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纵梁就位后临时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5521阅读:680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纵梁就位后临时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结构预制纵梁就位后临时固定装置,尤其涉及地下装配式建筑预制纵梁临时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目前已逐步由现浇混凝土结构向预制拼装结构转型,结构构件工厂化标准化,地上工程装配式技术日趋成熟。装配式结构由地上逐渐向地下结构发展,在有纵向上反梁的底板上,对于纵梁拼装就位后,在未完成接缝施工,纵梁无法自稳情况下,解决采取何种定位工具以保证纵梁的稳定及定位后的精度的问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在于解决了预制纵梁就位后,如何快速简单的进行固定就位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快捷且能够满足预制纵梁固定的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预制纵梁就位后临时固定装置,包括脚轮(1)、底托(2)、底横梁(3)、架体(4)和可拆横杆(5),所述底横梁(3)位于架体(4)底部,脚轮(1)、底托(2)与底横梁(3)焊接,多根可拆横杆(5)两端分别与两个左右对称布置的架体焊接,脚轮(1)、底托(2)、底横梁(3)均左右对称布置,可拆横杆(5)中间段与可拆横杆(5)两端之间的连接均使用销子(6)连接固定。

底横梁(3)上安装有脚轮(1)和底托(2),底托(2)收起脚轮(1)可带动架体(4)自由移动,底托(2)顶起后,架体(4)完成固定,同时底托(2)可调整整个架体(4)的高度。

可拆横杆(5)中间段可拆卸,架体(4)可通过拆卸横梁(5)中间段完成横穿钢管柱。

底托(2)中底横梁(3)通过螺纹杆(10)固定在底托顶板(7)与可调丝杠(8)之间,可以通过旋转可调丝杠(8)来调节底托(2)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如下:

1)利用脚轮(1)实现整个架体(4)纵向移动。

2)移动过程中,可以通过可拆横杆(5)中间段的轮换拆卸,使架体(4)穿过钢管柱。

3)架体(4)就位后,通过旋转可调丝杠(8)来调整底托(2)高度,使架体(4)顶端可拆横杆(5)与梁底顶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地铁装配式车站预制纵梁就位后临时固定装置整体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地铁装配式车站预制纵梁就位后临时固定装置解除侧边可拆横杆连接移动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地铁装配式车站预制纵梁就位后临时固定装置与梁的相对位置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地铁装配式车站预制纵梁就位后临时固定装置就位后移动支架底部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地铁装配式车站预制纵梁就位后临时固定装置的底托放大图。

图中数字表示的意义:

1、脚轮;

2、底托;

3、底横梁;

4、架体;

5、可拆横杆;

6、销子;

7、底托顶板;

8、可调丝杠;

9、底托底座;

10、螺纹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纵梁拼装前,在拼装区域提前组装该设备,设备底横梁(3)采用方钢,架体(4)采用钢焊管。使用时,纵梁拼装位置的纵向中心轴线要与架体(4)的轴线位置重合,纵梁吊装后,旋转可调丝杠(8)来调整底托(2)高度,使顶部可拆横杆(5)与梁底密贴,起到支撑作用,梁柱间隙混凝土现浇完成后,旋转可调丝杠(8)将架体(4)的底托(2)向下调整,使脚轮(1)着地,移动架体(4)。当可拆横杆(5)需穿过钢管柱时,解开纵向一列可拆横杆(5)临时连接,通过钢管柱后,可拆横杆(5)重新连接,架体(4)重新就位,调整底托(2)高度后归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