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高效安装钢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0801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强度高效安装钢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结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强度高效安装钢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钢结构工程是以钢材制作为主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钢材的特点是强度高、自重轻、整体刚性好、变形能力强,故用于建造大跨度和超高、超重型的建筑物特别适宜。

目前,将工字钢作为主梁,在相邻主梁之间焊接若干直角钢作为副梁是常见的钢连接结构,但一般只能将副梁端部与主梁进行焊接,导致焊接处强度偏低,若需要加强连接,还需要额外增加连接件,提高了造价,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切割和弯折后直接进行连接,且连接强度更高的高强度高效安装钢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强度高效安装钢连接结构,包括工字钢主连接件和直角钢副连接件,所述的主连接件包括腹板和相互平行的上翼板和下翼板,所述的副连接件包括相互垂直的上钢板和侧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钢板端面与上翼板一侧垂直焊接,侧钢板端部延伸,并垂直弯折形成与腹板贴合固定的连接板,连接板远离侧钢板的一边弯折有支撑板,支撑板远离连接板的一边与侧钢板朝向上钢板一侧固定,且侧钢板、连接板和支撑板合围形成三角形结构,支撑板上侧边分别垂直顶在上翼板底面和上钢板底面,且上钢板端面与支撑板上侧边相交。

首先切割上钢板并弯折侧钢板,以分别形成连接板和支撑板,将支撑板一边与侧钢板固定,之后将上钢板端面与上翼板一侧垂直焊接,连接板与腹板贴合固定,因此能使副连接件稳定连接在主连接件上,且避免直接利用副连接件端部连接,而利用弯折形成的连接板进行连接,因此能提高连接强度,同时支撑板上侧边分别垂直顶在上翼板底面和上钢板底面,因此上钢板和上翼板能利用支撑板进行支撑,以提高支撑强度。

在上述的一种高强度高效安装钢连接结构中,所述的支撑板上侧边分别与上翼板底面和上钢板底面焊接固定。

因此结构强度更高。

在上述的一种高强度高效安装钢连接结构中,所述的连接板和支撑板为通过切割上钢板并弯折侧钢板形成。

因此预制也十分方便。

在上述的一种高强度高效安装钢连接结构中,所述的连接板与腹板通过紧固件固定,支撑板与侧钢板通过紧固件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首先切割上钢板并弯折侧钢板,以分别形成连接板和支撑板,将支撑板一边与侧钢板固定,之后将上钢板端面与上翼板一侧垂直焊接,连接板与腹板贴合固定,因此能使副连接件稳定连接在主连接件上,且避免直接利用副连接件端部连接,而利用弯折形成的连接板进行连接,因此能提高连接强度,同时支撑板上侧边分别垂直顶在上翼板底面和上钢板底面,因此上钢板和上翼板能利用支撑板进行支撑,以提高支撑强度。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分别是本钢连接结构仰视剖视图和主视剖视图。

图中,

1、主连接件;11、腹板;12、上翼板;13、下翼板;

2、副连接件;21、上钢板;22、侧钢板;23、连接板;24、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强度高效安装钢连接结构,包括工字钢主连接件1和直角钢副连接件2,主连接件1包括腹板11和相互平行的上翼板12和下翼板13,副连接件2包括相互垂直的上钢板21和侧钢板22,上钢板21端面与上翼板12一侧垂直焊接,侧钢板22端部延伸,并垂直弯折形成与腹板11贴合固定的连接板23,连接板23远离侧钢板22的一边弯折有支撑板24,支撑板24远离连接板23的一边与侧钢板22朝向上钢板21一侧固定,且侧钢板22、连接板23和支撑板24合围形成三角形结构,支撑板24上侧边分别垂直顶在上翼板12底面和上钢板21底面,且上钢板21端面与支撑板24上侧边相交。

进一步的,支撑板24上侧边分别与上翼板12底面和上钢板21底面焊接固定。连接板23和支撑板24为通过切割上钢板21并弯折侧钢板22形成。连接板23与腹板11通过紧固件固定,支撑板24与侧钢板22通过紧固件固定。

首先切割上钢板21并弯折侧钢板22,以分别形成连接板23和支撑板24,将支撑板24一边与侧钢板22固定,之后将上钢板21端面与上翼板12一侧垂直焊接,连接板23与腹板11贴合固定,因此能使副连接件2稳定连接在主连接件1上,且避免直接利用副连接件2端部连接,而利用弯折形成的连接板23进行连接,因此能提高连接强度,同时支撑板24上侧边分别垂直顶在上翼板12底面和上钢板21底面,因此上钢板21和上翼板12能利用支撑板24进行支撑,以提高支撑强度。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主连接件1、腹板11、上翼板12、下翼板13、副连接件2、上钢板21、侧钢板22、连接板23、支撑板24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