横向钢筋位置可调整,使预制板能充分满足不同情况的需要,底板为钢筋砼底板则在充当免拆模板后,可作为承力结构 板参与结构共同承力,改善了板的承载能力,适用于各种现浇钢筋砼 或预应力钢筋砼的空心板、楼盖、屋盖、基础底板、墙体和桥梁使用。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杆件为浇注砼的包钢皮杆件。这样,当 杆件为浇注砼的包钢皮杆件时,形成了钢皮砼杆件,大幅度提高了杆 件的抗压能力与抗折能力,而且,杆件在运输及安装施工应用过程中 不易损坏,同时,杆件生产制作简单方便,只需用钢皮巻成筒状,再 在其内浇注砼即可,成本低,易于推广应用。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包钢皮杆件接合或离缝。这样,当包钢 皮杆件接合时,杆件的整体性好,不易变形;而钢皮离缝时,有利于 砼的浇筑密实,可充分保证杆件的质量。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杆件为浇注有砼或砼浆的钢管杆件。这 样,当杆件为浇注有砼或砼浆的钢管杆件时,杆件的强度高,刚度大, 不易折弯变形,而且,杆件的制作方便简单,还可大幅度提高预制板 的荷载能力,使其不易开裂折断破坏,充分保证了预制板的质量。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杆件为浇注有砼或砼浆的钢管的管壁厚为3mm-0.1mm、 l-3mm。这样,管壁厚度的多样化,使制杆件时 选材方便,有利于降低成本。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杆件的轴线与底板的表面平行设置。这 样,当杆件的轴线与底板的表面平行设置时,在预制板应用至楼板中 后,杆件与底板的承力方向一致,两者可共同承力,而且,相邻预制 板之间不会相互影响,方便了施工应用。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杆件中设置有钢筋或钢铰线。这样,当 杆件中设置有钢筋或钢铰线时,杆件的截面尺寸可大幅度縮小,减轻 杆件的重量,同时,杆件的强度与刚度则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使其不 易断裂,充分保证了预制板的质量。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筋或钢铰线为预应力钢筋或预应力 钢铰线。这样,当钢筋或钢铰线为预应力钢筋或预应力钢铰线时,对 钢筋或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后,形成了预应力杆件,大幅度提高了杆件 的强度与刚度,使其抗压、抗拉能力更强,不易损坏。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至少二个、三个或者四个立墩在底板上间隔设 置。这样,当至少二个、三个或者四个立墩在底板上间隔设置时,立 墩对杆件起到了有效的支撑与锚固作用,对杆件的变形起到了约束作用,使预制板中部受压时,杆件受压变形幅度小,使其不易变形损坏。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上至少六个、七个、八个、九个、十个、十一个、十二个立墩。这样,当底板上设置有多个立墩时,可将杆件牢牢支撑固定与底板形成整体,从而使得预制板的整体性得到了大幅度加强,提高了预制板的抗破坏能力。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立墩与立墩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或基本相等或不相等。这样,当立墩与立墩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时,杆件的各部位承载能力均匀,从而使得预制板各截面的力学性能基板相同,预制板承载时,预制板不易损坏。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大小立墩分开设置。这样,大小立墩分开设置时,方便了杆件的安装与设置,大墩能将杆件牢牢固定,而小墩则可对杆件进行准确定位,而且,还减轻了预制板的重量,节约了成本。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立墩与底板为一体成型的。这样,当立 墩与底板为一体成型时,预制板的整体性好,立墩不易从底板上剥离 脱落。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杆件为后穿设置在立墩中。这样,大大 方便了生产制作,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立墩的结构形状为扁墩、长扁墩、长条 形墩、正方墩、锥台形墩、圆扁形墩。这样,立墩的结构形状多样, 能够充分满足各种不同情况的实际应用,而且,可根据杆件的根数来 合理选用各种形状的立墩,方便了生产制造。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立墩轴线竖向平面与杆件轴线垂直或 斜交。这样,当立墩轴线竖向平面与杆件轴线垂直或斜交时,所述预 制板应用至楼板中时,钢筋及预埋管线可十分方便地穿设,有利于提 高施工效率。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杆件与底板平行设置。这样,所述预制 板应用至楼板中时,钢筋及预埋管线可十分方便地穿设,有利于提高 施工效率。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的板边设置为斜坡形边、台阶形 边、榫槽边、楔口形边,波纹形边或者打毛粗糙的边。这样,所述预 制板应用至楼板中后,两相邻预制板拼合后,现浇砼可錄入拼接部位, 使底板和现浇砼牢牢结合,不易出现裂纹,充分保证了楼板的质量。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上设置有二根、三根、四根、五根 或者六根杆件。这样,当底板上设置有多根杆件时,预制板可方便实 施应用的选用,而且,在生产制作时也可根据不同情况的强度需要, 来选择设置多根杆件,以充分.保证预制板的质量。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杆件为空心杆件。这样,当杆件为空心 杆件时,预制板的自身得到了大幅度减轻,方便了搬运与安装的使用。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杆件为钢管、纤维管或硬塑管。这样, 杆件的材料多样,便于生产制作时材料的选用,有利于降低成本。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杆件为砼杆件。这样,当杆件为砼杆件 时,杆件的成本低,制作工艺简单易行,同时,杆件的抗压强度高, 不易压坏,保证了预制板的质量。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杆件为截面形状为方形,四边形、L形、U形、倒T形、工字形、圆形、椭圆形、n形或T形。这样,当杆件 为截面形状为方形,四边形、L形、U形、倒T形、工字形、圆形、 椭圆形、n形或T形时,杆件的形成多样,能够满足各种不同情况的需要。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杆件的两端埋设于立墩中。这样,当杆 件的两端埋设于立墩中时,预制板的整体性好,杆件与立墩不易松动 破坏,充分保证了质量。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杆件的端部露出立墩外。这样,当端部 露出立墩外时,所述预制板应用至楼板中后,杆件端部可锚入现浇砼 之中,大幅度提高杆件的传力性能。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杆件与立墩为一次成型的整体。这样, 当杆件与立墩为一次成型的整体时,预制板的整体性好,杆件不易松 动破坏。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杆件与立墩为分体成型,立墩上预留有 孔洞或槽。这样,预制板生产制作方便,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立墩为砼制成,立墩硬化后,杆件穿设 于孔洞或槽中,共同构成叠合用预制板。这样,当立墩为砼制成,立 墩硬化后,杆件穿设于孔洞或槽中,共同构成叠合用预制板时,立墩 强度高,刚度大,不易损坏,而且,杆件为后穿设,有利于分开生产 制作。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为层状结构叠合板。这样,当底板为层状结构叠合板时,底板强度高,抗冲击破坏能力强,在应用过程中不易 开裂损坏。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内设置有纵向预应力钢筋。这样,当底板 内设置有纵向预应力钢筋时,底板形成了预应力底板,提高了板的荷. 载能力,降低了自重。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上设置有至少一条凸筋。这样,当预制板 应用至现浇砼板中后,凸筋可对横向钢筋或者纵向钢筋起到支撑限位 作用,而且,凸筋嵌入现浇砼中,将底板与现浇砼形成嵌固整体,使 其不易开裂。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上设置有至少一条凹槽。这样,当预制板 应用至现浇砼板中后,凹槽可对横向钢筋或者纵向钢筋起到支撑限位 作用,而且,凹槽嵌入现浇砼中,将底板与现浇砼形成嵌固整体,使 其不易开裂。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内设置有钢筋或者钢筋伸出外露。这样, 预制板应用至现浇砼板中后,钢筋可大幅度提高底板的荷载能力,而 外露的钢筋和现浇砼结合后,使底板能够参与结构承力。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中的钢筋与立墩中的连接件相连。这样, 底板与立墩之间的连接强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使其不易脱落损 坏,保证了预制板的质量。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为预制底板,立墩为后浇立墩。这样,可 以根据不同情况的需要,来定制立墩,可合理改变其大小和形状。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中的钢筋伸入立墩中。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中的钢筋伸入立墩中并与杆件连接。这 样,底板与立墩之间的连接强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使其不易脱落 损坏,保证了预制板的质量。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杆件与底板底面或上表面平行。这样,底板与 杆件形成稳定的并行承力结构面,当预制板承载时,底板受拉,而杆 件受压,大大提高了预制板的荷载有效高度。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杆件与杆件中钢筋平行。这样,杆件与杆件中 钢筋平行时,杆件的强度得到了大幅度增强,且平行的杆件可相互协 同承力,优化了杆件的荷载能力。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为长条形板。这样,方便了生产制作,运 输、码放及安装施工应用。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上有至少二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 七个或七个以上立墩。这样,底板上设置有多个立墩,可将杆件牢牢 支撑固定,与底板形成整体,从而使得预制板的整体性得到了大幅度 加强,提高了预制板的抗破坏能力。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和立墩均为砼或/和钢筋砼制成。这样, 预制板材质均匀,底板与立墩之间的膨胀系数差异小,不易开裂脱落 而且成本低,成型容易,制作工艺简单,强度高,刚度大。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杆件与底板平行并连通至少二个、三个、四个、 五个、六个、七个或七个以上的立墩。这样,底板与杆件形成稳定的 并行承力结构面,当预制板承载时,底板受拉,而杆件受压,大大提 高了预制板的荷载有效高度。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杆件为扁杆件,扁杆件与底板平行并连通至少 二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七个或七个以上的立墩。这样,扁 杆件的抗偏的受压能力强,在等截面杆件中能承受更加大的压力而不 易损坏。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杆件为圆杆件,圆杆件与底板平行并连通至少 二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七个或七个以上的立墩。这样,圆 杆件的抗折能力中,在受压不均时,杆件不易折断。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为振动挤压或振动成形。这样,底板可釆 用机械化大批量生产,而且,材质密实度高,劳动强度低。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为纵向预应筋砼底板。这样,当底板为纵 向预应筋砼底板时,底板的抗拉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弹性形变能 力强,荷载能力大,使预制板形成了预应力预制板。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上的立墩在同一轴线上。这样,当底板上 的立墩在同一轴线上时,各立墩相互协同受力,不易单个破坏,提高 了立墩的整体性能。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上的至少二个立墩平行。这样,当底板上 的至少二个立墩平行时,各立墩相互协同受力,不易单个破坏,提高 了立墩的整体性能。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上的立墩与平行于底板的杆件正交。这 样,立墩可对杆件形成十分良好的支撑,防止杆件脱落损坏,改善了 预制板的整体性能。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两立墩之间在杆件和底板有防止杆件踩踏的仅承压不抗拉的撑点。这样,预制板在码放、运输及安装施工应用过 程中,撑点的设置可防止踩踏破坏,可有效地降低损耗。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撑点为活动或固定撑点。这样,撑点可根据需 要进行合理调整,以满足应用需要。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杆件包皮伸入立墩中。这样,当杆件包皮伸入 立墩中时,通过包皮与立墩连接锚固,使杆件与立墩形成牢固的整体, 两者不易分离损坏,保证了质量。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杆件包皮伸入立墩和底板内。这样,当杆件包 皮伸入立墩和底板内时,通过包皮与立墩和底板连接锚固,使杆件与 立墩和底板形成牢固的整体,两者不易分离损坏,保证了质量。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同一立墩上的杆件平行、正交、T交或十字交。 这样,大幅度提高了预制板的双向传承力,有利于保证其稳定性。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立墩伸入底板内。这样,当立墩伸入底板内时, 立墩牢牢嵌固在底板上,不易松动、脱落,能对杆件提供稳定可靠的 支承。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立墩伸入杆件内。这样,当立墩伸入杆件内时, 立墩与杆件形成了密不可分的整体,使其在承力过程中不易损坏。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杆件有凸出物伸入立墩内。这样,当杆件有凸 出物伸入立墩内时,立墩与杆件形成了密不可分的整体,使其在承力 过程中不易损坏。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有凸出物伸入立墩内。这样,当底板有凸 出物伸入立墩内时,立墩牢牢嵌固在底板上,不易松动、脱落,能对 杆件提供稳定可靠的支承。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和杆件定位后浇注砼立墩,使杆件板连成 一体。这样,底板和杆件分开制作,极大地方便了预制板的生产运输, 降低了损耗,节约了成本。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和立墩成型后使杆件与立墩连成整体。这 样,底板、立墩和杆件形成相互支撑的整体,提高了预制板的整体性 能,三者不易分裂损坏。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立墩间距为200-298mm、 300-500mm 、 501-700mm。这样,立墩之间的距离可选择,方便了实施应用。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立墩高为40-70mm、 71-120mm、 121-190mm。这样,立墩的高度可选择,方便了实施应用。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杆件距底板的空间距为10-20mm、 21-30mm、 31-50mm、 51-80mm。这样,杆件距底板的空间距可选择,方便了实
施应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皮杆件的厚度为20-30mm、 31-50mm、 51-80mm。这样,包皮杆件的厚度可选择,方便了实施应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皮杆件的宽度为20-40mm、 41-70mm、 71-110mm、 lll-150mm。这样,包皮杆件的宽度可选择,方便了实施应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立墩墩身宽为50-100mm、 101-200mm、 201-350mm。这样,立墩墩身宽可选择,方便了实施应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立墩墩身厚为30-50mm、 51-80mm、 81-130mm、 131-250mm。这样,立墩墩身厚可选择,方便了实施应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的厚为8-20mm、 21-30mm、 31-50mm。 这样,底板的厚度可选择,方便了实施应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的长度为2900-3600mm、 3610-5500mm、 5510-6900mm。这样,底板的长度可选择,方便了实施应用。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0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11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12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13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14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15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16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17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18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19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20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21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22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23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24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如附图所示,包括预制板l、钢筋砼2,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预制板l由底板3、立墩4、杆件5组成,底板3上设置有至少二 个立墩4和至少一根杆件5,杆件5横向设置于底板3上,杆件5距 离底板3之间有空间距6,杆件5横向连接支撑至少二个立墩4,现 浇钢筋砼2和预制板1构成叠合板,底板3为钢筋砼底板。各附图中, 1为预制板,2为钢筋砼,3为底板,4为立墩,5为杆件,6为空间 距,以下各附图中,编号相同的,其说明相同。如图1所示,叠合用 预制板包括底板3,其所述的底板3上设置有立墩4和杆件5,杆件 5横向设置于底板3上,杆件5距离底板3之间有空间距6,杆件5 横向连接支撑立墩4,杆件5、立墩4和底板3共同构成叠合用预制 板,底板3为钢筋砼底板。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杆件5为浇注砼的包钢皮杆件。如图2 所示,杆件5为浇注砼的包钢皮杆件。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包钢皮杆件接合或离缝。如图3所示, 包钢皮杆件离缝。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杆件5为浇注有砼或砼浆的钢管杆件。 如图2所示,杆件5为浇注有砼的钢管杆件。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杆件5为浇注有砼或砼浆的钢管的壁 厚为lmm-0.1mm、 l-3mm。如图2所示,杆件5为侥注有砼的钢管 的壁厚为2mm。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杆件5的轴线与底板3的表面平行设 置。如图3所示,杆件5的轴线与底板3的表面平行设置。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杆件5中设置有钢筋7或钢铰线8。如 图5所示,杆件5中设置有钢筋7。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筋7或钢铰线8为预应力钢筋或预应 力钢铰线。如图5所示,钢铰线8为预应力钢铰线。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至少二个、三个或者四个立墩4在底板3上间 隔设置。如图6所示,四个立墩4在底板3上间隔设置。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3上至少六个、七个、八个、九个、十个、 十一个、十二个立墩4。如图7所示,底板3上八个立墩4。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立墩4与立墩4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或 基本相等或不相等。如图7所示,立墩4与立墩4之间的间隔距离相 等。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大小立墩4分开设置。如图7所示,大 小立墩4分开设置。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立墩4与底板3为一体成型的。如图6 所示,立墩4与底板3为一体成型的。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杆件5为后穿设置在立墩4中。如图8 所示,杆件5为后穿设置在立墩4中。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立墩4的结构形状为扁墩、长扁墩、长 条形墩、正方墩、锥台形墩、圆扁形墩。如图8所示,立墩4的结构 形状为锥台形墩。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立墩4轴线竖向平面与杆件5轴线垂直
或斜交。如图6所示,立墩4轴线竖向平面与杆件5轴线垂直。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杆件5与底板3平行设置。如图7所示,
杆件5与底板3平行设置。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3的板边设置为斜坡形边、台阶形
边、榫槽边、楔口形边,波纹形边或者打毛粗糙的边。如图5所示,
底板3的板边设置为斜坡形边;如图4所示,底板3的板边设置为台
阶形边。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3上设置有二根、三根、四根、五 根或者六根杆件5。如图7所示,底板3上设置有二根杆件5。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杆件5为空心杆件。如图8所示,杆件 5为空心杆件。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杆件5为钢管、纤维管或硬塑管。如图8所示,杆件5为钢管。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杆,l为砼杆件。如图6所示,杆件5
为砼杆件。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杆件5.为截面形状为方形,四边形、L 形、U形、倒T形、工字形、圆形、椭圆形、n形或T形。如图9所 示,杆件5为截面形状为椭圆形。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杆件5的两端埋设于立墩4中。如图6 所示,杆件5的两端埋设于立墩4中。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杆件5的端部露出立墩4外。如图10 所示,杆件5的端部露出立墩4外。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杆件5与立墩4为一次成型的整体。如 图9所示,杆件5与立墩4为一次成型的整体。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杆件5与立墩4为分体成型,立墩4上 预留有孔洞9或槽10。如图11所示,杆件5与立墩4为分体成型, 立墩4上预留有槽10;如图12所示,杆件5与立墩4为分体成型, 立墩4上预留有孔洞9。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立墩4为砼制成,立墩4硬化后,杆件 5穿设于孔洞9或槽10中,共同构成叠合用预制板。如图11所示, 立墩4为砼制成,立墩4硬化后,杆件5穿设于槽10中,共同构成 叠合用预制板;如图12所示,立墩4为砼制成,立墩4硬化后,杆 件5穿设于孔洞9中,共同构成叠合用预制板。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3为层状结构叠合板。如图13所示,其 底板3为层状结构叠合板。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3内设置有纵向预应力钢筋11。如图14 所示,其底板3内设置有纵向预应力钢筋11。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3上设置有至少一条凸筋12。如图14所 示,其底板3上设置有凸筋12。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3上设置有至少一条凹槽13。如图15所 示,其底板3上设置有凹槽13。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3内设置有钢筋7或者钢筋7伸出外露。 如图15所示,其底板3内设置有钢筋7,并且钢筋7伸出外露。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3中的钢筋7与立墩4中的连接件14相 连。如图16所示,其底板3中的钢筋7与立墩4中的连接件14相连。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3为预制底板,立墩4为后浇立墩。如图 17所示,其底板6为预制底板,立墩4为后浇立墩。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3中的钢筋7伸入立墩4中。如图17所 示,其底板3中的钢筋7伸入立墩4中。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3中的钢筋7伸入立墩4中并与杆件连 接。如图17所示,其底板3中的钢筋7伸入立墩4中并与杆件连接。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杆件5与底板3底面或上表面平行。如图17 所示,其杆件5与底板3底面或上表面平行。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杆件5与杆件5中钢筋7平行。如图4所示, 其杆件5与杆件5中钢筋7平行。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3为长条形板。如图4所示,其底板3为 长条形板。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3上有至少二个、三个、四个、五个、六 个、七个或七个以上立墩4。如图7所示,其底板3上设置有八个立 墩4。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3和立墩4均为砼或/和钢筋砼制成。如 图14所示,其底板3和立墩4均为砼制成。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杆件5与底板3平行并连通至少二个、三个、 四个、五个、六个、七个或七个以上的立墩4。如图12所示,其杆 件5与底板3平行并连通八个立墩4。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杆件5为扁杆件,扁杆件与底板3平行并连通 至少二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七个或七个以上的立墩4。如 图9所示,其杆件5为扁杆件,扁杆件与底板3平行并连通八个立墩 4。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杆件5为圆杆件,圆杆件与底板3平行并连通 至少二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七个或七个以上的立墩4。如 图10所示,其杆件5为圆杆件,圆杆件与底板3平行并连通四个立 墩4。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3为振动挤压或振动成形。如图17所示, 其底板3为振动挤压成形。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3为纵向预应筋砼底板。如图14所示, 其底板3为纵向预应筋砼底板。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3上的立墩4在同一轴线上。如图12所示,其底板3上的立墩4在同一轴线上。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3上的至少二个立墩4平行。如图12所
示,其底板3上的立墩4平行。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扳3上的立墩4与平行于底板3的杆件正. 交。如图12所示,其底板3上的立墩4与平行于底板3的杆件正交。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两立墩4之间在杆件和底板3有防止杆件踩踏 的仅承压不抗拉的撑点。如图18所示,其两立墩4之间在杆件和底 板3有防止杆件踩踏的仅承压不抗拉的撑点。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撑点为活动或固定撑点。如图18所示,其撑 点为活动撑点。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杆件5包皮伸入立墩4中。如图16所示,其 杆件5包皮伸入立墩4中。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杆件5包皮伸入立墩4和底板3内。如图19 所示,其杆件5包皮伸入立墩4和底板3内。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同一立墩4上的杆件5平行、正交、T交或十 字交。如图7所示,其同一立墩4上的杆件5平行;如图24所示, 其同--立墩4上的杆件5十字交。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立墩4伸入底板3内。如图16所示,其立墩 4伸入底板3内。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立墩4伸入杆件5内。如图20所示,其立墩 4伸入杆件5内。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杆件5有凸出物伸入立墩4内。如图21所示, 其杆件5有凸出物伸入立墩4内。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3有凸出物伸入立墩4内。如图22所示, 其底板3有凸出物伸入立墩4内。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3和杆件5定位后浇注砼立墩,使杆件板 连成一体。如图23所示,其底板3和杆件5定位后浇注砼tZl墩,使 杆件板连成一体。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3和立墩4成型后使杆件5与立墩4连成 整体。如图16所示,其底板3和立墩4成型后使杆件5与立墩4连 成整体。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立墩4间距为200-298mm、 300-500mm、 501-700mm。如图24所示,其立墩4间距为300mm。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立墩4高为40-70mm、71-120mm、121-190mm。 如图1所示,其立墩4高为1000mm。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杆件5距底板3的空间距为10-20mm、 21-30mm、 31-50mm、 51-80mm。如图1所示,其杆件5距底板3的 空间距为50mm。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皮杆件的厚度为20-30mm、 31-50mm、 51-80mm。如图1所示,其包皮杆件的厚度为20mm。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皮杆件的宽度为20-40mm、 41-70mm、 71-110mm、 111-150mm。如图1所示,其包皮杆件的宽度为40mm。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立墩4墩身宽为50-100mm、 101-200mm、 201-350mm。如图1所示,其立墩4墩身宽为50mm。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立墩4墩身厚为30-50mm、 51-80mm、 81-130mm、 131-250mm。如图1所示,其立墩4墩身厚为30mm。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3的厚为8-20mm、 21-30mm、 31-50mm。 如图1所示,其底板3的厚为50mm。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3的长度为2900-3600mm 、 3610-5500mm、 5510-6900mm。如图1所示,其底板3的长度为 5000mm。
权利要求
1. 一种叠合板,包括预制板(1)、钢筋砼(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制板(1)由底板(3)、立墩(4)、杆件(5)组成,底板(3)上设置有至少二个立墩(4)和至少一根杆件(5),杆件(5)横向设置于底板(3)上,杆件(5)距离底板(3)之间有空间距(6),杆件(5)横向连接支撑至少二个立墩(4),杆件(5)、立墩(4)和底板(3)共同构成叠合板,底板(3)为钢筋砼底板。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杆件 (5)为浇注砼的包钢皮杆件。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钢 皮杆件接合或离缝。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杆件 (5)为浇注有砼或砼浆的钢管杆件;或者杆件(5)为浇注有砼或砼桨的钢管的壁厚为lmm-0.1mm、 l-3mm;或者杆件(5)的轴线与底 板(3)的表面平行设置。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叠合板,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杆件(5)中设置有钢筋(7)或钢铰线(8);或者钢 筋(7)或钢铰线(8)为预应力钢筋或预应力钢铰线;或者至少二个、 三个或者四个立墩(4)在底板(3)上间隔设置;或者底板(3)上至少六个、七个、八个、九个、十个、H^—个、十二个立墩(4);或 者立墩(4)与立墩(4)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或基本相等或不相等;或者大小立墩(4)分开设置;或者立墩(4)与底板(3)为一体成 型的;或者杆件(5)为后穿设置在立墩(4)中;或者立墩(4)的 结构形状为扁墩、长扁墩、'长条形墩、正方墩、锥台形墩、圆扁形墩; 或者立墩(4)轴线竖向平面与杆件(5)轴线垂直或斜交;或者杆件 (5)与底板(3)平行设置;或者底板(3)的板边设置为斜坡形边、 台阶形边、榫槽边、楔口形边,波纹形边或者打毛粗糙的边;或者底 板(3)上设置有二根、三根、四根、五根或者六根杆件(5);或者 杆件(5)为空心杆件;或者杆件(5)为钢管、纤维管或硬塑管;或 者杆件(5)为砼杆件;或者杆件(5)为截面形状为方形,四边形、L形、U形、倒T形、.工字形、n形或T形。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叠合板,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杆件(5)的两端埋设于立墩(4)中;或者杆件(5)的端部露出立墩(4)夕卜;或者杆件(5)与立墩(4)为一次成型的 整体;或者杆件(5)与立墩(4)为分体成型,立墩(4)上预留有 孔洞(9)或槽(10);或者立墩(4)为砼制成,立墩(4)硬化后, 杆件(5)穿资于孔洞(9)或槽(10)中,共同构成叠合板;或者底 板(3)为层状结构叠合板;或者底板(3)内设置有纵向预应力钢筋 (11);或者底板(3)上设置有至少一条凸筋(12);或者底板(3) 上设置有至少一条凹槽(13);或者底板(3)内设置有钢筋(7)或 者钢筋(7)伸出外露;或者底板(3)中的钢筋(7)与立墩(4)中 的连接件(14)相连。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 在于底板(3)为预制底板,立墩(4)为后浇立墩;或者底板(3) 中的钢筋(7)伸入立墩(4)中;或者底板(3)中的钢筋(7)伸入 立墩(4)中并与杆件连接;或者杆件(5)与底板(3)底面或上表 面平行;或者杆件(5)与杆件(5)中钢筋(7)平行;或者底板(3) 为长条形板;或者底板(3)上有至少二个、三个、四个、五个、六 个、七个或七个以上立墩(4);或者底板(3)和立墩(4)均为砼或 /和钢筋砼制成;或者杆件(5)与底板(3)平行并连通至少二个、 三个、四个、五个、六个、七个或七个以上的立墩(4);或者杆件(5) 为扁杆件,扁杆件与底板(3)平行并连通至少二个、三个、四个、 五个、六个、七个或七个以上的立墩(4);或者杆件(5)为圆杆件, 圆杆件与底板(3)平行并连通至少二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 七个或七个以上的立墩(4);或者底板(3)为振动挤压或振动成形; 或者底板(3)为纵向预应筋砼底板;或者底板(3)上的立墩(4) 在同一轴线上;或者底板(3)上的至少二个立墩(4)平行。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权利要求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 在于底板(3)上的立墩(4)与平行于底板(3)的杆件正交;或者 两立墩(4)之间在杆件和底板(3)有防止杆件踩踏的仅承压不抗拉 的撑点;或者撑点为活动或固定撑点;或者杆件(5)包皮伸入立墩(4)中;或者杆件(5)包皮伸入立墩(4)和底板(3)内。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 在于同一立墩(4)上的杆件(5)平行、正交、T交或十字交;或者 立墩(4)伸入底板(3)内;或者立墩(4)伸入杆件(5)内;或者 杆件(5)有凸出物伸入立墩(4)内;或者底板(3)有凸出物伸入 立墩(4)内;或者底板(3)和杆件(5)定位后浇注砼立墩,使杆件板连成一体;或者底板(3)和立墩(4)成S后使杆件(5)与立墩(4)连成整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 在于立墩(4)间距为200-298mm、 300-500mm、 501-700mm;或者 立墩(4)高为40-70mm、 71-120mm、 121-190mm;或者杆件(5) 距底板(3)的空间距为10-20mm、 21-30mm、 31-50mm、 51-80mm; 或者包皮杆件的厚度为20-30mm、 31-50mm、 51-80mm;或者包皮杆 件的宽度为20-40mm、 41-70mm、 71-110mm、 111-150mm;或者立 墩(4)墩身宽为50-100mm、 101-200mm、 201-350mm;或者立墩(4) 墩身厚为30-50mm、 51-80mm、 81-130mm、 131-250mm;或者底板 (3)的厚为8-20mm、 21-30mm、 31-50mm;或者底板(3)的长度 为2900-3600mm、 3610-5500mm、 5510-6900mm。
全文摘要
一种叠合板,包括预制板(1)、钢筋砼(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制板(1)由底板(3)、立墩(4)、杆件(5)组成,底板(3)上设置有至少二个立墩(4)和至少一根杆件(5),杆件(5)横向设置于底板(3)上,杆件(5)距离底板(3)之间有空间距(6),杆件(5)横向连接支撑至少二个立墩(4),杆件(5)、立墩(4)和底板(3)共同构成叠合板,底板(3)为钢筋砼底板。适用于各种现浇砼楼盖、屋盖、墙体、基础底板以及道桥工程的构造物。
文档编号E04B5/17GK101245635SQ20071008594
公开日2008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13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13日
发明者邱则有 申请人:邱则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