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输配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7015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特殊环境下的混凝土施工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井下喷浆作业的混凝土输配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煤矿在掘进巷道和开拓岩巷道施工过程中,多采用锚喷支护,通过锚杆与喷射混凝土与围岩共同形成承载结构,限制围岩变形的自由发展,防止岩体松散坠落,从而达到维护巷道安全的目的。而其中的混凝土喷浆之前需要先将混凝土原料运至井下,通过一系列人力直接操作,具体见下文。

目前,煤矿井下喷浆前的准备工序大体包括以下步骤具体过程为:当沙石混合料和水泥运料车到达施工现场后,至少用2个人使用铁锹从矿车将这两种物料按比例铲到另一个容器,在容器内再用至少1个人进行混合均匀,成为水泥混合料,然后再将水泥混合料运到喷浆机附近,第三次人工用铁锹铲到喷浆机内。根据掘进进尺的高低,每个班用料大约7到12立方米,大约4至6个1.5吨的矿车的容量。在此过程中,掺料、混料、上料全部人工使用铁锹完成。在此过程中,消耗大量人员体力劳动,且喷浆料配比、混合等不均匀,且有粉尘产生。从上述描述中,明显可以看出井下混凝土处理工序花费了较多的人力,并且通过人力直接进行的各工序中明显存在不足之处。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井下制运混凝土工序花费人力过多,且混凝土配比难控制等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输配料装置,该混凝土输配料装置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井下制运混凝土工序花费人力过多,且混凝土配比难控制等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混凝土输配料装置,用于井下喷浆作业,包括定比卸料车和搅拌上料机,定比卸料车包括水泥厢和砂石厢,水泥厢和砂石厢体积按照混凝土中水泥与砂石的比例设置,水泥厢内设有输送水泥出厢的第一螺旋输送装置,砂石厢内设有输送砂石出厢的第二螺旋输送装置,第一螺旋输送装置和第二螺旋输送装置转速按照水泥厢与砂石厢体积比设置,第一螺旋输送装置和第二螺旋输送装置下方焊接设有接料装置。

优选的,上述混凝土输配料装置中,定比卸料车还包括带动第一螺旋输送装置和第二螺旋输送装置转动输料的传动装置,传动装置包括分别与第一螺旋输送装置和第二螺旋输送装置各自主转轴固定连接的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之间的传动比按照水泥厢与砂石厢体积比设置,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通过链条连接,传动装置还包括带动螺旋输送装置转动的转动输出装置。

优选的,上述混凝土输配料装置中,螺旋输送装置的输出侧设置有将定比卸料车一端抬升的举升千斤顶。

优选的,上述混凝土输配料装置中,定比卸料车顶部设有可掀开式盖板。

优选的,上述混凝土输配料装置中,搅拌上料机包括进料端伸入所述接料装置内的上料螺旋输送机,还包括设置于上料螺旋输送机下部的位置调节装置,上料螺旋输送机通过位置调节装置与底盘连接。

优选的,上述混凝土输配料装置中,置调节装置包括竖直设置于底盘与上料螺旋输送机之间的竖支架,竖支架与底盘之间设有调节竖支架在底盘上的水平位置的旋转调节结构。

优选的,上述混凝土输配料装置中,竖支架和所述上料螺旋输送机之间还设置有横支架,横支架上设有通过旋转伸缩调节长度的丝杠丝筒组件。

优选的,上述混凝土输配料装置中,上料螺旋输送机的出料端设置有可旋转式出料口。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井下喷浆作业的混凝土输配料装置,包括定比卸料车和搅拌上料机,定比卸料车包括水泥厢和砂石厢,水泥厢和砂石厢体积按照混凝土中水泥与砂石的比例设置,水泥厢内设有输送水泥出厢的第一螺旋输送装置,砂石厢内设有输送砂石出厢的第二螺旋输送装置,第一螺旋输送装置和第二螺旋输送装置转速按照水泥厢与砂石厢体积比设置,第一螺旋输送装置和第二螺旋输送装置下方设有接料装置。本发明提供的混凝土输配料装置,采用自动卸料方式工作,不需人力直接参与,直接将原料卸出,同时由于定比卸料车的螺旋输送装置可按照砂石水泥的比例,确定各自的转速比,所以也就能够做到按照所需的比例将水泥和砂石卸下,不仅不需要人力进行卸料并将原料混合搅拌,而且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制备的混凝土各原料配比的准确度也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输配料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比卸料车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比卸料车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比卸料车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搅拌上料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搅拌上料机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井下喷浆作业的混凝土输配料装置,以解决井下制运混凝土工序花费人力过多,且混凝土配比难控制等问题。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4,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输配料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定比卸料车的侧视结构示意图、正视结构示意图和俯视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井下喷浆作业的混凝土输配料装置,包括定比卸料车1和搅拌上料机2,定比卸料车1包括水泥厢101和砂石厢102,水泥厢101和砂石厢102体积按照混凝土中水泥与砂石的比例设置,水泥厢101内设有输送水泥出厢的第一螺旋输送装置103,砂石厢102内设有输送砂石出厢的第二螺旋输送装置104,第一螺旋输送装置103和第二螺旋输送装置104转速按照水泥厢101与砂石厢102体积比设置,第一螺旋输送装置103和第二螺旋输送装置104下方设有接料装置105。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混凝土输配料装置总体上由定比卸料车1和搅拌上料机2组合而成,定比卸料车1内的容纳原料的车厢按照实际情况所需要的水泥和砂石比例设计,如通常采用水泥、砂石1:3的比例配置混凝土,而在此水泥厢101与砂石厢102的体积比就设置为大约1:3,同样为了保证混合均匀,卸料用的两组螺旋输送装置的输送速度也按照各自对应的原料设置,例如水泥和砂石的输出速度也设置为1:3。

本发明提供的混凝土输配料装置,采用自动卸料方式工作,不需人力直接参与,直接将原料卸出,同时由于定比卸料车1的螺旋输送装置可按照砂石水泥的比例,确定各自的转速比,所以也就能够做到按照所需的比例将水泥和砂石卸下,不仅不需要人力进行卸料并将原料混合搅拌,而且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制备的混凝土各原料配比的准确度也更好。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两组螺旋输送装置的设计,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定比卸料车1还包括带动第一螺旋输送装置103和第二螺旋输送装置104转动输料的传动装置,传动装置包括分别与第一螺旋输送装置103和第二螺旋输送装置104各自主转轴固定连接的第一链轮108和第二链轮109,第一链轮108与第二链轮109之间的传动比按照水泥厢101与砂石厢102体积比设置,第一链轮108与第二链轮109通过链条110连接,传动装置还包括带动螺旋输送装置转动的转动输出装置107。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螺旋输送装置主要包括绕主转轴旋转的具有一定长度的螺旋叶片,和容纳螺旋叶片的柱状空腔,此处两组螺旋输送装置的主转轴上安装周向与主转轴固定的链轮,通过转动输出装置107令一组螺旋输送装置转动,在链轮和链条110的带动下,另一组螺旋输送装置按照既定的链轮传动比转动。

采用这种链轮链条110装置令第一螺旋输送装置103和第二螺旋输送装置104完成定比转动的技术方案,实施传动稳定结构简单,且装置所需占据的空间相对较小,能够出色完成既定技术任务。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定比卸料车1的实际应用效果,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螺旋输送装置的输出侧设置有将定比卸料车1一端抬升的举升千斤顶106。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举升千斤顶106安装于定比卸料车1上靠近出料端的位置附近,举升千斤顶106另一端稳固支撑于定比卸料车1的下方支撑物。

采用这种技术方案,使用举升千斤顶106将定比卸料车1出料端抬升起一定高度,以便螺旋输送装置进行卸料工作,在卸料车及其车厢内制造一定的倾斜角度有助于螺旋输送装置将车厢内的原料全部卸处,减少车内的原料残留;这种设计同时将卸料车一端抬起给卸料口下方设置的接料装置105留下空间。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定比卸料车1的原料保存效果,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定比卸料车1顶部设有可掀开式盖板111。

采用这种设置可掀开式盖板111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防止在运输或存放过程中水进入水泥厢101,造成水泥提前凝固,优化了技术方案中原料的保存效果。

请参阅图1、图5和图6,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输配料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搅拌上料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和侧视结构示意图。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混凝土输配料装置的实用效果,进一步节约人力参与工作,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搅拌上料机2包括进料端伸入所述接料装置105内的上料螺旋输送机21,还包括设置于上料螺旋输送机21下部的位置调节装置22,上料螺旋输送机21通过位置调节装置22与底盘23连接。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上料螺旋输送机21的进料端直接伸入接料装置105,令上料螺旋输送机21从接料装置105内直接获得需传送的原料,上料螺旋输送机21下部安装有调节装置用于调整上料螺旋输送机21的高度和位置保证上料螺旋输送机21一端与定比卸料车1处于理想衔接位置,上料螺旋输送机21的另一端与喷浆机也能够正确衔接,另外位置调节装置22设置于上料螺旋输送机21与底盘23位置之间也对上料螺旋输送机21起到支撑作用。

采用这种在接料装置105处设置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搅拌上料机2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优化了上述各实施例中装置总体节约人力的技术效果。通过上料螺旋输送机21对接料装置105中的原料进行搅拌和混合,并且进一步将混合成品输送至喷浆机处,不仅省去了人力进行混料并上料的工序,采用机械操作代替,优化了混合效果,令混合更加均匀,同时大大加快了工序进程,节约了时间成本,鉴于混凝土硬化时间有限,也就留给了后续喷浆等工序更加充裕的时间。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混凝土输配料装置的实用效果,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位置调节装置22包括竖直设置于底盘23与上料螺旋输送机21之间的竖支架221,竖支架221与底盘23之间设有调节竖支架221在底盘23上的水平位置的旋转调节结构。

采用这种竖支架221的技术方案,通过竖支架221的旋转调节结构在与车盘平行的平面内旋转,以实现搅拌上料机2与定比卸料矿车、喷浆机(配套设备)的水平位置的调节,令对接更加容易完成,令技术方案的可实施性大大提升。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混凝土输配料装置的实用效果,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竖支架221和所述上料螺旋输送机21之间还设置有横支架222,横支架222上设有通过旋转伸缩调节长度的丝杠丝筒组件223。

通过转动调节丝杠丝筒组件223,带动上料螺旋输送机21整体倾斜一定角度,使得其进料口更加容易进入定比卸料车1接料装置105内,令对接更加容易完成,进一步使技术方案的可实施性大大提升。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搅拌上料机2的实用效果,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上料螺旋输送机21的出料端设置有可旋转式出料口24。

采用这种可旋转式出料口24的设计方案主要是为了应对不同工况下上料螺旋输送机21的出料口与喷浆机的进料口很难完成对接的情况,可旋转的出料口更容易适应不同的位置情况,令混凝土的喷浆相关工序更加顺利的进行。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