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槽式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88882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槽式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建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槽式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外墙围护结构施工过程中,人们经常需要将外围护墙构造中的钢龙骨和主体框架钢梁的下翼缘进行连接,从而提供垂直墙体方向的约束,以使墙体固定,并且减小了钢龙骨的竖向计算长度。现有的连接方式通常是通过连接板分别与钢龙骨和钢梁焊接,连接板焊接会造成以下问题:

1、需要在现场进行连接板和钢龙骨以及连接板和钢梁的焊接。但现场焊接量往往较大,且钢龙骨较薄,焊接难度大,由于时间的原因现场焊接质量难以保障;

2、连接板与钢龙骨焊接,约束了垂直墙体方向的自由度,但同时也约束了水平和竖直方向的自由度,当主体结构受到外力作用(例如风、地震)时,墙体不能通过位移减弱外力,不利于墙体抗震。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连接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连接板与钢龙骨和钢梁焊接后不利于墙体抗震,以及现场焊接难度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槽式连接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槽式连接装置,所述槽式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包括槽体底面和槽体侧面;具有与连接槽垂直连接的第一端部和远离所述连接槽的第二端部的连接板;所述槽体底面沿其长度方向设置长孔,所述第一端部包括两侧向内凹陷的固定部,所述长孔长度边侧插入该固定部的凹陷中。

优选地,所述长孔长度边侧与凹陷的至少一个侧壁接触。

优选地,所述长孔长度边侧还与凹陷的底壁接触。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沿连接板厚度方向加厚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部还包括陷入所述连接槽槽体内的支撑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槽式连接装置,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连接槽上开设的长孔卡合,在能够固定墙体的同时,不影响其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自由度,大大提高了墙体的抗震性能。并且所述连接板可以与钢梁预先焊接,减小了工作现场的焊接工作量,提高了焊接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槽式连接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截面图。

图3是图1的B-B’截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长孔与凹陷的其中一个侧壁和底壁同时接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3中M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长孔与凹陷的一个侧壁接触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3中M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长孔与凹陷的两个侧壁接触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3中M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长孔与凹陷的两个侧壁和底壁同时接触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3中M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部加厚的连接板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钢梁,2-连接槽,3-连接板,31-支撑部,32-固定部,4-钢龙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槽式连接装置的实施方式,结合图1-3所示,所述槽式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槽2;所述连接槽2包括槽体底面和槽体侧面;具有与连接槽2垂直连接的第一端部和远离所述连接槽2的第二端部的连接板3;所述槽体底面沿其长度方向设置长孔,所述第一端部包括两侧向内凹陷的固定部32,所述长孔长度边侧插入该固定部32的凹陷中。使用时,该槽式连接装置需要与钢龙骨4和钢梁1配合使用,将连接板3沿长孔长度方向竖直插入长孔内,转动连接板3,使长孔长度边侧可以插入固定部32的凹陷中,此时连接板3水平放置,钢梁1与连接板3的上表面结合固定,钢龙骨4与连接槽2的槽体开口处结合固定。

此外,由于该装置使用时,远离连接槽2的一端固定重量较高的钢龙骨4,因此连接板3需要具有一定的承重能力,而仅仅通过固定部32的凹陷卡合使得固定部32受力过大,容易损毁,因此增加连接板3陷入连接槽2的一端的平衡力矩,其采用的方式为: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端部还包括陷入所述连接槽槽体内的支撑部31。上述方式能够增加连接板3陷入连接槽2的一端的平衡力矩,以此平衡另一端的受力,使连接板3不易折断或者固定部32不易损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槽式连接装置,所述连接板3的一端与连接槽2上开设的长孔卡合,在能够固定墙体的同时,不影响其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自由度,大大提高了装配有该槽式连接装置的墙体的抗震性能,并且所述连接板3能与钢梁1预先焊接,减小了工作现场的焊接工作量,提高了焊接质量。

为了使连接板3具有一定的自由度,所述长孔长度边侧与凹陷的至少一个侧壁接触,并且在此基础上所述长孔长度边侧还可以与凹陷的底壁接触。即陷入凹陷中的长孔可以与凹陷的一个侧壁,或者与凹陷的两个侧壁同时接触,或者与凹陷的其中一个侧壁和底壁同时接触,或者与凹陷的两个侧壁和底壁同时接触。结合图4所示,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图中显示长孔与凹陷的底壁接触,但在实际使用时,由于连接板3使用时是运动的,导致长孔不可能仅与凹陷底壁接触,即长孔必然与凹陷的底壁和其中一个侧壁同时接触。该实施方式增加了沿垂直墙体方向的自由度,当墙体受到垂直墙体的外力时,也能够通过一定的侧移减弱外力的作用,有利于抗震,但不足之处在于限制了墙体水平方向的自由度,因此不利于水平方向抗震。结合图5所示,需要注意的是,图5表面上显示的是长孔长度边侧与凹陷没有接触面,但实质上,使用时随着墙体的运动,长孔的长度边侧必然与其中一个凹陷侧壁接触,此实施方式使墙体具有水平方向、竖直方向的自由度,并且还具有一定的垂直墙体方向的自由度,有利于多方位抗震。此外,如图6所示,长孔与凹陷的两个侧壁接触,该实施方式约束了垂直墙体方向的自由度,不利于垂直墙体方向抗震。此外,如图7所示,长孔与凹陷的两个侧壁和底壁同时接触,因此完全限制了墙体水平方向和垂直墙体方向的自由度,不利于多方位抗震。

此外,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一个优选方案,结合图8所示,所述固定部32沿连接板3厚度方向加厚设置。由于该装置在使用时受力最复杂的位置为固定部32,因此,对固定部32进行加厚设置,使固定部32不容易受力损坏,有利于长期使用。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