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7889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室内防水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室内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室内游泳池、鱼池、假山喷泉等经常出现在人们的家里,给家里带来了不一样的风景,然而室内渗漏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室内防漏在装修中是最重要的隐蔽工程之一,防水的质量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不同的防水结构,不同的防水要求,不同的施工部位,应该使用满足其要求的防水材料。而目前的室内防水设计及施工中根本没有考虑到,千篇一律的一种防水涂料,也不考虑结构的合理不合理,施工人员也偷工减料,涂层厚度也达不到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防水结构,主要解决现有的防漏设计和施工达不到好的防水效果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室内防水结构,包括排水地漏装置和防水装置;所述防水装置包括第一防水体,该第一防水体包括从下到上依次铺设的丙烯酸涂层、聚合物水泥涂层、防水灰浆涂层和由水泥砂浆制成的保护层;所述排水地漏装置嵌入到防水装置中,且排水地漏装置的上表面不高于防水灰浆涂层的上表面,并在排水地漏装置上方设有排水通孔,该排水通孔一直延伸至地面,所述排水地漏装置的下端排水口连接主排水管。本实用新型利用排水地漏装置和防水装置相结合,并对排水地漏装置和防水装置结构优化,达到排水第一,第一防水体上无积水的目的,防水效果突出,进一步第一防水体的结构使防水性能变得更加优异,另外丙烯酸涂层、聚合物水泥涂层、防水灰浆涂层在自然状态下一般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也便于施工监控,避免施工人员偷工减料。

具体地,所述第一防水体包括安装在地面的地面防水体和安装在墙面的墙面防水体,以及用于连接地面防水体和墙面防水体的拐角面防水体,并在拐角面防水体内设有加筋布。

作为优选,所述保护层为8-12mm厚。

作为优选,所述保护层上侧面还粘接有装饰面层。

本实用新型对排水地漏装置进行了结构的改进,所述排水地漏装置包括密封装置、阻挡装置、结合部、漏斗体、密贴装置,阻挡装置为管状,其位于漏斗体内并与漏斗体小口端连接;所述密封装置呈片状或盖状结构,其固定于阻挡装置上端口处,用于密封阻挡装置的上端口;结合部为管状,其套在漏斗体广口端外侧,所述漏斗体小口端外侧设置有密贴装置,阻挡装置上端口高度低于所述漏斗体广口端高度,漏斗体广口端不高于防水灰浆涂层的上表面。

在不同的施工环境下,所述防水装置还包括设于第一防水体下方的第二防水体,和设于第一防水体和第二防水体之间的回填层,以及设于地面回填层低洼处或者底面的用于排出回填层积水的单向排水装置。

具体地,所述单向排水装置包括设于回填层低洼处或者底面的排水口,该排水口连接一根位置低于回填层的排水管,并在该排水管上设有单向阀门,排水口处设有过滤网,排水管还连接至主排水管,排水管与主排水管的连接处还设有密封部。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防水体包括从下到上依次铺设的丙烯酸涂层、聚合物水泥涂层、防水灰浆涂层。

在不同的施工环境下,所述第二防水体包括安装在地面的地面防水体和安装在墙面的墙面防水体,以及用于连接地面防水体和墙面防水体的拐角面防水体,并在拐角面防水体内设有加筋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利用排水地漏装置和防水装置对防水结构进行优化,达到排水第一,防水装置上无积水的目的,具有性能优异,成本可控,施工简单,质量亦有保证的特点,比目前市面上的防水涂层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且不会额外增加成本,是普通百姓也能使用的防排水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排水地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单向排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

1-装饰面层,2-保护层,3-第一防水体,4-防水灰浆涂层,5-聚合物水泥涂层,6-丙烯酸涂层,7-排水地漏装置,8-回填层,9-第二防水体,10-密封装置,11-阻挡装置,12-密贴装置,13-结合部,14-漏斗体,15-垫圈,16-过滤网,17-排水管,18-单向阀门,19-密封部,20-开关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室内防水结构,包括排水地漏装置7和防水装置;防水装置包括第一防水体3,该第一防水体3包括从下到上依次铺设的丙烯酸涂层6、聚合物水泥涂层5、防水灰浆涂层4和由水泥砂浆制成的保护层2;排水地漏装置嵌入到防水装置中,且排水地漏装置的上表面不高于防水灰浆涂层的上表面,并在排水地漏装置上方设有排水通孔,该排水通孔一直延伸至地面,所述排水地漏装置的下端排水口连接主排水管。本实施例利用排水地漏装置和防水装置相结合,并对排水地漏装置和防水装置结构优化,达到排水第一,第一防水体上无积水的目的,防水效果突出,进一步第一防水体的结构使防水性能变得更加优异,另外丙烯酸涂层、聚合物水泥涂层、防水灰浆涂层在自然状态下一般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也便于施工监控,避免施工人员偷工减料。

本实施例中,丙烯酸涂层6为白色,聚合物水泥涂层5为灰色,防水灰浆涂层4为蓝色。

本实施例做到“三优三色”,即结构优化、材料优选、施工优质;三色指白色、灰色、蓝色。

结构优选,利用排水地漏装置和防水装置对防水结构进行优化,防排水一体的结构实现真正的防水,达到排水第一,防水装置上无积水的目的。

材料优选:利用同质材料组成防水装置,达到不同施工部位使用满足其要求的材料。选用纯丙烯酸防水涂层(I型)(白色)、聚合物水泥涂层(II型)(灰色)及通用防水灰浆涂层(III型)(蓝色)组成防水层。

1、丙烯酸防水涂层(I型)(白色),用于管根、地漏口、阴阳角等细部节点的处理及大面第一遍底涂。

丙烯酸涂层具有优异的断裂延伸率,用于管根、地漏口、阴阳角等应力集中的地方,以应对基层的沉降开裂应变。延长防水层的使用寿命。

纯丙烯酸涂层为白色,为三色中的第一道,防止施工中工人漏掉附加层施工。

2、聚合物水泥涂层(II型)(灰色),用于整个防水区域。也可使用I型,但成本稍贵,因此选用II型。

聚合物水泥防水涂层的主体树脂也为丙烯酸酯,与第一道涂层具有同源共溶性,粘结性能优良,防水性能也符合国家要求。

聚合物水泥涂层为灰色,为三色中的第二道,可与第一道涂层明显区分,以防漏掉。

3、通用防水灰浆涂层(III型)(蓝色),用于整个防水区域,其主体树脂也为丙烯酸酯,可与第二遍涂层完全粘结,且干燥速度快,具有一定的强度,因此用于整个防水层的表层。

施工优质:由于使用不同颜色的材料,使施工工人不能偷工减料,保证了涂层厚度,也就保证了防水层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一种室内防水结构,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以淋浴间为例。

由于淋浴间需要对墙面、地面、拐角面均进行防排水,并且拐角面防水装置需做到与墙面和地面的无缝配合,因此,第一防水体包括安装在地面的地面防水体和安装在墙面的墙面防水体,以及用于连接地面防水体和墙面防水体的拐角面防水体,为了使拐角面的防水装置结构更加牢固,并在拐角面防水体内设有加筋布。并且淋浴间内墙面的防水装置高度为淋浴间高度。

本实施例的保护层2上侧面还粘接有装饰面层1。保护层2为10mm厚。装饰面层使整个防水区域具有美观性。

实施例3

如图2所示,一种室内防水结构,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本实施例适用于已下沉施工的淋浴间,其起到防水效果比实施例2更佳。

本实施例的防水装置还包括设于第一防水体下方的第二防水体9,和设于第一防水体3和第二防水体9之间的回填层8,以及设于地面回填层低洼处或者底面的用于排出回填层积水的单向排水装置。

本实施例,第二防水体选用与第一防水体一样的结构,第二防水体包括从下到上依次铺设的丙烯酸涂层、聚合物水泥涂层、防水灰浆涂层。

实施例4

如图3所示,一种室内防水结构,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对排水地漏装置的具体结构进行了改进。

排水地漏装置7包括密封装置10、阻挡装置11、结合部13、漏斗体14、密贴装置12,阻挡装置11为管状,其位于漏斗体14内并与漏斗体小口端连接;所述密封装置10呈片状或盖状结构,其固定于阻挡装置11上端口处,用于密封阻挡装置11的上端口;结合部13为管状,其套在漏斗体14广口端外侧,所述漏斗体14小口端外侧设置有密贴装置12,阻挡装置11上端口高度低于所述漏斗体14广口端高度,漏斗体14广口端不高于防水灰浆涂层4的上表面。

本实施例中,密贴装置12为管状结构,套在漏斗体14小口端外侧。阻挡装置11、密贴装置12、结合部13、漏斗体14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中,密贴装置12的内径值大于漏斗体14小口端外径值,其外径值小于漏斗体14广口端内径值;结合部13内径值等于漏斗体14广口端外径值。

本实施例中,密封装置10为瓶盖形设计,其内顶部设置垫圈15,其内部侧面设置有与阻挡装置11相应的内螺纹,二者通过螺纹连接;密封装置10结合垫圈15,固定于阻挡装置11上端口处,其通过旋转密封将阻挡装置11上端口完全封闭。

本实施例的排水地漏装置克服了现有地漏结构容易在施工中被堵塞的问题,密封装置和阻挡装置可以拆卸分离,在施工后期完成防水实验后,拆除密封装置,再将换装的地漏装置连接在阻挡装置上端口组成日常使用的地漏,避免了施工对换装地漏装置造成破坏,保证地漏装置性能完好、结构完整。密贴装置可套在预设管道上,与预设管道紧密贴合,防止排入预设管道的水从其上部溢出,防水性能好,密贴装置内径值不唯一,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可与多种不同预设管道连接使用,使用兼容性好;采用阻挡装置低于漏斗体最高点的设计,保证了地漏管道口低于防水基面,可将整个防水基面的水排走,防止防水基面处于长期浸泡状态,导致渗漏和门外返潮的问题。

实施例5

如图4所示,一种室内防水结构,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本实施例还提供了单向排水装置的结构,单向排水装置包括设于回填层低洼处或者底面的排水口,该排水口连接一根位置低于回填层的排水管17,并在该排水管17上设有单向阀门18,排水口处设有过滤网16,排水管17还连接至主排水管,排水管17与主排水管的连接处还设有密封部19,主排水管与单向阀门10之间的排水管17上还设有开关阀门20。

单向排水装置设置于回填层的低洼处,当回填层出现积水时,积水会依次流经过滤网、单向阀门及排水管后排入主排水管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在不改变现有排水结构的基础上,对回填层的积水进行及时的排出,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以防止回填层长时间积水对房屋造成损坏。

本实施例还设置有单向阀们、密封部及过滤网,可以防止主排水管中的水倒流至回填层造成二次漏水,且实现积水排水管与主排水管之间无缝连接,防止主排水管内的水倒流与连接处出现渗漏造成二次漏水,同时可以在积水排除过程中防止回填层的混凝土或杂质堵塞管道。

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值得说明的是,基于上述结构设计的前提下,为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即使在本实用新型上做出的一些无实质性的改动或润色,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实质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样,故其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