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水泥管柱操作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操作台,尤其是涉及一种水泥管柱操作台。
背景技术:
目前,在制造水泥管柱时会使用到操作台,大多是选用枕木或水泥墩制成,其存在占用空间较大、操作环境杂乱、污染较严重、使用寿命短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泥管柱操作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操作台空间占用的较大,操作环境比较杂乱,污染较严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泥管柱操作台,包括墩体,所述墩体左边的台面上设置水泥制管模具的操作区,在所述墩体右边的台面上设置成品堆放区,所述操作区为一个直径在50cnT70Cm之间的弧形大凹槽,所述堆放区为设置在台面上多个直径在20cnT30Cm之间的弧形小凹槽,所述墩体在一个工作区间内至少设置为3个或3个以上。为了增加使用寿命,所述的弧形大凹槽的内弧面上还设置缓冲体。为了协调操作,在每个墩体之间还设置盛料区,所述的盛料区为盛料槽。为了节省空间,所述墩体的左侧还设置模具储放架。具体的,所述的弧形小凹槽设置为4个。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采用在墩体上设置水泥制管模具的操作区和成品堆放区,可节省操作空间;采用弧形大凹槽的内弧面上设置缓冲体,可增加墩体的使用寿命;同时在墩体的左侧设置模具储放架,可更进一步合理地节约空间。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总装构造示意图。图中1.墩体、2.弧形大凹槽、3.弧形小凹槽、4.缓冲体、5.盛料区、6.储放
架、7.工作区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I所示,一种水泥管柱操作台,包括墩体1,所述墩体I左边的台面上设置水泥制管模具的操作区,在所述墩体I右边的台面上设置成品堆放区,所述操作区为一个直径在50cnT70Cm之间的弧形大凹槽2,所述堆放区为设置在台面上多个直径在20cnT30Cm之间的弧形小凹槽3,所述墩体I在一个工作区间7内至少设置为3个或3个以上。[0015]为了增加使用寿命,所述的弧形大凹槽2的内弧面上还设置缓冲体4。为了协调操作,在每个墩体之间还设置盛料区5,所述的盛料区5为盛料槽。为了节省空间,所述墩体I的左侧还设置模具储放架6。具体的,所述的弧形小凹槽3设置为4个。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
权利要求1.一种水泥管柱操作台,包括墩体,所述墩体左边的台面上设置水泥制管模具的操作区,在所述墩体右边的台面上设置成品堆放区,所述操作区为一个直径在50cnT70Cm之间的弧形大凹槽,所述堆放区为设置在台面上多个直径在20cnT30Cm之间的弧形小凹槽,所述墩体在一个工作区间内至少设置为3个或3个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水泥管柱操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形大凹槽的内弧面上还设置缓冲体。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水泥管柱操作台,其特征在于在每个墩体之间还设置盛料区,所述的盛料区为盛料槽。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水泥管柱操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墩体的左侧还设置模具储放架。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水泥管柱操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形小凹槽设置为4个。
专利摘要一种水泥管柱操作台,包括墩体,墩体左边的台面上设置水泥制管模具的操作区,墩体右边的台面上设置成品堆放区,操作区为一个直径在50cm~70cm之间的弧形大凹槽,堆放区为设置在台面上多个直径在20cm~30cm之间的弧形小凹槽,墩体在一个工作区间内至少设置为3个或3个以上。由于采用在墩体上设置水泥制管模具的操作区和成品堆放区,可节省操作空间;采用弧形大凹槽的内弧面上设置缓冲体,可增加墩体的使用寿命;同时在墩体的左侧设置模具储放架,可更进一步合理地节约空间。
文档编号B28B21/00GK202517571SQ20122015647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4日
发明者李月华, 王芳 申请人: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