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可伸缩的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45794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层可伸缩的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车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层可伸缩的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越来越多的走进人们的家庭生活当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但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停车难的问题日渐凸显,城市内的地表面积有限,无法满足停车位的需求,因此,部分停车场采用了立体车库,可以增加部分停车位,缓解停车难的问题。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立体车库在对车辆的停放或者取车时,由于相互很难错开位置,导致存取车步骤非常复杂,从而严重影响了停车或者取车的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多层可伸缩的立体车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层可伸缩的立体车库,包括地坑、立柱和载车板,所述地坑设为长方体结构,且地坑的四角位置均垂直固定安装有立柱,四根所述立柱之间平行安装有多层载车板,所述载车板的下方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沿其宽度方向设有平移滑轨,所述平移滑轨内滑动安装有载车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平移电机,所述载车板一侧的两根立柱上均固定安装有工字型钢,每个所述工字型钢远离载车板的侧面上均设有升降导轨,所述工字型钢的侧面上安装有升降电机和升降体,所述工字型钢通过升降体与载车平台相连接,所述载车平台上设有限位轨道,其中一根所述立柱上设有控制箱。

优选的,所述载车板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体成型的搭接板。

优选的,所述载车板的四角位置均设有防护部件。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下方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倾斜设置且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立柱上。

优选的,所述限位轨道上均匀设有多个滚轮。

优选的,所述控制箱上设有显示屏和控制按钮。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造成本低,不仅能保证载车板平稳的平移和升降,达到方便停取车的目的,还大大节省了停取车的时间,有效解决了城市停车难的问题,能够创造可观的市场价值,从而易于大范围内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载车平台与载车板的连接结构图。

图中:1-地坑,2-立柱,3-载车板,4-固定板,5-平移电机,6-工字型钢,7-升降导轨,8-升降电机,9-升降体,10-载车平台,11-限位轨道,12-滚轮,13-控制箱,14-防护部件,15-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层可伸缩的立体车库技术方案:一种多层可伸缩的立体车库,包括地坑1、立柱2和载车板3,所述地坑1设为长方体结构,且地坑1的四角位置均垂直固定安装有立柱2,四根所述立柱2之间平行安装有多层载车板3,所述载车板3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体成型的搭接板,所述载车板3的四角位置均设有用于固定汽车车轮的防护部件14,所述载车板3的下方安装有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的下方设有支撑杆15,所述支撑杆15倾斜设置且支撑杆15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立柱2上,所述固定板4的上表面沿其宽度方向设有平移滑轨,所述平移滑轨内滑动安装有载车板3,所述固定板4上设有平移电机5,所述载车板3一侧的两根立柱2上均固定安装有工字型钢6,每个所述工字型钢6远离载车板3的侧面上均设有升降导轨7,所述工字型钢6的侧面上安装有升降电机8和升降体9,所述工字型钢6通过升降体9与载车平台10相连接,所述载车平台10上设有限位轨道11,所述限位轨道11上均匀设有多个滚轮12,其中一根所述立柱2上设有控制箱13,所述控制箱13上设有显示屏和控制按钮。

工作原理:在使用时,若有汽车要出库,首先,通过控制箱13启动升降电机8,升降体9和载车平台10在升降电机8的驱动下沿升降导轨7移动至适当的位置,然后,启动平移电机5,在平移电机5的驱动下,载车板3沿固定板4上的平移轨道缓慢向外侧平移,载车板3在限位轨道11和平移电机5的作用下移动至载车平台10的正上方,最后,再次启动升降电机8,在升降电机8的作用下待出库的汽车被移动至地面,即可出库,如果此时有汽车要入库,可直接将新入库的汽车驾驶到载车板3上,接着通过控制箱13启动升降电机8驱动载车平台10上升,当上升至适当位置时,启动平移电机5驱动载车板3沿着平移轨道逐渐移动至固定板4的正上方,即可完成入库。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