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保温型保温砌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2838阅读:551来源:国知局
高效保温型保温砌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保温砌块领域,涉及一种高效保温型保温砌块。



背景技术:

现有保温砌块一般错位砌筑形成墙体,在保温砌块内固定有保温块,但砌块之间的缝隙无法达到很好的密封,会使热流通过缝隙进出墙体,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能提高整体保温效果,避免热流进入墙体的高效保温型保温砌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效保温型保温砌块,包括砌块本体,其特征在于:本体包括相互平行的方形前侧板和方形后侧板,还包括条形肋板,肋板长度方向与前侧板长度方向相同,肋板连接在前侧板和后侧板宽度方向中部,且前侧板、后侧板和肋板连接形成截面呈H形,前侧板和后侧板之间与肋板上下两侧分别形成上保温区和下保温区,还包括独立结构的预制方形保温块,保温块下半部分能配合置于上保温区内,且保温块上半部分能置于另一个本体的下保温区内。

将若干本体错位砌筑,砌筑过程中不断安装保温块,将保温块下半部分配合置于上保温区内,且保温块上半部分置于另一个本体的下保温区内,因此相邻两个本体之间的缝隙能被保温块阻挡,以避免热流通过本体之间缝隙进出墙体,以达到争强保温效果的目的。

作为优选,还包括矩形框架结构的钢筋框,钢筋框长度方向与前侧板长度方向平行,宽度方向与前侧板宽度方向垂直,且钢筋框整体置于本体内,并依次连接前侧板、后侧板和肋板。

因此可以利用钢筋框增加整体强度,避免在肋板部分折断。

作为优选,所述的肋板上侧设有两个定位柱,且定位柱设在肋板长度方向的四等分点上,两个定位柱之间的距离为肋板长度方向一半,且肋板下侧对称也设有两个定位柱,且保温块上下两侧各设有与定位柱配合嵌接的定位槽。

因此能准确固定保温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将若干本体错位砌筑,砌筑过程中不断安装保温块,将保温块下半部分配合置于上保温区内,且保温块上半部分置于另一个本体的下保温区内,因此相邻两个本体之间的缝隙能被保温块阻挡,以避免热流通过本体之间缝隙进出墙体,以达到争强保温效果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保温块的剖视图。

图中的编码分别为:

1、本体;11、前侧板;12、后侧板;13、肋板;14、定位柱;15、上保温区;16、下保温区;2、保温块;21、定位槽;3、钢筋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高效保温型保温砌块,包括砌块本体1,本体1包括相互平行的方形前侧板11和方形后侧板12,还包括条形肋板13,肋板13长度方向与前侧板11长度方向相同,肋板13连接在前侧板11和后侧板12宽度方向中部,且前侧板11、后侧板12和肋板13连接形成截面呈H形,前侧板11和后侧板12之间与肋板13上下两侧分别形成上保温区15和下保温区16,还包括独立结构的预制方形保温块2,保温块2下半部分能配合置于上保温区15内,且保温块2上半部分能置于另一个本体1的下保温区16内。

进一步的,还包括矩形框架结构的钢筋框3,钢筋框3长度方向与前侧板11长度方向平行,宽度方向与前侧板11宽度方向垂直,且钢筋框3整体置于本体1内,并依次连接前侧板11、后侧板12和肋板13。肋板13上侧设有两个定位柱14,且定位柱14设在肋板13长度方向的四等分点上,两个定位柱14之间的距离为肋板13长度方向一半,且肋板13下侧对称也设有两个定位柱14,且保温块2上下两侧各设有与定位柱14配合嵌接的定位槽21。

将若干本体1错位砌筑,砌筑过程中不断安装保温块2,将保温块2下半部分配合置于上保温区15内,且保温块2上半部分置于另一个本体1的下保温区16内,因此相邻两个本体1之间的缝隙能被保温块2阻挡,以避免热流通过本体1之间缝隙进出墙体,以达到争强保温效果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