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穿孔吸音天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7240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组合式穿孔吸音天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穿孔吸音天花。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穿孔吸音天花如图1和图2所示,由具有容槽的板材10和填充在容槽中的吸音棉30组成,容槽底面呈水平状,容槽底面开设穿孔20,当铺设在房间天花板40上使用时,板材10的容槽底面与房间天花板40平行,利用不同穿孔率,可以对室内不同频段的声波有一定的吸收,但片状设计容易引起室内低频声音的共振而产生杂波,平面片设计容易让同一发声源发出的声音未被吸收掉的声波往同一方向反射而在室内产生驻波,从而引起听感的不适。

另外,现有的穿孔吸音天花一般采用平面天花或墙面形式,面积大,而表面平整,采用穿孔板材10后面空间平均隔断方式,对穿孔板材10强度有较高要求,否则容易引起共振,而且未被吸收的声音容易往同一方向反射,设计者往往需要设计很多造型和表面材料弥补这些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穿孔吸音天花,适用于听音的小空间,演唱环境的吸音,使空间声场干净清晰。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组合式穿孔吸音天花,由若干以平铺方式拼装于房间天花板上的吸音模块构成,每个吸音模块由具有容槽的板材和填充在容槽中的吸音棉组成,每个吸音模块与房间天花板结合形成独立的吸音腔体,容槽的底面呈倾斜状,容槽底面开设穿孔,且穿孔率为30%以上。

所述吸音模块俯视呈正方形。当然,也可以设计为长方形或其他形状。

所述房间天花板上平铺的相邻两个吸音模块之间留有间隙。

所述吸音模块的板材在容槽中具有纵横交错的筋条。

所述吸音模块的板材在容槽上边缘形成卡钩,对应的房间天花板上形成卡孔,借助卡钩与卡孔配合,使吸音模块平铺拼装于房间天花板上。或者所述吸音模块的板材在容槽上边缘采用螺丝紧固于房间天花板上。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利用不同穿孔率,可以对室内不同频段的声波有一定的吸收,吸音模块与房间天花板之间的吸音腔体顶部形成声反射面可以让通过穿孔的声波再次反射回吸音棉被再一次吸收,这样,从不同方向过来的声音能量可以被多次吸收,而吸音模块下面设计为与天花板有一定的斜角,没有被吸收的声音也可以往不同方向反射出去,从而破坏了房间里产生声驻波的条件;经过试验,当吸音模块铺到占整个房间天花板面积的40%以上时,房间变得安静起来,房间里声音驻波明显减少,所有声音变得非常清晰。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听音的小空间,演唱环境的吸音,使空间声场干净清晰。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穿孔吸音天花板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现有穿孔吸音天花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吸音模块的平铺拼装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吸音模块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吸音模块的侧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吸音模块的仰视图。

标号说明

板材10,穿孔20,吸音棉30,房间天花板40;

吸音模块1,穿孔11,容槽12,板材13,吸音棉14,筋条15,卡钩16,房间天花板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的组合式穿孔吸音天花,由若干以平铺方式拼装于房间天花板2上的吸音模块1构成。

每个吸音模块1由具有容槽12的板材13和填充在容槽12中的吸音棉14组成,每个吸音模块1与房间天花板2结合形成独立的吸音腔体,容槽12的底面呈倾斜状,容槽12底面开设穿孔11,且穿孔率为30%以上。

进一步,吸音模块1俯视呈正方形(也可以设计为长方形或其他形状),以方便铺设和拼装。房间天花板2上平铺的相邻两个吸音模块1之间留有间隙。吸音模块1的板材13在容槽12中具有纵横交错的筋条15,使强度增加,减少共振。吸音模块1的板材13在容槽12上边缘形成卡钩16,对应的房间天花板2上形成卡孔(图中未示出),借助卡钩16与卡孔配合,使吸音模块1平铺拼装于房间天花板2上。当然,吸音模块1也可以采用螺丝紧固于房间天花板2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吸音模块1与房间天花板2之间独立的吸音腔体,可以吸收一部分从演唱者方向通过空气传播来的中高音声音能量;声音穿过穿孔11后,被吸音棉14吸收,剩下穿过吸音棉14的声音由天花板2反射后被吸音棉14再次吸收(如箭头所示),这样,从不同方向过来的声音能量可以被多次吸收,而吸音模块1下面设计为与天花板2有一定的斜角,没有被吸收的声音也可以往不同方向反射出去,从而破坏了房间里产生声驻波的条件。

经过试验,当房间天花板2的吸音模块1铺到占整个天花板面积的40%以上时,房间变得安静起来,房间里声音驻波明显减少,所有声音变得非常清晰。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说明:

a.先用厚度适中的铁板,制作如图6-图8所示相同的模型,安装于房间天花板相应的位置如图5所示;

b.调整模块模型的数量、间距和水平旋转方向至听感和录音效果最佳;

c.测试房间内的自然混响时间,频响均匀度,声场均匀度;

d.开模,调整塑料压铸件的密度,将间内的自然混响时间,频响均匀度,声场均匀度调整到与铁板模型一致。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经过试验,因为驻波的减少,房间里的整个房间的声场自然混响有明显改善,声音清晰安静,由于清晰度的提高,演唱者对声音的掌控,节奏和旋律的判断更容易,演唱变得轻松自如;因为驻波的减少,进入录音的音频信号没有浑浊的感觉,声音背景也变得干净,录音效果也显著提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