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灰箱组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816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骨灰箱组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灰箱组合装置,设计以具有凹槽及凸缘的箱体壁面,能使多个箱体之间互为嵌合,配合十字形长条状连接架,以垂直向设于左、右与两后箱壁相邻的四个箱体所形成的十字形空间中,能简化组装操作,并能将多个骨灰箱无限连接。
背景技术
民间习俗中,对于祖先或往生者遗骨,都会作谨慎细心处理,或有将之供俸于自宅的祖先神位上,或有将遗骨容纳于骨灰坛置放在佛堂寺庙、或公众纳骨塔内,以便于祭拜。以往常见用于纳置骨灰坛的骨灰箱,虽然其实际体积与所占用空间并不大,但是不同宗教信仰的供俸者,因为有不同要求而导致骨灰箱外观造型各有不同,故在佛堂寺庙中、或大型纳骨塔等,大都设计成统一置放空间与统一的骨灰箱结构外观,然而,为了节省空间,在实际制造上,大量骨灰箱的制造、与组装结合操作即成为麻烦费事的问题,并且需要由专业人士来施工操作,不但较为费时,其成本也较昂贵。一体成型制造的骨灰箱,具有质坚、价廉等优点,并能视需要预先设计其尺寸容积与独特的外观造形,但是,相对也有组装定位上的困难,尤其是大量骨灰箱欲共同组装于并非固定空间的佛堂寺庙或纳骨塔中时,骨灰箱的组装定位即成为麻烦费事的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骨灰箱组合装置,本实用新型能使多个骨灰箱快速相连组合,有效利用空间,达到更为经济实用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骨灰箱组合装置,设计以具有凹槽及凸缘的箱体壁面,而能使多个箱体之间互为紧密嵌合,左、右壁面上的凹槽及凸缘较短,形成连接架插置空间,借由连接架能使多个骨灰箱无限连接,而具创作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骨灰箱组合装置,设计十字形连接架,可以垂直向设于左、右二个箱体,也可以与两后箱壁相邻的四个箱体所形成的十字形空间中,能简化组装操作,并能将多个骨灰箱连接成为一室内间隔壁面,使壁面前、后缘都为骨灰箱开口端,以大幅节省室内置放空间,而具改良性。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骨灰箱组合装置,简易的连接构件不需专业人士,可视实际需要取用连接架,快速将骨灰箱组合连接成型,并定位于容置空间如庙宇或纳骨塔中形成一壁面整体,能充分有效利用空间,而具有实用性。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骨灰箱组合装置,包括箱体,为一体成型,前方开口端枢设有箱盖,于开口端外周设有框形凸缘,箱体的四面箱壁上分别设有不同宽度与不同长度的凹槽与凸缘,箱体的后箱壁上设有组装连接架用的螺孔,使上、下相邻及左、右相邻的两箱体之间,可借凹槽与凸缘形成嵌合状态;[0012]连接架,断面为十字形长条状架体,恰可供垂直设置在左、右相邻叠置与两后箱壁相邻叠置的四组箱体之间所形成的十字形空间中,再借螺栓而能将每一箱体与连接架固锁形成一体;由多个同规格箱体、与多个连接架,能将多个箱体无限连接,形成前、后侧皆为骨灰箱开口端的双层壁面。所述的骨灰箱组合装置,其中该箱体上的凹槽,分别设在上箱壁表面两侧、与相邻的右箱壁表面两侧,箱体上的凸缘,分别设在左箱壁表面两侧、与相邻的下箱壁表面两侧。所述骨灰箱组合装置,其中该设于右箱壁上的凹槽,略短于上箱壁表面的凹槽,设于左箱壁上的凸缘,略短于下箱壁表面的凸缘,当多个箱体为左、右相邻而叠置时,即于左、 右箱壁壁面上因较短的凸缘而形成可供置入连接架的空间。所述骨灰箱组合装置,其中该连接架包括在十字形的两对应面上,分别设有螺孔, 并使该每一螺孔恰对应于每一箱体后箱壁所设的螺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使多个骨灰箱快速相连组合,有效利用空间,达到更为经济实用的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骨灰箱立体示意图,图中显示开启的箱盖以及上箱壁与右箱壁上的凹槽。图2为
图1所示的骨灰箱向右转动90度,显示出下箱壁与左箱壁上的凸缘示意图。图3为一后视立体示意图,显示箱体与连接架的组合关系。图4为后视平面图,显示连接架与四个箱体的组合状态,图中连接架底部已被切断。图5为一剖切图,显示从上面看连接架与三个箱体之间的组合关系。图6为一立体示意图,显示本实用新型将多个叠置的箱体以背部相对连接成为一体。图中标号说明10箱体11箱盖12上箱壁13下箱壁14左箱壁15右箱壁16后箱壁17扣件18开ロ端19框形凸缘20凹槽21凸缘22 螺孔30连接架31螺孔32螺栓33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
[0035]如
图1、图2、与图3中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骨灰箱组合装置,是包括由多个同规格的箱体10、与多个连接架30,所组合构成,借由连接架30,能将多个箱体10无限连接,形成如图6所示的骨灰箱组合形态。如
图1、图2,上述骨灰箱的箱体10,包括由上箱壁12、下箱壁13、左箱壁14、右箱壁15与后箱壁16,构成一具有前方开口端18的中空箱体10,位于箱体开口端18外周设有框形凸缘19,形成箱体开口端18的补强装置。一箱盖11,由铰链(图中未示)枢设在箱体开口端18,一扣件17,设于此箱盖11上,使此箱盖11可于开口端18自由开启,或借扣件17 将箱盖11扣合锁固于开口端18形成密闭。如图3,上述箱体10,包括在箱体10的后箱壁16上,设有组合连接架30用的螺孔 22。在箱体10的上、下、左、右四面箱壁上,分别设有不同规格的凹槽20与凸缘21,如
图1与图2中所示凹槽20是分别设在上箱壁12表面两侧、与相邻的右箱壁15表面两侧, 凸缘21是分别设在左箱壁14表面两侧、与相邻的下箱壁13表面两侧。每一凸缘21是垂直连接于框形凸缘19,并略凸出于框形凸缘19的平面。当两箱体10同方向上、下相互叠置时,上部箱体的下箱壁13表面的凸缘21,恰可置入下部箱体上箱壁12表面两侧的凹槽20内,形成嵌合状态,如图4所示;同理,当两箱体 10以左、右向相互紧靠时,设于箱体左箱壁14表面略为凸出的凸缘21,恰可置入另一箱体右箱壁15表面的凹槽20内,形成嵌合状态。如
图1,每一箱体10上,设置在右箱壁15上的凹槽20,略短于上箱壁12表面的凹槽20。又如图2,设置在左箱壁14上的凸缘21,略短于下箱壁13表面的凸缘21。多个箱体10叠置时,较短的凸缘21后方形成可供置入连接架30的空间。如图3、图4与图5,该连接架30,断面为十字形,恰可被垂直设置在前述由左、右相邻叠置与两后箱壁相邻叠置的四组箱体中间,所形成的十字形空间中,此连接架30的十字形各面,分别于其中两对应面上设有螺孔31,该每一螺孔31恰对应于每一箱体10后箱壁 16上所设的螺孔22,因此,左、右相邻的各该箱体10之间,即可借由连接架30,配合螺栓32 与螺帽33如图5中所示,将每一箱体紧密固锁连接而形成一体,并可由相同操作,将多个箱体10借由连接架30无限连接,成为具有良好刚性并具美感外观的室内间隔壁面,且此一由多个箱体10所组成的间隔壁面两侧,均为箱体10的开口端,如图6所示。一体成型的骨灰箱箱体10,利用本实用新型而能简化组装操作,大幅降低组装成本,简易的组合式构件不需专业人士,并能快速组合于譬如寺庙、或大型纳骨塔等特定空间中,连接成为一室内间隔壁面,使此壁面前、后侧皆为骨灰箱开口端,而能大幅节省室内置放空间。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质坚与价廉的优点,能视需要预先设计其尺寸容积与外观造形。本实用新型能使多个箱体之间互为紧密嵌合,并能无限连接,或视实际需要组合成为一体,有效利用空间。本实用新型组件简易,不需专业人工,借特殊连接架使骨灰箱能快速组成结构刚性良好并具美感外观的骨灰箱,达到前述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骨灰箱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为一体成型,前方开口端枢设有箱盖,于开口端外周设有框形凸缘,箱体的四面箱壁上分别设有不同宽度与不同长度的凹槽与凸缘,箱体的后箱壁上设有组装连接架用的螺孔,使上、下相邻及左、右相邻的两箱体之间,可借凹槽与凸缘形成嵌合状态;连接架,断面为十字形长条状架体,恰可供垂直设置在左、右相邻叠置与两后箱壁相邻叠置的四组箱体之间所形成的十字形空间中,再借螺栓而能将每一箱体与连接架固锁形成一体;由多个同规格箱体、与多个连接架,能将多个箱体无限连接,形成前、后侧皆为骨灰箱开口端的双层壁面。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骨灰箱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上的凹槽,分别设在上箱壁表面两侧、与相邻的右箱壁表面两侧,箱体上的凸缘,分别设在左箱壁表面两侧、 与相邻的下箱壁表面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骨灰箱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设于右箱壁上的凹槽,略短于上箱壁表面的凹槽,设于左箱壁上的凸缘,略短于下箱壁表面的凸缘,当多个箱体为左、 右相邻而叠置时,即于左、右箱壁壁面上因较短的凸缘而形成可供置入连接架的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骨灰箱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包括在十字形的两对应面上,分别设有螺孔,并使该每一螺孔恰对应于每一箱体后箱壁所设的螺孔。
专利摘要一种骨灰箱组合装置,包括箱体,为一体成型,前方开口端枢设有箱盖,于开口端外周设有框形凸缘,箱体的四面箱壁上分别设有不同宽度与不同长度的凹槽与凸缘,箱体的后箱壁上设有组装连接架用的螺孔,使上、下相邻及左、右相邻的两箱体之间,可借凹槽与凸缘形成嵌合状态;连接架,断面为十字形长条状架体,恰可供垂直设置在左、右相邻叠置与两后箱壁相邻叠置的四组箱体之间所形成的十字形空间中,再借螺栓而能将每一箱体与连接架固锁形成一体;由多个同规格箱体、与多个连接架,能将多个箱体无限连接,形成前、后侧皆为骨灰箱开口端的双层壁面。本实用新型能使多个骨灰箱快速相连组合,有效利用空间,达到更为经济实用的效果。
文档编号E04H13/00GK202081700SQ20112009706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6日
发明者李茂松 申请人:李茂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