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网格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网格剪力墙结构体系,包括由多块预制网格剪力墙拼接而成的剪力墙墙体、上约束暗梁和两个竖向边缘约束构件,多块预制网格剪力墙布设在同一竖直面上,相邻两块预制网格剪力墙之间通过连接暗柱进行连接;多块预制网格剪力墙均为矩形墙体;预制网格剪力墙包括混凝土墙体和浇筑于混凝土墙体内的内部构架;内部构架包括多道格构梁和多个格构柱,多道格构梁和多个格构柱组成一个矩形网格构架,矩形网格构架上的各矩形网格内均嵌装有一块矩形保温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施工方便且投入成本较低,能有效解决传统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存在的混凝土量用量大、投入成本较高、结构整体性较差、受力性能较差等问题。
【专利说明】装配式网格剪力墙结构体系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式剪力墙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网格剪力墙结构体系。
【背景技术】
[0002]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符合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社会要求,是实现建筑节能减排及住宅产业化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国家对装配式住宅的政策导向和优惠政策陆续出台,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得到了较大发展。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基本思路是将建筑结构的构件分成许多单元,然后在预制构件厂或预制场对各单元进行浇筑成型,再运输至施工现场通过机械吊装就位,最后利用湿式连接而成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因其较好的整体性、刚度大、承载力高等优点在高层装配式结构中得到广泛应用。
[0003]但是,传统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尚存在以下缺陷:第一、消耗的混凝土量大,需大量开山采石和掘地淘沙,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第二、所用材料单一、节点连接可靠性差,结构整体性差,结构体系缺少多道设防抗震机制,难以满足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要求;第
三、结构不能通过开展弥散均匀的耗能裂缝达到延性设计,造成材料的浪费和不合理运用。综上,现如今缺少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施工方便且投入成本较低、受力性能好、使用效果好的装配式网格剪力墙结构体系,能有效解决传统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存在的混凝土量用量大、投入成本较高、结构整体性较差、受力性能较差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装配式网格剪力墙结构体系,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施工方便且投入成本较低,能有效解决传统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存在的混凝土量用量大、投入成本较高、结构整体性较差、受力性能较差等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装配式网格剪力墙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多块预制网格剪力墙拼接而成的剪力墙墙体、将多块所述预制网格剪力墙连接为一体的上约束暗梁和两个分别对所述剪力墙墙体左右两侧进行限位的竖向边缘约束构件,多块所述预制网格剪力墙布设在同一竖直面上且其由左至右进行布设,相邻两块所述预制网格剪力墙之间通过连接暗柱进行连接;多块所述预制网格剪力墙均为矩形墙体,且多块所述预制网格剪力墙的竖向高度均相同;所述上约束暗梁为位于所述剪力墙墙体上的横梁,多块所述预制网格剪力墙和连接于相邻两块所述预制网格剪力墙之间的连接暗柱均与上约束暗梁紧固连接为一体;所述竖向边缘约束构件为竖向立柱,两个所述竖向边缘约束构件分别与所述剪力墙墙体的左右侧壁紧固连接为一体;多块所述预制网格剪力墙的结构均相同,所述预制网格剪力墙包括混凝土墙体和浇筑于混凝土墙体内的内部构架;所述内部构架包括多道由上至下布设的格构梁和多个由左至右布设的格构柱,多道所述格构梁均呈水平布设,多个所述格构柱均呈竖直向布设,多道所述格构梁和多个所述格构柱组成一个包含多个矩形网格的矩形网格构架,所述矩形网格构架上的各矩形网格内均嵌装有一块矩形保温板,多道所述格构梁、多个所述格构柱和多个所述矩形网格内所装的矩形保温板均布设在同一竖直面上;多个所述矩形保温板的板厚均相同且其板厚小于预制网格剪力墙的墙体厚度。
[0006]上述装配式网格剪力墙结构体系,其特征是:所述预制网格剪力墙的左右侧壁上均预留有马牙搓。
[0007]上述装配式网格剪力墙结构体系,其特征是:所述矩形保温板的结构和尺寸均与所述矩形网格的结构和尺寸一致;所述矩形保温板的长度和宽度均小于600_。
[0008]上述装配式网格剪力墙结构体系,其特征是:所述矩形保温板的板厚d = D-Ad,其中D为预制网格剪力墙的墙体厚度,Ad = 70mm?90mm。
[0009]上述装配式网格剪力墙结构体系,其特征是:所述格构梁为型钢梁或内部设置有第一横向钢筋骨架的钢筋混凝土梁,所述格构柱为型钢柱或内部设置有第一竖向钢筋骨架的钢筋混凝土柱。
[0010]上述装配式网格剪力墙结构体系,其特征是:所述内部构架还包括两个分别布设在所述矩形网格构架前后两侧的钢筋网片。
[0011]上述装配式网格剪力墙结构体系,其特征是:所述矩形保温板为EPS保温板。
[0012]上述装配式网格剪力墙结构体系,其特征是:所述矩形保温板的四个侧壁上均开有多道凹槽。
[0013]上述装配式网格剪力墙结构体系,其特征是:所述格构梁为内部设置有第一横向钢筋骨架的钢筋混凝土梁,所述格构柱为内部设置有第一竖向钢筋骨架的钢筋混凝土柱,所述上约束暗梁为内部设置有第二横向钢筋骨架的钢筋混凝土梁,所述竖向边缘约束构件为内部设置有第二竖向钢筋骨架的钢筋混凝土柱,所述连接暗柱为内部设置有第三竖向钢筋骨架的钢筋混凝土柱;所述第三竖向钢筋骨架与其左右两侧所连接预制网格剪力墙内所设置的第一竖向钢筋骨架紧固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竖向钢筋骨架、第二竖向钢筋骨架和第三竖向钢筋骨架顶端均与第二横向钢筋骨架紧固连接为一体,所述竖向边缘约束构件内所设置的第二竖向钢筋骨架与其所限位预制网格剪力墙内所设置的第一竖向钢筋骨架紧固连接为一体。
[0014]上述装配式网格剪力墙结构体系,其特征是:所述剪力墙墙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剪力墙墙体紧固连接为一体且相邻两个所述剪力墙墙体的连接处共用一个竖向边缘约束构件,多个所述剪力墙墙体的上约束暗梁连接为一体;所述竖向边缘约束构件的横截面形状为T字形或十字形,相邻两个所述剪力墙墙体的连接处共用的竖向边缘约束构件的横截面形状为十字形。
[001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6]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混凝土用量较小、投入成本较低,施工方便。
[0017]2、结构整体性好、受力性能好且使用效果好,能实现预制网格剪力墙的混凝土墙体、上约束暗梁、竖向边缘约束构件等结构的功能分区,受力性能良好,能满足荷载重复作用需求,并且各功能分区分阶段释放能量,改单一抗震防线为多道抗震防线,因而能有效改善传统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抗震性能。[0018]3、预制网格剪力墙施工简便,易于标准化和批量生产。
[001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施工方便且投入成本较低,能有效解决传统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存在的混凝土量用量大、投入成本较高、结构整体性较差、受力性能较差等问题。
[0020]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预制网格剪力墙内部构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带马牙搓的预制网格剪力墙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带马牙搓的预制网格剪力墙的预制状态示意图。
[0025]图5为本实用新型矩形保温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 一预制网格剪力墙;1-1 一第一横向钢筋骨架;
[0028]1-2—第一竖向钢筋骨架;1-3—矩形保温板; 1-31—燕尾槽;
[0029]1-4一混凝土墙体; 1-5—马牙搓;1-6—钢筋网片;
[0030]2—上约束暗梁; 2-1—第二横向钢筋骨架;
[0031]3—竖向边缘约束构件;3-1—第二竖向钢筋骨架;4一连接暗柱;
[0032]4-1 一第三竖向钢筋骨架;5—外模板;5-1—楔形凹槽;
[0033]6—现浇楼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4]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由多块预制网格剪力墙I拼接而成的剪力墙墙体、将多块所述预制网格剪力墙I连接为一体的上约束暗梁2和两个分别对所述剪力墙墙体左右两侧进行限位的竖向边缘约束构件3,多块所述预制网格剪力墙I布设在同一竖直面上且其由左至右进行布设,相邻两块所述预制网格剪力墙I之间通过连接暗柱4进行连接。多块所述预制网格剪力墙I均为矩形墙体,且多块所述预制网格剪力墙I的竖向高度均相同。所述上约束暗梁2为位于所述剪力墙墙体上的横梁,多块所述预制网格剪力墙I和连接于相邻两块所述预制网格剪力墙I之间的连接暗柱4均与上约束暗梁2紧固连接为一体。所述竖向边缘约束构件3为竖向立柱,两个所述竖向边缘约束构件3分别与所述剪力墙墙体的左右侧壁紧固连接为一体。多块所述预制网格剪力墙I的结构均相同,所述预制网格剪力墙I包括混凝土墙体1-4和浇筑于混凝土墙体1-4内的内部构架。所述内部构架包括多道由上至下布设的格构梁和多个由左至右布设的格构柱,多道所述格构梁均呈水平布设,多个所述格构柱均呈竖直向布设,多道所述格构梁和多个所述格构柱组成一个包含多个矩形网格的矩形网格构架,所述矩形网格构架上的各矩形网格内均嵌装有一块矩形保温板1-3,多道所述格构梁、多个所述格构柱和多个所述矩形网格内所装的矩形保温板1-3均布设在同一竖直面上。多个所述矩形保温板1-3的板厚均相同且其板厚小于预制网格剪力墙I的墙体厚度。
[0035]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预制网格剪力墙I的左右侧壁上均预留有马牙搓1-5。
[0036]实际施工时,所述矩形保温板1-3的结构和尺寸均与所述矩形网格的结构和尺寸一致。所述矩形保温板1-3的长度和宽度均小于600mm。
[0037]所述矩形保温板1-3的板厚d = D-Ad,其中D为预制网格剪力墙I的墙体厚度,Δ d = 70mm?90mm。本实施例中,Δ d = 80mm。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Δ d的取值大小进行相应调整。
[0038]实际施工时,所述格构梁为型钢梁或内部设置有第一横向钢筋骨架1-1的钢筋混凝土梁,所述格构柱为型钢柱或内部设置有第一竖向钢筋骨架1-2的钢筋混凝土柱。本实施例中,所述格构梁为内部设置有第一横向钢筋骨架1-1的钢筋混凝土梁,所述格构柱为内部设置有第一竖向钢筋骨架1-2的钢筋混凝土柱,并且所述格构梁和格构柱均与混凝土墙体1_4烧筑于为一体。
[0039]同时,所述内部构架还包括两个分别布设在所述矩形网格构架前后两侧的钢筋网片1-6。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钢筋网片1-6均与多道所述格构梁内部所设置的第一横向钢筋骨架1-1和多个所述格构柱内部所设置的第一竖向钢筋骨架1-2紧固连接为一体。并且,所述钢筋网片1-6与第一横向钢筋骨架1-1和第一竖向钢筋骨架1-2之间均以焊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0040]本实施例中,所述矩形保温板1-3为EPS保温板。并且,所述矩形保温板1-3为正方形保温板。
[0041]如图5所示,所述矩形保温板1-3的四个侧壁上均开有多道凹槽。多道所述凹槽均呈水平向布设或均呈竖直向布设。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为燕尾槽1-31。实际加工时,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采用其它结构的凹槽。
[0042]本实施例中,多道所述凹槽均呈水平向布设。实际施工时,多道所述凹槽也可以均呈竖直向布设。
[0043]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约束暗梁2为内部设置有第二横向钢筋骨架2-1的钢筋混凝土梁,所述竖向边缘约束构件3为内部设置有第二竖向钢筋骨架3-1的钢筋混凝土柱,所述连接暗柱4为内部设置有第三竖向钢筋骨架4-1的钢筋混凝土柱。所述第三竖向钢筋骨架4-1与其左右两侧所连接预制网格剪力墙I内所设置的第一竖向钢筋骨架1-2紧固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竖向钢筋骨架1-2、第二竖向钢筋骨架3-1和第三竖向钢筋骨架4-1顶端均与第二横向钢筋骨架2-1紧固连接为一体,所述竖向边缘约束构件3内所设置的第二竖向钢筋骨架3-1与其所限位预制网格剪力墙I内所设置的第一竖向钢筋骨架1-2紧固连接为一体。
[0044]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向钢筋骨架1-1包括多道由上至下布设的水平环形钢筋。所述第一竖向钢筋骨架1-2包括多道由左至右布设的竖向环形钢筋。
[0045]本实施例中,所述剪力墙墙体中所包括预制网格剪力墙I的数量为两块。
[0046]实际施工时,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对所述剪力墙墙体中所包括预制网格剪力墙I的数量以及各预制网格剪力墙I的尺寸进行相应调整。
[0047]本实施例中,所述剪力墙墙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剪力墙墙体紧固连接为一体且相邻两个所述剪力墙墙体的连接处共用一个竖向边缘约束构件3,多个所述剪力墙墙体的上约束暗梁2连接为一体;所述竖向边缘约束构件3的横截面形状为T字形或十字形,相邻两个所述剪力墙墙体的连接处共用的竖向边缘约束构件3的横截面形状为十字形。
[0048]如图4所示,对预制网格剪力墙I进行施工时,还需采用外模板5进行成型施工。实际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多个所述矩形保温板1-3组成预制网格剪力墙I的内模板。
[0049]所述外模板5内部成型腔的结构和尺寸均与混凝土墙体1-4的外侧结构和尺寸一致。所述外模板5为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的左右内侧壁上均开有多个用于成型马牙搓1-5的楔形凹槽5-1。实际加工时,所述矩形框架为型钢框架。所述型钢框架的左右侧壁上均开有多个分别供所述型钢梁或第一横向钢筋骨架1-1穿出的横向通孔,所述型钢框架的前后侧壁上均开有多个分别供所述型钢柱或第一竖向钢筋骨架1-2穿出的纵向通孔。
[0050]本实施例中,所述型钢框架由多根型钢节段拼接而成,所述横向通孔和所述纵向通孔均位于相邻两根所述型钢节段的连接处。并且,所述型钢框架为由C型钢焊接而成的框架。
[0051]实际施工时,在所述上约束暗梁2上施工现浇楼板6,所述现浇楼板6与上约束暗梁2浇筑为一体。本实施例中,所述现浇楼板6与上约束暗梁2的上表面相平齐。
[005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装配式网格剪力墙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多块预制网格剪力墙(1)拼接而成的剪力墙墙体、将多块所述预制网格剪力墙(1)连接为一体的上约束暗梁(2)和两个分别对所述剪力墙墙体左右两侧进行限位的竖向边缘约束构件(3),多块所述预制网格剪力墙(1)布设在同一竖直面上且其由左至右进行布设,相邻两块所述预制网格剪力墙(1)之间通过连接暗柱(4)进行连接;多块所述预制网格剪力墙(1)均为矩形墙体,且多块所述预制网格剪力墙(1)的竖向高度均相同;所述上约束暗梁(2)为位于所述剪力墙墙体上的横梁,多块所述预制网格剪力墙(1)和连接于相邻两块所述预制网格剪力墙(1)之间的连接暗柱(4)均与上约束暗梁(2)紧固连接为一体;所述竖向边缘约束构件(3)为竖向立柱,两个所述竖向边缘约束构件(3)分别与所述剪力墙墙体的左右侧壁紧固连接为一体;多块所述预制网格剪力墙(1)的结构均相同,所述预制网格剪力墙(1)包括混凝土墙体(1-4)和浇筑于混凝土墙体(1-4)内的内部构架;所述内部构架包括多道由上至下布设的格构梁和多个由左至右布设的格构柱,多道所述格构梁均呈水平布设,多个所述格构柱均呈竖直向布设,多道所述格构梁和多个所述格构柱组成一个包含多个矩形网格的矩形网格构架,所述矩形网格构架上的各矩形网格内均嵌装有一块矩形保温板(1-3),多道所述格构梁、多个所述格构柱和多个所述矩形网格内所装的矩形保温板(1-3)均布设在同一竖直面上;多个所述矩形保温板(1-3)的板厚均相同且其板厚小于预制网格剪力墙(1)的墙体厚度。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网格剪力墙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网格剪力墙(1)的左右侧壁上均预留有马牙搓(1-5)。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配式网格剪力墙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保温板(1-3)的结构和尺寸均与所述矩形网格的结构和尺寸一致;所述矩形保温板(1-3)的长度和宽度均小于600mm。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配式网格剪力墙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保温板(1-3)的板厚d = D-Λ d,其中D为预制网格剪力墙(1)的墙体厚度,Ad = 70mm~90mmo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配式网格剪力墙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构梁为型钢梁或内部设置有第一横向钢筋骨架(1-1)的钢筋混凝土梁,所述格构柱为型钢柱或内部设置有第一竖向钢筋骨架(1-2)的钢筋混凝土柱。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配式网格剪力墙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构架还包括两个分别布设在所述矩形网格构架前后两侧的钢筋网片(1-6)。
7.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配式网格剪力墙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保温板(1-3)为EPS保温板。
8.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配式网格剪力墙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保温板(1-3)的四个侧壁上均开有多道凹槽。
9.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配式网格剪力墙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构梁为内部设置有第一横向钢筋骨架(1-1)的钢筋混凝土梁,所述格构柱为内部设置有第一竖向钢筋骨架(1-2)的钢筋混凝土柱,所述上约束暗梁(2)为内部设置有第二横向钢筋骨架(2-1)的钢筋混凝土梁,所述竖向边缘约束构件(3)为内部设置有第二竖向钢筋骨架(3-1)的钢筋混凝土柱,所述连接暗柱(4)为内部设置有第三竖向钢筋骨架(4-1)的钢筋混凝土柱;所述第三竖向钢筋骨架(4-1)与其左右两侧所连接预制网格剪力墙⑴内所设置的第一竖向钢筋骨架(1-2)紧固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竖向钢筋骨架(1-2)、第二竖向钢筋骨架(3-1)和第三竖向钢筋骨架(4-1)顶端均与第二横向钢筋骨架(2-1)紧固连接为一体,所述竖向边缘约束构件(3)内所设置的第二竖向钢筋骨架(3-1)与其所限位预制网格剪力墙(I)内所设置的第一竖向钢筋骨架(1-2)紧固连接为一体。
10.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配式网格 剪力墙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力墙墙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剪力墙墙体紧固连接为一体且相邻两个所述剪力墙墙体的连接处共用一个竖向边缘约束构件(3),多个所述剪力墙墙体的上约束暗梁(2)连接为一体;所述竖向边缘约束构件(3)的横截面形状为T字形或十字形,相邻两个所述剪力墙墙体的连接处共用的竖向边缘约束构件(3)的横截面形状为十字形。
【文档编号】E04B2/64GK203808292SQ201420221445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日
【发明者】张程华, 邱继生, 黄炜 申请人:西安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