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及其搅拌筒和搅拌筒叶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3795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及其搅拌筒和搅拌筒叶片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搅拌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及其搅拌筒和搅拌筒叶片结构。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是由胶结材料、骨料和水按一定比例配制,经搅拌振捣成型,在一定条件下养护而成的人造石材。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使用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在各种土木工程中使用,在造船业,机械工业,海洋的开发,地热工程等领域,混凝土也是重要的材料。随着混凝土生产和施工技术的迅速发展,逐渐采用了混凝土集中搅拌、商品化供应的方式,混凝土由专门的混凝土搅拌站提供,再由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送到各施工场所。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由汽车底盘和混凝土搅拌运输专用机构组成。其专用机构主要包括取力装置、搅拌筒前后支架、减速机、液压系统、搅拌筒、操纵机构、以及清洗系统。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工作原理为通过取力装置将汽车底盘的动力取出,并驱动液压系统的变量泵,把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传给定量马达,马达再驱动减速机,由减速机驱动搅拌装置, 对混凝土进行搅拌。其中,搅拌筒对混凝土的搅拌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搅拌筒是混凝土的装载容器,通常由优质耐磨薄钢板制成,包括筒体,该筒体的内壁焊有螺旋叶片,以便自动装卸混凝土。搅拌筒在转动时混凝土沿叶片的螺旋方向运动,在不断的提升和翻动过程中进行混合搅拌。在进料及运输过程中,搅拌筒正转,混凝土沿叶片向里运动,出料时,搅拌筒反转,混凝土沿着叶片向外卸出。搅拌筒的转动则是靠液压驱动装置来实现的,装载量为3至6立方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一般采用由汽车发动机通过动力输出轴带动液压泵,再由高压油推动液压马达驱动搅拌筒,装载量为9至12立方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则由车载辅助柴油机带动液压泵驱动液压马达。搅拌叶片是搅拌筒中的主要部件,搅拌叶片如果发生损坏或者严重磨损将会导致混凝土搅拌不均勻,还会使混凝土出现离析。如图1所示,在现有技术中,叶片2沿搅拌筒的筒体1的内壁呈螺旋线排布拼接而成,叶片2的截面结构如图2所示,与搅拌筒的筒体1内壁具有倾斜角度,这种拼接的叶片, 对保持混凝土的勻质性和对混凝土的适应性较差,难以达到满意的搅拌效果,出料速度也较慢,而且叶片强度不佳,容易磨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及其搅拌筒和搅拌筒叶片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混凝土搅拌不均勻、搅拌效果不佳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搅拌筒叶片结构,包括与搅拌筒的内壁连接的第一叶片部,还包括与第一叶片部相交连接的第二叶片部。优选地,所述第一叶片部与所述第二叶片部之间具有夹角α。优选地,所述夹角α为45° -90°。优选地,所述第二叶片部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叶片部的高度的比值为0. 05-0. 6。优选地,所述第一叶片部自所述筒体的内壁向所述筒体的内部延伸,形成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其中,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搅拌筒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叶片部设置在所述第二侧边上或者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二叶片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叶片部等分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二叶片部偏向于所述第一叶片部的一侧设置。优选地,从所述第二叶片部与所述第一叶片部的连接点到所述第二叶片部的一侧末端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叶片部的宽度的比值为0. 15-0. 8。优选地,所述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均呈螺旋形沿所述搅拌筒的筒体的内壁延伸, 所述第二叶片部沿所述螺旋形连续地或者有间隔地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叶片部与所述第二叶片部可拆卸连接或者焊接或者一体成型。优选地,所述第一叶片部上设置有多个第一穿流孔。优选地,所述第一穿流孔为圆形,并且所述第一穿流孔的直径与所述第一叶片部的高度的比值为0. 1-0.5。优选地,从所述第一穿流孔的中心到所述第二叶片部与所述第一叶片部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叶片部的高度的比值为0. 3-0. 75。优选地,所述第二叶片部上设置有多个第二穿流孔。优选地,所述第二穿流孔的中心到所述第二叶片部与所述第一叶片部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叶片部的宽度的比值为0. 25-0. 4。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搅拌筒,该搅拌筒包括筒体, 该筒体的两端分别具有筒口和筒底,其中,所述搅拌筒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筒体的内壁上的如上文所述的搅拌筒叶片结构。优选地,所述搅拌筒沿轴向包括靠近所述筒口的筒口部、靠近所述筒底的筒底部以及位于所述筒口部和筒底部之间的中间部,所述筒口部、中间部以及筒底部上所设置的所述搅拌筒叶片结构互不相同。优选地,设置在所述筒口部的所述搅拌筒叶片结构的第二叶片部偏向所述筒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叶片部上;设置在所述中间部的所述搅拌筒叶片结构的第二叶片部等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叶片部上;设置在所述筒底部的所述搅拌筒叶片结构的第二叶片部偏向所述筒底设置在所述第一叶片部上。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该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具有如上文所述的搅拌筒运输车的搅拌筒。根据本发明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搅拌筒叶片结构,采用相交连接的第一叶片部和第二叶片部,加强了整个搅拌筒叶片结构的强度,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混凝土的搅拌,同时也优化了搅拌效果,使搅拌更加均勻,防止了搅拌过程中离析现象的发生。本发明提供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搅拌筒因具有上述的搅拌筒叶片结构而具有更好的耐磨性能和导流效果,延长了使用寿命的同时使搅拌更加均勻,增加了进料和出料的速度。另外,本发明提供的具有上述搅拌筒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确保了混凝土在经过运输后仍能保持良好的质量。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的搅拌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的搅拌筒叶片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搅拌筒叶片结构的第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搅拌筒叶片结构的第二种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A和图4B是本发明搅拌筒叶片结构的第一叶片部上的第一穿流孔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搅拌筒叶片结构的第三种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搅拌筒叶片结构的第四种截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搅拌筒叶片结构的第五种截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搅拌筒叶片结构的第六种截面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具有穿流孔的搅拌筒叶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的搅拌筒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的搅拌筒叶片结构在搅拌筒内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的搅拌筒的进料过程示意图;以及图13为本发明的搅拌筒的出料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搅拌筒叶片结构,如图3和图9至图13所示,该搅拌筒叶片结构包括与搅拌筒的筒体40的内壁连接的第一叶片部10,以及相交连接在第一叶片部10上的第二叶片部30。通过在第一叶片部10上设置与其相交的第二叶片部30,加强了整个搅拌筒叶片结构的强度,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混凝土的搅拌,同时也优化了搅拌效果,使搅拌更加均勻,防止了搅拌过程中离析现象的发生。从图3中可以看出,第一叶片部10与第二叶片部30之间具有夹角α,如图3所示,所述夹角α是指第一叶片部10的截面与第二叶片部30的截面之间所形成的锐角或直角,该夹角α例如可以为45° -90°,优选地,夹角α为90°。优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叶片部30的宽度A与所述第一叶片部10的高度B的比值为0. 05-0. 6。这样的设置使搅拌筒叶片结构与混凝土接触更充分,更加有助于增强搅拌功效,从而获得更好的搅拌效^ ο优选地,第一叶片部10自搅拌筒的的筒体40的内壁向筒体40的内部延伸,形成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其中,第一侧边与搅拌筒的内壁连接,第二叶片部30可以如图3至5所示设置在第二侧边上,还可以如图6至8所示设置在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之间。如图3所示,第一叶片部10具有第一侧面13和第二侧面15,第二叶片部30具有向第一侧面13 —侧延伸的第一偏离段和向第二侧面15—侧延伸的第二偏离段,其中第一偏离段的长度为b,等于从所述第二叶片部30与所述第一叶片部10的连接点P到所述第二叶片部30的一侧末端之间的距离;第二偏离段的长度为a,等于从连接点P到所述第二叶片部30的另一侧末端之间的距离;第二叶片部30的宽度A = a+b。图3和图6所示出的为a = b的情况,即第二叶片部30相对于第一叶片部10等分设置的情况;此外,第二叶片部30还可以偏向于第一叶片部10的一侧设置在第二侧边上或者设置在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之间,即图4和图7所示出的a > b的情况,以及图5和图8所示出的a < b的情况。根据两种未示出的实施方式,第二叶片部30还可以按照a = 0,b > 0或者a > 0,b = 0的方式设置。更优选地,如图4所示,从所述第二叶片部30与所述第一叶片部10的连接点P到所述第二叶片部30的一侧末端之间的距离(例如为第一偏离段的长度b)与所述第二叶片部30的宽度A的比值为0. 15-0. 8。第二叶片部30偏向于第一叶片部10的一侧设置的方式使偏离段长度较长的一侧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更大,使混凝土的往复翻转幅度更大更剧烈,增强了搅拌效果,使混凝土的搅拌更加均勻。从图3中还可以看出,第二叶片部30具有第三侧面31和第四侧面33,一般而言, 第一叶片部10的第一侧面13和第二侧面15以及第二叶片部30的第三侧面31和第四侧面33为分别与各自叶片部的延伸方向平行的平直表面,第一叶片部10与第二叶片部30的截面因而呈直线形,但是也存在由于加工误差而使第一侧面13、第二侧面15、第三侧面31 以及第四侧面33不能完全平行于各自叶片部的延伸方向的情况,导致第一叶片部10与第二叶片部30的截面并不是纯粹的直线形。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第一叶片部10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均呈螺旋形沿所述搅拌筒的筒体40的内壁延伸,所述第二叶片部30可以沿所述螺旋形连续地设置或者有间隔地设置。优选地,第一叶片部10与第二叶片部30可以采用螺接、铆接等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也可以焊接,或者将第一叶片部10与第二叶片部30 —体加工成型。另外,为了使混凝土在搅拌筒内能够更好地过流,如图4和图9所示,可以在第一叶片部10上设置多个第一穿流孔11,第一穿流孔11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腰形、 方形以及其它形状,这样有利于混凝土的充分搅拌,达到搅拌均勻的目的。所述第一穿流孔 11的大小以及布置位置可以根据情况进行任意适当地设置,优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穿流孔11为圆形,并且所述第一穿流孔11的直径Ll与所述第一叶片部10的高度B的比值为0. 1-0. 5。并且优选地,从所述第一穿流孔11的中心到所述第二叶片部30与所述第一叶片部10的连接点P之间的距离K与所述第一叶片部10的高度B的比值为0. 3-0. 75。 从而能够更加充分而均勻地搅拌混凝土。如图4A和图4B所示,所述第一穿流孔11可以为椭圆形。在图4A和图4B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叶片部10的高度B约为440mm,在该叶片部1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穿流孔11, 该第一穿流孔11大致为椭圆形,该椭圆形的长轴L2约为170mm,短轴L3约为120mm。在图 4A所示的实施例中,从该椭圆形的中心到所述第二叶片部30与所述第一叶片部10的连接点P之间的距离K2约为300mm,在图4B所示的实施例中,从该椭圆形的中心到所述第二叶片部30与所述第一叶片部10的连接点P之间的距离K3约为220mm。优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叶片部30上设置有多个第二穿流孔12。第二穿流孔12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方形以及其它形状,这样有利于混凝土的充分搅拌, 达到搅拌均勻的目的。所述第二穿流孔12的大小以及布置位置可以根据情况进行任意适当地设置。并且优选地,所述第二穿流孔12的中心到所述第二叶片部30与所述第一叶片部10的连接点P之间的距离H与所述第二叶片部30的宽度A的比值为0. 25-0. 4。从而能够更加充分而均勻地搅拌混凝土。所述搅拌筒叶片结构可以仅设置有所述第一穿流孔11 或第二穿流孔12,也可以同时设置有所述第一穿流孔11和第二穿流孔12。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搅拌筒叶片结构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搅拌筒,如图9和图10所示,该搅拌筒包括筒体40,该筒体40的两端分别具有筒口和筒底,搅拌筒叶片结构螺旋设置在筒体40的内壁上,并且从图11中可以看出,第一叶片部10与筒体40内壁之间具有夹角β,该夹角β可以设置为大于0°小于180°的任何角度。搅拌筒内的搅拌叶片结构既可以使用如上文所述的任意一种搅拌筒叶片结构,也可以使用如上文所述的多种搅拌筒叶片结构的任意组合。搅拌筒在工作时会围绕其中心轴转动,搅拌筒沿该中心轴的轴向包括靠近筒口的筒口部50、靠近筒底的筒底部90以及位于筒口部50和筒底部90之间的中间部70,可以选择三种搅拌筒叶片结构设置在搅拌筒内,并且每个部分所设置的搅拌筒叶片结构不同于设置在其它两个部分的搅拌筒叶片结构。优选地,设置在筒口部50的搅拌筒叶片结构的第二叶片部30偏向筒口设置在第一叶片部10上(即,第二叶片部30的第二偏离段的长度a小于其第一偏离段的长度b); 设置在中间部70的搅拌筒叶片结构的第二叶片部30等分设置在第一叶片部10上(S卩,第二叶片部30的第二偏离段的长度a等于其第一偏离段的长度b);设置在筒底部90的搅拌筒叶片结构的第二叶片部30偏向筒底设置在第一叶片部10上(即,第二叶片部30的第二偏离段的长度a大于其第一偏离段的长度b)。如图12所示,箭头所示为混凝土运动方向,搅拌筒在进料过程中混凝土沿两个叶片部向筒底推移,混凝土在沿第一叶片部10运动时,形成第一次搅拌,一部分混凝土沿第一叶片部10爬升,当遇到第二叶片部30时,混凝土翻滚向前,完成第二次搅拌。搅拌筒筒口部50和中间部70的第二叶片部30主要起搅拌与导流的作用,筒底部90的第二叶片部 30主要起导流以及加快进料速度的作用,混凝土在进入筒底部90之前已经经过充分搅拌, 加强了其勻质性。在搅拌过程中,由于本实施例的搅拌筒采用具有第一叶片部10和第二叶片部30 的搅拌筒叶片结构,而且不同结构的搅拌筒叶片结构被配置在搅拌筒的不同部位,增加了不同方向的搅拌壁,使搅拌效果更强,搅拌更均勻。如图13所示,箭头所示为混凝土运动方向,搅拌筒在出料过程中混凝土沿两个叶片部向筒口方向推移,混凝土在沿第一叶片部10运动时形成第一次搅拌,一部分混凝土沿第一叶片部10爬升,在遇到第二叶片部30时混凝土翻滚向前,完成第二次搅拌。搅拌筒筒底部90和中间部70的第二叶片部30主要起搅拌与导流的作用,筒口部50的第二叶片部 30主要承担导流和加快出料速度的作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搅拌筒因具有上述的搅拌筒叶片结构而具有更好的耐磨性能,延长了使用寿命,并且由于可以采用多种搅拌叶片结构组合使用,加强了对混凝土的搅拌效果,使混凝土的搅拌更加均勻,从而增加了进料和出料的速度。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搅拌筒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该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能够确保混凝土在经过运输后仍能保持良好的质量。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搅拌筒叶片结构通过在第一叶片部10上设置与其相交的第二叶片部30,加强了整个搅拌筒叶片结构的强度,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混凝土的搅拌,同时也优化了搅拌效果,使搅拌更加均勻,防止了搅拌过程中离析现象的发生。并且,穿流孔11的设置促进了混凝土的过流,有利于混凝土的充分搅拌,达到搅拌均勻的目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搅拌筒,该搅拌筒因具有上述的搅拌筒叶片结构而具有更好的耐磨性能,延长了使用寿命,并且由于可以采用多种搅拌叶片结构组合使用,加强了对混凝土的搅拌效果,使混凝土的搅拌更加均勻,从而增加了进料和出料的速度。此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上述搅拌筒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能够确保混凝土在经过运输后仍能保持良好的质量。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
1.一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搅拌筒叶片结构,该搅拌筒叶片结构包括与所述搅拌筒的筒体GO)的内壁连接的第一叶片部(10),其特征在于,该搅拌筒叶片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叶片部(10)相交连接的第二叶片部(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筒叶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部(10)与所述第二叶片部(30)之间具有夹角(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搅拌筒叶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α)为45°-9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筒叶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叶片部(30)的宽度 (A)与所述第一叶片部(10)的高度(B)的比值为0.05-0.6。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搅拌筒叶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部(10)自所述筒体GO)的内壁向所述筒体GO)的内部延伸,形成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其中,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搅拌筒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叶片部(30)设置在所述第二侧边上或者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搅拌筒叶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叶片部(30)相对于所述第一叶片部(10)等分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搅拌筒叶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叶片部(30)偏向于所述第一叶片部(10)的一侧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搅拌筒叶片结构,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二叶片部(30)与所述第一叶片部(10)的连接点(P)到所述第二叶片部(30)的一侧末端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叶片部(30)的宽度(A)的比值为0. 15-0. 8。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搅拌筒叶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均呈螺旋形沿所述搅拌筒的筒体GO)的内壁延伸,所述第二叶片部(30)沿所述螺旋形连续地或者有间隔地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搅拌筒叶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部(10)与所述第二叶片部(30)可拆卸连接或者焊接或者一体成型。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筒叶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部(1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穿流孔(11)。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搅拌筒叶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穿流孔(11)为圆形,并且所述第一穿流孔(11)的直径(Li)与所述第一叶片部(10)的高度⑶的比值为 0. 1-0. 5。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搅拌筒叶片结构,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一穿流孔(11)的中心到所述第二叶片部(30)与所述第一叶片部(10)的连接点⑵之间的距离⑷与所述第一叶片部(10)的高度(B)的比值为0. 3-0. 75。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4和11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搅拌筒叶片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叶片部(30)上设置有多个第二穿流孔(12)。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搅拌筒叶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穿流孔(12)的中心到所述第二叶片部(30)与所述第一叶片部(10)的连接点⑵之间的距离(H)与所述第二叶片部(30)的宽度(A)的比值为0.25-0. 4。
16.一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搅拌筒,该搅拌筒包括筒体(40),该筒体00)的两端分别具有筒口和筒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筒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筒体G0)的内壁上的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搅拌筒叶片结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搅拌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筒沿轴向包括靠近所述筒口的筒口部(50)、靠近所述筒底的筒底部(90)以及位于所述筒口部(50)和筒底部(90)之间的中间部(70),所述筒口部(50)、中间部(70)以及筒底部(90)上所设置的所述搅拌筒叶片结构互不相同。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搅拌筒,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筒口部(50)的所述搅拌筒叶片结构的第二叶片部(30)偏向所述筒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叶片部(10)上;设置在所述中间部(70)的所述搅拌筒叶片结构的第二叶片部(30)等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叶片部(10) 上;设置在所述筒底部(90)的所述搅拌筒叶片结构的第二叶片部(30)偏向所述筒底设置在所述第一叶片部(10)上。
19.一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6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搅拌筒运输车的搅拌筒。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搅拌筒叶片结构、搅拌筒和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该搅拌筒叶片结构包括与搅拌筒的内壁连接的第一叶片部,以及与第一叶片部相交连接的第二叶片部。根据本发明的搅拌筒叶片结构,第一叶片部与第二叶片部相交连接,加强了整个搅拌筒叶片结构的强度,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混凝土的搅拌,同时也优化了搅拌效果,使搅拌更加均匀,防止了搅拌过程中离析现象的发生。本发明提供的搅拌筒因具有上述的搅拌筒叶片结构而具有更好的耐磨性能和导流效果,延长了使用寿命的同时使搅拌更加均匀,增加了进料和出料的速度。另外,本发明提供的具有上述搅拌筒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确保了混凝土在经过运输后仍能保持良好的质量。
文档编号B28C5/42GK102555060SQ20111037207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7日
发明者D·奇波拉, E·佐尔齐, M·科尔泰利尼, 张国君, 王桂红, 陈健晖 申请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