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造陶瓷摩擦片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7831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制造陶瓷摩擦片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陶瓷制造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制造陶瓷摩擦片的模具。
背景技术
摩擦片作为元器件已被各行各业所应用。比如汽车及摩托车的刹车片、各种纺织机械等等,现有技术中,摩擦片有塑料的、金属的、合金的等多种,但是,在汽车及摩托车的刹车片等应用场合,由于具有油、酸、瞬时高温等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现有技术中的摩擦片非常容易损坏,因此,逐渐被陶瓷摩擦片所代替。但遗憾的是目前几乎没有见到陶瓷摩擦片制造模具的文献;因此,行业内处于摸索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揭示一种制造陶瓷摩擦片的模具,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制造陶瓷摩擦片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它是由模芯部分、模盖部分和螺杆5构成的;模芯部分由模芯体I、模芯套2构成,模芯体由模芯体座11、位于模芯体座上方的模芯体第一部分12、位于模芯体第一部分上方的模芯体第二部分13、位于模芯体第二部分上方的模芯体第三部分14构成,模芯体座、模芯体第一部分、模芯体第二部分、模芯体第三部分为一体式结构且都为圆柱体形且每个圆柱体的轴线是重合的,模芯体座的直径大于模芯体第一部分的直径,模芯体第二部分的直径小于模芯体第一部分的直径,模芯体第三部分的直径大于模芯体第二部分的直径,模芯体第三部分的直径不大于模芯体第一部分的直径,模芯体座边缘具有上下贯穿的多个模芯体座孔111,模芯体座孔位于模芯体第一部分的外侦U,模芯体上具有贯穿模芯体座、模芯体第一部分、模芯体第二部分、模芯体第三部分的模芯体孔15且模芯体座的轴线与模芯体孔的轴线相重合;模芯套由圆环柱形模芯套本体21、位于模芯套本体下部柱形腔内的圆环柱形模芯套限位环23构成,模芯套限位环、模芯套本体为一体式结构,模芯套本体具有上下贯穿的多个模芯套孔22 ;模芯体座的直径小于模芯套本体的内径且大于模芯套限位环的内径,模芯体第一部分的直径小于模芯套限位环的内径,模芯体第一部分、模芯体第二部分、模芯体第三部分三者长度之和大于模芯套本体的长度与模芯套限位环的长度之差;模盖部分由模盖体3、模盖套4构成;模盖体由模盖体底座31、位于模盖体底座上方的模盖体芯座33构成,模盖体底座、模盖体芯座为一体式结构且都为圆柱体形且每个圆柱体的轴线是重合的,模盖体底座的直径大于模盖体芯座的直径,模盖体底座边缘具有上下贯穿的多个模盖体底座孔32,模盖体底座孔位于模盖体芯座的外侧,模盖体底座、模盖体芯座的轴线是重合的,模盖体上具有贯穿模盖体底座、模盖体芯座的模盖体孔34且模盖体孔的轴线与模盖体底座的轴线相重合;模盖套由模盖套第一部分41、位于模盖套第一部分上方且与模盖套第一部分相接的模盖套第二部分42、位于模盖套第二部分上方且与模盖套第二部分相接的模盖套第三部分43构成,模盖套第一部分、模盖套第二部分、模盖套第三部分都为圆环柱形且三者的内径相等且轴线重合,模盖套第二部分的外径大于模盖套第一部分的外径,模盖套第二部分的外径大于模盖套第三部分的外径,模盖套第一部分、模盖套第二部分、模盖套第三部分内部具有模盖套孔44;模盖套孔的直径略大于模盖体芯座的外径,模盖套的长度大于模盖体芯座的长度,模盖套第二部分的外径不大于模盖体底座的外径;模芯体第三部分的直径略小于模盖套孔的直径;在安装状态下,螺杆伸出于模芯体第三部分的上表面;在压制状态下,螺杆是伸入模盖体孔中的且模芯体第三部分的上表面与陶瓷摩擦片的原材料相接触的。上述所述的模芯体、模芯套、模盖体、模盖套的材料都为钢铁或合金。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这样的将螺杆穿入模芯体孔中,将模芯体的模芯体第三部分那一端穿入模芯套的柱形腔内,并确保模芯体座与模芯套限位环接触以及模芯套孔、模芯体座孔相对准,然后,将螺钉依次穿过模芯套孔、模芯体座孔将固定在压机的活动头部分;接着,通过螺钉将模盖体固定在压机的固定头部分,然后将模盖套套接在模盖体的模盖体芯座上,由于模盖体芯座的长度小于模盖套的长度,因此,模盖体芯座与模盖套之间形成一压缩空腔;模芯体第一部分、模芯体第二部分、模芯体第三部分三者的长度之和大于模芯·套本体的长度与模芯套限位环的长度之差确保了压机的活动头部分冲压的空间,即确保了模芯体非模芯体座部分可以冲压至压缩空腔中;因此,将陶瓷粉末放入压缩空腔中,压机的活动头部分冲压形成了陶瓷摩擦片的胚体,将胚体进行烧结、打磨等即形成成品。本实用新型中,可以制作不同形状与大小的陶瓷摩擦片,且模具安装方便、快捷、简单;采用本实用新型制造的陶瓷摩擦片形状一致、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耐磨性、耐氧化的优点。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效果模具简单,安装方便、快捷。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模芯体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模芯套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模盖体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模盖套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模芯体与模芯套组装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模盖体与模盖套组装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制造的一种陶瓷摩擦片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制造的陶瓷摩擦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为方便理解,对于附图标记作统一说明I-模芯体、11-模芯体座、12-模芯体第一部分、13-模芯体第二部分、14-模芯体第三部分、15-模芯体孔、111-模芯体座孔、2-模芯套、21-模芯套本体、22-模芯套孔、23-模芯套限位环、3-模盖体、31-模盖体底座、32-模盖体底座孔、33-模盖体芯座、34-模盖体孔、
4-模盖套、41-模盖套第一部分、42-模盖套第二部分、43-模盖套第三部分、44-模盖套孔、5-螺杆、6-陶瓷摩擦片本体、61-陶瓷摩擦片中心孔。
实施实例I请见图I至图7,一种制造陶瓷摩擦片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它是由模芯部分、模盖部分和螺杆5构成的;模芯部分由模芯体I、模芯套2构成,模芯体由模芯体座11、位于模芯体座上方的模芯体第一部分12、位于模芯体第一部分上方的模芯体第二部分13、位于模芯体第二部分上方的模芯体第三部分14构成,模芯体座、模芯体第一部分、模芯体第二部分、模芯体第三部分为一体式结构且都为圆柱体形且每个圆柱体的轴线是重合的,模芯体座的直径大于模芯体第一部分的直径,模芯体第二部分的直径小于模芯体第一部分的直径,模芯体第三部分的直径大于模芯体第二部分的直径,模芯体第三部分的直径不大于模芯体第一部分的直径,模芯体座边缘具有上下贯穿的多个模芯体座孔111,模芯体座孔位于模芯体第一部分的外侧,模芯体上具有贯穿模芯体座、模芯体第一部分、模芯体第二部分、模芯 体第三部分的模芯体孔15且模芯体座的轴线与模芯体孔的轴线相重合;模芯套由圆环柱形模芯套本体21、位于模芯套本体下部柱形腔内的圆环柱形模芯套限位环23构成,模芯套限位环、模芯套本体为一体式结构,模芯套本体具有上下贯穿的多个模芯套孔22;模芯体座的直径小于模芯套本体的内径且大于模芯套限位环的内径,模芯体第一部分的直径小于模芯套限位环的内径,模芯体第一部分、模芯体第二部分、模芯体第三部分三者长度之和大于模芯套本体的长度与模芯套限位环的长度之差;模盖部分由模盖体3、模盖套4构成;模盖体由模盖体底座31、位于模盖体底座上方的模盖体芯座33构成,模盖体底座、模盖体芯座为一体式结构且都为圆柱体形且每个圆柱体的轴线是重合的,模盖体底座的直径大于模盖体芯座的直径,模盖体底座边缘具有上下贯穿的多个模盖体底座孔32,模盖体底座孔位于模盖体芯座的外侧,模盖体底座、模盖体芯座的轴线是重合的,模盖体上具有贯穿模盖体底座、模盖体芯座的模盖体孔34且模盖体孔的轴线与模盖体底座的轴线相重合;模盖套由模盖套第一部分41、位于模盖套第一部分上方且与模盖套第一部分相接的模盖套第二部分42、位于模盖套第二部分上方且与模盖套第二部分相接的模盖套第三部分43构成,模盖套第一部分、模盖套第二部分、模盖套第三部分都为圆环柱形且三者的内径相等且轴线重合,模盖套第二部分的外径大于模盖套第一部分的外径,模盖套第二部分的外径大于模盖套第三部分的外径,模盖套第一部分、模盖套第二部分、模盖套第三部分内部具有模盖套孔44;模盖套孔的直径略大于模盖体芯座的外径,模盖套的长度大于模盖体芯座的长度,模盖套第二部分的外径不大于模盖体底座的外径;模芯体第三部分的直径略小于模盖套孔的直径;在安装状态下,螺杆伸出于模芯体第三部分的上表面;在压制状态下,螺杆是伸入模盖体孔中的且模芯体第三部分的上表面与陶瓷摩擦片的原材料相接触的。本实施方式制造的陶瓷摩擦片请见图7,具有陶瓷摩擦片本体6、陶瓷摩擦片中央具有中心孔61 ;本实例中制造的陶瓷摩擦片为圆环柱形的。
实施实例2请见图I至图6及图8,一种制造陶瓷摩擦片的模具,基本同实施实例1,不同之处为图8,陶瓷摩擦片具有陶瓷摩擦片本体6、陶瓷摩擦片中央具有中心孔61 ;本实例中制造的陶瓷摩擦片为椭圆环柱形的;当然,只要将模盖套孔控制为椭圆形即可,模芯体、模芯套、模盖体、模盖套作形状调整即可。上述任一实施实例中所述的制造陶瓷摩擦片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芯体、模芯套、模盖体、模盖套的材料都为钢铁或合金。上述任一实施实例中所述的制造陶瓷摩擦片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体座孔对称地分布在模芯体上。上述任一实施实例中所述的制造陶瓷摩擦片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套孔对称地分布在模芯套本体上。进一步地,上述任一实施实例中所述的制造陶瓷摩擦片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体座孔与模芯套孔数量一样多,且芯体座孔直径与模芯套孔直径一样大。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这样的将螺杆穿入模芯体孔中,将模芯体的模芯体第三部分那一端穿入模芯套的柱形腔内,并确保模芯体座与模芯套限位环接触以及模芯套孔、模 芯体座孔相对准,然后,将螺钉依次穿过模芯套孔、模芯体座孔将固定在压机的活动头部分;接着,通过螺钉将模盖体固定在压机的固定头部分,然后将模盖套套接在模盖体的模盖体芯座上,由于模盖体芯座的长度小于模盖套的长度,因此,模盖体芯座与模盖套之间形成一压缩空腔;模芯体第一部分、模芯体第二部分、模芯体第三部分三者的长度之和大于模芯套本体的长度与模芯套限位环的长度之差确保了压机的活动头部分冲压的空间,即确保了模芯体非模芯体座部分可以冲压至压缩空腔中;因此,将陶瓷粉末放入压缩空腔中,压机的活动头部分冲压形成了陶瓷摩擦片的胚体,将胚体进行烧结、打磨等即形成成品。本实用新型中,可以制作不同形状与大小的陶瓷摩擦片,且模具安装方便、快捷、简单;采用本实用新型制造的陶瓷摩擦片形状一致、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耐磨性、耐氧化的优点。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效果模具简单,安装方便、快捷。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可以按其他种种形式实施运用,它们同样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制造陶瓷摩擦片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它是由模芯部分、模盖部分和螺杆构成的;模芯部分由模芯体、模芯套构成,模芯体由模芯体座、位于模芯体座上方的模芯体第一部分、位于模芯体第一部分上方的模芯体第二部分、位于模芯体第二部分上方的模芯体第三部分构成,模芯体座、模芯体第一部分、模芯体第二部分、模芯体第三部分为一体式结构且都为圆柱体形且每个圆柱体的轴线是重合的,模芯体座的直径大于模芯体第一部分的直径,模芯体第二部分的直径小于模芯体第一部分的直径,模芯体第三部分的直径大于模芯体第二部分的直径,模芯体第三部分的直径不大于模芯体第一部分的直径,模芯体座边缘具有上下贯穿的多个模芯体座孔,模芯体座孔位于模芯体第一部分的外侧,模芯体上具有贯穿模芯体座、模芯体第一部分、模芯体第二部分、模芯体第三部分的模芯体孔且模芯体座的轴线与模芯体孔的轴线相重合;模芯套由圆环柱形模芯套本体、位于模芯套本体下部柱形腔内的圆环柱形模芯套限位环构成,模芯套限位环、模芯套本体为一体式结构,模芯套本体具有上下贯穿的多个模芯套孔;模芯体座的直径小于模芯套本体的内径且大于模芯套限位环的内径,模芯体第一部分的直径小于模芯套限位环的内径,模芯体第一部分、模芯体第二部分、模芯体第三部分三者长度之和大于模芯套本体的长度与模芯套限位环的长度之差;模盖部分由模盖体、模盖套构成;模盖体由模盖体底座、位于模盖体底座上方的模盖体芯座构成,模盖体底座、模盖体芯座为一体式结构且都为圆柱体形且每个圆柱体的轴线是重合的,模盖体底座的直径大于模盖体芯座的直径,模盖体底座边缘具有上下贯穿的多个模盖体底座孔,模盖体底座孔位于模盖体芯座的外侧,模盖体底座、模盖体芯座的轴线是重合的,模盖体上具有贯穿模盖体底座、模盖体芯座的模盖体孔且模盖体孔的轴线与模盖体底座的轴线相重合;模盖套由模盖套第一部分、位于模盖套第一部分上方且与模盖套第一部分相接的模盖套第二部分、位于模盖套第二部分上方且与模盖套第二部分相接的模盖套第三部分构成,模盖套第一部分、模盖套第二部分、模盖套第三部分都为圆环柱形且三者的内径相等且轴线重合,模盖套第二部分的外径大于模盖套第一部分的外径,模盖套第二部分的外径大于模盖套第三部分的外径,模盖套第一部分、模盖套第二部分、模盖套第三部分内部具有模盖套孔;模盖套孔的直径大于模盖体芯座的外径,模盖套的长度大于模盖体芯座的长度,模盖套第二部分的外径不大于模盖体底座的外径;模芯体第三部分的直径小于模盖套孔的直径;在安装状态下,螺杆伸出于模芯体第三部分的上表面;在压制状态下,螺杆是伸入模盖体孔中的且模芯体第三部分的上表面与陶瓷摩擦片的原材料相接触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制造陶瓷摩擦片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芯体、模芯套、模盖体、模盖套的材料都为钢铁或合金。
3.根据权利要求I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任意一种制造陶瓷摩擦片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体座孔对称地分布在模芯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I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任意一种制造陶瓷摩擦片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套孔对称地分布在模芯套本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I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任意一种制造陶瓷摩擦片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体座孔与模芯套孔数量一样多,且芯体座孔直径与模芯套孔直径一样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陶瓷制造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造陶瓷摩擦片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它是由模芯部分、模盖部分和螺杆构成的;模芯部分由模芯体、模芯套构成;模盖部分由模盖体、模盖套构成,模芯体由模芯体座、位于模芯体座上方的模芯体第一部分、位于模芯体第一部分上方的模芯体第二部分、位于模芯体第二部分上方的模芯体第三部分构成,。本实用新型可以制作不同形状与大小的陶瓷摩擦片,且模具安装方便、快捷、简单;采用本实用新型制造的陶瓷摩擦片形状一致、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耐磨性、耐氧化的优点;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效果模具简单,安装方便、快捷。
文档编号B28B7/26GK202556561SQ20122021098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0日
发明者邵学文 申请人:常熟市天和陶瓷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