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梁养生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3801阅读:1024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梁养生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制梁养生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预制梁养生系统。



背景技术:

预制梁养生棚是一种在盖设住预制梁后,对棚中的预制梁不间断洒水维护的养生装置。

目前,公告号为CN20224911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预制梁养生棚,如附图1所示,包括一个能够把预制梁2包罩在其中的棚体结构,养生棚3中设有喷淋管43,养生棚3包括多个拱形架31和与拱形架31垂直的纵向梁01,拱形架31和纵向梁01连接成一个框架,框架外覆盖养生棚布33(图中未示出),养生棚3的前后两面设有门帘71(图中未示出),将养生棚3搭设在预制梁2外,利用喷淋管43对棚内的预制梁2不间断洒水。

虽然这种养生棚能够很好的保持水分,维持棚内湿度,但是在搭设过程中需要沿预制梁长度方向逐个安装多个拱形架和纵向梁,安装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梁养生系统,在搬运到预制梁一旁后,直接拉伸,即可形成养生棚主体结构,无需逐一搭设,安装十分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预制梁养生系统,包括一个能够包盖住预制梁的养生棚,所述养生棚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拱形架,所述养生棚通过设置在拱形架之间的折叠杆伸缩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养生棚在不使用时,拱形架通过折叠杆转动压缩,便于放置和运输;在对预制梁养生时,将折叠的拱形架竖起对准预制梁,拉伸拱形架,使拱形架罩在预制梁外形成养生棚的主体框架,无需逐步搭设,十分便捷、省力。

进一步的,所述折叠杆至少有两根且互相转动连接,所述折叠杆的自由端转动连接在相邻两根拱形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杆转动连接给予折叠杆伸长和压缩的空间,再将折叠杆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的两根拱形架上,实现相邻两个拱形架之间相互靠近和远离。

进一步的,所述养生棚两端的拱形架内壁上开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中滑移设有多个滑动轮,所述滑动轮上连接有门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拱形架内壁上滑移连接上门帘,在养生棚拉伸成型后,拉动固定好的门帘挡住养生棚两端,降低养生棚内水分散失的速度;这样,就无需在搭设好养生棚后再另外加装门帘,十分便捷。

进一步的,所述拱形架内沿养生棚长度方向设有多根喷淋管,所述喷淋管上朝向预制梁方向设有多个微喷喷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拱形架内架设多根喷淋管,能够全方位的对养生棚内洒水;喷淋管上装设有多个微喷喷头,微喷喷头喷出雾状水滴,在养生棚内不断积蓄,提高养生棚内的湿度,使水雾不断浸润养生棚内放置的预制梁,保证了预制梁的养生质量;且微喷喷头在同样的供水量下,水资源利用率较高。

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梁的顶部沿预制梁长度方向上搭设有滴管,所述滴管上贴近预制梁设有多个滴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微喷喷头喷出的水雾刚开始时对预制梁的浸润速度较慢,因此在预制梁顶部搭设滴管,水流从滴水孔中渗出,沿着预制梁外壁流淌,快速浸湿整个预制梁,弥补了微喷喷头的不足,保证了预制梁的养生质量,以提高预制梁质量;且滴管渗出的水分及时被预制梁吸收,水资源利用率高。

进一步的,所述喷淋管和滴管的一端为封闭状态,另一端汇总至一根供水管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养生棚在拉伸成型后,架设上喷淋管并在预制梁上放好滴管后,使滴管与喷淋管连通的供水管通水后即可使用,无需依次连接喷淋管和滴管,节省了安装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拱形架底部设有滚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拱形架在拉伸时,底部和地面接触,摩擦力大,拉动困难。因此,在拱形架底部安装上滚轮,减小摩擦,方便在地面上移动拱形架;另外,拱形架底部和地面长期摩擦,会对拱形架底部造成磨损,减短了拱形架的使用寿命,加设上滚轮后,对拱形架起到保护作用,延长拱形架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滚轮一侧设有电机,所述电机和滚轮转轴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人工拉动拱形架形成养生棚时,十分费力,因此在滚轮一侧固定一个电机,电机的输出轴插在滚轮转轴中带动滚轮转动,实现养生棚的自动拉伸和收缩,节省人力资源。

进一步的,所述拱形架上覆盖有养生棚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拱形架上固定上养生棚布,养生棚布跟随拱形架一起拉伸,直接成型,配合门帘使养生棚内形成密闭空间,不仅节约了安装时间,还能维持养生棚内的湿度。

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梁顶部设有透水土工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预制梁洒水养生的过程中,也伴随着水分的蒸发;因此,在预制梁顶部盖上透水土工布,可以阻挡水份蒸发出去,减缓水分流失,对预制梁起到保湿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梁侧面设有塑料薄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制梁侧面贴设上塑料薄膜,配合覆盖在预制梁顶部的透水土工布,在预制梁养生过程中,挡住水分和温度的散失,提高养生质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折叠杆和拱形架配合,并在拱形架上固定好养生棚布和门帘,简化了安装步骤,节省了安装时间;

2.通过微喷喷头和喷淋管的设置,保证了预制梁的养生质量,且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制梁养生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养生棚的部分爆炸图;

图6是固定门帘用拱形架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8是预制梁部分的爆炸图。

图中,01、纵向梁;1、地面;2、预制梁;21、顶板;22、翼缘板;23、腹板;3、养生棚;31、拱形架;32、折叠杆;33、养生棚布;4、供水管;41、滴管;42、滴水孔;43、喷淋管;44、微喷喷头;5、透水土工布;6、塑料薄膜;7、滑动轮;71、门帘;72、拉绳;73、连接板;74、滑动槽;8、滚轮;81、电机;82、输出轴;83、小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预制梁养生系统,如图2和图5所示,在地面1上放置有预制梁2,预制梁2包括水平设置的顶板21,顶板21两侧连有翼缘板22,顶板21下方倾斜设有腹板23;在预制梁2外盖设有养生棚3,养生棚3由多根平行的拱形架31构成棚体结构,相邻两根拱形架31上连有折叠杆32。这里,折叠杆32有两根且互相转动连接,折叠杆32的自由端转动连接在相邻两根拱形架31上。压动拱形架31,折叠杆32折叠,拱形架31相互靠近,使用时,对准预制梁2水平拉动拱形架31,压缩的折叠杆32被拉伸,拱形架31即可形成棚体结构。

如图5所示,在拱形架31外固定有养生棚布33,这里,为了能够和拱形架31一同压缩,养生棚布33要具有柔软性,另外,为了保持养生棚3内的水分,养生棚布33需要具有低透水性。在预制梁2顶板21上盖设上透水土工布5,可以阻挡水份蒸发出去,减缓水分流失,对预制梁2起到保湿作用。在预制梁2翼缘板22下方和腹板23表面贴上塑料薄膜6,塑料薄膜6能够挡住水分蒸发,可以进一步维持预制梁2的湿度和温度。

如图8所示,在预制梁2上搭设滴管41,在滴管41上和预制梁2贴合处开有多个滴水孔42,水流流进滴管41,从滴水孔42中渗出,浸湿预制梁2;如图5所示,在拱形架31内沿预制梁2长度方向搭设多根喷淋管43,喷淋管43绕拱形架31内周面设置,对整个预制梁2全方位洒水,另外,在喷淋管43上朝向预制梁2方向连接多个微喷喷头44,微喷喷头44喷出的水雾能够不断的提高养生棚3内的湿度,以浸润整个预制梁2。这里,为了方便养生棚3的安装,喷淋管43选用软质水管,方便喷淋管43进行压缩和拉伸。喷淋管43和滴管41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连接在同一根供水管4上,供水管4从地面1伸出养生棚3,这里,在拉伸好养生棚3后,从外部引来水管(图中未示出)直接接到供水管4上,即可开始使用。

如图2、图6和图7所示,在养生棚3两端的拱形架31内壁上开设有滑动槽74,滑动槽74中滑移设有滑动轮7,滑动轮7上连有竖直向下的连接板73,将门帘71固定在连接板73上,门帘71即可跟随滑动轮7的滑移实现对养生棚3两端的遮挡。如图2和图4所示,在门帘71一侧连接有朝向养生棚3外的拉绳72,通过拉绳72拉动门帘71滑移。

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在拱形架31的底部装有滚轮8,养生棚3一端的拱形架31处,在滚轮8一侧利用一个和拱形架31固定的小车83装载一台电机81,电机81固定在小车83上,且输出轴82插设在滚轮8轴心中,利用电机81带动滚轮8转动以自动拉伸拱形架31形成棚体结构,收缩时电机81反转即可实现养生棚3的自动折叠。

工作过程:将预制梁2放置在空旷的地面1上,在预制梁2顶板21上搭设滴管41,在滴管41和预制梁2上盖上透水土工布5,在翼缘板22下方和腹板23上贴上塑料薄膜6;取出压缩状态的养生棚3对准预制梁2,启动电机81,电机81带动滚轮8转动,拉伸拱形架31,拱形架31沿预制梁2长度方向滑移形成棚体结构,将滴管41和供水管4连通,将供水管4和外部水源连通,通过拉绳72拉动门帘71将养生棚3两端封闭,开始供水,对养生棚3内的预制梁2养生;养生结束后,拆下滴管41,启动电机81反转,带动拱形架31压缩,将压缩好的养生棚3收起以待下次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