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混凝土叠合梁桁架箍钢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0477阅读:1699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混凝土叠合梁桁架箍钢筋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用于提高预制混凝土叠合梁受剪扭性能的矩形桁架箍钢筋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代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钢筋作为一种特殊材料与混凝土配合,起受弯剪扭的作用。混凝土今年来的施工技术发展很快,而钢筋的设计受限太多而发展不快。

在目前的建筑工程领域,预制混凝土叠合梁的箍筋的设置方式有两种——闭口箍与组合开口箍。组合开口箍是自国外引进的,方便叠合梁施工的一种箍筋设置方式;而闭口箍是目前国内预制混凝土叠合梁施工中中最常用的箍筋设置方式。然而组合开口箍不能够被国内学者所接受,原因是组合开口箍不能形成闭合箍筋,从而导致受力性能方面有缺陷;然而闭口箍的设置,导致绑扎支座钢筋时的施工不便。所以急需发明一种箍筋的设计方式,使得该箍筋能够克服上述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预制梁在浇注时的受剪扭性能,以及便于采用机械化加工钢筋,具体表现为在梁端支座处设置开口绗架箍筋,在梁跨中采用闭口绗架箍筋。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制混凝土叠合梁桁架箍钢筋结构,包括梁顶钢筋、梁抗扭钢筋、梁底部钢筋和同时围箍在梁顶钢筋、梁抗扭钢筋和梁底部钢筋周围以及对线上的箍筋。

进一步的,所述箍筋采用一根钢筋按照方向为4a→4b→4c→4d→4e→4f→4g→4h弯折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箍筋包括开口箍筋和钢筋,所述开口箍筋采用一根钢筋按照方向为4.1a→4.1b→4.1c→4.1d→4.1e→4.1f弯折而成,钢筋将4.1b和4.1e两个节点绑扎连接。

进一步的,钢筋与箍筋的交接处采用点焊或钢丝绑扎。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改变梁的截面受力属性,使其截面受力性能更优,并且解决叠合梁抗扭不良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矩形桁架箍钢筋结构示意图;

图2为闭合桁架箍筋结构示意图;

图3为组合桁架箍筋结构示意图。

其中,1、梁顶钢筋,2、梁抗扭钢筋,3、梁底部钢筋,4、箍筋,4.1、开口箍筋,4.2、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1所示,一种预制混凝土叠合梁桁架箍钢筋结构,包括梁顶钢筋1、梁抗扭钢筋2、梁底部钢筋3和同时围箍在梁顶钢筋1、梁抗扭钢筋2和梁底部钢筋3周围以及对线上的箍筋4,钢筋与箍筋的交接处采用点焊或钢丝绑扎。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该方案属于闭合桁架箍筋采用一根钢筋按照方向为4a→4b→4c→4d→4e→4f→4g→4h弯折而成,能够改善现有闭合箍筋的受力性能。

该箍筋4是由一根箍筋自右下角底部钢筋(角筋节点4a)开始向左下角筋节点(角筋节点4b)延伸,然后在(角筋节点4b)弯折90°向左上角顶部角筋(角筋节点4c),再在(角筋节点4c)弯折90°至右上角顶部角筋(角筋节点4d),再向下弯折90°至右下角底部角筋(角筋节点4e),然后开始向斜上方45°弯折,弯至左上角顶部钢筋(角筋节点4f)后,向右弯折至右上角顶部角筋(角筋节点4g),然后向斜下方弯折至左下角底部角筋(角筋节点4h),以此来形成一根完整的闭合桁架箍筋。

闭合桁架箍筋由一根箍筋弯折而成,能够大大提高机械化制程度,不但能够节约人工费用,还能够提高制作速度,可以在建筑工程中广泛使用。能够使梁有足够的整体受力性能,不论是在预制的条件下还是在现浇的情况下都能保证梁有较好的抗剪扭性能。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该方案属于开口桁架箍筋,箍筋4由开口箍筋4.1和钢筋4.2两个根钢筋制成,开口箍筋4.1采用一根钢筋按照方向为4.1a→4.1b→4.1c→4.1d→4.1e→4.1f弯折而成,开口箍筋4.1形成一个闭合箍筋,未封口前的开口箍筋4.1上部呈开口形式,最后钢筋4.2将4.1b和4.1e两个节点绑扎连接形成闭合箍筋。

开口箍筋4.1自左下角底部角筋(角筋节点4.1a)开始向斜上方45°延伸,延伸至右上角顶部钢筋(角筋节点4.1b)后,向下方弯折至右下角底部角筋(角筋节点4.1c),然后弯折90度至左下角底部角筋(角筋节点4.1d),再弯折90度至左上角顶部钢筋(角筋节点4.1e),再弯矩至右下角底部钢筋(角筋节点4.1f)处,此时开口的桁架箍筋已经形成,待顶部剩余钢筋绑扎完毕后,再用钢筋4.2将4.1b和4.1e两个节点绑扎封口即可。

开口桁架箍筋克服预制叠合梁开口箍绑扎钢筋不便的缺点,还能克服组合开口箍受力性能有缺陷的缺点。该箍筋4是由开口箍筋4.1和钢筋4.2两根钢筋制成,一根箍筋将形成一个开口箍筋,另一根箍筋封口。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应被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特别陈述和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这些技术启示做出各种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的其它各种具体变形和组合,这些变形和组合仍然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