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顶压板弹性组件及吊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4428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吊顶压板弹性组件及吊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吊顶压板弹性组件及吊顶。



背景技术:

在家装吊顶中,在吊顶的下方一般会设置立框,用于吊挂灯饰,立框设置在吊顶四周的边沿,通过连接件连接在吊顶上。

现有技术中,立框中的立板连接在吊顶的四周时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立板与吊顶上的顶板一般采用螺栓固定,需要同时在立板和顶板上开孔,不仅减弱了立板和顶板的强度,而且立板和顶板仅可使用一次,无法重复利用,增加了生产成本;第二,在施工现场,需要在顶板和立板上依次开设有多个连接孔,每个顶板和立板的螺栓孔均需对齐后通过螺栓连接,增加了人工成本和劳动强度,延长了施工的周期;第三,立板与吊顶之间的相对位置调整困难,一旦发现安装的位置出现差错,需要将螺栓全部拆除后再重新安装,调整过程繁琐,安装效率低。

因此,有必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吊顶压板弹性组件及吊顶,以解决上述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立板与顶板采用无损连接,减小生产成本,连接方式简单方便且方便调节,减小生产成本,降低劳动强度,而且便于调整、安装效率高,提高施工的速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吊顶压板弹性组件,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包括限位端和固定端,所述固定端开设有两端开口的条形槽,所述条形槽的槽口朝向所述限位端,所述限位端上背向所述固定端的一侧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的槽口背向所述固定端,所述卡接槽的槽底外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平行于所述条形槽的延伸方向;扣接部,所述扣接部上开设有扣接槽,所述扣接槽的槽口朝向所述条形槽;所述扣接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所述第一槽壁的内侧边沿可旋转地连接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二槽壁的内侧边沿设置有挡槽;所述第二槽壁的外侧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的末端与所述扣接槽的槽底的距离大于所述扣接槽的深度,所述压板与所述第二槽壁位于所述扣接槽的槽底的同侧;弹性片,所述弹性片的第一端卡接在所述卡接槽中,所述弹性片的第二端卡接在所述挡槽中,所述卡接槽的与所述挡槽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弹性片的自由长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槽壁的内侧边沿开设有旋转槽,所述转轴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旋转槽内。

可选地,所述旋转槽的内表面为圆柱面。

可选地,所述转轴与所述卡接槽的槽底之间通过连接板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压板朝向所述扣接槽的表面为外凸的圆弧面。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吊顶,包括顶板和立板,所述立板垂直抵接在所述顶板的边沿,所述立板沿长度方向上连接有龙骨,所述龙骨靠近所述顶板的一端的外侧表面连接有卡接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上所述的吊顶压板弹性组件,所述卡接板卡接在所述条形槽内,所述顶板的外侧表面位于所述压板的旋转路径上。

可选地,所述龙骨的外表面沿所述龙骨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定位槽,所述条形槽的槽底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朝远离所述限位部的一端抵接在所述定位槽的槽底。

可选地,所述限位部包括限位面,所述限位面与所述条形槽的中远离所述立板的一侧的内槽面重合设置,所述顶板上连接有所述立板的一端的端面抵接在所述限位面上。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顶压板弹性组件及吊顶,在顶板和立板垂直设置后,通过调整扣接部绕着限位部旋转,在限位部扣接在立板上时,扣接部上的压板可以扣压在顶板上,有效实现了顶板和立板之间的有效连接和紧固。相比于现有技术,上述连接过程可使立板与顶板之间采用无损连接的方式,且连接过程简单方便,减小了生产成本,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便于调整、安装效率高,提高了施工的速度。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实施例,将有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吊顶压板弹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吊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吊顶压板弹性组件扣接在顶板和立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吊顶压板弹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吊顶压板弹性组件,包括限位部1、扣接部2、以及弹性片3。

请参照图1,所述限位部1包括限位端和固定端,其中限位端和固定端相对设置,所述固定端开设有两端开口的条形槽11,所述条形槽11的槽口朝向所述限位端设置。条形槽11可以由多个平板限定而成。可选地,固定端上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上依次连接有第一条形板和第二条形板,第二条形板和固定板相对设置,固定板、第一条形板和第二条形板界定出所述条形槽11。所述限位端上背向所述固定端的一侧开设有卡接槽12,所述卡接槽12的槽口背向所述固定端,卡接槽12的槽口向靠近设置有所述条形槽11的一侧倾斜,所述卡接槽12的槽底外连接有转轴13,所述转轴13平行于所述条形槽11的延伸方向。

所述扣接部2上开设有扣接槽21,所述扣接槽21的槽口朝向所述条形槽11设置。所述扣接槽2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22和第二槽壁23,所述第一槽壁22的内侧边沿可旋转地连接在所述转轴13上。具体地,可以所述第一槽壁22的内侧边沿开设有旋转槽24,所述转轴13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旋转槽24内,在旋转槽24绕着转轴13旋转的过程中,扣接槽21的槽口也随之发生转动,如图1所述,当扣接槽21的槽口朝下时,第二槽壁23位于第一槽壁22的右侧。所述第二槽壁23的内侧边沿设置有挡槽25;所述第二槽壁23的外侧连接有压板26,所述压板26的末端与所述扣接槽21的槽底的距离大于所述扣接槽21的深度,所述压板26与所述第二槽壁23位于所述扣接槽21的槽底的同侧,可保证通过压板26的扣接作用,扣接部2随之定位。

所述弹性片3的第一端卡接在所述卡接槽12中,所述弹性片3的第二端卡接在所述挡槽25中,所述卡接槽12的与所述挡槽25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弹性片3的自由长度,可使弹性片3位于张紧的状态,此时弹性片3成上凸的圆弧面,弹性片3对第二槽壁23有向下的压力,进而可使压板26朝下扣压,直至压板26受到阻挡为止。弹性片3可选金属弹性片3,以提高弹性片3的刚度和强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顶压板弹性组件可以作为吊顶中立框的连接件,立框包括垂直连接在一起的立板和顶板。安装时,首先旋转扣接部2,使弹性片3与条形槽11的内侧槽壁处于平行的位置,随后设置在立板上的c型槽上靠近顶板一侧的槽壁扣接在条形槽11内,继而将限位部1向上推压,使c型槽上的槽壁紧固在条形槽11内,最后将压板26朝顶板的方向旋转挤压,直至压板26扣接在顶板上,此时立板和顶板之间得到有效地连接和紧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顶压板弹性组件,扣接部2可绕着限位部1进行旋转,通过在限位部1和扣接部2之间设置弹性片3,使扣接部2的旋转过程中受到弹性片3的驱使作用,在条形槽11扣接在立板上的c型龙骨的基础上,可以有效地将压板26扣接在位于扣接部2的旋转路径的上的顶板上,进而实现了立板和顶板之间的紧固,上述连接过程可使立板与顶板之间采用无损连接的方式,且连接过程简单方便,减小了生产成本,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便于调整、安装效率高,提高了施工的速度。

可选地,所述旋转槽24的内表面为圆柱面,转轴13的轴面也为圆柱面,在旋转槽24绕着转轴13进行旋转时,上述设置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小旋转槽24的内表面与转轴13外表面之间的摩擦力,使旋转槽24旋转更加灵活。

此外,在转轴13下方还设置有挡板,当第一槽壁22的外侧与挡板抵接后,扣接部2无法继续向前运动,保证了扣接部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13与所述卡接槽12的槽底之间通过连接板14相连接,通过连接板14的连接作用,转轴13和卡接槽12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便于旋转槽24套设进转轴13上并沿着转轴13进行灵活旋转。

所述压板26朝向所述扣接槽21的表面为外凸的圆弧面,当压板26扣接在顶板上时,压板26远离扣接槽21的一端首先与顶板相接触,随后压板26上的内侧的圆弧表面可以接触顶板以增加压板26与顶板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接触位置,起到缓冲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调整压板26上与顶板的接触位置,实时调整压板26对顶板的压紧作用力。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吊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吊顶压板弹性组件扣接在顶板和立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4,基于同一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吊顶,包括顶板41和立板42,所述立板42垂直抵接在所述顶板41的边沿,所述立板42沿长度方向上连接有龙骨43,所述龙骨43靠近所述顶板41的一端的外侧表面连接有卡接板,还包括以上所述的吊顶压板弹性组件,所述卡接板卡接在所述条形槽11内,所述顶板41的外侧表面位于所述压板26的旋转路径上。

其中吊顶压板弹性组件已经在上文中详细阐述,此处不再赘述。首先将顶板41与立板42垂直抵接,在立板42上靠近顶板41的一侧设置,在龙骨43靠近顶板41的一端的外表面连接有卡接板,也可以直接将所述龙骨43选为c型龙骨43,便于连接。安装时,首先旋转扣接部2,使弹性片3与条形槽11的内侧槽壁处于平行的位置,随后设置在立板42上的c型槽上靠近顶板41一侧的槽壁扣接在条形槽11内,继而将限位部1向上挤压,使c型槽上的槽壁紧固在条形槽11内,最后将压板26朝顶板41的方向挤压,直至压板26扣接在顶板41上,此时立板42和顶板41得到有效地紧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顶,在顶板41和立板42垂直设置后,通过调整扣接部2绕着限位部1旋转,在限位部1扣接在立板42上时,扣接部2上的压板26可以扣压在顶板41上,有效实现了顶板41和立板42之间的有效连接和紧固,相比于现有技术,上述连接过程可使立板42与顶板41之间采用无损连接的方式,且连接过程简单方便,减小了生产成本,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便于调整、安装效率高,提高了施工的速度。

可选地,所述龙骨43的外表面沿所述龙骨43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定位槽44,所述条形槽11的槽底连接有定位板15,所述定位板15朝远离所述限位部1的一端朝定位槽44的方向延伸,定位板15远离限位部1的一端的末端抵接在所述定位槽44的槽底,可以进一步地将限位部1连接在所述龙骨43上,保证了限位部1与龙骨43之间连接的紧密性。

较佳地,所述限位部1包括限位面,所述限位面与所述条形槽11的中远离所述立板42的一侧的内槽面重合设置,所述顶板41上连接有所述立板42的一端的端面抵接在所述限位面上。通过上述抵接作用,可以将顶板41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定位,增加顶板41的稳定性。优选地,龙骨43上背向立板42的表面与顶板41上连接有立板42的一端的端面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且均抵接在所述限位面,可以进一步地增加顶板41和立板42之间相对位置的稳固性,保证了顶板41的稳定性。

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提供的吊顶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立板42的长度方向上连接有龙骨43,所述龙骨43靠近所述顶板41的一端的外侧表面连接有卡接板;b.设置所述立板42抵接在顶板41上,使立板42垂直抵接在所述顶板41的边沿;c.设置吊顶压板弹性组件,使吊顶压板弹性组件包括:限位部1,所述限位部1包括限位端和固定端,所述固定端开设有两端开口的条形槽11,所述条形槽11的槽口朝向所述限位端,所述限位端上背向所述固定端的一侧开设有卡接槽12,所述卡接槽12的槽口背向所述固定端,所述卡接槽12的槽底外连接有转轴13,所述转轴13平行于所述条形槽11的延伸方向;扣接部2,所述扣接部2上开设有扣接槽21,所述扣接槽21的槽口朝向所述条形槽11;所述扣接槽2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22和第二槽壁23,所述第一槽壁22的内侧边沿可旋转地连接在所述转轴13上,所述第二槽壁23的内侧边沿设置有挡槽25;所述第二槽壁23的外侧连接有压板26,所述压板26的末端与所述扣接槽21的槽底的距离大于所述扣接槽21的深度,所述压板26与所述第二槽壁23位于所述扣接槽21的槽底的同侧;弹性片3,所述弹性片3的第一端卡接在所述卡接槽12中,所述弹性片3的第二端卡接在所述挡槽25中,所述卡接槽12的与所述挡槽25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弹性片3的自由长度;d.将吊顶压板弹性组件扣接在所述立板42与顶板41的连接处,使所述卡接板卡接在所述条形槽11内,所述顶板41的外侧表面位于所述压板26的旋转路径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龙骨43的外表面沿所述龙骨43的长度方向开设定位槽44,所述条形槽11的槽底连接有定位板15,所述定位板15朝远离所述限位部1的一端抵接在所述定位槽44的槽底。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顶压板弹性组件及吊顶,在顶板41和立板42垂直设置后,通过调整扣接部2绕着限位部1旋转,在限位部1扣接在立板42上时,扣接部2上的压板26可以扣压在顶板41上,有效实现了顶板41和立板42之间的有效连接和紧固,相比于现有技术,上述连接过程可使立板42与顶板41之间采用无损连接的方式,且连接过程简单方便,减小了生产成本,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便于调整、安装效率高,提高了施工的速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