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预制墙板及其构成的装配式建筑和建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12283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预制墙板及其构成的装配式建筑和建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凝土预制墙板及其构成的建筑。



背景技术:

目前,为改善传统的先绑扎钢筋再现浇混凝土的建筑施工方式所造成的施工速度慢、施工现场脏乱差的问题,建筑行业已经实施产业化的施工方式,不仅提高速度、施工现场整洁,而且能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产业化的施工方式中,大面积的普通墙体、拐角处及安装门窗的墙体都采用预制构件组装而成。其中组装成用于安装门窗的墙体的预制构件,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如果设计不合理,所组成墙体的强度也容易达不到使用要求。

发明专利CN101985856公开了一种免拆除的内有交叉孔的预制钢筋砼模板及制作方法,该专利的模板采用钢筋砼预制板,板内开有纵向贯通孔洞和横向贯通孔洞,这些纵向贯通孔洞和横向贯通孔洞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空心交叉孔道。发明专利CN102061803公开了一种基于交叉孔预制钢筋砼模板的剪力墙结构建筑及建造方法,即采用发明专利CN101985856的模板进行围合建筑时,在四通八达的空心交叉孔道中穿设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并填充砼形成现浇砼剪力墙结构。这种方法的缺点是:(1)所需穿设的横向钢筋和竖向钢筋数量非常多;(2)在围合建筑时,如果墙体的长度超过5米,甚至达到10米以上,那么横向钢筋需要在长长的孔道的一端穿设至另一端,施工非常困难。

本申请人的发明专利(申请号:201510523003.8)公开了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及其构成的装配式建筑,相邻两块混凝土构件的连接方式采用的是在板内水平钢筋端部连接预埋件加插入对拉螺栓,属于间接连接的方式。这种方法的缺点是:(1)墙体水平钢筋和预埋件的焊接制作和检查焊点的工作量非常庞大,生产成本高;(2)预埋件的后期清理保护工作很困难;(3)对拉螺栓的用量很大,带来的现场施工工作量也很大,包括对拉螺栓的拧入、拧入量检测、对拉螺栓的检验复试等等;(4)构件外观复杂,后期采用混凝土填补的工作量较大;(5)构件内部因为没有横孔,混凝土的贯通性较差,导致建筑墙体的稳定性和抗震性无 法满足高层建筑的要求,尤其是15层以上的建筑物;(6)墙板内的纵向圆孔尺寸较小,不便于混凝土的浇注和振捣,且无法放入柱子钢筋,导致建筑墙体的强度和抗震性能无法满足高层建筑的要求,尤其是15层以上的建筑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预制墙板。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由本发明混凝土预制墙板所构成的装配式建筑。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预制墙板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第四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方法。

一种混凝土预制墙板,墙板内设有贯通的纵孔,其中,墙板内设有不贯通的横向孔洞。

作为上述的混凝土预制墙板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横向孔洞与纵孔相互贯通。

作为上述的混凝土预制墙板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横向孔洞中平行于墙板侧面的截面的尺寸≥80X80mm;所述墙板的上下两侧边上设有沿墙板宽度方向左右贯通的凹槽,凹槽中平行于墙板侧面的截面的形状为开口的长方形、正方形、梯形或者半圆形;所述墙板的板体内沿高度、宽度和厚度方向分别分布有墙体竖向筋、墙体水平筋和墙体拉筋,所述墙体竖向筋、墙体水平筋和墙体拉筋相互连接构成钢筋笼;所述纵孔中平行于墙板底面的截面的尺寸≥200X100mm;上下两个横向孔洞之间的间隔≥80mm;墙板的板体为混凝土预制。

作为混凝土预制墙板的更一步改进,可以优选为,其中,墙板内设有2个纵孔;墙板的左右两侧边上设有沿墙板高度方向上下贯通的纵向开口凹槽,所述纵向开口凹槽中平行于墙板底面的截面的尺寸≥100X100mm;

所述纵向开口凹槽内设有多个横向孔洞;位于墙板内左侧一排的横向孔洞与墙板内左侧的纵孔相互贯通;位于墙板内右侧一排的横向孔洞与墙板内右侧的纵孔相互贯通;位于墙板内左侧一排的横向孔洞的深度为墙板的左侧外沿与墙板内左侧的纵孔右侧面之间的距离,其尺寸≥100mm;位于墙板内右侧一排的横向孔洞的深度为墙板的右侧外沿与墙板内右侧的纵孔左侧面之间的距离,其尺寸≥100mm。

作为混凝土预制墙板的更一步改进,还可以优选为,其中,墙板内设有1个纵孔;墙板的左侧边上设有沿墙板高度方向上下贯通的纵向开口凹槽,所述纵向开口凹槽中平行于墙板底面的截面的尺寸≥100X100mm;所述纵向开口凹槽内设有多个横向孔洞;位于墙板内的横向孔洞与墙板内的纵孔相互贯通;横向孔洞的深度为墙板的左侧外沿与墙板内的纵孔右侧面之间的距离,其尺寸≥50mm;

墙板的右侧板的上沿比由上至下算起的第一个横向孔洞的下沿低0~60cm,在墙板的右上角形成一个直角缺口。

作为混凝土预制墙板的更一步改进,还可以优选为,其中,墙板内设有1个纵孔;墙板内左侧设有多个横向孔洞;位于墙板内的横向孔洞与墙板内的纵孔相互贯通;横向孔洞的深度为墙板的左侧外沿与墙板内的纵孔右侧面之间的距离,其尺寸≥50mm;所述纵孔的左侧面与墙板的右侧外沿之间的距离≥300mm;

墙板的右侧板的上沿比由上至下算起的第一个横向孔洞的下沿低0~60cm,在墙板的右上角形成一个直角缺口。

一种装配式建筑,采用上述的混凝土预制墙板,其中,混凝土预制墙板中带纵向边孔的侧面相互对接形成若干块大块墙板,若干块所述大块墙板的带纵向边孔的侧面对接围合成墙体;墙体的纵孔中设置有竖直钢筋网片或钢筋笼;墙体的转角处设置有“L”型现浇柱,墙体的“T”型交叉处设置有“T”型现浇柱;相邻两个混凝土预制墙板的横向孔洞所形成的通孔中穿设有水平钢筋;混凝土预制墙板的横向孔洞与“L”型现浇柱或“T”型现浇柱的相结合处的横向孔洞形成的通孔中穿设有水平钢筋,穿设的水平钢筋伸入到“L”型或“T”型现浇柱边缘;

所述通孔中穿设的水平钢筋与墙板中钢筋笼的墙体水平筋构成搭接连接满足高层建筑要求的搭接连接长度;混凝土预制墙板与“L”型现浇柱或“T”型现浇柱之间的横向孔洞中穿设的水平钢筋与预制墙板中钢筋笼的水平钢筋构成满足高层建筑要求的搭接连接长度;所述孔洞内浇筑有混凝土。

本发明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其中还采用了另一种混凝土预制墙板,所述墙板内设有横向孔洞,横向孔洞左右贯通墙板;

横孔中平行于墙板侧面的截面的尺寸≥80X80mm;墙板的上下侧边上设有沿墙板宽度方向左右贯通的凹槽;凹槽中平行于墙板侧面的截面的形状为开口的梯形或者长方形;

墙板的板体内沿高度、宽度和厚度方向分别分布有墙体竖向筋、墙体水平筋和墙体拉筋,墙体竖向筋、墙体水平筋和墙体拉筋相互连接构成钢筋笼;墙板的板体为混凝土预制;

墙板的左侧边、右侧边或者左右两侧边上设有沿墙板高度方向上下贯通的纵向开口凹槽,纵向开口凹槽中平行于墙板底面的截面的尺寸为≥100X100mm。

一种混凝土预制墙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混凝土,组装模具、钢筋笼和配套预埋件;

(2)放置纵向芯管和横向芯管,横向芯管不贯穿钢筋笼;

(3)将混凝土置于模具的模腔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抽出芯管,再次进行养护,达到出模强度后出模。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先安放纵向钢筋;

(2)安放第一块墙板;

(3)在第一块墙板的不贯通的横向孔洞中放置水平钢筋;

(4)将第二块墙板安放于第一块墙板相邻的位置;

(5)将横向孔洞中的水平钢筋向第二块墙板的方向拨动,使其部分伸入到第二块墙板的横向孔洞内;

(6)所有孔洞内浇筑混凝土。

本发明的混凝土预制墙板及其构成的建筑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突出效果在于:

(1)同专利CN101985856、专利CN102061803相比,本发明采用在墙板边肋预留横向孔洞,插入符合国家搭接长度的水平钢筋,无需开设贯通整个墙板的横孔,插入的水平钢筋长度大大缩短,节约了成本,减少了穿设横向钢筋的工作量和施工难度,且该方法实施简单、方便、有效,可以取得良好的抗震效果。

(2)本发明的墙板无需连接预埋件,因此,在生产时减少了大量钢筋与预埋件的焊接制作和检查工作量,也减少了预埋件的防护工作和后期的清理保护等工作,大大的节约生产成本;在施工时,大大减少了现场施工的工作量(如:减少对拉螺栓的拧入量,拧入量检测以及对拉螺栓的检验复试等等),同时也节约了成本。

(3)本发明的墙板取消了拧入螺栓的预留孔,这样的构件外观更加整洁;也减少了后期的填补作业;同样也节约了成本。

(4)本发明的墙板两边肋开启插入水平钢筋的预留横向孔洞,大大的提高了混凝土相互贯通,增加了建筑墙体的稳定性和抗震性,尤其适用于15层以上的建筑物。

(5)同专利申请(申请号:201510523003.8)相比,本发明墙板的纵孔的截面尺寸更大,方便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而且孔洞变大了,可以把原来的孔洞内的梯子钢筋变成柱子钢筋,提高了建筑墙体的强度和抗震性能,尤其适用于15层以上的建筑物。

(6)本发明的墙板中不贯通的横向孔洞和纵孔相互贯通,便于混凝土的浇筑。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混凝土预制墙板及其构成的装配式建筑和建造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a为实施例1的混凝土预制墙板的主视图的剖视图;

图1b为实施例1的混凝土预制墙板的左视图;

图1c为实施例1的混凝土预制墙板的沿图1a中“A-A”处的水平截面图;

图1d为实施例1的混凝土预制墙板的主视图;

图1e为实施例1的混凝土预制墙板的右视图;

图2a为实施例2的混凝土预制墙板的主视图的剖视图;

图2b为实施例2的混凝土预制墙板的左视图;

图2c为实施例2的混凝土预制墙板的右视图;

图2d为实施例2的混凝土预制墙板的沿图2a中“B-B”处的水平截面图;

图3a为实施例3的混凝土预制墙板的主视图的剖视图;

图3b为实施例3的混凝土预制墙板的沿图3a中“C-C”处的水平截面图;

图4a为实施例4的混凝土预制墙板的主视图的剖视图;

图4b为实施例4的混凝土预制墙板的沿图4a中“D-D”处的水平截面图;

图5a为实施例5的混凝土预制墙板的主视图的剖视图;

图5b为实施例5的混凝土预制墙板的沿图5a中“E-E”处的水平截面图;

图6a为实施例6的混凝土预制墙板的主视图的剖视图;

图6b为实施例6的混凝土预制墙板的沿图6a中“F-F”处的水平截面图;

图7为由若干块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混凝土预制墙板围合而成的建筑物的俯视图的剖视图;

其中,71-门或者窗,72-实施例1的混凝土预制墙板,73-实施例2的混凝土预制墙板,74-“T”型现浇柱,75-穿设在两块墙板的横向孔洞围成的空腔内的水平钢筋;76-“L”型现浇柱。

图8为实施例2的混凝土预制墙板围合而成的门窗洞口的主视图的剖视图;

其中,81-实施例2的混凝土预制墙板,82-门框洞口模壳。

图9a为由实施例1的混凝土预制墙板和实施例2的混凝土预制墙板围合而成的墙体的主视图的剖视图;

图9b为由实施例1的混凝土预制墙板和实施例2的混凝土预制墙板围合而成的墙体的俯视图的剖视图;

其中,91-实施例1的混凝土预制墙板;92-穿设在两块墙板的横向孔洞围成的空腔内的 水平钢筋;93-竖向钢筋;94-楼板;95-“L”型现浇柱。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结合图1a-图1e所示,一种混凝土预制墙板,墙板内设有2个纵孔111、112,纵孔111、112上下贯通墙板;墙板内左侧设有多个横向孔洞121,墙板内右侧设有多个横向孔洞122,横向孔洞121、122左右不贯通墙板。

纵孔111、112中平行于墙板底面的截面的尺寸≥200X100mm;横向孔洞121、122中平行于墙板侧面的截面的尺寸≥80X80mm;墙板的上侧边上设有沿墙板宽度方向左右贯通的凹槽15,墙板的下侧边上设有沿墙板宽度方向左右贯通的凹槽16。凹槽15、16的高度为0-120mm。

凹槽15、16中平行于墙板侧面的截面的形状为开口的梯形或者长方形;墙板的板体内沿高度、宽度和厚度方向分别分布墙体竖向筋191、墙体水平筋192和墙体拉筋193,墙体竖向筋191、墙体水平筋192和墙体拉筋193相互连接构成钢筋笼;上下两个横向孔洞之间的间隔≥80mm;墙板的板体为混凝土预制;所述横向孔洞121、122的深度大于或者等于为保证相邻两块墙板构成的墙体的稳定性所需要的钢筋搭接长度。

墙板的左右两侧边上设有沿墙板高度方向上下贯通的纵向开口凹槽13、14,所述纵向开口凹槽13、14中平行于墙板底面的截面的尺寸≥100X100mm;所述纵向开口凹槽13、14内设有多个横向孔洞。

位于墙板内左侧一排的横向孔洞121与墙板内左侧的纵孔111相互贯通;位于墙板内右侧一排的横向孔洞122与墙板内右侧的纵孔112相互贯通;位于墙板内左侧一排的横向孔洞的深度为墙板的左侧外沿与墙板内左侧的纵孔右侧面之间的距离,其尺寸≥100mm;位于墙板内右侧一排的横向孔洞的深度为墙板的右侧外沿与墙板内右侧的纵孔左侧面之间的距离,其尺寸≥100mm;

墙板的下侧边上间隔设有若干个沿墙板厚度方向贯通的缺口;缺口包括中间缺口17、左侧边缺口181和右侧边缺口182;所述中间缺口17的数量为1个,左侧边缺口181的数量为1个,右侧边缺口182的数量为1个。中间缺口17沿墙板宽度方向的截面为等腰梯形;左侧边缺口181和右侧边缺口182沿墙板宽度方向的截面均为直角梯形。当该墙板形成的墙体或者建筑在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灌满墙板中的孔洞后,从中间缺口17、左侧边缺口181和右侧边缺口182流出,保证墙板与地板相互胶结牢固。

纵孔111的右侧面与纵孔112的左侧面之间的距离为40-300mm。

该墙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混凝土,组装模具、钢筋笼和配套预埋件;钢筋笼由墙体竖向筋、墙体水平筋和墙体拉筋相互连接构成;

(2)在钢筋笼中放置纵向芯管,钢筋笼中左右两侧放置同等数量的横向芯管,横向芯管不贯穿钢筋笼,横向芯管长度≥100mm;纵向芯管平行于墙板底面的截面的尺寸≥200X100mm;横向芯管平行于墙板侧面的截面的尺寸≥80X80mm;上下两个横向芯管之间的间隔≥80mm;左右两根横向芯管之间的距离为40-300mm;左侧一排的横向芯管与左侧的纵向芯管相互贯通;右侧一排的横向芯管与右侧的纵向芯管相互贯通;

(3)将混凝土置于模具的模腔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抽出芯管,再次进行养护,达到出模强度后出模;

其中,上述模具的上侧边上设有沿墙板宽度方向左右贯通的凸台,模具的下侧边上设有沿墙板宽度方向左右贯通的凸台;凸台的高度均为0-120mm。模具的左右两侧边上设有沿墙板高度方向上下贯通的纵向凸台,纵向凸台中平行于墙板底面的截面的尺寸≥100X100mm。模具的下侧边上间隔设有若干个沿墙板厚度方向贯通的凸台;凸台包括中间凸台、左侧边凸台和右侧边凸台;中间凸台的数量为1个,左侧边凸台的数量为1个,右侧边凸台的数量为1个。中间凸台沿墙板宽度方向的截面为等腰梯形;左侧边凸台和右侧边凸台沿墙板宽度方向的截面均为直角梯形。

实施例2

结合图2a-图2d所示,一种混凝土预制墙板,墙板内设有1个纵孔21,纵孔21上下贯通墙板;墙板内左侧设有多个横向孔洞22,所述横向孔洞22左右不贯通墙板。

纵孔21中平行于墙板底面的截面的尺寸≥200X100mm;横向孔洞22中平行于墙板侧面的截面的尺寸≥80X80mm;墙板的上侧边上设有沿墙板宽度方向左右贯通的凹槽25,墙板的下侧边上设有沿墙板宽度方向左右贯通的凹槽26。凹槽25、26的高度为0-120mm。

凹槽25、26中平行于墙板侧面的截面的形状为开口的梯形或者长方形;墙板的板体内沿高度、宽度和厚度方向分别分布墙体竖向筋291、墙体水平筋292和墙体拉筋293,墙体竖向筋291、墙体水平筋292和墙体拉筋293相互连接构成钢筋笼;上下两个横向孔洞之间的间隔≥80mm;墙板的板体为混凝土预制;所述横向孔洞22的深度大于或者等于为保证相邻两块墙板构成的墙体的稳定性所需要的钢筋搭接长度。

墙板的左侧边上设有沿墙板高度方向上下贯通的纵向开口凹槽23,所述纵向开口凹槽23 中平行于墙板底面的截面的尺寸≥100X100mm;所述纵向开口凹槽23内设有多个横向孔洞;位于墙板内的横向孔洞与墙板内的纵孔相互贯通;横向孔洞的深度为墙板的左侧外沿与墙板内的纵孔右侧面之间的距离,其尺寸≥50mm;

墙板的下侧边上间隔设有若干个沿墙板厚度方向贯通的缺口;缺口包括中间缺口27和左侧边缺口28;所述中间缺口27的数量为1个,左侧边缺口28的数量为1个;中间缺口27沿墙板宽度方向的截面为等腰梯形;左侧边缺口28沿墙板宽度方向的截面为直角梯形。当该墙板形成的墙体或者建筑在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灌满墙板中的孔洞后,从中间缺口27和左侧边缺口28流出,保证墙板与地板相互胶结牢固。

墙板的右侧板201的上沿比由上至下算起的第一个横向孔洞221的下沿低0~60cm,在墙板的右上角形成一个直角缺口24。

该墙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混凝土,组装模具、钢筋笼和配套预埋件;钢筋笼由墙体竖向筋、墙体水平筋和墙体拉筋相互连接构成;

(2)在钢筋笼中放置纵向芯管和横向芯管,横向芯管不贯穿钢筋笼,横向芯管长度≥50mm;纵向芯管平行于墙板底面的截面的尺寸≥200X100mm;横向芯管平行于墙板侧面的截面的尺寸≥80X80mm;上下两个横向芯管之间的间隔≥80mm;横向芯管与纵向芯管相互贯通;

(3)将混凝土置于模具的模腔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抽出芯管,再次进行养护,达到出模强度后出模。

其中,上述模具的上侧边上设有沿墙板宽度方向左右贯通的凸台,模具的下侧边上设有沿墙板宽度方向左右贯通的凸台;凸台的高度均为0-120mm。模具的左侧边上设有沿墙板高度方向上下贯通的纵向凸台,纵向凸台中平行于墙板底面的截面的尺寸≥100X100mm。模具的下侧边上间隔设有若干个沿墙板厚度方向贯通的凸台,凸台包括中间凸台、左侧边凸台;中间凸台的数量为1个,左侧边凸台的数量为1个;中间凸台沿墙板宽度方向的截面为等腰梯形;左侧边凸台沿墙板宽度方向的截面为直角梯形。模具的右上角设有直角凸台,高度≥160cm。

实施例3

结合图3a和图3b所示,一种混凝土预制墙板,墙板内设有1个纵孔31,纵孔31上下贯通墙板;墙板内左侧设有多个横向孔洞32,所述横向孔洞32左右不贯通墙板。

纵孔31中平行于墙板底面的截面的尺寸≥200X100mm;横向孔洞32中平行于墙板侧面的截面的尺寸≥80X80mm;墙板的上下侧边上设有沿墙板宽度方向左右贯通的凹槽;凹槽的高度为0-120mm。

凹槽中平行于墙板侧面的截面的形状为开口的梯形或者长方形;墙板的板体内沿高度、宽度和厚度方向分别分布墙体竖向筋391、墙体水平筋392和墙体拉筋393,墙体竖向筋391、墙体水平筋392和墙体拉筋393相互连接构成钢筋笼;上下两个横向孔洞之间的间隔≥80mm;墙板的板体为混凝土预制;所述横向孔洞32的深度大于或者等于为保证相邻两块墙板构成的墙体的稳定性所需要的钢筋搭接长度。

位于墙板内的横向孔洞32与墙板内的纵孔31相互贯通;横向孔洞32的深度为墙板的左侧外沿与墙板内的纵孔31右侧面之间的距离,其尺寸≥50mm;所述纵孔31的左侧面与墙板的右侧外沿之间的距离≥300mm;

墙板的下侧边上设有1个沿墙板厚度方向贯通的缺口34;缺口为中间缺口;缺口34沿墙板宽度方向的截面为等腰梯形。当该墙板形成的墙体或者建筑在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灌满墙板中的孔洞后,从缺口34流出,保证墙板与地板相互胶结牢固。

墙板的右侧板的上沿比由上至下算起的第一个横向孔洞的下沿低0~60cm,在墙板的右上角形成一个直角缺口33。

该墙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混凝土,组装模具、钢筋笼和配套预埋件;钢筋笼由墙体竖向筋、墙体水平筋和墙体拉筋相互连接构成;

(2)在钢筋笼中放置纵向芯管和横向芯管,横向芯管不贯穿钢筋笼,横向芯管长度≥50mm;纵向芯管平行于墙板底面的截面的尺寸≥200X100mm;横向芯管平行于墙板侧面的截面的尺寸≥80X80mm;上下两个横向芯管之间的间隔≥80mm;横向芯管与纵向芯管相互贯通;

(3)将混凝土置于模具的模腔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抽出芯管,再次进行养护,达到出模强度后出模。

其中,上述模具的上侧边上设有沿墙板宽度方向左右贯通的凸台,模具的下侧边上设有沿墙板宽度方向左右贯通的凸台;凸台的高度均为0-120mm。模具的下侧边上间隔设有若干个沿墙板厚度方向贯通的中间凸台,中间凸台沿墙板宽度方向的截面为等腰梯形。模具的右上角设有直角凸台,高度≥160cm。

实施例4

结合图4a和图4b所示,一种混凝土预制墙板,墙板内设有1个纵孔41,纵孔41上下贯通墙板;墙板内左侧设有多个横向孔洞42,所述横向孔洞42左右不贯通墙板。

纵孔41中平行于墙板底面的截面的尺寸≥200X100mm;横向孔洞42中平行于墙板侧面的截面的尺寸为≥80X80mm;墙板的上下侧边上设有沿墙板宽度方向左右贯通的凹槽;凹槽的高度为0-120mm。

凹槽中平行于墙板侧面的截面的形状为开口的梯形或者长方形;墙板的板体内沿高度、宽度和厚度方向分别分布墙体竖向筋491、墙体水平筋492和墙体拉筋493,墙体竖向筋491、墙体水平筋492和墙体拉筋493相互连接构成钢筋笼;上下两个横向孔洞之间的间隔≥80mm;墙板的板体为混凝土预制;所述横向孔洞42的深度大于或者等于为保证相邻两块墙板构成的墙体的稳定性所需要的钢筋搭接长度。

位于墙板内的横向孔洞42与墙板内的纵孔41相互贯通;横向孔洞42的深度为墙板的左侧外沿与墙板内的纵孔41右侧面之间的距离,其尺寸≥50mm;所述纵孔41的左侧面与墙板的右侧外沿之间的距离≥300mm;

墙板的下侧边上设有1个沿墙板厚度方向贯通的缺口44;缺口为中间缺口;缺口44沿墙板宽度方向的截面为等腰梯形。当该墙板形成的墙体或者建筑在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灌满墙板中的孔洞后,从缺口44流出,保证墙板与地板相互胶结牢固。

墙板的右侧板的上沿比由上至下算起的第一个横向孔洞的下沿低0~60cm,在墙板的右上角形成一个直角缺口43。

该墙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混凝土,组装模具、钢筋笼和配套预埋件;钢筋笼由墙体竖向筋、墙体水平筋和墙体拉筋相互连接构成;

(2)在钢筋笼中放置纵向芯管和横向芯管,横向芯管不贯穿钢筋笼,横向芯管长度≥50mm;纵向芯管平行于墙板底面的截面的尺寸≥200X100mm;横向芯管平行于墙板侧面的截面的尺寸≥80X80mm;上下两个横向芯管之间的间隔≥80mm;横向芯管与纵向芯管相互贯通;

(3)将混凝土置于模具的模腔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抽出芯管,再次进行养护,达到出模强度后出模。

其中,上述模具的上侧边上设有沿墙板宽度方向左右贯通的凸台,模具的下侧边上设有沿墙板宽度方向左右贯通的凸台;凸台的高度均为0-120mm。模具的下侧边上间隔设有若干 个沿墙板厚度方向贯通的中间凸台,中间凸台沿墙板宽度方向的截面为等腰梯形。模具的右上角设有直角凸台,高度≥160cm。

实施例5

结合图5a和图5b所示,一种混凝土预制墙板,墙板内设有多个横孔51,所述横孔51左右贯通墙板。

横孔51中平行于墙板侧面的截面的尺寸寸≥80X80mm;墙板的上下侧边上设有沿墙板宽度方向左右贯通的凹槽;凹槽的高度为0-120mm。

凹槽中平行于墙板侧面的截面的形状为开口的梯形或者长方形;墙板的板体内沿高度、宽度和厚度方向分别分布墙体竖向筋591、墙体水平筋592和墙体拉筋593,墙体竖向筋591、墙体水平筋592和墙体拉筋593相互连接构成钢筋笼;墙板的板体为混凝土预制;

墙板的左右两侧边上设有沿墙板高度方向上下贯通的纵向开口凹槽52、53,纵向开口凹槽52、53中平行于墙板底面的截面的尺寸≥100X100mm;

墙板的下侧边上间隔设有2个沿墙板厚度方向贯通的缺口;缺口为左侧边缺口54和右侧边缺口55,缺口54、55沿墙板厚度方向的截面为直角梯形。当该墙板形成的墙体或者建筑在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灌满墙板中的孔洞后,从左侧边缺口54和右侧边缺口55流出,保证墙板与地板相互胶结牢固。

上下两个相邻的横孔51之间的距离≥80mm。

该墙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混凝土,组装模具、钢筋笼和配套预埋件;钢筋笼由墙体竖向筋、墙体水平筋和墙体拉筋相互连接构成;

(2)在钢筋笼中放置横向芯管,横向芯管贯穿钢筋笼;横向芯管平行于墙板侧面的截面的尺寸≥80X80mm;上下两个横向芯管之间的间隔≥80mm;

(3)将混凝土置于模具的模腔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抽出芯管,再次进行养护,达到出模强度后出模。

其中,上述模具的上侧边上设有沿墙板宽度方向左右贯通的凸台,模具的下侧边上设有沿墙板宽度方向左右贯通的凸台;凸台的高度均为0-120mm。模具的左右两侧边上设有沿墙板高度方向上下贯通的纵向凸台,纵向凸台中平行于墙板底面的截面的尺寸≥100X100mm。模具的下侧边上间隔设有若干个沿墙板厚度方向贯通的凸台;凸台包括左侧边凸台和右侧边凸台;左侧边凸台的数量为1个,右侧边凸台的数量为1个。左侧边凸台和右侧边凸台沿墙 板宽度方向的截面均为直角梯形。

实施例6

结合图6a和图6b所示,一种混凝土预制墙板,墙板内设有多个横孔61,所述横孔61左右贯通墙板。

横孔61中平行于墙板侧面的截面的尺寸为≥80X80mm;墙板的上下侧边上设有沿墙板宽度方向左右贯通的凹槽;凹槽的高度为0-120mm。

凹槽中平行于墙板侧面的截面的形状为开口的梯形或者长方形;墙板的板体内沿高度、宽度和厚度方向分别分布墙体竖向筋691、墙体水平筋692和墙体拉筋693,墙体竖向筋691、墙体水平筋692和墙体拉筋693相互连接构成钢筋笼;墙板的板体为混凝土预制;

墙板的左侧边上设有沿墙板高度方向上下贯通的纵向开口凹槽62,纵向开口凹槽62中平行于墙板底面的截面的尺寸为≥100X100mm;

墙板的下侧边上设有1个沿墙板厚度方向贯通的缺口;缺口为左侧边缺口64。缺口64沿墙板高度方向的截面为直角梯形。当该墙板形成的墙体或者建筑在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灌满墙板中的孔洞后,从左侧边缺口64流出,保证墙板与地板相互胶结牢固。

上下两个相邻的横孔61之间的距离≥80mm。

该墙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混凝土,组装模具、钢筋笼和配套预埋件;钢筋笼由墙体竖向筋、墙体水平筋和墙体拉筋相互连接构成;

(2)在钢筋笼中放置横向芯管,横向芯管贯穿钢筋笼;横向芯管平行于墙板侧面的截面的尺寸≥80X80mm;上下两个横向芯管之间的间隔≥80mm;

(3)将混凝土置于模具的模腔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抽出芯管,再次进行养护,达到出模强度后出模。

其中,上述模具的上侧边上设有沿墙板宽度方向左右贯通的凸台,模具的下侧边上设有沿墙板宽度方向左右贯通的凸台;凸台的高度均为0-120mm。模具的左侧边上设有沿墙板高度方向上下贯通的纵向凸台,纵向凸台中平行于墙板底面的截面的尺寸≥100X100mm。模具的下侧边上间隔设有若干个沿墙板厚度方向贯通的左侧边凸台;左侧边凸台沿墙板宽度方向的截面为直角梯形。

实施例7

结合图7所示,一种装配式建筑,多块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混凝土预制墙板中带纵向边孔的侧面相互对接形成若干块大块墙板,若干块所述大块墙板的带纵向边孔的侧面对接形合成墙体。

墙体的纵孔中设置有竖直钢筋网片或钢筋笼,上述横向水平钢筋和竖向钢筋相互连接。

墙体的转角处设置有“L”型现浇柱,墙体的“T”型交叉处设置有“T”型现浇柱。

相邻两个混凝土预制墙板的不贯通的横向孔洞所形成的通孔中穿设有水平钢筋;混凝土预制墙板的不贯通的横向孔洞与“L”型现浇柱或“T”型现浇柱的相结合处的横向孔洞形成的通孔中穿设有水平钢筋,穿设的水平钢筋伸入到“L”型或“T”型现浇柱边缘;

所述通孔中穿设的水平钢筋与墙板中钢筋笼的墙体水平筋构成搭接连接满足高层建筑要求的搭接连接长度;混凝土预制墙板与“L”型现浇柱或“T”型现浇柱之间的横向孔洞中穿设的水平钢筋与预制墙板中钢筋笼的水平钢筋构成满足高层建筑要求的搭接连接;

所述孔洞内浇筑有混凝土。

该建筑的建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先安放预制墙板纵孔中及预制墙板相邻处形的纵孔中所需要的纵向受力钢筋;

(2)安放第一块墙板;

(3)在第一块预制墙板的所有不贯通的横向孔洞中放置满足设计要求的水平钢筋;

(4)将第二块墙板安放于第一块墙板相邻的位置;

(5)采用专用工具沿相邻两件预制墙板对接形成的纵向孔洞将横向孔洞中水平钢筋向第二块墙板的方向水平沿横向孔洞拨动,使其部分伸入到第二块墙板的横向孔洞内;

(6)所有孔洞内浇筑混凝土。

将混凝土预制墙板围合构成建筑内外承重墙体,在相邻混凝土预制墙板结合处及墙板的空心孔洞内分别配置钢筋笼及钢筋网片,墙体转角、纵横墙交接处及边缘构件部位均设置有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混凝土预制墙板连接处及所有空心孔洞均采用混凝土浇筑;相邻混凝土预制墙板结合处和现浇墙、现浇柱均通过不贯通的横向孔洞内的水平钢筋进行有效的搭接,建筑的所有钢筋固定连接完成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使整个建筑的墙体成为一个符合抗震要求的整体。

实施例8

结合图8所示,一种墙体,由2块实施例2的混凝土预制墙板及一个门框洞口模壳组成,门框洞口模壳中设有多个贯通的横孔。

2块实施例2的混凝土预制墙板相互间隔并左右对称放置,门框洞口模壳的左端位于一块实施例2的混凝土预制墙板的直角缺口24内,所述门框洞口模壳的右端位于另一块实施例2的混凝土预制墙板的直角缺口24内;门框洞口模壳的横孔与混凝土预制墙板的横向孔洞相连通。

两块混凝土预制墙板和门框洞口模壳的横孔内均穿设有沿墙板宽度方向的水平钢筋,混凝土预制墙板的纵孔内穿设有竖向钢筋,上述水平钢筋和竖向钢筋相互连接在一起。

实施例9

结合图9a和图9b所示,一种装配式建筑,多块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混凝土预制墙板中带纵向边孔的侧面相互对接形成若干块大块墙板,若干块所述大块墙板的带纵向边孔的侧面对接围合成墙体;墙体上端面设有楼板。

墙体的纵孔中设置有竖向钢筋,上述横向钢筋和竖向钢筋相互连接。

墙体的转角处设置有“L”型现浇柱。

相邻两个混凝土预制墙板的不贯通的横向孔洞所形成的通孔中穿设有水平钢筋;混凝土预制墙板的不贯通的横向孔洞与“L”型现浇柱或“T”型现浇柱的相结合处的横向孔洞形成的通孔中穿设有水平钢筋,穿设的水平钢筋伸入到“L”型或“T”型现浇柱边缘;

所述通孔中穿设的水平钢筋与墙板中钢筋笼的墙体水平筋构成搭接连接满足高层建筑要求的搭接连接长度;混凝土预制墙板与“L”型现浇柱或“T”型现浇柱之间的横向孔洞中穿设的水平钢筋与预制墙板中钢筋笼的水平钢筋构成满足高层建筑要求的搭接连接;所述孔洞内浇筑有混凝土。

该建筑的建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先安放预制墙板纵孔中及预制墙板相邻处形的纵孔中所需要的纵向受力钢筋;

(2)安放第一块墙板;

(3)在第一块预制墙板的所有不贯通的横向孔洞中放置满足设计要求的水平钢筋;

(4)将第二块墙板安放于第一块墙板相邻的位置;

(5)采用专用工具沿相邻两件预制墙板对接形成的纵向孔洞将横向孔洞中水平钢筋向第二块墙板的方向水平沿横向孔洞拨动,使其部分伸入到第二块墙板的横向孔洞内;

(6)所有孔洞内浇筑混凝土。

将混凝土预制墙板围合构成建筑内外承重墙体,在相邻混凝土预制墙板结合处及墙板的空心孔洞内分别配置钢筋笼及钢筋网片,墙体转角、纵横墙交接处及边缘构件部位均设置有 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混凝土预制墙板连接处及所有空心孔洞均采用混凝土浇筑;相邻混凝土预制墙板结合处和现浇墙、现浇柱均通过不贯通的横向孔洞内的水平钢筋进行有效的搭接,建筑的所有钢筋固定连接完成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使整个建筑的墙体成为一个符合抗震要求的整体。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