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孔的粉煤灰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95566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孔的粉煤灰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煤灰砖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带孔的粉煤灰砖。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专利号为CN201110204211.3名称为《外墙一体化装饰保温隔音砖》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外墙一体化装饰保温隔音砖,包括冷压粉煤灰砖体,其特征在于:在冷压粉煤灰砖体的一面上开设有若干个沉槽,在沉槽内嵌有保温块。其特征在于:沉槽有三个,两个沉槽位于同一平面上,另一沉槽位于另一平面上,其沿平面的投影位于两个沉槽中间的间隙上。其特征在于:在冷压粉煤灰砖体的和沉槽平面垂直的两边侧面上开设有内凹槽,内凹槽内嵌有保温块。其特征在于:保温块为珍珠岩保温块,其特征在于:冷压粉煤灰砖体上开设有若干个圆形沉孔或圆形盲孔。该发明的优点是保温层位于外墙砖内部,保温层结构牢固,而且现场砌砖的效率提高。然而,该隔音砖相互拼接时结构不牢固,容易相互脱离,堆砌成的外墙不够稳定,因此该装置的结构还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重量轻,制作方便,且砌墙时相互粘接牢固的带孔的粉煤灰砖。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带孔的粉煤灰砖,包括砖体,在所述砖体上分布既能节省材料又能减轻重量的孔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孔腔的数目为十一个,所述砖体的两侧面分别间隔地设置有凸部,所述凸部为顶部宽而根部窄,相邻凸部之间形成上窄下宽的凹腔,所述凹腔在砖体(1)侧面上分布的数目分别为三个。

作为改进,所述凸部的俯视投影呈等腰梯形,所述凹腔呈燕尾状。

进一步改进,所述等腰梯形的上底长可优选为4~12mm,所述等腰梯形的下底长为12~24mm。

进一步改进,所述等腰梯形的高度可优选为6~20mm。

进一步改进,所述凹腔的顶部开口之间的距离可优选为15~25mm。

作为改进,所述砖体和凸部可优选为粉煤灰一体压制而成的整体结构。

进一步改进,所述孔腔为可优选盲孔,所述孔腔的底面与砖体另一外侧的距离为6~12mm。

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砖体的俯视投影中孔腔的形状可优选呈圆形,且分布于砖体俯视投影面上的孔腔为错位排列在一起。

作为改进,分布于砖体一侧面上的凹腔与另一侧面上的对应凹腔为错开排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砖体的两侧面分别间隔地设置有凸部,所述凸部为顶部宽而根部窄,相邻凸部之间形成上窄下宽的凹腔,所述凹腔在砖体侧面上分布的数目分别为三个。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凸部为顶部宽而根部窄,当凸部与另一空心砖块的叠置时,中间的砂浆形成了两个锥形的连接部,从而使上下两块空心砖接力更强更大,因为锥部不能从两块砖之间的锥形部接出,即大大地增加上下相邻砖之间的连接牢度,地防止了墙分裂的情况出现;本砖体和凸部为粉煤灰一体压制而成的整体结构,粉煤灰不仅来源广泛,价格低廉,而且,还是一种变废为宝的再生材料,既起到废物利用的环保作用,同时又能解决目前需求量日益扩大的建筑原料;更有利的是,本砖体的原料可重复利用,在生产和应用中不会出现浪费材料的情况。所以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非常实用和环保的砖块,值得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沿A-A线的剖面图;

图4是图2中沿B-B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带孔的粉煤灰砖,包括砖体1,在所述砖体1上分布既能节省材料又能减轻重量的孔腔11,所述孔腔11的数目为十一个,所述砖体1的两侧面分别间隔地设置有凸部12,所述凸部12为顶部宽而根部窄,相邻凸部之间形成上窄下宽的凹腔13,所述凹腔13在砖体1侧面上分布的数目分别为三个。所述凸部12的俯视投影呈等腰梯形,所述凹腔13呈燕尾状。所述等腰梯形的上底长L为4~12mm,所述等腰梯形的下底长S为12~24mm。所述等腰梯形的高度H为6~20mm。所述凹腔13的顶部开口之间的距离M为15~25mm。所述砖体1和凸部12为粉煤灰一体压制而成的整体结构。所述孔腔11为盲孔,所述孔腔11的底面与砖体1另一外侧的距离N为6~12mm。在所述砖体1的俯视投影中孔腔11的形状呈圆形,且分布于砖体1俯视投影面上的孔腔11为错位排列在一起。而分布于砖体1一侧面上的凹腔13与另一侧面上的对应凹腔亦为错开排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