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2673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切石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
进行切割的切石装置。
种石材加工装置,特别是一种能够对石材
背景技术
切石装置是石材行业主要的加工设备之一,主要用于石材产品的粗加工,如切割 板材、加工毛坯块料等,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告号CN2654318Y]所公开的一种石材切片机, 包括机架、电动机、锯片,其特征是在机架上设有工作室,工作室内设有中心轴,中心轴上设 有一组锯片,每相邻二锯片之间设有法兰盘,中心轴与电动机相连。可以看出该石材切片机 存在着机械化程度低,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操作控制不方便等缺点,同时加工出 来的板材平整度差,精度低,不仅给下道磨光工序增加工时,加工费用增高,还不能达到较 高精度的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合理、
加工平整度好、精确度高、提高切割效率和质量、自动化程度高的切石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切石装置,具体技术措施为
包括机座以及固定在机座上的机体,所述的机体上安装有切割机构、驱动切割机构工作的
动力机构以及带动切割机构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在机体的底部设有一个加工工作台。
为优化上述方案采取的措施具体包括 在上述的切石装置中,所述的切割机构包括一传动主轴以及固定在传动主轴上的 若干个圆形锯片,在传动主轴的一端安装有从皮带轮。这里当需要切割石材时,将切割石材 放置在加工工作台上,然后再通过动力机构驱动传动主轴转动,从而带动固定在传动主轴 上的圆形锯片转动,升降机构又带动传动主轴上下运动,从而实现圆形锯片的上下升降,就 可以将石材切割成石片。 在上述的切石装置中,所述的动力机构包括一主电机以及传动皮带,所述的主电 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主皮带轮,所述的传动皮带连接主皮带轮和从皮带轮。这里通过主皮 带轮带动从皮带轮转动,从而带动与从皮带轮连接的传动主轴的转动,这样固定在传动主 轴上的圆形锯片就产生了转动。 在上述的切石装置中,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电机、升降丝杆、链轮以及升降托 板,所述的链轮连接在升降电机的输出轴上,升降丝杆连接在链轮上,在升降托板上设置有 升降支座,在升降丝杆的带动下升降支座能够沿升降托板上下移动。这里升降电机经链轮 以及动升降丝杆后带动升降支座在升降托板上作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圆形锯片的上下升 降。 在上述的切石装置中,所述的加工工作台包括上台车以及下台车,所述的上台车 上设置有走刀丝杆,在下台车上设有台车轨道,上台车的车轮一与台车轨道滑动配合,下台车的车轮二与下面平台的凹槽滑动配合。这里下台车沿平台的凹槽前后运动,所以将石板 材放置在上台车上,再通过操作走刀丝杆就可以将石板材切割成所需的石片。 在上述的切石装置中,所述的加工工作台的一侧还设置有台车电机。 在上述的切石装置中,所述的圆形锯片的数量为6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利用该切石装置进行加工时,将石材水 平放置在台车上并通过切割机构、动力机构以及升降机构相互配合,使圆形锔片自动对石 材进行切割,加工出来的板材平整度好,精度高,同时本切石装置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工人 劳动强度小,工作效率高,操作控制方便等优点。

图1是本切石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切石装置的加工工作台中走刀丝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切石装置的加工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切石装置的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座;2、机体;3、切割机构;3a、传动主轴;3b、圆形锯片;4、动力机构;
4a、主电机;4b、主皮带轮;4c、从皮带轮;4d、传动皮带;5、升降机构;5a、升降电机;5b、升
降丝杆;5c、链轮;5d、升降托板;5e、升降支座;6、加工工作台;6a、上台车;6b、下台车;6c、 走刀丝杆;7、台车电机;8、机头支座;9、六角螺母;10、电机座;11、升降上支座;12、升降下 支座;13、螺钉;14、车轮一 ;15、车轮二。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
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切石装置包括钢筋混凝土基础的机座1以及机体2,在机体2上设 置有机头支座8,通过该机头支座8用六角螺母9将机体2固定在机座1上。 所述的机体2上安装有切割机构3以及驱动切割机构3工作的动力机构4,这里 切割机构3包括一传动主轴3a以及固定在传动主轴3a上6个圆形锯片3b,在传动主轴3a 的一端安装有从皮带轮4c,动力机构4包括一主电机4a以及传动皮带4d,所述的主电机4a 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主皮带轮4b,所述的传动皮带4d连接主皮带轮4b和从皮带轮4c。这里 通过主皮带轮4b带动从皮带轮4c转动,从而带动与从皮带轮4c连接的传动主轴3a的转 动,这样固定在传动主轴3a上的圆形锯片3b就产生了转动。 如图4所示,在机体2上还设置有带动切割机构3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5,该升降 机构5包括升降电机5a、升降丝杆5b、链轮5c以及升降托板5d,升降电机5a通过固定螺栓 固定在电机座10上,链轮5c连接在升降电机5a的输出轴上,升降丝杆5b连接在链轮5c 上,在升降托板5d上设置有升降支座5e,在升降托板5d的上下两端通过螺钉13分别固定 有升降上支座11以及升降下支座12,在升降丝杆5b的带动下升降支座5e能够沿升降托板 5d上下移动。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机体2的底部设有一个加工工作台6,在上台车6a上设置有 走刀丝杆6c,在下台车6b上设有台车轨道,上台车6a的车轮一 14与台车轨道滑动配合,下台车6b的车轮二 15与下面平台的凹槽滑动配合,加工工作台6的一侧还设置有台车电机 7。 这里下台车6b沿平台的凹槽前后运动,所以将石板材放置在上台车6a上,再通过 操作走刀丝杆6c就可以将石板材切割成所需的石片。 本切丝机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启动按钮,这样主电机4a通过主皮带轮4b带动从 皮带轮4c转动,从而带动与从皮带轮4c连接的传动主轴3a的转动,这样固定在传动主轴 3a上的圆形锯片3b就产生了转动,升降电机5a经链轮5c以及升降丝杆5b的作用后带动 升降支座5e在升降托板5d上作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圆形锯片3b的上下升降,再将石板材 放置在上台车6a上,再通过操作走刀丝杆6c就可以将石板材切割成所需的石片即可。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 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 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 1、机座;2、机体;3、切割机构;3a、传动主轴;3b、圆形锯 片;4、动力机构;4a、主电机;4b、主皮带轮;4c、从皮带轮;4d、传动皮带;5、升降机构;5a、 升降电机;5b、升降丝杆;5c、链轮;5d、升降托板;5e、升降支座;6、加工工作台;6a、上台
车;6b、下台车;6C、走刀丝杆;7、台车电机;8、机头支座;9、六角螺母;10、电机座;11、升降 上支座;12、升降下支座;13、螺钉;14、车轮一 ;15、车轮二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 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
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一种切石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机座(1)以及固定在机座(1)上的机体(2),所述的机体(2)上安装有切割机构(3)、驱动切割机构(3)工作的动力机构(4)以及带动切割机构(3)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5),在机体(2)的底部设有一个加工工作台(6)。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石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切割机构(3)包括一传动主轴 (3a)以及固定在传动主轴(3a)上的若干个圆形锯片(3b),在传动主轴(3a)的一端安装有 从皮带轮(4c)。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切石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动力机构(4)包括一主电机 (4a)以及传动皮带(4d),所述的主电机(4a)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主皮带轮(4b),所述的传动 皮带(4d)连接主皮带轮(4b)和从皮带轮(4c)。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切石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升降机构(5)包括升降电机 (5a)、升降丝杆(5b)、链轮(5c)以及升降托板(5d),所述的链轮(5c)连接在升降电机(5a) 的输出轴上,升降丝杆(5b)连接在链轮(5c)上,在升降托板(5d)上设置有升降支座(5e), 在升降丝杆(5b)的带动下升降支座(5e)能够沿升降托板(5d)上下移动。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切石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加工工作台(6)包括上台车 (6a)以及下台车(6b),所述的上台车(6a)上设置有走刀丝杆(6c),在下台车(6b)上设有 台车轨道,上台车(6a)的车轮一 (14)与台车轨道滑动配合,下台车(6b)的车轮二 (15)与 下面平台的凹槽滑动配合。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切石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加工工作台(6)的一侧还设置 有台车电机(7)。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石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圆形锯片(3b)的数量为6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切石装置。它解决了现有切石装置存在着机械化程度低,工人劳动强度大,控制精度低等缺点等问题。本切石装置,包括机座以及固定在机座上的机体,所述的机体上安装有切割机构、驱动切割机构工作的动力机构以及带动切割机构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在机体的底部设有一个加工工作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加工出来的板材平整度好,精度高,同时本切石装置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工人劳动强度小,工作效率高,操作控制方便等优点。
文档编号B28D1/22GK201471609SQ20092019279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21日
发明者吴东平 申请人:张立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