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智能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6179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智能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电一体化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智能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自从1994年国家制定了汽车产业政策,将汽车产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以来,轿车急增使城市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很多路边停车位不仅占有城市公共道理资源,影响了道路交通顺畅,破坏了城市的绿化和美化,而且污染了城市观瞻,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建立立体停车库不失为解决城市“停车难”的理想手段,在国内一些经济较发达,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中开发推广,并已经日趋成熟,而且必将成为一个新的环保产业。目前常见的机械式立体停车库有升降横移式、垂直循环式、多层循环式、水平循环式、平面移动式、巷道堆垛式、垂直升降类和简易升降式8种;但大部分并不具备自动和手动的运转方式,在停电情况下无法使用,车库内没有完善的闭锁装置、安全检测系统和消防系统,运行安全不可靠,操作复杂,调车速度慢,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智能立体车库,它采用集声、光、电技术于一体的控制系统,具备自动和手动的运转方式,在自动失灵情况下可手动取车,停电情况下可采用备用发电机发电,运行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调车迅速,模块化设计。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是由基础承台1、路面2、电动机3、顶层轨道4、提升系统6、智能托盘7、主框架8、底层轨道11、散水 12、可动错位承插台14、定位限高杆15、提升竖杆连接杆20组成;多个基础承台1与主框架 8连接,路面2围绕主框架8,路面2与主框架8之间设置有散水12,主框架8的上端设置有顶层轨道4,路面2的外边缘设置有底层轨道11,智能托盘7垂直方向滑动连接在提升系统6上,提升系统6内设置有提升竖杆连接杆20,可动错位承插台14、定位限高杆15与电动机3安装在智能托盘7上。所述的轿车5设置在单元车位错位承插台18上,两个单元车位错位承插台18中间设置有定位限高口 17,定位桩19设置在单元车位错位承插台18的一侧。所述的可动错位承插台14与单元车位错位承插台18可错位承插在一起,两者存
在一定高差。所述的单元车位台16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单元车位错位承插台18。所述的单元车位斜拉杆9、单元车位竖杆10和主框架8组成完整的受力结构。所述的单元智能立体车库之间通过单元智能立体车库连接杆13上下连接。所述的电动机3提升智能托盘7垂直移动和可动错位承插台14水平移动所需的动力。所述的单元智能立体车库两侧的提升系统6可以相互配合,一个出现故障另一个
3可以替代。本实用新型采用循环轨道设计,使得提升系统6按照顶层轨道4与底层轨道11的轨道路径围绕单元立体车库水平移动。本实用新型标准占地200 m2,可停入160辆至208辆以上的汽车,每个车位为一个单元,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或者减少车位,智能化由智能管理系统管理,机械部分采用承插式智能托盘,减少机械设备,降低结构重量,从最远位置提出车辆不超过80s,成本降低,能耗减少。本实用新型的存车步骤是先将轿车5进入立体停车场智能管理系统程序,将轿车 5开到智能托盘7上面,车主锁好车取得个人信息卡离开,提升系统按照智能管理系统的管理程序水平,垂直移动到设定的单元车位,定位后再次启动智能托盘7上的电动机3,将定位限位杆插入定位限高口 17,然后可动错位承插台14与单元车位错位承插台承接,再次启动电动机3将定位限高杆15降至定位限高口 17底部后将可动错位承插台14回位到智能托盘7上;取车步骤是先将个人信息卡刷入智能管理系统,进入取车程序,提升系统按照智能管理系统的程序水平,垂直移动到设定的单元车位,定位后再次启动智能托盘7上的电动机3,将定位限高杆15插入定位限高口 17并降到定位限高口 17底面,然后可动错位承插台14与单元车位错位承插台18承接,接着抬升智能托盘7将限位杆插入定位限高口 17并升到定位限高口 17顶面,启动电机将可动错位承插台14拖出,并将智能托盘7降至地面, 车主进入车内将车开走。本实用新型采用集声、光、电技术于一体的控制系统,具备自动和手动的运转方式,在自动失灵情况下可手动取车,停电情况下可采用备用发电机发电,运行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调车迅速,模块化设计。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托盘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单元车位台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5,本具体实施方式
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是由基础承台1、路面2、电动机3、顶层轨道4、提升系统6、智能托盘7、主框架8、底层轨道11、散水12、可动错位承插台14、定位限高杆15、提升竖杆连接杆20组成;多个基础承台1与主框架8连接,路面2围绕主框架8,路面2与主框架8之间设置有散水12,主框架8的上端设置有顶层轨道4,路面 2的外边缘设置有底层轨道11,智能托盘7垂直方向滑动连接在提升系统6上,提升系统6 内设置有提升竖杆连接杆20,可动错位承插台14、定位限高杆15与电动机3安装在智能托
7 _ln ο所述的轿车5设置在单元车位错位承插台18上,两个单元车位错位承插台18中间设置有定位限高口 17,定位桩19设置在单元车位错位承插台18的一侧。所述的可动错位承插台14与单元车位错位承插台18可错位承插在一起,两者存
在一定高差。[0027]所述的单元车位台16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单元车位错位承插台18。所述的单元车位斜拉杆9、单元车位竖杆10和主框架8组成完整的受力结构。所述的单元智能立体车库之间通过单元智能立体车库连接杆13上下连接。所述的电动机3提升智能托盘7垂直移动和可动错位承插台14水平移动所需的动力。所述的单元智能立体车库两侧的提升系统6可以相互配合,一个出现故障另一个可以替代。本具体实施方式
采用循环轨道设计,使得提升系统6按照顶层轨道4与底层轨道 11的轨道路径围绕单元立体车库水平移动。本具体实施方式
标准占地200 m2,可停入160辆至208辆以上的汽车,每个车位为一个单元,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或者减少车位,智能化由智能管理系统管理,机械部分采用承插式智能托盘,减少机械设备,降低结构重量,从最远位置提出车辆不超过80s,成本降低,能耗减少。本具体实施方式
的存车步骤是先将轿车5进入立体停车场智能管理系统程序,将轿车5开到智能托盘7上面,车主锁好车取得个人信息卡离开,提升系统按照智能管理系统的管理程序水平,垂直移动到设定的单元车位,定位后再次启动智能托盘7上的电动机3, 将定位限位杆插入定位限高口 17,然后可动错位承插台14与单元车位错位承插台承接,再次启动电动机3将定位限高杆15降至定位限高口 17底部后将可动错位承插台14回位到智能托盘7上;取车步骤是先将个人信息卡刷入智能管理系统,进入取车程序,提升系统按照智能管理系统的程序水平,垂直移动到设定的单元车位,定位后再次启动智能托盘7上的电动机3,将定位限高杆15插入定位限高口 17并降到定位限高口 17底面,然后可动错位承插台14与单元车位错位承插台18承接,接着抬升智能托盘7将限位杆插入定位限高口 17并升到定位限高口 17顶面,启动电机将可动错位承插台14拖出,并将智能托盘7降至地面,车主进入车内将车开走。本具体实施方式
采用集声、光、电技术于一体的控制系统,具备自动和手动的运转方式,在自动失灵情况下可手动取车,停电情况下可采用备用发电机发电,运行安全可靠, 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调车迅速,模块化设计。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智能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基础承台(1)、路面O)、电动机(3)、顶层轨道(4)、提升系统(6)、智能托盘(7)、主框架(8)、底层轨道(11)、散水(12)、可动错位承插台(14)、定位限高杆(1 、提升竖杆连接杆00)组成;多个基础承台(1)与主框架(8) 连接,路面O)围绕主框架(8),路面O)与主框架(8)之间设置有散水(12),主框架(8) 的上端设置有顶层轨道,路面( 的外边缘设置有底层轨道(11),智能托盘(7)垂直方向滑动连接在提升系统(6)上,提升系统(6)内设置有提升竖杆连接杆(20),可动错位承插台(14)、定位限高杆(15)与电动机(3)安装在智能托盘(7)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轿车( 设置在单元车位错位承插台(18)上,两个单元车位错位承插台(18)中间设置有定位限高口(17), 定位桩(19)设置在单元车位错位承插台(18)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动错位承插台 (14)与单元车位错位承插台(18)可错位承插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元车位台(16) 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单元车位错位承插台(1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元车位斜拉杆 (9)、单元车位竖杆(10)和主框架(8)组成完整的受力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元智能立体车库之间通过单元智能立体车库连接杆(1 上下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体车库采用循环轨道设计。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智能立体车库,它涉及机电一体化设备领域。多个基础承台(1)与主框架(8)连接,路面(2)围绕主框架(8),路面(2)与主框架(8)之间设置有散水(12),主框架(8)的上端设置有顶层轨道(4),路面(2)的外边缘设置有底层轨道(11),智能托盘(7)垂直方向滑动连接在提升系统(6)上,提升系统(6)内设置有提升竖杆连接杆(20),可动错位承插台(14)、定位限高杆(15)与电动机(3)安装在智能托盘(7)上。它采用集声、光、电技术于一体的控制系统,具备自动和手动的运转方式,在自动失灵情况下可手动取车,停电情况下可采用备用发电机发电,运行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调车迅速,模块化设计。
文档编号E04H6/22GK202194418SQ20112030356
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9日
发明者李华 申请人:李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