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落地式脚手架底座,属于脚手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脚手架搭设施工中,立杆的间距一般都是依靠卷尺现场测量得到,这样操作麻烦,效率低,因此,有些工人施工时麻痹疏忽,一时图快,仅仅凭借自己的目测来定位,容易造成立杆间距大小不一;落地式脚手架搭设时立杆底部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基座不稳容易造成脚手架摇晃不稳定甚至是倒塌,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对于安全第一的现场施工来说,极其需要一种稳定可靠并便于测距脚手架底座来降低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泛用性强、可重复使用、使用方便的落地式脚手架底座,解决了脚手架搭设时立杆底部不稳定和间距无法规范控制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落地式脚手架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槽钢,槽钢内固定有多个可移动钢板,可移动钢板包括底板,底板的中间开有立杆槽,底板上位于立杆槽边缘的两侧均设有一个凸起。
优选地,所述的槽钢的外侧边缘设有刻度。
优选地,所述的可移动钢板与槽钢交叉设置。即槽钢凸起的边缘与可移动钢板凸起的边缘垂直。
优选地,所述的凸起的宽度为0.5cm~1cm,其高度为0.5cm~1cm。
优选地,所述的底板高度为0.3cm~0.8cm。
优选地,所述的立杆槽为圆形的槽,其直径与脚手架的立杆直径相同。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泛用性强、可重复使用,且实用并利于推广,通过简单的操作得到控制,使脚手架底座达到稳定便于测距。本实用新型在槽钢上刻有刻度,方便工人读取数据,进行立杆间距的测量,简单快捷;且在槽钢上安装可移动钢板,使得立杆底部与本实用新型的底座连接稳固,避免脚手架摇晃不稳定甚至倒塌。
附图说明
图1为落地式脚手架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可移动钢板的平面图;
图3为可移动钢板的立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落地式脚手架底座,主要用于落地式脚手架立杆搭设时稳定立杆底部并有效控制立杆间距。如图1所示,其包括槽钢1,槽钢1内固定有多个可移动钢板2,槽钢1的外侧边缘设有刻度,可移动钢板2与槽钢1交叉设置,即槽钢1凸起部分的边缘与可移动钢板2凸起部分的边缘相互垂直。如图2、图3所示,可移动钢板2包括底板2-3,底板2-3的中间开有立杆槽2-2,底板2-3上位于立杆槽2-2边缘的两侧均设有一个凸起2-1。
凸起2-1的宽度a为0.5cm,其高度b为0.5cm,底板2-3高度c为0.3cm。立杆槽2-2为圆形的槽,其直径与脚手架的立杆直径相同。
立杆可直接置于凹槽(即立杆槽2-2)内,根据外刻刻度调整脚手架立杆间距。
本实用新型通过槽钢1内置可移动钢板2,槽钢1外侧标记有刻度,以cm为单位标记数字,便于搭设时和检查时直接目测,以发现立杆间距是否符合要求,圆形内凹钢板(即可移动钢板2)便于立杆底部固定,使立杆不会发生侧移。其能很好的加固落地式脚手架立杆稳定性的同时控制立杆的搭设间距,并且通过对可移动钢板2位置的适当调整,使此底座能满足更多的需求。目前设计的具体几何尺寸可根据需要在生产时进行调整。
本实用新型基于稳固方便测距的原则,在加固脚手架立杆稳定性的同时方便目测出每根立杆间间距。即本实用新型具有可用于加固落地式脚手架立杆稳定性,测量立杆间距的便利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凸起2-1的宽度a为1cm,其高度b为1cm,底板2-3高度c为0.8cm。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