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0943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涂刷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涂料涂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涂刷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在平面或近似平面上进行涂刷涂料的涂刷装置通常包括手柄以及连接于手柄的蘸料式滚刷筒,使用该涂刷装置进行涂刷时,当滚刷筒进行涂刷表面的涂料涂完后,需要到涂料桶中蘸取涂料,并不断地在待刷面和涂料桶之间来回移动,而不断地在待刷面和涂料桶之间来回移动,极大地增加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在待刷面和涂料桶之间来回移动的过程,并不进行涂刷作业,降低了涂刷效率。此外,在待刷面和涂料桶之间来回移动的过程中,涂料会滴落地面,造成涂料浪费,并弄污工作环境,使工作环境变得恶劣。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涂刷装置,其旨在解决需要不断蘸料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涂刷装置,用于涂刷待刷面,包括连接座、连接于所述连接座的手柄、两可滚动地连接于所述连接座的滚刷筒,以及用于供给涂料的供料组件,两所述滚刷筒间隔且并行设置,所述供料组件具有供涂料溢出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朝向所述待刷面设置,并位于两所述滚刷筒之间。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首先,使用者抓持手柄,并让两滚刷筒抵触到待刷面,其次,涂料从出料口出料,并涂至待刷面,然后是,让两滚刷筒滚动,从而将涂料均匀地涂刷至待刷面。其中,通过供料组件的设置,在涂刷装置需要涂料时,由供料组件来供应,且直接供应至待刷面,这样,滚刷筒不需要在待刷面和涂料桶之间来回移动,降低了操作难度,且减少了在待刷面和涂料桶之间来回移动的时间,提高了涂刷效率。此外,由于供料组件的出料口位于两滚刷筒之间,在两滚刷筒来回滚动的过程中,处于后侧的滚刷筒能够及时地将从出料口出来的涂料涂覆到待刷面。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图形。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涂刷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涂刷装置的侧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出料刷头的俯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出料刷头的整体结构图;图6是图5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刷头座的剖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出料刷头处于静止加压状态下的剖视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出料刷头处于工作状态下的剖视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涂刷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11是图10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涂刷装置的侧视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出料刷头的整体结构图;图14是图13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刷头座的剖视图;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出料刷头处于静止加压状态下的剖视图;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出料刷头处于工作状态下的剖视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连接座200手柄201导气通道300滚刷筒400供料组件401出料口410出料刷头411刷头座4111基座部4112凸起部411a刷座入口411b刷座出口411c直线型通道412刷头套4121出料头4122连接管4122a延伸部4122b压贴部4122c固定部413阀门414引导杆420储料容器430送料机构440配重件450第一连接软管460第一单向阀470第二连接软管480第三连接软管500活塞杆600第二单向阀700涂料800待刷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涂刷装置,用于涂刷待刷面800(参见图8、图9、图16、图17),其中,涂料700可以为油漆或乳胶,待刷面800可以为平面,也可以为曲面。如图1至图4所示,该实施例中,涂刷装置包括连接座100、连接于连接座100的手柄200、两可滚动地连接于连接座100并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滚刷筒300,以及用于供给涂料700的供料组件400,供料组件400具有供涂料700溢出的出料口401,出料口401位于两滚刷筒300之间,并朝向待刷面800。基于上述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首先,使用者抓持手柄200,并让两滚刷筒300抵触到待刷面800,其次,涂料700从出料口401出料,并涂至待刷面800,然后,让两滚刷筒300滚动,从而将涂料700均匀地涂刷至待刷面800。其中,通过供料组件400的设置,在涂刷装置需要涂料700时,由供料组件400来供应,且直接供应至待刷面800,这样,滚刷筒300不需要在待刷面800和涂料桶之间来回移动,降低了操作难度,且减少了在待刷面800和涂料桶之间来回移动的时间,提高了涂刷效率。此外,由于供料组件400的出料口401位于两滚刷筒300之间,在两滚刷筒300来回滚动的过程中,处于后侧的滚刷筒300能够及时地将从出料口401出来的涂料700涂覆到待刷面800。如图1至图4所示,供料组件400包括出料刷头410、用于存储涂料700的储料容器420以及用于将涂料700从储料容器420中挤压至出料刷头410的送料机构430,出料刷头410设于两滚刷筒300之间并固定于连接座100,出料口401设于出料刷头410,并与储料容器420连通。基于此,在涂刷过程中,通过送料机构430的设置,可将涂料700从储料容器420中挤压至出料口401,这样,在涂覆涂料700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从储料容器420中挤压至出料刷头410,然后再从出料刷头410的出料口401出来,这样,就不需要滚刷筒300在待刷面800和涂料桶之间来回移动。如图1至图4所示,如图2所示,供料组件400包括配重件440,以及设于储料容器420内的第一连接软管450,第一连接软管450具有与储料容器420固定连接并与储料容器420的出口对接的固定端,以及可抵至储料容器420内任一位置的自由端,配重件440连接于第一连接软管450的自由端。基于此,通过配重件440的设置,第一连接软管450的进料管口在配重件440的作用力,能够始终处于储料容器420中低点位置,在工作过程中,储料容器420可能变换不同空间位置,这样有利于保证第一连接软管450的进料管口始终处于涂料700液面下方,当气压泵向储料容器420充气时,才能让涂料700经第一连接软管450进入到出料刷头410。而送料机构430包括用于向储料容器420充气以将涂料700从储料容器420中挤压至第一连接软管450的气压泵,以及设于气压泵和储料容器420之间并供气体从气压泵进入到储料容器420的第一单向阀460,第一连接软管450延伸至储料容器420内。基于此结构,采用气压泵有利于简化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采用油泵等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气压泵可以为电动气压泵或手动气压泵,其中,采用电动气压泵有利于降低使用者的劳动强度,而采用手动气压泵有利于降低成本。其中,于气压泵和储料容器420之间设有仅供气体从气压泵进入到储料容器420的第一单向阀460,通过第一单向阀460的设置,可防止倒流到气压泵中。在实施中,供气压泵输出的气体进入到储料容器420的进气口可以直接开设于储料容器420任意位置,如位于储料容器420与手柄200的连接处,也可以开设于用于盖合储料容器420的入料口的盖结构上,其中,第一单向阀460可以设置在进气口处。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4所示,送料机构430和储料容器420分别连接于手柄200的两端,手柄200开设有用于连通储料容器420和气压泵的导气通道201。其中,将气压泵设于手柄200中远离储料容器420的一端,有利于平衡手柄200两端的重量,而在手柄200内开设导气通道201,避免在手柄200外设置管道,减少零部件,便于维护。此外,在本实施中,如手柄200的导气通道201未直接导通至储料容器420,则如图2所示,手柄200和储料容器420之间再通过一第三连接软管480连通。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储料容器420开设有入料口(图中未标注),出料刷头410盖设于入料口。基于此结构,首先,将出料刷头410取离入料口,即打开了入料口,即可向储料容器420内添加涂料700,这样,在储料容器420内的涂料700用完后可以及时地补充,其次,储料容器420紧邻于出料刷头410,可缩短储料容器420与出料口401的距离,气压泵只需较小的气压即可将涂料700从储料容器420挤压至出料口401。具体地,在本实施中,如图2所示,出料刷头410包括可拆卸地插接于入料口的插接管,插接管的管外壁与入料口的内侧壁抵接。在本实施中,手柄200与储料容器420可转动连接,这样,在两滚刷筒300之间形成的工作面平移的过程中,手柄200与工作面的角度关系可以适应性地调整,使用者可以在手柄200长度范围内,不用移动位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手柄200也可直接与连接座100可转动连接。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5至图9所示,该出料刷头410包括刷头座411、刷头套412以及阀门413。刷头座411开设有与供料组件400配合的刷座入口411a,以及与刷座入口411a连通的刷座出口411b,这样,供料组件400向出料刷头410供料时,涂料700将从刷座入口411a进入,其中,涂料700可以为油漆或乳胶。刷头套412固定于刷头座411,并包括出料头4121以及连接刷头座411和出料头4121的连接管4122。出料头4121开设有与连接管4122管道连通的出料口401,出料口401开设于出料头4121远离刷头座411的端部。连接管4122包括连接于刷头座411并沿刷座出口411b开口方向延伸形成且具有弹性恢复的延伸部4122a,以及连接于延伸部4122a中背离连接座100的管端且向内侧延伸形成的压贴部4122b,压贴部4122b在延伸部4122a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具有向阀门413运动的运动趋势,阀门413设于压贴部4122b和刷头座411之间,压贴部4122b在阀门413受到刷座出口411b开口方向的外力作用时与阀门413密封贴合,且在出料头4121受到垂直于刷座出口411b开口方向的外力作用时解除与阀门413密封贴合。在本实施例中,出料头4121连接于压贴部4122b的内侧边缘并朝背离刷头座411的方向延伸形成。基于上述结构,由于延伸部4122a具有弹性恢复,这样,可根据延伸部4122a的受力状况而使出料刷头410具有三种状态,具体如下:如图6所示,出料刷头410处于自由状态,也即是供料组件400尚未向出料刷头410输送涂料700,压贴部4122b在延伸部4122a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具有向阀门413运动的运动趋势,压贴部4122b将阀门413压贴于刷头座411,并封堵住刷座出口411b,防止涂料700从刷座出口411b流出;如图8所示,出料刷头410处于静止加压状态,也即是供料组件400向出料刷头410输送涂料700,其中,供料组件400为了向出料刷头410输送涂料700,需要对涂料700施加一定的压力才能将涂料700输送至出料刷头410,而供料组件400对涂料700施加的压力将传导至阀门413,这样,阀门413将受到刷座出口411b开口方向的外力,抵消掉一部分延伸部4122a的弹性恢复力,从而使得阀门413脱离刷头座411,此时,由于压贴部4122b与阀门413之间的贴合依然较紧密,涂料700依然无法顺畅地溢流至出料头4121;如图9,出料刷头410处于工作状态,也即是在出料刷头410处于静止加压状态的基础上,将出料头4121抵压至工作面并拖动出料刷头410,此时,出料头4121将与工作面产生摩擦,工作面将对出料头4121产生侧向的作用力,又由于延伸部4122a具有弹性恢复,该侧向作用力将使延伸部4122a产生倾斜变形,而在延伸部4122a产生变形的过程中,压贴部4122b与阀门413之间会出现缝隙,涂料700能够从缝隙溢流至出料头4121,而出料刷头410于工作面上不停地来回拖动,涂料700能够持续地溢流至出料头4121,从而实现连续供料。基于上述,通过刷头座411、刷头套412以及阀门413设置,出料刷头410能够在出料头210受到垂直于刷座出口101b开口方向的外力作用时出料,也即是出料刷头410进行涂料作业时才出料,出料刷头410的出料时间能够适应到出料刷头410的作业时间,而不会在非涂料时间出料,且相对于现有技术,该出料刷头410具有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造,便于维护。其中,还由于压贴部4122b在出料头4121受到垂直于刷座出口411b开口方向的外力时解除与阀门413密封贴合,对涂料700施加的作用力只需略大于使涂料700到达刷座出口411b即可,所需的挤压力较小,这样,供料组件也只需采用较小的功率来输送涂料500。此外,送料机构430在向出料刷头410送料的过程中,出料头4121在涂料700的压力下,将向待刷面800移动,并直至抵触到待刷面800,此时,出料刷头410达到静止加压状态,出料刷头410的出料头4121能够自适应到待刷面800,而不需要出料头4121在作业之前就与待刷面800抵触,且让滚刷筒300在滚刷涂料700时更均匀;而在送料机构430撤销向出料刷头410送料后,涂料700将解除对涂料头4121的压力,此时,涂料头4121脱离待刷面700。如图6至图9所示,刷座入口411a和刷座出口411b之间通过直线型通道411c连通,在此基础上,出料刷头410包括引导杆414,引导杆414连接于阀门413中朝向刷头座411的侧面,并置于直线型通道411c中,其中,引导杆414的横截面小于直线型通道411c的横截面,避免引导杆414将涂料700堵在直线型通道411c中。基于此结构,通过引导杆414对阀门413移动方向进行限制,阀门413只能沿直线型通道411c的延伸方向移动,这样,在供料组件400停止供料时,阀门413能够在延伸部4122a的作用下能够复位至初始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引导杆414的横截面的形状与直线型通道411c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匹配,且引导杆414横截面略小于直线型通道411c的横截面,确保阀门413能预设的方向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引导杆414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呈圆形,这样,阀门413在移动的过程中,如碰到异物时,出料头4121受到垂直于刷座出口411b开口方向的外力增加大,阀门413可以产生一定的转动,有利于对异物进行避让。进一步地,阀门413与引导杆414一体设置,这样,在生产过程中,一次成型阀门413和引导杆414,不用分别成型后再组装,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如图6、图8和图9所示,连接管412包括连接于延伸部4122a中背离压贴部4122b的管端并朝外侧延伸形成且与刷头座411固定连接的固定部4122c。基于此结构,需要使固定部4122c与刷头座411固定密封接触即可,而固定部4122c与刷头座411之间是面接触,只需适当对固定部4122c施加朝向刷头座411的紧固力即可实现固定部4122c与刷头座411固定密封接触,具有地,可采用螺栓结构紧固,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10至图12所示,储料容器420一体设于手柄200内,送料机构430包括一体设于手柄200内并与储料容器420连同的活塞腔体、与活塞腔体配合的活塞杆500,以及设于手柄200并供涂料700从外部进入到储料容器420的第二单向阀600。其中,通过手柄200直接与连接座100可转动连接,在工作面平移的过程中,手柄200与工作面的角度关系可以适应性地调整,使用者可以在手柄200长度范围内,不用移动位置;通过储料容器420和活塞腔体一体设于手柄200内,在利用活塞杆500,即可通过活塞杆500在活塞腔体中的活动将涂料700输送至出料刷头410,结构简单,成本低;而通过第二单向阀600的设置,可确保活塞杆500退回时,能够让涂料700进入到储料容器420和活塞腔体。在本实施例中,手柄200与连接座100可转动连接,出料刷头410与储料容器420通过第二连接软管470连通,这样,在两滚刷筒300之间形成的工作面平移的过程中,手柄200与工作面的角度关系可以适应性地调整,使用者可以在手柄200长度范围内,不用移动位置。实施例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13至图17所示,刷头座411包括呈板状设置的基座部4111,以及凸设于基座部4111一板侧的凸起部4112,刷座入口411a设于基座部4111背离凸起部4112板侧,刷座出口411b设于凸起部4112背离基座部4111的端部,延伸部4122a套接于凸起部4112。基于此,在该出料刷头410装配的过程中,将延伸部4122a套接至凸起部4112,通过凸起部4112与延伸部4122a的配合,可实现刷头套412和刷头座411之间的定位,有利于提高出料刷头410的装配效率。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