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纳米银墙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07298发布日期:2018-09-11 20:09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墙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医用纳米银墙板。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医用领域,尚未出现针对医疗环境进行设计的墙板。医疗环境下,人员流动性大,粉尘、细菌多,各种病原体、药液鱼龙混杂,为保持清洁卫生,需要时时打扫、消毒。但墙板作为固定装潢部分,无法像摆件、装饰品,甚至地板一样能够被及时清理。另外,传统一体墙板装贴后很难拆卸,更替更是一项大工程。随着人们对环境要求的愈加苛刻,墙板作为室内固定用品的一部分,要求卫生整洁的同时,保证安全、通风、隔音、温度适宜,也成了考量整个医疗环境的标准。同时,面对医疗环境独有的“病患”情况,还需要墙板具有抗菌、杀菌、安全无毒和耐药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卸方便,且覆有纳米银层,安全卫生的医用墙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医用纳米银墙板,由上下两层板材构成,在两层板材间设有若干间隔均匀的连接板将二者连结在一起构成完整的墙板;在墙板侧边设有对接结构;在墙板外表面还包覆有一体成型的纳米银层。

进一步地,墙板为竹木纤维板。

进一步地,相邻两连接板之间构成一个通孔。

进一步地,对接结构包括J型对接槽和L型对接口,它们分别设于墙板左右两侧用以集成安装时两两对接。

进一步地,纳米银层的厚度为0.1~100μ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上下两层结构增加了整体墙板的强度和硬度,通过若干连接板还能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2)墙板间的通孔能够起到隔音、保温作用;(3)对接结构相较于传统的凹凸结构,延长了原先凹面结构一边的长度,化作一边长一边短的J型对接槽,而凸面结构则缩短了底部的长度,化作L型对接口,对接时减少插接深度,方便安装,同时因为延长了下方的长度,增大了下部的接触面,提高摩擦力,集成拼装后不容易产生位移造成事故;(4)纳米银层安全无毒,本身带有抗药性,能够提高墙板的耐久度,同时它具有抗菌、杀菌作用,其本身还带有修复再生功效,能够提高整体环境的性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对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医用纳米银墙板,由上下两层板材1(上层板材1a和下层板材1b)构成,双层结构能够加强整个墙板的强度和硬度,使其更耐用。

为了将两层板材1连结起来,在两层板材1之间设有间隔均匀的连接板2,连接板2用以将二者连结在一起,构成完整的墙板。同时,连接板2还有减震缓冲的作用,当墙板受到撞击时,撞击力会被分散到各个连接板2上,经过连接板2的缓冲,再冲击到另一面板材,能够使墙板更稳固、更耐用。另外,由于连接板2的间隔设置,相邻两连接板2中间就会留出一个通孔3。也就是说,在上下两层板材1之间,还均匀分布有若干通孔3。通孔3的存在,除了配合连接板2起到缓冲作用,还有隔音、保温的作用。通孔3除了加厚墙板本身的厚度,其孔内的空气能够阻碍其他介质的传播,增加墙板的实用性。

如图2所示,为了方便装卸,在墙板侧边设有对接结构,所谓的对接结构分为J型对接槽4和L型对接口5,它们分别设于墙板左右两侧。相较于传统的凹凸对接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对接槽,延长了原先“凹面”结构一边的长度,化作一边长一边短的J型对接槽4。对应的,“凸面”结构也缩短了底边的长度,化作L型对接口5。这种结构设计,能够减少对接时相邻两块墙板之间插入的深度,更方便安装,能够轻松接入。同时,因为延长了下方的长度,也就是增大了下部的接触面积,间接提高了摩擦力,集成拼装完成后,墙面不容易产生板与板之间的位移,整体稳定性好。

另外,为了满足医用环境独特的需要,在墙板外表面还包覆有一体成型的纳米银层6。纳米银对大肠杆菌、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等数十种致病微生物都有强烈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而且具有耐药性。本实用新型根据纳米银的独特效用,制造时,在挤压机内,上下两层板材1连同纳米银层6一次挤压成型。成型后的墙板,板材1与纳米银层6贴合紧密,没有缝隙,不易脱落,经久耐用。纳米银层的实际厚度只有0.1~100μm。

本实用新型的墙板主体采用竹木纤维材质,天然环保,安全无毒。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