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密封元件的型材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7873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有密封元件的型材元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型材元件,尤其是一种建筑型材例如干墙型材、装饰型材或灰浆
型材,所述型材元件具有一个尤其是金属的型材主体和至少一个密封元件,该密封元件至 少固定在所述型材主体的一个纵面上。
背景技术
这种类型的型材元件应用例如在干墙建筑中作为立柱型材、地面型材或墙壁型 材,从而用于作为干墙建筑墙壁或墙壁衬面的支承件。例如大多将u形型材应用作为地面 型材或天花板型材,在这些U形型材中依次通常将C形型材使用作为立柱型材,最后在这些 型材的翼缘上固定干墙墙壁的衬面。 为了使要固定在地面、天花板或墙壁上的型材相对于地面、天花板或墙壁实现密 封,公知的是在装配型材之前设置在接触面上具有自粘贴密封元件(像例如毛毡条)的型 材。这些密封元件起到补偿地面、天花板或墙壁的不平整的作用,因此既可以达到改善隔音 和隔热目的,也可以例如在燃烧的情况下阻止烟雾穿过位于型材与地面、天花板或墙壁之 间的嵌缝渗透进来。 这种解决办法的缺点是,密封元件必须由安装人员在建筑工地施加到型材上,因 此要求在建筑工地上有额外的加工步骤,并且提高了施工费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说明一种上文提到类型的型材元件,使制造该型材元件更 简单并且具用更少费用。 以上文所提到类型的一种型材元件为前提,按照本发明这样去解决这个任务,即, 密封元件由塑料构成,在型材主体的纵面中形成通孔,并且密封元件为了固定在型材主体 上在该密封元件的朝向型材主体的侧面上具有与密封元件一体构造的一些凸起,这些凸起 贯穿所述通孔凸出来。 这种类型的密封元件可以在制造型材元件时就已经固定在这些型材元件上,因此 可以将已经设置有密封元件的型材元件输送至建筑工地,并且装配人员不需要其它的方法 步骤就可以应用这些型材元件。密封元件已经可以在用于制造型材元件而实施的成形工序 之中或在该成形工序之后固定在型材元件上,但是还是与型材元件的制造相关联的,这样 型材元件在脱离制造操作后已经设置有密封元件。 根据本发明,这尤其是如此来实现的,S卩,密封元件被喷射、滚压或挤压到型材主 体上。在这种情况下,密封元件在制造型材元件时还不是成品状态,而是在中间状态中,该 中间状态例如可以是液态至稠液态。基于在制造型材元件时存在例如可以高至150m/min 的高流程速度,成品的密封元件(例如毛毡条)与型材主体不能以足够的精度或只能借助 于很高的花费连接,然而例如通过喷射、滚压或挤压的施加也可能在这样高速度的情况下 并且同时尤其在连续过程中很精确并且具有相对的较小的花费地进行。进而,通过在制造
5型材元件时施加没有处于固态的密封元件实现了 ,使密封元件液态至稠滞液的塑料物质贯 穿在型材主体中形成的通孔伸出,因此密封元件在型材主体上的固定通过这些与密封元件 一体构造的、贯穿通孔凸出的凸起而实现。 视施加方式和其它处理而定,凸起可以至少部分地形成与型材主体的材料的咬边
(Hinterschneidungen),因此确保更好的固定。这可以例如如此来实现,即,塑料在施加到
型材主体之后起泡,其中贯穿通孔凸出的凸起末端膨胀并且因此形成咬边。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密封元件除了借助于贯穿通孔凸出的凸起
的固定外还依据塑料固有的材料特性固定在型材主体上。恰恰在通过喷射、滚压或挤压的
施加时,密封元件处于凝聚态中,在该凝聚态中实现了在型材主体上的粘合。因此,通过这
种粘合将通过这些凸起已经实现的密封元件在型材主体上的固定更进一步改善。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密封元件设置在型材主体的外侧。因此,可
以实现与像例如地面、墙壁或天花板之类的毗邻物体之间的所期望的密封。 型材元件可以具有任意的截面,然而优选的是被构造为C形,U形,Z形,L形或T
形型材。带有封闭的几何形状的结构也是可能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型材元件构造为带有两个翼缘和设置在两
翼缘之间的基底段的U形型材或C形型材,其中密封元件设置在基底段上和/或设置在至
少一个翼缘上。如果型材元件例如构造为U形,在该型材元件中密封元件固定在基底段的
外侧上,这样在应用型材元件作为地面型材或天花板型材时实现了相对于地面或天花板的
很好的密封。在应用作为C形型材的立柱型材时,与此相反例如两个翼缘可以均在它们的
外侧上设置密封元件,使密封元件作为隔音部起作用,该隔音部位于立柱型材和待固定在
型材元件上的板之间。如果密封元件有隔音和/或隔热的特性,这是有益的。 优选地是,密封元件构造成柔性或弹性的,以便于例如很好地补偿毗邻物体上的
相应不平整度。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密封元件在超过预先给定的温度时体积发 生膨胀,在此例如通过发泡来膨胀体积。通过选择一种相应在高温时起反应的材料,例如实 现了在燃烧情况中密封元件还可以将存在的嵌缝完全填满,因此可靠地阻止了烟雾穿过型 材元件的扩散。 优选的是,密封元件基本上延伸经过型材主体的整个长度。由此,实现了经过整个 型材长度的密封。视应用情况而定,也有可能使密封元件只延伸经过型材主体的部分区域。 例如,密封元件可构造为密封带并且因此尤其具有接近于圆形或椭圆形的截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密封元件基本上延伸经过型材主体的纵面 的整个宽度。由此,实现了特别好的密封。然而,也有可能使密封元件只延伸经过型材主体 纵面的一部分宽度。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有利地在型材主体上固定多个特别是基本上彼此 平行分布的密封元件。以这种方式节约了密封材料,并且可以顾及到型材主体可能存在的 特殊造型,例如开槽或另外的凹坑或隆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密封元件由发泡的塑料构成。通过发泡可以 将密封元件材料引入该密封元件材料的最终凝聚态,在这种情况同时也可以实现例如所期 望的体积膨胀。 有利的是,密封元件由一种软塑料,由PVC尤其是由软PVC构成。通过作为软塑料的结构可以很好地补偿毗邻物体存在的不平整度,因此达到了所期望的密封特性。应用PVC 例如是有好处的,因为pvc —方面耐高温,另一方面只有很小的吸水性,因此既可以很好地 被喷射,也可以被挤压。耐温性,耐水性和uv耐抗性就这方面来说是重要的,因为根据本发
明构造的型材元件往往是放在露天的。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密封元件具有从约0. lmm至10mm的厚度, 优选的是从约3mm至5mm。通过密封元件的相应的厚度,也确保对在其上固定有型材元件的 物体表面的更大不平整度可靠地补偿。 本发明的其它有利实施方式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说明。


在下面结合与附图有关的实施例详细阐述本发明;这些附图中 图1根据本发明构造的U形型材以及根据本发明构造的C形型材的透视图, 图2示出根据图1的通过U形型材剖取的截面, 图3示出通过根据本发明构造的U形型材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剖取的截面, 图4示出图1的通过C形型材剖取的截面, 图5示出根据图1的C形型材的内部视图, 图6示出通过根据本发明构造的柱角型材剖取的截面,以及 图7示出通过根据本发明构造的另一种柱角型材剖取的截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示出一个U形型材1,该U形型材1包括一个型材主体17,该型材主体17带
有两个翼缘2、3以及一个连接两个翼缘2、3的基底段4。在此,U形型材是如此平放地安置
在没有示出的地面上,即,使U形型材1的在两个翼缘之间的内部空间向上敞开。 C形型材5垂直立在翼缘2、3之间,该C形型材与U形型材1和其它未示出的C形
型材一起以干建筑方式构成支柱墙的下部结构。 C形型材5包括具有两个翼缘6、7的型材主体18,这两个翼缘通过平放在该两翼 缘之间的基底段8相互连接。翼缘6、7的两个自由纵面以公知的方式向内弯曲,因此得出 C形型材5的C形截面。 在翼缘6、7的外侧均固定有伸长的密封元件9、10,这些密封元件作为密封条延伸 经过翼缘6、7的整个长度和经过大部分宽度。以类似的方式在U形型材1的基底段4的外 侧上固定一个伸长的密封元件ll,该密封元件延伸经过U形型材1的整个长度和基本上经 过U形型材1的宽度。 通过密封元件ll,在U形型材1和在其上平放U形型材1的地面之间形成了密封。
密封元件9、10、11在它们朝向C形型材5或U形型材1的侧上均有与密封元件9、 10、 11 一体构造的凸起12,这些凸起贯穿在翼缘6,7中以及基底段4中形成的通孔13 (参 见图2-5)各自伸入U形型材1或C形型材5的内部,在那里密封元件9、 10、 11固定在U形 型材1或C形型材5上。 除了这个固定,密封元件9、 10、 11还与翼缘6、7或基底段4的外侧粘合连接,因为 在制造型材1、5期间密封元件9、 10、 11以液态或粘滞状态施加到翼缘6、7或基底段4的表面上,尤其是喷射、滚压或挤压到翼缘6、7或基底段4的表面上,因此产生了密封元件9、10、 11与型材主体17、18之间的粘合连接。紧接着,密封元件9、10、11被进行干燥或硬化或发 泡,这可以例如通过在干燥炉中加热完成。 在制造型材时,基于在涂覆到型材主体17、 18上时密封元件9、 10、 11材料液态的 或粘滞的稠度,一部分材料贯穿通孔13凸出来,由此形成了向内凸出的凸起12。在硬化或 发泡时,密封元件9、 10、 11的材料膨胀,因此使设置在型材主体17、 18外侧上的涂层获得所 期望的厚度,另一方面向内突出的凸起12形成与型材主体17、18的咬边,如尤其是从图2 至4看到的那样。 此外,在图1中示出了板14,该板以通常方式例如借助于螺栓15固定在C形型材 5的翼缘7上。在此,板14是如此装在C形型材5上,S卩,该板14与C形型材没有直接接 触,而是贴在密封元件10上。因此,密封元件10形成C形型材5与板14之间的隔音部。因 此,通过其它没有示出的板14以及其它没有示出的C形型材5,可以产生具有很好隔音和/ 或隔热性能的支柱墙。因此,可以可靠地阻止不利的热桥或冷桥。 从图2至4示出的是U形或C形形型材元件的各种截面。在图2中示出的根据图 1的U形型材1,在该U形型材1中基底段4的外侧基本上完全被密封元件11覆盖,图3示 出的是具有基底段4'的U形型材1',该U形型材1'在它的中间区域具有向内凸出的片 段16。在基底段4'的外侧上布置有两个更薄的、条状的密封元件11',这两个密封元件如 密封元件11那样以同样方式与U形型材1'连接。 对于图4中示出的C形型材5,密封元件9、 10均设置有越过宽度可见的两个并排 挨着平放的凸起12,这些凸起贯穿并排平放的通孔13凸出来。 图5中示范性示出了 U形型材1基底段4的仰视图,该U形型材1带有通孔13的 不同排列方式。不同的排列方式当然是以任意的组合应用的,既可用于U形型材1也可用 于C形型材5。 图6示出的是通过根据本发明构造的柱角型材19的截面,该柱角型材包括一个具 有基底段21的L形的型材主体20和一个相对于基底段21垂直而成角度的边缘闭合段22。 在边缘闭合段22的前边缘上构造末端侧弯曲部23,通过该弯曲部形成柱角型材的引出边 缘24以及滴状边缘25。 在基底段21的背面,设置有两个构造为密封带26的密封元件27,这些密封元件 27形成对于墙截面28的密封。此时,可以以公知的方式在墙截面28上进行柱角型材19的 固定,例如通过抹灰浆或也通过螺旋连接或粘合连接。密封元件27可以基本上平行于柱角 型材19纵向延伸分布。原则上与此不一致的分布也是可能的,例如S-形或Z字形的分布。 此时,密封元件27的固定根据图1至4所说明的方法完成。 图7示出的是对应于柱角型材19而构造的柱角型材29,然而在该型材29中只设 置一个构造为密封带的密封元件27。在基底段21的下末端上设置的是作为压印件的定位 边缘30,定位边缘30的深度基本上相当于密封带26的厚度,致使装配在墙截面28上的柱 角型材29的基底段21基本上平行于墙截面28分布。 本发明不局限于干墙型材,而是可以到处应用在使用具有密封元件的型材元件的 地方。然而,优选的是作为建筑型材应用,例如作为干墙型材或作为灰浆-或装饰型材(例 如以角型材、柱角型材、连接部型材、终端部型材、嵌缝部型材或通风部型材的形式)。此外,型材主体可以由金属、由塑料或由别的适合的材料制造。附图标记列表
l,l'u形型材2翼缘3翼缘4,4'基底段5c形型材6翼缘7翼缘8基底段9密封元件10密封元件11,11'密封元件12凸起13通孔14板15螺栓16片段17型材主体18型材主体19柱角型材20型材主体21基底段22边缘闭合段23弯曲24引出边缘25滴状边缘26密封带27密封元件28墙截面29柱角型材30定位边缘
9
权利要求
一种型材元件,尤其是建筑型材,例如干墙型材、装饰型材或灰浆型材,所述型材元件具有尤其是金属的型材主体(17、18、20)和至少一个密封元件(9、10、11、11′、27),该密封元件至少固定在所述型材主体(17、18、20)的纵面上,所述型材元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元件(9、10、11、11′、27)由塑料构成,在所述型材主体(17、18、20)的纵面上构造有一些通孔(13),并且所述密封元件(9、10、11、11′、27)为了固定在所述型材主体(17、18、20)上而在该密封元件(9、10、11、11′、27)的朝向所述型材主体(17、18、20)的侧面上具有一些凸起(12),这些凸起(12)与所述密封元件(9、10、11、11′、27)一体形成,并且这些凸起贯穿所述通孔(13)凸出来。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型材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12)至少部分地形成与所述型材主体(17、18、20)的材料的咬边。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型材元件,其特征在于,除了借助于贯穿所述通孔(13)凸出的所述凸起(12)来固定,所述密封元件(9、10、11、 11' 、7)还依据塑料固有的材料特性固定在所述型材主体(17、18、20)上。
4. 如上述权利要求的至少其中之一所述的型材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元件(9U0、ll、ir 、27)被喷射、滚压或挤压到所述型材主体(17、18、20)上。
5. 如上述权利要求的至少其中之一所述的型材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元件(9、 10、 11、 11' 、27)设置在所述型材主体(17、18、20)的外侧上。
6. 如上述权利要求的至少其中之一所述的型材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型材元件构造为截面为C形、U形、Z形、L形或T形的型材(1、5、19)或具有封闭截面的型材。
7. 如上述权利要求的至少其中之一所述的型材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型材元件构造为U形型材(1)或C形型材(5),所述U形型材(1)或C形型材(5)具有两个翼缘(2、3 ;6、7)和一个设置在两个翼缘之间的基底段(4、4' ;8),并且所述密封 元件(9、10、11、11')设置在所述基底段(4、4' ;8)上和/或设置在至少一个所述翼缘(2、 3 ;6、7)上。
8. 如上述权利要求的至少其中之一所述的型材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元件(9U0、11、11' 、27)具有隔音和/或隔热性能。
9. 如上述权利要求的至少其中之一所述的型材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元件(9U0、11、11' 、27)构造成柔性或弹性的。
10. 如上述权利要求的至少其中之一所述的型材元件,其特征在于, 在超过预先给定的温度时,所述密封元件(9U0、11、11' 、27)体积膨胀,尤其是发泡。
11. 如上述权利要求的至少其中之一所述的型材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元件(9、10、11、11' 、27)基本上经过所述型材主体(17、18、20)的整个长度延伸。
12. 如上述权利要求的至少其中之一所述的型材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元件(9U0、11、11')基本上经过所述型材主体(17、18)的纵面的整个宽度延伸。
13. 如权利要求1至11的至少其中之一所述的型材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元件(9U0、11、11' 、27)只经过所述型材主体(17、18、20)的纵面宽度的一部分延伸。
14. 如权利要求1至13的至少其中之一所述的型材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元件(27)构造为密封带(26)。
15. 如上述权利要求的至少其中之一所述的型材元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型材主体(17、18、20)上固定多个尤其是基本上彼此平行延伸的密封元件(ll' 、27)。
16. 如上述权利要求的至少其中之一所述的型材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元件(9U0、11、11' 、27)由一种发泡塑料构成。
17. 如上述权利要求的至少其中之一所述的型材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元件(9U0、11、11' 、27)由一种软塑料构成。
18. 如上述权利要求的至少其中之一所述的型材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元件(9、10U1、11' 、27)由PVC构成,尤其是由软PVC构成。
19. 如上述权利要求的至少其中之一所述的型材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元件(9、 10、 11、 11' 、27)具有从约0. lmm至10mm的厚度,优选的是从约3mm至5mm的厚度。
20. —种方法,所述方法用于制造根据上述权利要求的至少其中之一所述的型材元件, 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制造所述型材元件期间,所述密封元件(9U0、11、11' 、27)已经固定在所述型材主 体(17、18、20)上。
21.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元件(9U0、ll、ir 、27)被喷射、滚压或挤压到所述型材主体(17、18、20)上。
22. 如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元件(9、10、11、11' 、27)在连续过程中被施加到所述型材主体(17、18、20)上。
23. 如权利要求20至22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为了制造所述型材元件而实施的成形工序之中或随后,所述密封元件(9、10,11、11' 、27)被固定在所述型材主体(17、18、20)上。
24. 如上述权利要求的至少其中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元件(9U0、ll、ir 、27)以液态至粘稠液态施加到所述型材主体(17、 18、 20)上。
25. 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密封元件(9U0、ll、ir 、27)如此施加到所述型材主体(17、18、20)上,S卩,至 少一部分在所述型材主体(17、18、20)中形成的所述通孔(13)至少部分地被所述密封元件 (9U0、ll、ir 、27)覆盖,并且所述密封元件(9U0、ll、ir 、27)的液态至粘稠液态的材 料贯穿所述通孔渗透出来。
26. 如权利要求20至25的至少一个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元件(9、 10、 11、 11' 、27)被施加到所述型材主体(17、18、20)上之后例如通 过加热而发泡。
全文摘要
本发明说明了一种型材元件,尤其是一种建筑型材例如干墙型材、装饰型材或灰浆建筑型材,所述型材元件具有一个尤其是金属的型材主体(17、18)和至少一个密封元件(9、10、11)。所述密封元件至少固定在所述型材主体的一个纵面上并且由塑料构成。在所述型材主体的纵面上构造有通孔(13),其中所述密封元件为了固定在所述型材主体上在它的朝向所述型材主体的面上具有与该密封元件一体构造的一些凸起(12),这些凸起贯穿所述通孔凸出来。进而,说明了一种制造这种型材元件的方法。
文档编号E04F13/04GK101772605SQ200880024336
公开日2010年7月7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9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13日
发明者克里斯托夫·迈施 申请人:普罗泰科特工厂弗洛伦兹迈施有限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