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楼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4068阅读:6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楼板。



背景技术:

现有的建筑,无论是板楼还是塔楼,都是以框架的形式搭建而成。这种框架式建筑建造周期长、拆除困难、结构体系单一。

未来建筑业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模块化。模块化建筑是将建筑整体划分成多个建筑物单元体结构,这种建筑物单元体的结构就如同一个个火柴盒,但又不局限于方形;多个建筑物单元体拼插、焊接在一起,以类似堆积木的方式组成新型建筑整体。模块化建筑因其独特的架构方式,从而具有建造周期短、拆装方便、结构体系多元化的优势。

目前,有很多有关模块化建筑的文献相继被公开,如文献cn104755678a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建筑物,它是将立柱、楼板、梁等建筑原材料组合成建筑物单元体,然后再将建筑物单元体组合成整幢建筑。这种模块化建筑物仍旧采用普通的建筑材料(如预制板)对建筑进行组装,并不能最优地缩短建造周期,并且其结构体系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够使建筑的建造周期减少、更适用于模块化建筑的混凝土楼板。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楼板,它由预制混凝土板及其下的钢框架组成,预制混凝土板内设有均布的钢筋网,钢筋网端头与钢框架四周连接,钢筋网端头两侧的上部混凝土内设有焊接栓钉。

进一步地,所述钢框架包括由“l”形梁构成的边框,边框中间设有多件“c”形的次梁。

具体的,混凝土楼板是一种带梁楼板,包括楼板和梁,其中,楼板是一块预制混凝土板,预制混凝土板内设有均布的钢筋网,钢筋网端头与钢框架四周连接,钢筋网端头两侧的上部混凝土内设有焊接栓钉。多块钢结构的梁进行组合,组成钢框架,其中,梁包括“l”形梁和“c”形的次梁。其中,“l”形梁围成钢框架的边框,“c”形的次梁穿插在边框内部,与边框一起,组合而成钢框架。

进一步地,所述次梁的底部高于边框的底部。次梁的底部高于边框的底部是为了方便吊顶的安装。

进一步地,次梁的下方布置有吊顶,吊顶的底面与边框的底面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l”形梁截面有向内的压凹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次梁截面有向内的压凹形状。

“l”形梁和次梁的横截面设有向内的压凹形状是为了增强它们横截面的强度。该压凹形状起的作用类似于在一块长板上设置的加强筋,能够有效地防止“l”形梁和次梁产生变形。

进一步地,所述预制混凝土板的上表面设有用于消化混凝土楼板热胀冷缩的预留缝。

由于预制混凝土板容易热胀冷缩,在其表面上开设预留缝则可以消化热胀冷缩。

进一步地,混凝土楼板上设有安装或运输的吊孔。

吊孔的作用是为了方便吊车的起吊和运输。模块化建筑最核心的优势在于其独特的组装技术和运输技术,吊孔的设计更方便混凝土楼板的组装和运输,从而能有效、快速地将整个混凝土楼板堆积、组装。

进一步地,混凝土楼板可以组装成标准集装箱尺寸,角件间距与标准集装箱完全一致。

可以将多块混凝土楼板进行堆叠,放置在标准集装箱中,保证其运输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当混凝土楼板组装成标准集装箱尺寸后,整体放入到标准集装箱中,从而保证整个集装箱内填满需要运输的混凝土楼板,运输时则不会产生因晃动而不稳固的现象。

进一步地,混凝土楼板配有专门的吊钩,吊钩上有防止吊钩转动的卡板。

吊钩上有防止吊钩转动的卡板。吊钩下方有吊杆,在初始位置时,先将吊钩深入到吊孔中,然后旋转吊钩,吊杆也跟着旋转,此时吊杆卡接在吊孔内,卡板卡在吊孔的顶部,在用吊车或者其他起重机械提起吊钩时,由于卡板卡接在吊孔中,使得吊钩无法旋转,吊杆位置固定,能够方便钢结构柱被吊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是一种含梁楼板,它在预制混凝土板下方设置由钢结构梁组合而成的钢框架,由于钢结构梁与普通混凝土梁相比,具有制造周期短的优势,因而这种形式的混凝土楼板更能满足强度高、制造周期短的要求,并且由于钢结构梁的形状、大小可变化性较大,可以组成不同的钢框架,更符合模块化建筑的要求。

在混凝土楼板下方设置由钢结构梁组合而成的钢框架,由于钢结构梁与普通混凝土梁相比,具有制造周期短的优势,因而这种形式的混凝土楼板更能满足强度高、制造周期短的要求,并且由于钢结构梁的形状、大小可变化性较大,可以组成不同的钢框架,更符合模块化建筑的要求。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三维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剖视图;

图3—为图1的侧视剖视图;

图4—为图1的正视剖视图;

图5—为图3中的ⅰ处放大图;

图6—为图4中的ⅱ处放大图;

图7—为图4中的ⅲ处放大图;

图8—为图3中“l”形梁含有压凹形状的ⅰ处放大图;

图9—为图4中次梁含有压凹形状的ⅱ处放大图;

图10—为图4中“l”形梁含有压凹形状的ⅲ处放大图;

图11—为多块混凝土楼板叠放在集装箱内示意图;

图12—为吊钩与吊孔装配示意图;

图13—为吊钩起吊示意图。

图中:1—预制混凝土板,2—钢框架,3—钢筋网,4—焊接栓钉,5—边框,6—次梁,7—“l”形梁,8—短板梁,9—长板梁,10—卡槽,11—吊顶,12—预留缝,13—吊孔,14—压凹形状,15—吊钩,16—卡板,17—吊杆,101—混凝土楼板,102—集装箱,103—角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7所示,一种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楼板101,它由预制混凝土板1及其下的钢框架2组成,预制混凝土板1内设有均布的钢筋网3,钢筋网3端头与钢框架2四周连接,钢筋网3端头两侧的上部混凝土内设有焊接栓钉4。

所述钢框架2包括由“l”形梁7构成的边框5,边框5中间设有多件“c”形的次梁6。具体的,“l”形梁7包括两块短板梁8和两块长板梁9,长板梁9与短板梁8围成箱形,构成边框5;箱型边框5的中间设有多件“c”形的次梁6,次梁6与短板梁8平行。

次梁6的底部高于边框5的底部,次梁6的底部设有用于安装吊顶11的卡槽10。具体的,次梁6的下方布置有吊顶11,吊顶11的底面与边框5的底面平齐。

预制混凝土板1的上表面设有用于消化混凝土楼板热胀冷缩的预留缝12。

混凝土楼板1上设有安装或运输的吊孔13。具体的,吊孔13对称地安装在两个长板梁9的上表面。

实施例2

如图1~图4和图8~图10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其不同点在于:所述“l”形梁7截面有向内的压凹形状14,次梁6截面有向内的压凹形状14;具体的,长板梁9与短板梁8上均设有向内的压凹形状14,该压凹形状14是为了加强“l”形梁7和次梁6的强度。

实施例3

如图11所示,多块混凝土楼板101叠放,安装在集装箱102中,其中:混凝土楼板101组装成标准集装箱102尺寸,角件103间距与标准集装箱102完全一致。这样组合,可以方便混凝土楼板101的装载与运输。

实施例4

如图12和图13所示,混凝土楼板101配有专门的吊钩15。在需要使用吊车或者其他起重机械将混凝土楼板101吊起时,应将吊钩安装在吊孔13内。

吊钩15上有防止吊钩15转动的卡板16。吊钩15下方有吊杆17,在初始位置时,先将吊钩15深入到中,然后旋转吊钩15,吊杆17也跟着旋转,此时吊杆17卡接在吊孔13内,卡板16卡在吊孔13的顶部,在用吊车或者其他起重机械提起吊钩15时,由于卡板16卡接在吊孔13中,使得吊钩15无法旋转,吊杆17位置固定,能够方便混凝土楼板101被吊起。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同等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