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玻璃基板用的牵引下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9443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生产玻璃基板用的牵引下拉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TFT-LCD玻璃基板制造领域,涉及一种在成型炉内生产玻璃基板用的牵引下拉装置。
背景技术
TFT-LCT玻璃基板制造过程中,在成型炉内,牵引辊夹持玻璃板下行,是重要的工艺手段。传统的生产TFT-LCD玻璃基板方法,将伺服电机并排水平置于牵引棍的同侧;在与牵引辊在同一平面上,伺服电机通过联轴节(万向节)驱动牵引辊相向旋转,夹持玻璃板下行。由于驱动电机体积的原因,电机轴与牵引辊的轴向不同心,两者通过联轴节相连。因上述机械“轴不同心”作用的存在,牵引辊的驱动端与非驱动端,受到的作用力不同;两牵引辊的驱动端分别受到附加的、方向相反的“扭力矩”的作用。上述机械力的差异,使得牵引辊的两端夹持玻璃板的作用力很难保证一致,玻璃板受到的下行力不能保证平衡且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玻璃基板用的牵引下拉装置,以解决玻璃板受到的下行力不平衡和不稳定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生产玻璃基板用的牵引下拉装置,包括分别置于成型炉两端的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成型炉内平行设有第一牵引辊和第二牵引辊,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一牵引辊同轴相连,第二驱动电机和第二牵引辊同轴相连。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第一牵引辊之间设有第一联轴节;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第二牵引辊之间设有第二联轴节。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的驱动轴平行的处于水平位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电机与牵引辊的轴向同心,保证了牵引辊两端受力相同,牵引辊夹持玻璃板下行的作用力稳定,易于控制。改变驱动电机的位置,工作成本低,不对原有的玻璃板整体成型工艺有影响或限制。

图1为传统的驱动电机定置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电机定置图;图中,I为成型炉,11为第一驱动电机,12为第二驱动电机,21为第一联轴节,22为第二联轴节,31为第一牵引辊,32为第二牵引辊。
具体实施方式
[0013]本实用新型一种生产玻璃基板用的牵引下拉装置,包括成型炉I和分别置于成型炉I两端的第一驱动电机11和第二驱动电机12,成型炉I内平行设有第一牵引辊31和第二牵引辊32,第一牵引辊31通过第一联轴节21与第一驱动电机11同轴相连,第二牵引辊32通过第二联轴节22与第二驱动电机12同轴相连,牵引辊中间夹有玻璃基板。第一驱动电机11和第二驱动电机12的驱动轴平行的处于水平位置。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如下:通过机械方法,改变驱动电机的作用位置:驱动电机的驱动轴处于水平位置,牵引辊同样水平设置,驱动轴和相应的牵引辊相互平行且轴向同心。驱动电机驱动同轴相连的牵引辊,牵引辊相向旋转,加持受力平衡且稳定的玻璃基板下行,控制玻璃基板的成型速度和工艺质量。驱动电机与相应的牵引辊的轴向同心,保证了牵引辊两端受力相同,牵引辊夹持玻璃板下行的作用力稳定,易于控制。改变驱动电机的位置,工作成本低,不对原有的玻璃板整体成型工艺有影响或限制。
权利要求1.一种生产玻璃基板用的牵引下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置于成型炉(I)两端的第一驱动电机(11)和第二驱动电机(12),成型炉(I)内平行设有第一牵引辊(31)和第二牵引辊(32 ),第一驱动电机(11)和第一牵弓丨辊(31)同轴相连,第二驱动电机(12 )和第二牵引辊(32)同轴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玻璃基板用的牵引下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1)与第一牵引辊(31)之间设有第一联轴节(21);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2)与第二牵引辊(32)之间设有第二联轴节(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玻璃基板用的牵引下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1)和第二驱动电机(12 )的驱动轴平行的处于水平位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产玻璃基板用的牵引下拉装置,包括分别置于成型炉两端的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成型炉内设有平行的第一牵引辊和第二牵引辊,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一牵引辊同轴相连,第二驱动电机和第二牵引辊同轴相连。电机与牵引辊的轴向同心,保证了牵引辊两端受力相同,牵引辊夹持玻璃板下行的作用力稳定,易于控制。改变驱动电机的位置,工作成本低,不对原有的玻璃板整体成型工艺有影响或限制。
文档编号C03B17/06GK202924894SQ20122050521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8日
发明者孟文龙 申请人:彩虹(合肥)液晶玻璃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