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3185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机械,尤其涉及一种钢筋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很多的线路需要安装在墙内,穿线的穿线管需要设置在钢筋之间,然后经过水泥混凝土浇筑后固定在墙体内,在钢筋直径放置穿线管时由于钢筋之间呈纵横交错进行绑扎在一起,穿线管的放置有一定困难,需要有辅助工具将钢筋抬起后在钢筋之间放置穿线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性好,不易损坏,成本低廉的一种钢筋调整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钢筋调整装置,包括杆体和卡柱,所述卡柱包括斜支柱和直支柱;所述斜支柱和直支柱分别安装在杆体的一端且位置相对,斜支柱的中心线与杆体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a为55-65度,所述直支柱的中心线与杆体的中心线之间为直角。

所述直支柱上位于杆体的上方设有卡槽。

所述杆体右端部距直支柱的距离b为5-10厘米。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结构简单实用,可重复多次使用,在建筑施工中能够节约穿线管的安装时间,缩短施工工期,节约工程造价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所示的钢筋调整装置,包括杆体1和卡柱,所述卡柱包括斜支柱2和直支柱3;所述斜支柱2和直支柱3分别安装在杆体1的右端且位置相对,即斜支柱2和直支柱3位于杆体1的两侧。其中斜支柱2的中心线与杆体1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a为55-65度,所述直支柱3的中心线与杆体1的中心线之间为90度直角。所述直支柱3上位于杆体1的上方设有卡槽4。所述杆体1右端部距直支柱3的距离b为5-10厘米。

使用时,将杆体1的右端部插入绑扎好的纵横交错的钢筋下方,以斜支柱2下端为支撑点,手握杆体1的左端部向下压,利用杠杆的原理将杆体1右端部上的钢筋挑起。为了使钢筋挑起时不会在杆体1上滑动,利用直支柱3来挡住钢筋,由于直支柱3上位于杆体1的上方设有卡槽4,卡槽4的尺寸与钢筋的直径相适应,通过卡槽4卡柱钢筋效果更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