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1184阅读:5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建筑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型建筑被兴建,而钢筋混凝土作为现代建筑的主要材料,怎样科学合理的运用成为现在建筑界的研究重点。

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承受着建筑物主要的重量,因此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的结构是否牢固就成为了衡量现代建筑结构的重要依据。

在一些抗震设防区,建筑物需要建设的更加牢固,因此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的结构需要设计的更加合理,而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梁柱的整体性能。但传统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区一般将水平方向尺寸用柱截面的长度和宽度替代,并且高度也与梁截面高度保持一致,由于柱内和梁内的钢筋密集,当这些钢筋伸入柱头后,钢筋层叠,且方向不一,加上柱内的纵筋,导致钢筋间距密集,这样就造成了钢筋与混凝土的有效握裹能力减弱,导致钢筋的锚固粘结破坏可能先于钢筋强度破坏,不符合建筑设计原则;并且由于柱内的纵筋和箍筋与梁内的纵筋形成钢筋笼,导致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中,很难浇筑到核心区域,难以保证核心区域的混凝土质量,无法确保浇筑的梁-柱结构能遵循强节点弱杆件的设计原则;并且传统的梁-柱混凝土浇筑一般采用分别浇筑,一方面增多了施工的工序和施工难度,另一方面会因为混凝土的流动性大,在浇筑梁板混凝土时,容易使混凝土流入节点区,导致节点区的强度不足。

综上所述,常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存在钢筋与混凝土握裹能力较弱,容易出现钢筋的锚固粘结破坏先于钢筋强度破坏,且难以保证遵循强节点弱杆件的设计原则以及施工工序多、难度大,无法一次性浇筑而导致节点区强度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结构,以在节点区设置圆形扩大头,在扩大头内设置环向箍筋和竖向拉结筋,使梁纵筋在进入圆形扩大头之后,可适当拉宽纵筋之间的间距,使混凝土可快速进入节点区的核心区域,一次性完成浇筑过程,有效减少了施工工序、降低了施工难度,并且可使混凝土与钢筋充分结合,加强了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握裹能力,使钢筋的锚固粘结破坏慢于钢筋强度破坏,提升节点区的强度,符合强节点弱杆件的设计原则。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结构,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圆形扩大头、环向箍筋、竖向拉结筋,选取柱的截面为水平面,并在梁与柱的节点区水平设置圆形扩大头,且圆形扩大头外扩于所述柱的柱角点,并在圆形扩大头内沿柱的长度方向分层设置多个环向箍筋,在圆形扩大头内且位于梁截面与柱以外的区域对称设置有竖向拉结筋,且环向箍筋与竖向拉结筋连接。

上述的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结构,其中,圆形扩大头的高度与梁的截面高度保持一致。

上述的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结构,其中,分层设置的环向箍筋的每一层均设置有两个环向箍筋,且这两个环向箍筋同轴设置。

上述的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结构,其中,竖向拉结筋呈矩形框架设置,且竖向拉结筋构成的平面平行于圆形扩大头的径向设置,并且竖向拉结筋的其中两条相互平行的边与柱的长度方向平行。

上述的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结构,其中,同一层的两个环向箍筋分别连接在竖向拉结筋与柱的长度方向平行的两条相互平行的边上。

上述的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结构,其中,竖向拉结筋之间的间距设置为200mm。

上述的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结构,其中,环向箍筋的直径不小于12mm,且相邻两层环向箍筋之间的间距与所述柱的柱核心区域的箍筋的间距相同。

上述的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结构,其中,圆形扩大头内通过梁纵筋,且这段经过圆形扩大头的梁纵筋朝远离圆形扩大头中心的方向弯折。

上述的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结构,其中,在竖向拉结筋背离柱角点的一侧设置有附加箍筋,且附加箍筋的支数与梁箍筋数量一致,附加箍筋的直径为梁箍筋直径的两倍。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1、设置圆形扩大头,拉宽了梁纵筋在节点区的间距,使混凝土能毫无障碍的进入到现浇核心区,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质量,保证量纵筋的粘结锚固效果更好;2、在圆形扩大头内设置环形箍筋和竖向拉结筋,对节点区的混凝土形成约束,有效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保证柱头的抗压强度;3、在节点区设置圆形扩大头,能增强节点区的抗剪强度,实现强节点弱杆件的设计目标;4、由于梁纵筋之间的间距变大,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中容易流入核心区域,方便柱头混凝土与梁、板混凝土同时浇筑,简化施工工序,缩短施工时间,加快施工进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视角的结构图。

附图中:1、梁;11、梁纵筋;12、梁箍筋;2、柱;21、柱纵筋;22、柱箍筋;3、圆形扩大头;4、环向箍筋;5、竖向拉结筋;6、附加箍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附图2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作具体阐述,但以下内容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视角的结构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结构包括:柱2、梁1、圆形扩大头3、梁纵筋11、梁箍筋12、柱纵筋21、柱箍筋22、环向箍筋4、竖向拉结筋5以及附加箍筋6。

选取柱2的横截面为水平面,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均以本次设定为基础。

具体的,在柱2与梁1的节点区水平设置有圆形扩大头3,圆形扩大头3呈环状设置,且圆形扩大头3外扩于柱2的柱角点(未标出)外,圆形扩大头3的高度与梁1截面的高度保持一致。

圆形扩大头3沿着柱2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在圆形扩大头3内,沿柱2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层环向箍筋4,且相邻的两层环向箍筋4之间的间距均相同。

更加具体的,多层环向箍筋4中的每一层环向箍筋4均设置有两个,且这两个环向箍筋4的直径呈一大一小设置,位于同一层的两个环向箍筋4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且这两个环向箍筋4同轴设置。

具体的,在圆形扩大头3内且位于梁1截面与柱2以外的区域对称设置有若干竖向拉结筋5,且竖向拉结筋5的高度小于圆形扩大头3的高度。

更加具体的,竖向拉结筋5呈矩形框架设置,且竖向拉结筋5的矩形框架所形成的平面与圆形扩大头3的径向平行,竖向拉结筋5的两条相互平行的边的设置方向与柱2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

在圆形扩大头3的内设置的多层环向箍筋4均与竖向拉结筋5连接,且同一层的两个直径大小不一的环向箍筋4分别连接于竖向拉结筋5的两条相互平行且与柱2的长度方向平行的边上,直径小的环向箍筋4连接于竖向拉结筋5靠近柱2的柱角点(未标出)的一条平行于柱2长度方向的边上,直径大的环向箍筋4连接于竖向拉结筋5远离柱2的柱角点(未标出)的一条平行于柱2长度方向的边上。

具体的,经过圆形扩大头3内的梁1纵筋朝远离圆形扩大头3中心的方向弯折,更具实际需求,部分经过圆形扩大头3内的梁1纵筋可从柱2外饶过。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竖向拉结筋5背离柱的柱角点的一侧设置附加箍筋6,附加箍筋6呈环状设置,且与环向箍筋4同轴,附加箍筋6与环向箍筋4以及竖向拉结筋5共同作用,提高节点区的混凝土的强度,保证柱头的抗压强度。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环向箍筋4的直径不小于12mm,能有效保证节点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实现强节点弱杆件的目标,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若干对称设置的竖向拉结筋5之间设置有间距,且间距设定为200mm,在保证节点强度的同时最大限度的节约用钢量,降低成本。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附加箍筋6的直径为梁箍筋12直径的两倍,确保了圆形扩大头3能有效容纳梁纵筋11、柱纵筋21以及柱核心区箍筋(未标出),使结构设计更加合理。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相邻两层环向箍筋4之间的间距与柱核心区箍筋(未标出)之间的间距相等,有效保证梁-柱节点的强度,使承受的载荷更大,安全性更高。

本实施例提供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结构,包括圆形扩大头3、环向箍筋4、竖向拉结筋5,选取柱2的截面为水平面,并在梁1与柱2的节点区水平设置圆形扩大头3,且圆形扩大头3外扩于柱2的柱角点(未标出),并在圆形扩大头3内沿柱2的长度方向分层设置多个环向箍筋4,在圆形扩大头3内且位于梁1截面与柱2以外的区域对称设置有竖向拉结筋5,且环向箍筋4与竖向拉结筋5连接,结构设计合理,布局紧凑。在节点区设置圆形扩大头3,并在扩大头内设置环向箍筋4和竖向拉结筋5,使梁纵筋11在进入圆形扩大头3之后,可使梁纵筋11朝远离圆形扩大头3中心的方向弯折,适当拉宽梁纵筋11之间的间距,使混凝土可快速进入节点区的核心区域,一次性完成浇筑过程,有效减少了施工工序、降低了施工难度,并且可使混凝土与钢筋充分结合,加强了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握裹能力,使钢筋的锚固粘结破坏慢于钢筋强度破坏,提升节点区的强度,符合强节点弱杆件的设计原则,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