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防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2475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防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撒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防撒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或称搅拌车,是用来运送建筑用预拌混凝土的专用卡车。卡车上装有圆筒型搅拌筒用以运载混合后的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会始终保持搅拌筒转动,以保证所运载的混凝土不会凝固。运送完混凝土后,通常都会用水冲洗搅拌筒内部及卸料通道,以防止剩落混凝土硬化占用空间。但是,在运送过程中,经常会有少许砼料撒落,在冲洗过程中也会有遗漏,以及冲洗后会有带水泥浆滴落,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有效防止砼料撒落,杜绝环境污染的混凝土防撒装置。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防撒装置,它包括与混凝土卸料通道相匹配的底板,在所述底板前端设有挡板,它们组成簸箕状结构的防撒装置本体,所述防撒装置本体与混凝土卸料通道翻转活动连接,在所述底板后部上端设有底板连接孔,在所述底板连接孔对应的混凝土卸料通道上设有通道连接孔,在所述底板连接孔与通道连接孔内设有翻转连接件,在所述底板中后部上端与混凝土卸料通道之间设有防撒装置本体倒扣固定连接件。

所述底板为弧形底板。

所述翻转连接件为连接螺栓结构。

所述防撒装置本体倒扣固定连接件包括设在底板后部上端的挂钩连接件,以及设在混凝土卸料通道上的挂钩耳孔,所述挂钩连接件和挂钩耳孔配合连接。

所述防撒装置本体倒扣固定连接件包括设在底板中部上端的连接螺栓,以及设在混凝土卸料通道上的连接环,在所述连接环上设有连接片,在所述连接片上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螺栓与连接槽匹配设置。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设置合理,采用由底板和挡板组成的簸箕状结构的防撒装置本体,当搅拌车在运输过程中,防撒装置本体处于放下状态,这样可以解决少许砼料直接撒落地面的问题,将少许砼料收集在防撒装置本体内,在卸料时,通过翻转装置本体,将少许撒落的砼料一起卸掉,当搅拌车卸料时,只需将防撒装置本体翻转至混凝土卸料通道上方,装置本体通过装置本体倒扣固定连接件固定,而翻转的装置本体与混凝土卸料通道形成管道结构,可以起到缓冲卸料口物料短暂堆积的问题,采用挂钩连接件和挂钩孔耳,或者采用连接环、带凹槽连接片和连接螺栓,使用方便,连接牢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防撒装置本体处于放下状态时与混凝土卸料通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防撒装置本体处于翻转状态时与混凝土卸料通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由挂钩连接件和挂钩孔耳组成的防撒装置本体倒扣固定连接件的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由连接环、带连接凹槽的连接片和连接螺栓组成的防撒装置本体倒扣固定连接件的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防撒装置,它包括与混凝土卸料通道1相匹配的底板2,在所述底板2前端设有挡板3,它们组成簸箕状结构的防撒装置本体4,所述防撒装置本体4与混凝土卸料通道1翻转活动连接,在所述底板2后部上端设有底板连接孔5,在所述底板连接孔5对应的混凝土卸料通道1上设有通道连接孔6,在所述底板连接孔5与通道连接孔6内设有翻转连接件7,在所述底板2中后部上端与混凝土卸料通道1之间设有防撒装置本体倒扣固定连接件;所述底板2为弧形底板;所述翻转连接件7为连接螺栓结构;所述防撒装置本体倒扣固定连接件包括设在底板2后部上端的挂钩连接件8,以及设在混凝土卸料通道1上的挂钩耳孔9,所述挂钩连接件8和挂钩耳孔9配合连接;所述防撒装置本体倒扣固定连接件包括设在底板2中部上端的连接螺栓10,以及设在混凝土卸料通道1上的连接环11,在所述连接环11上设有连接片12,在所述连接片12上设有连接槽13,所述连接螺栓10与连接槽13匹配设置。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设置合理,采用由底板和挡板组成的簸箕状结构的防撒装置本体,当搅拌车在运输过程中,防撒装置本体处于放下状态,这样可以解决少许砼料直接撒落地面的问题,将少许砼料收集在防撒装置本体内,在卸料时,通过翻转装置本体,将少许撒落的砼料一起卸掉,当搅拌车卸料时,只需将防撒装置本体翻转至混凝土卸料通道上方,装置本体通过装置本体倒扣固定连接件固定,而翻转的装置本体与混凝土卸料通道形成管道结构,可以起到缓冲卸料口物料短暂堆积的问题,采用挂钩连接件和挂钩孔耳,或者采用连接环、带凹槽连接片和连接螺栓,使用方便,连接牢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思路及方法,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