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7318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工程机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拆楼机等工程机械,该工程机械包括主机及安装在该主机上的作业附
属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高层建筑物的拆解中所使用的带有超长附属装置的拆楼机为人所周知。如图11所示,该拆楼机包括主机3及安装在该主机3的前部的作业附属装置4。 所述主机3包括履带式的下部行走体1及绕垂直轴自由旋转地搭载在该下部行走体1上的 上部旋转体2。作业附属装置4具有安装在主机3 (上部旋转体2)上的基端侧动臂(以下简称 为“动臂(boom)”)5,该基端侧动臂5自由起伏;以扩大作业范围为目的安装在所述动臂5 的先端上的先端侧动臂(以下称作“中间动臂”)6,该先端侧动臂6的长度短,且可绕水平 轴转动;安装在所述中间动臂6的先端上的臂(arm) 7,该臂7可绕水平轴转动;以及安装在 所述臂7的先端上的作业装置8 (图例中显示的是压碎装置(nibbler))。动臂5包括下侧的主动臂fe及可装卸地连结在该主动臂fe上的上侧的前动臂 恥。所述拆楼机在搬运时被分解为包含主机3与主动臂fe的部分、以及作业附属装置4中 除主动臂如以外的部分。另外,前动臂恥一般包括可相互装卸的多个动臂体,但图11中为简化附图而显示 由一个动臂体构成的前动臂恥。此外,所述拆楼机包括使作业附属装置4运转的多个缸(油压缸)。具体而言,所 述拆楼机包括使动臂5 (附属装置全体)起伏的动臂缸9 ;使中间动臂6运转的中间动臂 缸10 ;使臂7运转的臂缸11 ;以及使作业装置8运转的作业装置缸12。中间动臂缸10,在折叠作业附属装置4时成为内侧的位置跨在动臂5 (前动臂5b) 与中间动臂6之间。同样地,臂缸11在折叠作业附属装置4时成为内侧的位置跨在中间动 臂6与臂7之间。以上结构示于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7-203221号中。在分解所述的带有超长附属装置的拆楼机时,如图11的实线所示,将作业附属装 置4在折叠为三折(S卩,以中间动臂6为界,上侧设置动臂5、下侧设置臂7)的状态下放置 于地面上。该状态下,将拆楼机分解为包含主机3与主动臂fe的部分、以及作业附属装置 4中除主动臂fe以外的部分,并进行搬运。此外,在搬运后组装拆楼机时,将以与分解时相同的方式折叠为三折(即,以中间 动臂6为界,上侧设置动臂5、下侧设置臂7)的作业附属装置4的一部分(除主动臂fe以 外的部分)放置在地上,并在此状态下进行拆楼机的组装。所述拆楼机,在图11的实线所示的折叠姿势下从上方观察作业附属装置4时,中 间动臂缸10及臂缸11配置在作业附属装置4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同位置,因此必须在中间 动臂缸10及臂缸11之间保持间隔以免中间动臂缸10和臂缸11相接触。
因此,中间动臂缸10和臂缸11所占的高度方向的空间变大。此处,如图12所示,分别以符号X1、X2表示动臂5及臂7对中间动臂6的安装点, 以符号Yl、Y2表示中间动臂缸10及臂缸11对中间动臂6的安装点(缸推力的作用点)。 此时,使中间动臂6及臂7运转的力,与Xl和Yl之间的距离α 1、及X2和Υ2之间的距离 α 2(以下称作矩长(moment length) α 1、α 2)成比例,因此为确保必要的运转力而需要一 定大小的矩长α 1、α 2。其结果,导致在折叠姿势下的动臂5与臂7的距离(中间动臂6的必要长度)变 大,因此作业附属装置4的地上高度(先端高度Hl及总体高度ffi)变大。因此,图11及图12所示的拆楼机的分解及组装作业成为在高处进行的作业,无法 充分实现安全性及作业便利性的提高。此外,由于作业附属装置4搬运时的总高也变大,因此即便重量在法规限制范围 内也无法用卡车搬运,而不得不用低底板的拖车搬运。因此,也存在拆楼机的搬运成本变高 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程机械,该工程机械既可确保必要的矩长,又可缩 短附属装置折叠的姿势下的基端侧动臂与臂之间的距离(先端侧动臂的必要长度),从而 降低作业附属装置搬运时的高度。本发明所涉及的工程机械包括主机;作业附属装置,具有安装在所述主机上的 基端侧动臂,该基端侧动臂自由起伏;安装在所述基端侧动臂的先端上的先端侧动臂,该先 端侧动臂绕水平轴自由转动;安装在所述先端侧动臂的先端的臂,该臂绕水平轴自由转动; 以及安装在所述臂的先端上的作业装置,其中,当搬运所述工程机械时,所述作业附属装置 能采取折叠为三折的搬运姿势,该搬运姿势是以所述先端侧动臂为界,上侧设置所述基端 侧动臂,下侧设置所述臂的姿势;至少一个先端侧动臂缸,在附属装置内侧位置,设置于所 述基端侧动臂与所述先端侧动臂之间,用于使所述先端侧动臂相对于所述基端侧动臂转 动,所述附属装置内侧位置是在所述搬运姿势下成为所述作业附属装置的内侧的位置;以 及至少一个臂缸,在所述附属装置内侧位置设置于所述先端侧动臂与所述臂之间,用于使 所述臂相对于所述先端侧动臂运转,其中,所述先端侧动臂具有用于安装所述先端侧动臂 缸的至少一个第一先端侧动臂缸安装部、以及用于安装所述臂缸的至少一个第一臂缸安装 部,所述第一先端侧动臂缸安装部设置于,既在所述作业附属装置的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 一臂缸安装部不同,又在所述搬运姿势下位于所述第一臂缸安装部的下方的位置。根据所述结构,第一先端侧动臂缸安装部设置于,既在作业附属装置的宽度方向 上与所述第一臂缸安装部不同,又在所述搬运姿势下位于所述第一臂缸安装部的下方的位 置,因此,从作业附属装置的侧视方向观察,可使设置在第一先端侧动臂缸安装部和基端侧 动臂之间的部件,与设置在第一臂缸安装部和臂之间的部件相互交叉。因此,与公知技术相 比既可确保同等的矩长,又可缩小两种缸的高度方向的占有空间。由此,可缩短搬运姿势下的基端侧动臂与臂之间的距离(先端侧动臂的必要长 度),因此可降低作业附属装置的高度(先端高度及总体高度),从而可提高分解、组装作业 的安全性及作业便利性。
此外,由于可降低作业附属装置的搬运时的总高,因此可进行公知技术下无法实 现的卡车搬运,从而实现成本的降低。此外,作业附属装置搬运时的总高降低从而作业附属 装置的重心降低,因而搬运时的稳定性提高。所述工程机械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先端侧动臂缸和所述臂缸,以从所述作业附 属装置的侧视方向观察呈X形相交叉的方式设置。这样,从作业附属装置的侧视方向观察,使先端侧动臂缸和臂缸相互交叉,由此与 从作业附属装置的侧视方向观察不交叉地配置两种缸的情况相比,可缩小两种缸的高度方 向的占有空间。所述工程机械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先端侧动臂缸和所述臂缸中,一种缸在所述 作业附属装置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设置一个,另一种缸在所述作业附属装置的宽度方 向上隔着所述一种缸而设置两个,两个该另一种缸分别设置在所述一种缸的两侧。这样,在作业附属装置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设置一个缸,并且在宽度方向上 隔着该缸而设置两个缸,由此可在作业附属装置的宽度方向上平均地对先端侧动臂及臂传 递来自各缸的力。所述工程机械中较为理想的是,由所述第一先端侧动臂缸安装部所规定的用于安 装所述先端侧动臂缸的安装点,从所述作业附属装置的侧视方向观察为与所述先端侧动臂 和所述臂的连接点相同的位置。这样,先端侧动臂缸的安装点与先端侧动臂和臂之间的连接点为相同位置,由此 可有效地利用先端侧动臂的全长来作为所述矩长(参照图12的α 及α2)。因此,通过缩 短先端侧动臂的必要长度,可进一步缩小缸的高度方向的占有空间,从而可降低附属装置 的高度。此外,通过共用安装先端侧动臂与臂的安装销和用于在第一先端侧动臂缸安装部 安装先端侧动臂缸的安装销,可削减部件数目,实现结构的简化及成本降低。所述工程机械中较为理想的是,由所述第一臂缸安装部所规定的用于安装所述臂 缸的安装点,从所述作业附属装置的侧视方向观察为与先端侧动臂和基端侧动臂的连接点 相同的位置。这样,通过将臂缸的安装点与先端侧动臂和基端侧动臂之间的连接点设为相同位 置,可有效地利用先端侧动臂的全长来作为所述矩长。因此,通过缩短先端侧动臂的必要长 度,可进一步缩小缸的高度方向的占有空间,从而可降低附属装置的高度。此外,通过共用安装先端侧动臂与基端侧动臂的安装销和用于在第一臂缸安装部 安装臂缸的安装销,可削减部件数目,实现结构的简化及成本降低。所述工程机械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基端侧动臂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先端侧动臂缸 安装部,该第二先端侧动臂缸安装部设置在所述作业附属装置的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先 端侧动臂缸安装部相同的位置,用于安装所述先端侧动臂缸;所述臂具有至少一个第二臂 缸安装部,该第二臂缸安装部设置在所述作业附属装置的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一臂缸安装 部相同的位置,用于安装所述臂缸。这样,将第一先端侧动臂缸安装部和第二先端侧动臂缸安装部设置在宽度方向上 的相同位置,并且将第一臂缸安装部和第二臂缸安装部设置在宽度方向上的相同位置,由 此从作业附属装置的侧视方向观察,可使安装在第一先端侧动臂缸安装部和第二先端侧动臂缸安装部之间的先端侧动臂缸与安装在第一臂缸安装部和第二臂缸安装部之间的臂缸 呈X形交叉。因此,与从作业附属装置的侧视方向观察不交叉地配置两种缸的情况相比,可 缩小两种缸的高度方向的占有空间。所述工程机械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第一先端侧动臂缸安装部和第一臂缸安装部 中,一种安装部在所述作业附属装置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设置一个,另一种安装部在 所述作业附属装置的宽度方向上隔着所述一种安装部而设置两个,两个该另一种安装部分 别设置在所述一种安装部的两侧。这样,在作业附属装置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设置一个安装部,并且在宽度方 向上隔着该安装部而设置两个安装部,由此可在作业附属装置的宽度方向上平均地对先端 侧动臂传递来自安装在这些安装部上的缸的力。所述工程机械中,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第一连杆,存在于所述先端侧动臂缸与所 述第一先端侧动臂缸安装部之间;以及第二连杆,存在于所述臂缸与所述第一臂缸安装部 之间,其中,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在作业附属装置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相互偏离, 且配置成从所述作业附属装置的侧视方向观察呈相互交叉。这样,在两种缸上分别安装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并且使这些连杆彼此在作业附 属装置的宽度方向上交叉,由此即便不使两种缸在作业附属装置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相互 偏离,也能缩小两种缸的高度方向的占有空间。而且,例如当将两种缸分别配置在作业附属 装置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时,与使两种缸中的一种或两种配置成从先端侧动臂向作业 附属装置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露出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与拆解物等接触所引起的缸破损 的风险。此外,与一种缸在作业附属装置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设置有一个,另一种缸在 宽度方向上隔着所述一种缸而设置有两个的所述结构相比,既可将缸数抑制为较少又可对 先端侧动臂平均地传递力。因此,可实现成本的降低。所述工程机械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基端侧动臂具有用于安装所述先端侧动臂缸 的第二先端侧动臂缸安装部;所述臂具有用于安装所述臂缸的第二臂缸安装部,该第二臂 缸安装部设置在所述作业附属装置的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先端侧动臂缸安装部相同的 位置;所述第一连杆及所述第二连杆以在所述作业附属装置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相互偏离 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先端侧动臂缸及所述臂缸上。这样,将第二先端侧动臂缸安装部和第二臂缸安装部设置在作业附属装置的宽度 方向上的相同位置,并且使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设置为相互不同的位 置,由此即便不使两种缸(即先端侧动臂缸和臂缸)在作业附属装置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 相互偏离,也能够缩小两种缸的高度方向的占有空间。所述工程机械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基端侧动臂由在内部形成有第一收纳室的中 空部件构成;所述先端侧动臂缸以该先端侧动臂缸的一部分收纳在所述基端侧动臂的第一 收纳室内的状态安装在所述基端侧动臂上。这样,先端侧动臂缸的一部分收纳在基端侧动臂的第一收纳室内,从而可使基端 侧动臂与先端侧动臂缸从作业附属装置的侧视方向观察相互重叠,因而可进一步缩小先端 侧动臂缸的占有空间,能够更加降低作业附属装置的高度。尤其,虽然因具有第一连杆而会 导致先端侧动臂缸和基端侧动臂的连接位置、与所述第一先端侧动臂缸安装部之间的距离 相应地变长,但如上所述通过在第一收纳室内收纳先端侧动臂缸的一部分,可抑制由所述距离变长所引起的作业附属装置的高度的增大。所述工程机械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臂由在内部形成有第二收纳室的中空部件形 成;所述臂缸以该臂缸的一部分收纳在所述臂的第二收纳室内的状态安装在所述臂上。这样,臂缸的一部分收纳在臂的第二收纳室内,从而可使臂与臂缸从作业附属装 置的侧视方向观察相互重叠,因而可进一步缩小臂缸的占有空间,能够更加降低作业附属 装置的高度。尤其,虽然因具有第二连杆而导致臂缸和臂的连接位置、与所述第一臂缸安装 部之间的距离相应地变长,但如上所述通过在第二收纳室内收纳臂缸的一部分,可抑制由 所述距离变长所引起的作业附属装置的高度的增大。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有超长附属装置的拆楼机在折叠状态 下的概略侧视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沿图2的III-III线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1的图。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沿图5的VI-VI线的放大剖视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1的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1的图。图9是图8的局部放大图。图10是沿图9的X-X线的放大剖视图。图11是表示以往的拆楼机的概略侧视图。图12是图11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的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具体化 的一例,并不具有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的性质。<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有超长附属装置的拆楼机包括主机23及安装在该主机23 上的作业附属装置对。所述主机23包括履带式的下部行走体21、以及搭载在该下部行走体21上的上部 旋转体22,该上部旋转体22绕垂直轴自由旋转。在该主机23的前部安装有作业附属装置 24。作业附属装置M具有安装在主机23(上部旋转体22)上的动臂(基端侧动 臂)25,该动臂25自由起伏;安装在所述动臂25的先端上的中间动臂(先端侧动臂)26,该 中间动臂26的长度短,且可绕水平轴转动;安装在所述中间动臂沈的先端上的臂27,该臂 27可绕水平轴转动;以及安装在所述臂27的先端的作业装置观。此外,作业附属装置M 可采取如图1及图2所示的折叠为三折的姿势(即,以所述中间动臂沈为界,上侧设置所 述动臂25,下侧设置所述臂27的姿势),来作为搬运拆楼机时的搬运姿势。
此外,所述拆楼机中,作为使所述作业附属装置对运转的缸而包括使所述动臂 25(作业附属装置M全体)起伏的动臂缸四;使所述中间动臂沈运转的中间动臂缸(先 端侧动臂缸)30 ;使所述臂27运转的一对臂缸31、31 ;以及使所述作业装置观运转的作业 装置缸32。所述中间动臂缸30在附属装置内侧位置(S卩,在所述搬运姿势下成为所述作业 附属装置M内侧的位置),设置于所述动臂25与中间动臂沈之间。此外,所述臂缸31在 所述附属装置内侧位置设置于所述中间动臂26与臂27之间。所述动臂25具有安装在主机23上且自由起伏的主动臂25a、以及可装卸地安装在 所述主动臂2 先端上的前动臂25b。所述前动臂2 具有第二中间动臂缸安装部(第二 先端侧动臂缸安装部)40e,该第二中间动臂缸安装部40e用于将所述中间动臂缸30的头侧 端部支撑成可绕水平轴Jl转动。所述第二中间动臂缸安装部40e在所述前动臂2 沿着 所述作业附属装置M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设置于所述搬运姿势下成为所述作业附属 装置M内侧的所述前动臂25b的内侧面上。如图3所示,所述中间动臂沈具有由右侧板^a、左侧板^b、底板26c及顶板 26d构成的主体部;用于安装所述中间动臂缸30的支架(第一先端侧动臂缸安装部)26e、 26f ;以及用于安装所述臂缸31的第一臂缸安装部33。所述支架^e、26f将配置在该支架^e、26f之间的所述中间动臂缸30的杆侧端 部支撑成可绕水平轴J2转动。具体而言,支架^5e、26f在作业附属装置M的宽度方向上 的中央位置,从底板^c向所述附属装置内侧位置延伸。第一臂缸安装部33在所述作业附属装置M的宽度方向上与所述中间动臂缸30 不同的位置,支撑臂缸31、31。具体而言,第一臂缸安装部33具有贯通所述侧板
并从该侧板向左右两侧延伸的筒部件33a ;分别固定在所述筒部件33a的两端面 上的支架33b、33c ;设置在所述右侧板26a与支架3 之间的支架33d ;以及设置在所述左 侧板^b与支架33c之间的支架33e。支架3 至3 在所述搬运姿势下,分别在比所述 中间动臂26的高度方向的中间靠向上方的位置,从所述筒部件33a向所述附属装置内侧位 置(后方)延伸。支架33b、33d将配置在该支架33b、33d之间的臂缸31的头侧端部支撑 成可绕水平轴J4转动。支架33C、3;3e将配置在该支架33C、3;3e之间的臂缸31的头侧端部 支撑成可绕水平轴J4转动。如上所述,支架26e和洸f、支架33b和33d以及支架33c和3 配置在所述作业 附属装置M的宽度方向上不同的位置。具体而言,支架26e、26f配置在作业附属装置M 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支架33b、33d和支架33C、3;3e在作业附属装置M的宽度方向上 隔着支架26eJ6f,分别配置在支架的两侧。所述臂27具有一对第二臂缸安装部27g、27g,该一对第二臂缸安装部27g、27g分 别用于将臂缸31、31的杆侧端部支撑成可绕水平轴J3转动。所述各第二臂缸安装部27g 中的一个配置在作业附属装置M的宽度方向上与所述支架33b、33d相同的位置,所述第二 臂缸安装部中的另一个配置在作业附属装置M的宽度方向上与所述支架33C、3;3e相同的位置。所述拆楼机在将设为所述搬运姿势的作业附属装置M放置在地上的状态下,可 分解为包含主机3与主动臂25a的部分、以及作业附属装置M中除主动臂25a以外的部 分。在如此进行分解并搬运后,在将所述搬运姿势下的作业附属装置M的一部分(除主动臂25a以外的部分)放置在地上的状态下进行组装。此处,当分别设中间动臂缸30和臂缸31、31对中间动臂沈的安装点为A、B时,在 所述搬运姿势下,安装点A位于下侧,安装点B位于上侧,且两个安装点A、B的位置在中间 动臂26的宽度方向上偏离。详细而言,一个中间动臂缸30在动臂25及中间动臂沈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 安装在动臂25(前动臂25b)与中间动臂沈的高度方向的中间部(安装点A)之间。并且,两个臂缸31、31从左右隔着所述中间动臂缸30,分别配置在中间动臂沈及 臂27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臂缸31、31的一端(杆侧端部)安装在臂27上。臂缸31、31 的另一端(头侧端部)在比中间动臂缸安装点A高的位置由第一臂缸安装部33而安装在 中间动臂26 (安装点B)上。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拆楼机中,中间动臂缸30和臂缸31、31在作业附属装置M 的宽度方向上配置于相互不同的位置,并且中间动臂缸30与臂缸31、31从侧视方向观察呈 X形交叉。所述结构,与如图11、12所示在作业附属装置4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同位置上下分 离地设置两个缸10、11的公知技术相比,既可确保必要的矩长β 1、β 2(与公知技术中的矩 长α 1、α 2相等或在其以上),又可缩小中间动臂缸30和臂缸31、31的高度方向的占有空 间。由此,可缩短搬运姿势下的动臂25与臂27之间的距离(中间动臂沈的必要长 度),因而可降低附属装置的高度(先端高度Η3及总体高度Η4),从而可提高分解、组装作 业的安全性及作业便利性。此外,由于可降低搬运时的总高Η4,所以只要满足重量限制,则可进行公知技术下 无法实现的卡车搬运,从而可实现成本降低。而且,可降低作业附属装置M (拆楼机)的重 心,从而可提高搬运时的稳定性。<第二实施方式(参照图4至图6) >以下,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 结构附上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第二实施方式中,臂缸31、31对中间动臂沈及臂27的安装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 的结构不同。具体而言,第二实施方式的臂缸31、31对中间动臂沈的安装点B被设定为与 动臂25对中间动臂沈的连接点相同的位置。换而言之,规定安装点B的臂缸头销J6可共 用作动臂头销。此外,臂缸31、31的与臂缸头销J6相反侧的端部,由第二臂缸安装部34安装在臂 27上。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臂27具有由右侧板27a、左侧板27b、底板27c及顶板27d构 成的主体部、以及用于安装臂缸31、31的第二臂缸安装部34。第二臂缸安装部34在所述作业附属装置M的宽度方向上与所述中间动臂缸30 不同的位置支撑臂缸31、31。具体而言,第二臂缸安装部34具有贯通所述侧板27a、27b 并从该侧板27a、27b向左右两侧延伸的筒部件34a ;分别固定在所述筒部件34a的两端面 上的支架34b、34c ;设置在所述侧板27a与支架34b之间的支架34d ;以及设置在所述侧板 27b与支架3 之间的支架34e。支架34b至3 在所述搬运姿势下分别从所述筒部件3 向所述附属装置内侧位置(上方)延伸。支架34b、34d将配置在该支架34b、34d之间的臂缸31的端部支撑成可绕水平轴J5转动。支架3如、3如将配置在该支架3如、3如之间的臂 缸31的端部支撑成可绕水平轴J5转动。所述各水平轴J5在所述搬运姿势下位于中间动 臂缸30的上方。即,本实施方式中,从作业附属装置M的侧视方向观察,中间动臂缸30与 臂缸31、31不是交叉而是位于上下,支架34b至3 与中间动臂缸30交叉。并且,利用第二臂缸安装部34,臂缸31、31的安装位置在所述搬运姿势下为更接 近动臂25的位置即较高的位置。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可确保更长的矩长β 2。根据所述实施方式,可进一步降低中间动臂沈的必要长度及搬运姿势下的作业 附属装置对的高度。此外,通过将臂缸头销J6共用作动臂头销,可削减部件数目而实现结构的简化及 成本降低。另外,所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例示了臂缸31、31对中间动臂沈的安装点B与动臂 25对中间动臂沈的连接点设定在相同位置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代替所述 实施方式,或在所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将中间动臂缸30对中间动臂沈的安装点A与臂27 对中间动臂26的连接点设定在相同位置。<第三实施方式(参照图7) >以下,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对与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 相同的结构附上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第三实施方式中,作业装置缸32安装在搬运姿势下的臂27的上表面侧,这一点不
同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臂27具有立设在底板27c (参照图6)上的安装部27e。 所述安装部27e在搬运姿势下向作业附属装置M的内侧延伸。作业装置缸32的头侧端部 由安装部27e支撑成可绕水平轴转动。由此,作业装置缸32、其安装部及配管无须设置在搬运姿势下的臂27的下表面侧 (顶板27d侧)。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臂27可直接接地,因此可进一步降低作业附属装 置M (拆楼机)的高度H3、H4。另外,在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中,也可在作业附属装置M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位 置设置一个臂缸31,并且在所述宽度方向上隔着该臂缸31而设置两个中间动臂缸30,使该 两个中间动臂缸30分别设置在该臂缸31的两侧。此外,并不限定于中间动臂缸30及臂缸31中的至少一种设置有两个。具体而言, 中间动臂缸30和臂缸31也可在作业附属装置M的宽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各设置一个。〈第四实施方式(参照图8至图10)>以下,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对与所述各实施方式相同 的结构附上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第四实施方式中,中间动臂缸30及臂缸31在作业附属装置M的宽度方向上的相 同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此外,第四实施方式中,在中间动臂缸30与中间动臂沈之间存在 有一对连杆35、35,并且,在臂缸31与中间动臂沈之间存在有一对连杆36、36。并且,连杆 35,35和连杆36、36在作业附属装置M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相互偏离,且安装成从作业附 属装置M的侧视方向观察呈X形交叉的状态。以下,具体地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前动臂2 具有用于收纳中间动臂缸30的一部分的收纳室。具体而言,如图10所示,前动臂2 为具有右侧板40a、左侧板40b、顶板40c及底板40d的 中空的箱型部件。此外,前动臂2 具有立设在所述顶板40c上并且用于支撑所述中间动臂 缸30的左右一对支架(第二先端侧动臂缸安装部)40f、40g。并且,中间动臂缸30的头侧 端部通过所述底板40d上所形成的未图示的贯通孔而收纳在前动臂25b内。所述支架40f、 40g将配置在该支架40f、40g之间的中间动臂缸30支撑成可绕水平轴J7转动。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臂27具有收纳臂缸31的一部分的收纳室。具体而言, 如图10所示,臂27为具有右侧板27a、左侧板27b、底板27c及顶板27d的中空的箱型部件。 此外,臂27具有立设在所述顶板27d上并且用于支撑所述臂缸31的头侧端部的左右一对 支架(第二臂缸安装部)2^u27i。支架27h、27i设置在所述作业附属装置M的宽度方向 上与所述支架40f、40g相同的位置。并且,臂缸31的头侧端部通过所述顶板27c上所形成 的贯通孔27f而收纳在臂27内。所述支架27h、27i将配置在该支架27h、27i之间的臂缸 31支撑成可绕水平轴Jll转动。连杆35、35可绕水平轴J8转动地支撑在中间动臂缸30的杆侧端部。具体而言, 一个连杆35和另一个连杆35在作业附属装置M的宽度方向上隔着中间动臂缸30,分别配 置在该中间动臂缸30的两侧。连杆36、36可绕水平轴J12转动地支撑在臂缸31的杆侧端部。具体而言,一个连 杆36和另一个连杆36在作业附属装置M的宽度方向上隔着臂缸31,分别配置在该臂缸 31的两侧、且所述连杆35、35的内侧。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中间动臂沈具有用于安装所述连杆35、35的左右一对支架 (第一先端侧动臂缸安装部)39、39 ;以及用于安装所述连杆36、36的左右一对支架(第一 臂缸安装部)41、41(图8及图9中分别表示一个支架39、41)。支架39、39分别将所述连杆35、35的先端部支撑成可绕水平轴JlO转动。支架 39,39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中间动臂沈的右侧板参照图3)的右侧,并且另一个设置 在所述中间动臂26的左侧板^b (参照图3)的左侧。支架41、41分别将所述连杆36、36的先端部支撑成可绕水平轴J13转动。支架 41、41以位于所述支架39、39的内侧的方式分别立设在中间动臂沈的底板^c (参照图3) 上。此外,在所述搬运姿势下,支架41、41与连杆36、36的安装点(水平轴J13)的位置被 设定为高于支架39、39与连杆35、35的安装点(水平轴J10)的位置。因此,连杆35、35与 连杆36、36配置在作业附属装置M的宽度方向上相互不同的位置,并且从作业附属装置M 的侧视方向观察呈X字形交叉。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拆楼机具有用于支撑所述连杆35、35并向中间动臂 26传递中间动臂缸30的推力的左右一对辅助连杆37、37 ;以及用于支撑所述连杆36、36并 向臂27传递臂缸31的推力的左右一对辅助连杆38、38。具体而言,辅助连杆37、37以从作 业附属装置M的侧视方向观察与连杆35、35形成V字形的方式安装在中间动臂缸30与前 动臂2 之间。此外,辅助连杆38、38以从作业附属装置M的侧视方向观察与连杆36、36 形成V字形的方式安装在臂缸31与臂27之间。根据所述结构,与公知技术相比可降低搬运姿势下的高度H3、H4。此外,根据所述 实施方式,中间动臂缸30和臂缸31可在作业附属装置M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同位置各配置 一个,即能够形成中间动臂缸30和臂缸31不向中间动臂沈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露出的状态。因此,与中间动臂缸30和臂缸31中的任一种有两个,并将该两个缸以向中间动臂沈 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露出的状态设置时相比,可降低与拆解物等的接触所引起的中间动臂 缸30和臂缸31破损的风险,并且,由于可减少缸数,因此能够降低成本。此外,中间动臂缸30和臂缸31的大部分收纳在前动臂2 或臂27内,因此可进 一步缩小中间动臂缸30和臂缸31的占有空间,进一步降低附属装置的高度。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拆楼机,也可应用于在作业附属装置M的先端安装有起 重磁盘或铲斗的工程机械。
权利要求
1.一种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作业附属装置,具有安装在所述主机上的基端侧动臂,该基端侧动臂自由起伏;安装 在所述基端侧动臂的先端上的先端侧动臂,该先端侧动臂绕水平轴自由转动;安装在所述 先端侧动臂的先端的臂,该臂绕水平轴自由转动;以及安装在所述臂的先端上的作业装置, 其中,当搬运所述工程机械时,所述作业附属装置能采取折叠为三折的搬运姿势,该搬运姿 势是以所述先端侧动臂为界,上侧设置所述基端侧动臂,下侧设置所述臂的姿势;至少一个先端侧动臂缸,在附属装置内侧位置,设置于所述基端侧动臂与所述先端侧 动臂之间,用于使所述先端侧动臂相对于所述基端侧动臂转动,所述附属装置内侧位置是 在所述搬运姿势下成为所述作业附属装置的内侧的位置;以及至少一个臂缸,在所述附属装置内侧位置设置于所述先端侧动臂与所述臂之间,用于 使所述臂相对于所述先端侧动臂运转,其中,所述先端侧动臂具有用于安装所述先端侧动臂缸的至少一个第一先端侧动臂缸安装 部、以及用于安装所述臂缸的至少一个第一臂缸安装部,所述第一先端侧动臂缸安装部设置于,既在所述作业附属装置的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 一臂缸安装部不同,又在所述搬运姿势下位于所述第一臂缸安装部的下方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先端侧动臂缸和所述臂缸,以从 所述作业附属装置的侧视方向观察呈X形相交叉的方式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先端侧动臂缸和所述臂缸中,一 种缸在所述作业附属装置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设置一个,另一种缸在所述作业附属装 置的宽度方向上隔着所述一种缸而设置两个,两个该另一种缸分别设置在所述一种缸的两 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第一先端侧动臂缸安装部所 规定的用于安装所述先端侧动臂缸的安装点,从所述作业附属装置的侧视方向观察为与所 述先端侧动臂和所述臂的连接点相同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第一臂缸安装部所规定的用 于安装所述臂缸的安装点,从所述作业附属装置的侧视方向观察为与先端侧动臂和基端侧 动臂的连接点相同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端侧动臂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先端侧动臂缸安装部,该第二先端侧动臂缸安装部 设置在所述作业附属装置的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先端侧动臂缸安装部相同的位置,用于 安装所述先端侧动臂缸,所述臂具有至少一个第二臂缸安装部,该第二臂缸安装部设置在所述作业附属装置的 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一臂缸安装部相同的位置,用于安装所述臂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先端侧动臂缸安装部和第 一臂缸安装部中,一种安装部在所述作业附属装置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设置一个,另 一种安装部在所述作业附属装置的宽度方向上隔着所述一种安装部而设置两个,两个该另 一种安装部分别设置在所述一种安装部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杆,存在于所述先端侧动臂缸与所述第一先端侧动臂缸安装部之间;以及 第二连杆,存在于所述臂缸与所述第一臂缸安装部之间,其中, 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在作业附属装置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相互偏离,且配置 成从所述作业附属装置的侧视方向观察呈相互交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端侧动臂具有用于安装所述先端侧动臂缸的第二先端侧动臂缸安装部, 所述臂具有用于安装所述臂缸的第二臂缸安装部,该第二臂缸安装部设置在所述作业 附属装置的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先端侧动臂缸安装部相同的位置,所述第一连杆及所述第二连杆以在所述作业附属装置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相互偏离 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先端侧动臂缸及所述臂缸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端侧动臂具有在内部形成有第一收纳室的中空部件,所述先端侧动臂缸以该先端侧动臂缸的一部分收纳在所述基端侧动臂的第一收纳室 内的状态安装在所述基端侧动臂上。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臂具有在内部形成有第二收纳室的中空部件,所述臂缸以该臂缸的一部分收纳在所述臂的第二收纳室内的状态安装在所述臂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工程机械包括主机及作业附属装置。作业附属装置具有基端侧动臂、先端侧动臂及臂,并且,当搬运工程机械时可采取折叠成三折的搬运姿势,该搬运姿势是以先端侧动臂为界,上侧设置基端侧动臂,下侧设置臂的姿势。工程机械还包括使先端侧动臂运转的先端侧动臂缸及使臂运转的臂缸。先端侧动臂具有用于安装先端侧动臂缸的第一先端侧动臂缸安装部、以及用于安装臂缸的第一臂缸安装部。第一先端侧动臂缸安装部设置于,既在作业附属装置的宽度方向上与第一臂缸安装部不同,又在搬运姿势下位于第一臂缸安装部的下方的位置。由此,既可确保必要的矩长,又可缩短附属装置折叠的姿势下的基端侧动臂与臂之间的距离,从而降低作业附属装置搬运时的高度。
文档编号E04G23/08GK102140851SQ201110037109
公开日2011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1日
发明者入枝克哉, 山崎隆典 申请人:神钢建设机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