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1659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立体车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建设、安装机械式立体车库,尤其是“平改立”是缓解城市停车难的有效方式,各地政府也相继出台了相关鼓励政策。但是,“平改立”必须在施工之前清空地面停车场,然后开始土建施工、设备安装,工期少则一两个月,多则半年一年,使本就停车位严重紧缺的用户难以承受漫长煎熬,也给周边交通带来巨大压力。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设备安装周期太长,厂家把大小零部件全部运到施工现场,然后再一件一件逐一装配、连接,由于其作业面有限,再加上空中作业,无法靠增加安装人员来提高安装效率。

发明专利201310576644.0、201410482003.3及实用新型专利201520127476.1对安装作业效率有所提升,但仍然是在作业现场装配零部件,工期依然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可以快捷安装的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总思路方案是从主体框架入手,打破现有技术首先安装好角柱及中间柱,再以这些立柱作为安装基础,把一条条横梁、纵梁连接固定在各个立柱上形成多层车位的主体框架的做法,而是首先制作好一个停车层的框架,即一个层的立体框架,并且把升降梁、横移梁也集成到层框架上,然后根据车库层数,将层框架向上叠加、固定即可完成主体框架的安装工作。为了便于道路运输,一个层的框架可以分成几个大部件实现,在同一思路下,几个大部件可分解为:一、前框架、后框架、四根纵梁。二、前框架、后框架、左框架、右框架。三、前框架、后框架。四、单车位框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个层框架由前框架、后框架、纵梁三部分构成。前框架、后框架均是由两根角柱、若干个中间柱和上下各一根横梁构成的前后两个立面矩形框,然后用左右各两根纵梁连接成一个长方体框,即层框架。层框架可作为基础框架、中层框架、顶层框架、顶棚框架。中间柱根据立体车库的车位数来定,按每一车位、每两车位、每三车位、每四车位设置一个中间柱均可,一般为每两个或者三个车位设立一个中间柱。层框架作为基础框架时,角柱、中间柱下面均有底板,底板与预埋件连接固定;层框架作为基础框架时,前框架、后框架的上横梁及连接套上均固定有横移梁,用于安放横移架;如果是两层升降横移车库时,基础框架的前框架、后框架的上横梁及连接套上均固定有升降梁,用于安放升降架。基础框架下部的两根纵梁上有导轨。层框架作为中层框架时,前框架、后框架的上横梁及连接套上均固定有横移梁,用于安放横移架。层框架作为顶层框架时,前框架、后框架的上横梁及连接套上均固定有升降梁,用于安放升降架。层框架作为顶棚框架时,前框架、后框架的上横梁上安装顶瓦。基础框架、中层框架、顶层框架及顶棚框架之间的结合部制有对应的凸凹定位装置,便于在地面上组装好的中层框架、顶层框架及顶棚框架起吊、叠放时上下层之间校准安放位置。各层框架之间的连接采用螺栓固定。前框架、后框架之间的连接方式不限,本方案的优先方式是螺栓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个层的框架由前框架、后框架、左框架、右框架四部分构成。前框架、后框架均是由两根角柱、若干个中间柱和上下各一根横梁构成的前后两个立面矩形框。左框架、右框架均是由两根角柱、上下各一根纵梁构成的左右两个立面矩形框。然后将前框架、后框架、左框架、右框架的八个角柱相互连接,构成一个长方体框,即层框架。层框架可作为基础框架、中层框架、顶层框架、顶棚框架。层框架作为基础框架时,角柱、中间柱下面均有底板,底板与预埋件连接固定;层框架作为基础框架时,前框架、后框架的上横梁上均有横移梁,用于安放横移架;如果是两层升降横移车库时,基础框架的前框架、后框架的上横梁上均为升降梁,用于安放升降架。基础框架下部位置即左框架、右框架的两根接地纵梁上安装导轨。层框架作为中层框架时,前框架、后框架的上横梁上均有横移梁,用于安放横移架。层框架作为顶层框架时,前框架、后框架的上横梁上均有升降梁,用于安放升降架。层框架作为顶棚框架时,前框架、后框架的上横梁及左框架、右框架的上纵梁上安装顶瓦;基础框架、中层框架、顶层框架及顶棚框架之间的结合处,制有对应的凸凹定位装置,便于在地面上组装好的中层框架、顶层框架及顶棚框架起吊、叠放时上下层之间校准安放位置。各层框架之间的连接采用螺栓固定。前框架、后框架、左框架、右框架之间的连接方式不限,本方案的优先方式是螺栓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个层的框架由前框架、后框架两部分构成。前框架、后框架均是由两根角柱、若干中间柱、左右两个连接柱、两根横梁、两根左半纵梁、两根右半纵梁构成的两个三立面矩形体;前框架、后框架相对接连接成一个长方体框构成层框架。层框架可作为基础框架、中层框架、顶层框架、顶棚框架四种。层框架作为基础框架时,角柱、中间柱下面均有底板,底板与预埋件连接固定;层框架作为基础框架时,前框架、后框架的上横梁及左右半纵梁上均有横移梁,用于安放横移架;如果是两层升降横移车库时,基础框架的前框架、后框架的上横梁及左右半纵梁上均为升降梁,用于安放升降架。基础层框下部位置即前框架、后框架的两根接地纵梁上安装有导轨。层框架作为中层框架时,前框架、后框架的上横梁及左右半纵梁上均有横移梁,用于安放横移架。层框架作为顶层框架时,前框架、后框架的上横梁及左右半纵梁上均有升降梁,用于安放升降架。层框架作为顶棚框架时,前框架、后框架的上横梁及左右半纵梁上安装顶瓦。基础框架、中层框架、顶层框架及顶棚框架之间的结合部,制有对应的凸凹定位装置,便于在地面上组装好的中层框架、顶层框架及顶棚框架起吊、叠放时上下层之间校准安放位置。各层框架之间的连接采用螺栓固定。前框架、后框架的连接方式不限,本方案的优先方式是螺栓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是:单车位框架。一个单车位框架由前框架、后框架、上框架、下框架构成。前框架、后框架均由两根立柱、两根横梁构成前后两个立面矩形体;上框架、下框架均由两根横梁、两根纵梁构成上下两个平面矩形框;前框架、后框架、上框架、下框架连接构成一个在尺寸上适于一辆车停放的立体框,即单车位框架。单车位框架的上框架前后横梁上均有升降梁,用于安放升降架。单车位框架的下框架两根纵梁上有导轨。单车位框架仅适于两层车库,根据需要的车位数量,将单车位框架在地面上并列连接,构成整体框架。每个单车位框架之间的连接采用螺栓固定。

以上所述的技术方案,在所述的导轨上放置横移载车板,在所述的横移梁上放置横移架及由钢索或者链条连接的升降载车板,在所述的升降梁上放置升降架及由钢索或者链条连接的升降载车板,在所述的基础框架的前下横梁上放置坡板,即可完成一个车库的整体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建设两层车库,无需土建,可在几小时内安装完成一组六车位立体车库。三层以上立体车库,现场只需要做几个大部件的组装,然后即可由吊车直接按层叠加完成主体框架,再吊装摆放好横移架、升降架及横移载车板、升降载车板即可完成整体安装,可明显提高安装效率,缩短安装周期。本实用新型旨在将立体车库的安装周期由一个月甚至半年缩短至几小时到个把月,对立体停车的行业发展,尤其是对缓解当下的停车难以及平改立政策的落实具有现实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层框架10的示意图;

图2为层框架10的叠加示意图;

图3为层框架10的组装示意图;

图4为层框架20的示意图;

图5为层框架20的叠加示意图;

图6为层框架20的组装示意图;

图7为层框架30的示意图;

图8为层框架30的叠加示意图;

图9为层框架30的组装示意图;

图10为单车位框架40的示意图;

图11为单车位框架40的并列串连示意图;

图12为单车位框架40的组装示意图;

图13为连接柱凸凹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凸凹定位装置示意图;

图15为螺栓示意图;

图16为升降梁、升降架、升降载车板示意图;

图17为横移梁、横移架示意图;

图18为横移载车板、导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层框架10,由两根角柱1010、中间柱1012和两根横梁1011围成立面矩形框即前框架101;两根角柱1020、中间柱1022和两根横梁1021围成立面矩形框即后框架102;前框架101和后框架102用四根纵梁103连接成一个长方体框构成层框架10。前框架101和后框架102纵向有连接套1099,四根纵梁103插入连接套1099后用螺栓固定锁死。

见图2、图3及图14、图15、图16、图17、图18,两层立体车库只采用一个层框架10 即可。三层及以上立体车库采用层框架10向上叠加;基础框架601、中层框架602、顶层框架603及顶棚框架604之间的结合部制有对应的凸凹定位装置1040,便于在地面上组装好的中层框架602、顶层框架603及顶棚框架604起吊、叠放时上下层之间校准安放位置。基础框架601、中层框架602、顶层框架603及顶棚框架604之间的连接采用螺栓1042固定。

层框架10作为基础框架601时,角柱1010、中间柱1012下端均有底板1098,底板1098 与预埋件连接固定;层框架10作为基础框架601时,前框架101的上横梁1011、后框架102 的上横梁1021上均有横移梁9020,用于安放横移架9002;如果是两层升降横移车库时,基础框架601的前框架101的上横梁1011、后框架102的上横梁1021上均有升降梁9010,用于安放升降架9001。基础框架601下部的两根纵梁103上有导轨9030。层框架10作为中层框架时,前框架101的上横梁1011、后框架102的上横梁1021上均有横移梁9020,用于安放横移架9002;层框架作为顶层框架时,前框架101的上横梁1011、后框架102的上横梁 1021上均有升降梁9010,用于安放升降架9001。在导轨9030上放置横移载车板9004,在横移梁9020上放置横移架9002及由钢索9003或者链条连接的升降载车板9005,在升降梁9010 上放置升降架9001及由钢索9003或者链条连接的升降载车板9005,在基础框架的前下横梁 1011上放置坡板9006,在顶棚框架上安装顶瓦9090,即可完成一个车库的整体安装。

见图4,层框架20,由两根角柱2010、中间柱2012和两根横梁2011围成的立面矩形框即前框架201;两根角柱2020、中间柱2022和两根横梁2021围成的立面矩形框即后框架202;两根角柱2030和两根纵梁2031围成的立面矩形框即左框架203;两根角柱2040和两根纵梁 2041围成的立面矩形框即右框架204。前框架201、后框架202、左框架203、右框架204连接成一个长方体框构成的层框架20。前框架201、后框架202、左框架203、右框架204的连接用螺栓固定锁死。

见图5、图6及图14、图15、图16、图17、图18,两层立体车库只采用一个层框架20 即可。三层及以上立体车库采用层框架20向上叠加;基础框架601、中层框架602、顶层框架603及顶棚框架604之间结合部,制有对应的凸凹定位装置1040,便于在地面上组装好的中层框架602、顶层框架603及顶棚框架604起吊、叠放时上下层之间校准安放位置。基础框架601、中层框架602、顶层框架603及顶棚框架604之间的连接采用螺栓1042固定。

层框架20作为基础框架601时,角柱2010、中间柱2012下端均有底板2098,底板2098 与预埋件连接固定;层框架20作为基础框架时,前框架201的上横梁2011、后框架202的上横梁2021上均有横移梁9020,用于安放横移架9002;如果是两层升降横移车库时,基础框架601的左框架203的上横梁2031、左框架的上横梁2041上均有升降梁9010,用于安放升降架9001。基础框架601下部有导轨9030。层框架20作为中层框架时,前框架201的上横梁2011、后框架202的上横梁2021上均有横移梁9020,用于安放横移架9002;层框架作为顶层框架时,前框架201的上横梁2011、后框架202的上横梁2021上均有升降梁9010,用于安放升降架9001。在导轨9030上放置横移载车板9004,在横移梁9020上放置横移架 9002及由钢索9003或者链条连接的升降载车板9005,在升降梁9010上放置升降架9001及由钢索9003或者链条连接的升降载车板9005,在基础框架的前下横梁2011上放置坡板9006,在顶棚框架上安装顶瓦9090,即可完成一个车库的整体安装。

见图7、图13,层框架30,由两根角柱3010、中间柱3012、连接柱3013、连接柱3014、两根横梁3015、两根左半纵梁3016、两根右半纵梁3017构成的三立面矩形体,即前框架301;两根角柱3020、中间柱3022、连接柱3023、连接柱3024、两根横梁3025、两根左半纵梁3026、两根右半纵梁3027构成的三立面矩形体,即后框架302;前框架301、后框架302连接成一个长方体框构成层框架30。前框架301、后框架302连接方式采用连接柱凸凹结构1041并用螺栓锁死。

见图8、图9及图14、图15、图16、图17、图18,两层立体车库只采用一个层框架30 即可。三层及以上立体车库采用层框架30向上叠加;基础框架601、中层框架602、顶层框架603及顶棚框架604之间结合部,制有对应的凸凹定位装置1040,便于在地面上组装好的中层框架602、顶层框架603及顶棚框架604起吊、叠放时上下层之间校准安放位置。基础框架601、中层框架602、顶层框架603及顶棚框架604之间的连接采用螺栓1042固定。

层框架30作为基础框架601时,角柱3010、中间柱3012下端均有底板3098,底板3098 与预埋件固定;层框架30作为基础框架601时,前框架301的上横梁3015、后框架302的上横梁3025上均有横移梁9020,用于安放横移架9002。基础框架601下部有导轨9030。层框架30作为中层框架602时,前框架301的上横梁3015、后框架302的上横梁3025上均有横移梁9020,用于安放横移架9002;层框架30作为顶层框架603时,前框架301的上横梁 2015、后框架302的上横梁3025上均有升降梁9010,用于安放升降架9001。在导轨9030上放置横移载车板9004,在横移梁9020上放置横移架9002及由钢索9003或者链条连接的升降载车板9005,在升降梁9010上放置升降架9001及由钢索9003或者链条连接的升降载车板9005,在基础框架的前下横梁3015上放置坡板9006,即可完成一个车库的整体安装。

见图10,单车位框架40,由两根角柱4010、两根横梁4011围成的立面矩形框即前框架 401;两根角柱4020、两根横梁4021围成的立面矩形框即后框架402;两根横梁4030、两根纵梁4031围成的平面矩形框即上框架403;两根横梁4040、两根纵梁4041围成的平面矩形框即下框架404。前框架401、后框架402、上框架403、下框架404连接成一个长方体框构成的单车位框架40。单车位框架40之间的连接采用螺栓固定。

见图11、图12及图16、图17、图18,单车位框架40的上框架403前后横梁4030上均有升降梁9010,用于安放升降架9001。单车位框架40的下框架404两根纵梁4041上有导轨 9030。单车位框架40仅适于两层车库,根据需要的车位数量,将单车位框架40在地面上并列连接,构成整体框架。在导轨9030上放置横移载车板9004,在升降梁9010上放置升降架 9001及由钢索9003或者链条连接的升降载车板9005,在基础框架的前下横梁4011上放置坡板9006,在顶棚框架上安装顶瓦9090,即可完成一个车库的整体安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