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房屋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装配式集成房屋的多功能模块化墙体。
背景技术:
目前,装配式房屋的墙体是由加气砖墙体、混泥土预制墙体、轻质水泥发泡隔墙板、硅酸版、石膏板隔墙和木墙板等组成。这些所有部件的连接均只能做到半模块化、半工厂化,再到现场拼装制作,仍然需要繁琐而大量的人工现场制作,与其他工序工种无法做到100%工厂化制作一体成型,所以房屋建造效率低;同时由于各部件质量较大,运输成本较高;其次,存在产生大量建筑垃圾,施工过程产生大量粉尘污染环境,且建筑材料不可回收利用等问题;再次,还存在结构不够稳定,房屋寿命短等问题。同时,公知的装配式房屋给水系统连接技术是由现场开槽、接管和回补组成,这些所有连接技术或方法均只能做到现场安装制作,对墙体系统的破坏比较大,施工繁琐,二次拆装破坏性更大,与其他工序工种无法做到100%工厂化制作一体成型。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装配式集成房屋的多功能模块化墙体,该模块化墙体内集成导水管,导水系统安装方便,利用该模块化墙体拼接墙体时,效率高,结构稳定,房屋寿命长,建造成本低。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装配式集成房屋的多功能模块化墙体,包括钢结构框架和填充于钢结构框架内的填充层;所述的填充层内设有一对水管操作孔,一对水管操作孔分别位于填充层相对的两边上且关于轴对称,填充层内埋设有第一导水管,第一导水管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一对水管操作孔内;所述的填充层内设有一对电线操作孔,一对电线操作孔分别位于填充层相对的两边上且关于轴对称,填充层内埋设有电线,电线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相互匹配的子插头和母插座,子插头和母插座分别位于一对电线操作孔内。
本实用新型中,填充层的主要材料为植物纤维(稻草、麦草、玉米秆、高粱、锯末等)或是工业废渣(粉煤灰)等,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吸声防噪防水功能,抗压强度大,防虫蛀、防霉变等优点;通过专用模具将钢结构框架夹于模具模板中,用高压注浆法,由注浆机注入模型中,制作成含钢结构和墙体一体成型模块,表面可直接进行油漆、粘贴等装饰。可利用上述多功能模块化墙体拼接墙体和楼板,拼接时,相邻两多功能模块化墙体内的第一导水管通过软管导通,电线通过子插头和母插座连接,操作方便,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的钢结构框架包括一对第一槽钢和一对第二槽钢,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构成长方形框架式结构,且一对第一槽钢的腿相向设置,一对第二槽钢的腿相向设置;沿所述的长方形框架式结构的宽度方向设有两根加强筋,且加强筋在长方形框架结构的长度方向上均匀分布;所述第一槽钢上设有至少5个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螺纹孔,且该螺纹孔位于第一槽钢沿长度方向的对称轴上;所述第二槽钢上设有至少4个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螺纹孔,且该螺纹孔位于第二槽钢沿长度方向的对称轴上。相邻两螺纹孔之间相距800mm。
上述多功能模块化墙体中,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之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且连接处以45度斜角切割后焊接而成,使之焊接面更广,受力更均衡;在拼接墙体或楼板过程中,相邻两模块化墙体之间通过穿过螺纹孔的螺杆连接,并在螺杆的两端旋钮紧螺帽,为了防止螺帽松动,在螺帽上设置止回垫;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的对应位置处设有可供软管、子插头和母插座穿过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的填充层内还埋设有第二导水管,第二导水管与第一导水管垂直相交并导通,第二导水管的两端设有水管操作孔。目的是方便房屋内导水系统的设计,增加第二导水管为导水系统的设计提供更多的可选性,同时,当第一导水管或是第二导水管未被纳入导水系统时,其两端需要被密封。所有的水管操作孔尺寸均为200mm×200mm。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的模块化墙体上设有多个贯穿填充层的150mm×150mm第二操作孔,所述的第二操作孔与螺纹孔一一对应。预留第二操作孔,方便在拼装墙体时的操作。
进一步地,所诉第一槽钢上的螺纹孔设置有5-7个。螺纹孔设置过少,相邻两模块化墙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不够,螺纹孔设置过多,相邻两模块化墙体之间的连接耗时较多,降低了效率;第一槽钢上设置5-7个螺纹孔,既能达到相应的强度要求,又不会影响生产效率。
更进一步地,所诉第二槽钢上的螺纹孔设置有4-6个。同样的,目的是使相邻两模块化墙体之间的连接强度达到相应要求,又不会影响生产效率。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槽钢的长度L1取值范围为3m-4m,高度h1取值范围为100mm-140mm,腰厚d1取值范围为4mm-6mm,且第一槽钢为12#轻型槽钢,采用YB164-63标准,每米重10.4公斤。对其尺寸及型号进行限制,目的是使第一槽钢既能满足机械强度要求,又能尽量减小整个模块化墙体的重量,以减轻在运输和墙体拼接时的负荷,达到降低运输成本并提升建造效率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槽钢的高度与第一槽钢的高度相等,第二槽钢的长度L2取值范围为2.5m-3.5m,腰厚d2取值范围为4mm-6mm,且第二槽钢为12#轻型槽钢,采用YB164-63标准,每米重10.4公斤。对其尺寸及型号进行限制,目的同样是使第二槽钢既能满足机械强度要求,又能尽量减小整个模块化墙体的重量,以减轻在运输和墙体拼接时的负荷,达到降低运输成本并提升建造效率的目的。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填充层的厚度取值范围为120mm-180mm。
进一步地,所述模块化墙体四个边的外表面上设有密封条。目的是使相邻两模块化墙体之间连接更紧密,达到无缝连接的效果,使拼接成的墙体结构更稳定、牢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多功能模块化墙体的填充层内集成导水管和电线,使导水系统和电路系统的安装更方便快捷,效率更高,且避免了导水系统和电路系统的安装对墙体造成破坏的问题;
(2)多功能模块化墙体具有防火、防水、防震、防老化和防裂纹等优点;自重轻,含结构约70kg/m2;安装方便,可锯、刨、钉、粘、贴;减少房屋建造、运输成本和节约大量人工,能减轻建筑物荷载,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节能、环保、荷载能力较高;具有强度均匀、阻燃防潮、性能稳定、结构牢固、不开裂、不弯曲、不变形、无色差和废旧利用等特点;
(3)可实现装配式房屋制造的全模块化连接,实现100%全集成装配,构造简单,可以减少现场安装的繁琐且施工安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模块化、全工厂化制作,效率高且成本低;同时,减少材料的二次浪费和建筑垃圾的产生,并对房屋的二次拆装起到辅助协调的作用,可以更大延长房屋的有效使用期限,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里节约大量人力和生态资源,减少建筑垃圾,模块化墙体可回收利用,到达节能、节地、节材、节水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4)通过合理设计第一钢槽和第二钢槽的尺寸,使整个模块化墙体既能满足机械强度要求,又能尽量减小整个结构的重量,以减轻在运输和墙体拼接时的负荷,达到降低运输成本并提升建造效率的目的;
(5)通过在第一钢槽和第二钢槽上合理的设置螺纹孔的数量,使在拼接墙体时,相邻两模块化墙体之间的连接强度达到相应要求,而又不会因为螺纹孔太多而影响生产效率;
(6)通过设置密封条,使相邻两模块化墙体之间连接更紧密,达到无缝连接的效果,使拼接成的墙体结构更稳定、牢固,增加房屋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用于装配式集成房屋的多功能模块化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钢结构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C-C剖视图;
图4是图1中多功能模块化墙体的拼接示意图;
图5是图2中的A-A剖视图;
图6是图2中的B-B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第一槽钢,102-第二槽钢,103-加强筋,104-水管操作孔,105-螺杆,106-螺帽,107-密封条,108-填充层,109-第一导水管,110-第二操作孔,111-软管,112-第二导水管,113-电线操作孔,114-电线,115-子插头,116-母插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考图1-6,一种用于装配式集成房屋的多功能模块化墙体,包括钢结构框架和填充于钢结构框架内的填充层108;所述的填充层108内设有一对水管操作孔104,一对水管操作孔104分别位于填充层108相对的两边上且关于轴对称,填充层内埋设有第一导水管109,第一导水管109的两端分别位于一对水管操作孔内104;所述的填充层108内设有一对电线操作孔113,一对电线操作孔113分别位于填充层108相对的两边上且关于轴对称,填充层108内埋设有电线114,电线114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相互匹配的子插头115和母插座116,子插头115和母插座116分别位于一对电线操作孔113内。
本实用新型中,填充层108的主要材料为植物纤维(稻草、麦草、玉米秆、高粱秆、锯末等)或是工业废渣(粉煤灰)等,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吸声防噪防水功能,抗压强度大,防虫蛀、防霉变等优点;通过专用模具将钢结构框架夹于模具模板中,用高压注浆法,由注浆机注入模型中,制作成含钢结构和墙体一体成型模块,表面可直接进行油漆、粘贴等装饰。可利用上述多功能模块化墙体拼接墙体和楼板,拼接时,相邻两多功能模块化墙体内的第一导水管109通过软管111导通,电线114通过子插头115和母插座116连接,操作方便,效率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
所述的钢结构框架包括一对第一槽钢101和一对第二槽钢102,第一槽钢101和第二槽钢102构成长方形框架式结构,且一对第一槽钢101的腿相向设置,一对第二槽钢102的腿相向设置;沿所述的长方形框架式结构的宽度方向设有两根加强筋103,且加强筋103在长方形框架结构的长度方向上均匀分布;所述第一槽钢101上设有6个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螺纹孔,且该螺纹孔位于第一槽钢101沿长度方向的对称轴上;所述第二槽钢102上设有5个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螺纹孔,且该螺纹孔位于第二槽钢102沿长度方向的对称轴上;相邻两螺纹孔之间的间距为800mm。
上述多功能模块化墙体中,第一槽钢101和第二槽钢102之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且连接处以45度斜角切割后焊接而成,使之焊接面更广,受力更均衡;在拼接墙体或楼板过程中,相邻两模块化墙体之间通过穿过螺纹孔的螺杆105连接,并在螺杆105的两端旋钮紧螺帽106,为了防止螺帽106松动,在螺帽106上设置止回垫;第一槽钢101和第二槽钢10的对应位置处设有可供软管111、子插头115和母插座116穿过的通孔。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
所述的填充层108内还埋设有第二导水管112,第二导水管112与第一导水管109垂直相交并导通,第二导水管112的两端设有水管操作孔104。目的是方便房屋内导水系统的设计,增加第二导水管112为导水系统的设计提供更多的可选性,同时,当第一导水管109或是第二导水管112未被纳入导水系统时,其两端需要被密封。所有的水管操作孔104的尺寸均为200mm×200mm。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
所述的模块化墙体上设有多个贯穿填充层108的150mm×150mm第二操作孔110,所述的第二操作孔110与螺纹孔一一对应。预留第二操作孔110,方便在拼装墙体时的操作,以加快施工效率。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唯一区别在于:第一槽钢101上设有5个螺纹孔,第二槽钢102上设有4个螺纹孔。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唯一区别在于:第一槽钢101上设有7个螺纹孔,第二槽钢102上设有6个螺纹孔。
实施例7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
所述第一槽钢101长度L1为4m,高度h1为120mm,腰厚d1为4.8mm,腿宽为52mm,且第一槽钢为12#轻型槽钢,采用YB164-63标准,每米重10.4公斤。对其尺寸及型号进行限制,目的是使第一槽钢101既能满足机械强度要求,又能尽量减小整个钢结构框架的重量,以减轻在运输和墙体拼接时的负荷,达到降低运输成本并提升建造效率的目的。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7基本相同,唯一区别在于:所述第一槽钢101长度L1为3m,高度h1为100mm,腰厚d1为4mm。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7基本相同,唯一区别在于:所述第一槽钢101长度L1为3.5m,高度h1为140mm,腰厚d1为6mm。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7的基础上:
所述第二槽钢102的高度h2与第一槽钢101的高度h1相等,第二槽钢的长度L2为3.5m,腰厚d2为4.8mm,且第二槽钢为12#轻型槽钢,采用YB164-63标准,每米重10.4公斤。对其尺寸及型号进行限制。目的同样是使第二槽钢102既能满足机械强度要求,又能尽量减小整个钢结构框架的重量,以减轻在运输和墙体拼接时的负荷,达到降低运输成本并提升建造效率的目的。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0基本相同,唯一区别在于:第二槽钢的长度L2为2.5m,腰厚d2为4mm。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0基本相同,唯一区别在于:第二槽钢的长度L2为3m,腰厚d2为6mm。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唯一区别在于:所述填充层108的厚度为120mm。
实施例1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唯一区别在于:所述填充层108的厚度为150mm。
实施例1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唯一区别在于:所述填充层108的厚度为180mm。
实施例16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
所述多功能模块化墙体四个边的外表面上设有密封条107。目的是使相邻两多功能模块化墙体之间连接更紧密,达到无缝连接的效果,使拼接成的墙体结构更稳定、牢固。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