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叠合板预制结构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308260发布日期:2018-08-31 21:21阅读:7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来说,是一种钢筋混凝土叠合板预制结构及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制作工艺的不同,现有的楼盖可分为三种类型,即预制楼板、现浇楼板和介于前二者之间的叠合板。其中,叠合板是由预制底板和现浇面板组成。施工时,以预制底板作为模板,在模板上浇筑形成现浇面板,从而形成整体的楼盖。

目前的叠合板施工中,在第一次浇筑后得到表面预埋钢筋桁架的预制底板。在第二次浇筑前,钢筋桁架需要焊接施工,焊接施工困难、技术要求高。同时,钢筋裸露密布于预制底板的板面,造成工人施工时难以行走站立,十分不便。此外,钢筋裸露于外,容易腐蚀生锈,降低叠合板的承载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筋混凝土叠合板预制结构及方法,无需进行钢筋桁架焊接,减少施工量,且预制浇筑后便于工人行走施工,避免承载力降低,实现快速化、标准化、便利化的预制施工。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钢筋混凝土叠合板预制结构,包括:

预制底板,具有素混凝土构造;

桁架钢筋;

垫块阵列,设置于所述预制底板上,用于一一对应地支撑所述桁架钢筋;

调节阵列,与所述桁架钢筋一一对应地设置,包括复数个阵列设置的调节钢筋,所述调节钢筋可滑动地保持于所述预制底板上,用于使所述桁架钢筋压紧于所述垫块阵列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垫块阵列包括复数个阵列设置于所述预制底板上的素混凝土垫块,所述素混凝土垫块的上表面具有用于支撑所述桁架钢筋的定位凹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素混凝土垫块的阵列方向与所述桁架钢筋的延伸方向一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钢筋与所述素混凝土垫块间错分布。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钢筋具有u形构造,所述u形构造的开口朝向所述预制底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u形构造的底部与所述垫块阵列分居所述桁架钢筋的上下两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制底板上设有复数个定位孔阵,所述调节钢筋可滑动地保持于所述定位孔阵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桁架钢筋为复数个且相互平行分布。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钢筋可滑动地接近或远离所述预制底板。

一种钢筋混凝土叠合板预制方法,用于成型以上任一项所述的钢筋混凝土叠合板预制结构,包括:

以混凝土直接浇筑形成预制底板;

于所述预制底板上设置垫块阵列;

于所述预制底板上设置形成调节阵列的调节钢筋,所述调节钢筋可滑动地保持于所述预制底板上;

于所述垫块阵列上一一对应地设置桁架钢筋,并通过所述调节钢筋滑动地使所述桁架钢筋压紧于所述垫块阵列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在具有素混凝土构造的预制底板上设置垫块阵列与调节阵列,形成对桁架钢筋的快速定位安装,无需进行钢筋桁架焊接,减少施工量,且预制浇筑后便于工人行走施工,避免钢筋桁架裸露腐蚀而防止承载力降低,实现快速化、标准化、便利化的预制施工。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钢筋混凝土叠合板预制结构的第一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钢筋混凝土叠合板预制结构的预制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钢筋混凝土叠合板预制结构的第二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钢筋混凝土叠合板预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0-钢筋混凝土叠合板预制结构,0100-预制底板,0110-定位孔阵,0111-定位孔,0200-桁架钢筋,0300-垫块阵列,0310-素混凝土垫块,0311-定位凹槽,0400-调节阵列,0410-调节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钢筋混凝土叠合板预制结构及方法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钢筋混凝土叠合板预制结构及方法的优选实施例。但是,钢筋混凝土叠合板预制结构及方法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钢筋混凝土叠合板预制结构及方法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钢筋混凝土叠合板预制结构及方法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1

请结合参阅图1~3,本实施例公开一种钢筋混凝土叠合板预制结构1000,该钢筋混凝土叠合板预制结构1000包括预制底板0100、桁架钢筋0200、垫块阵列0300与调节阵列0400,无需进行钢筋桁架焊接,减少施工量,且预制浇筑后便于工人行走施工,实现快速化、标准化、便利化的预制施工。

其中,预制底板0100具有素混凝土构造。所谓素混凝土构造,是指由无筋或不配置受力钢筋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预制底板0100仅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具有平整的混凝土板面,避免传统结构在预制浇筑后出现的配筋密布的弊端,使工人方便地行走施工。此外,该结构亦可避免预埋配筋结构所存在的易于生锈的弊端。

桁架钢筋0200用于组成钢筋桁架,保证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承载强度。可以理解,桁架钢筋0200的数量至少为一个。示范性地,桁架钢筋0200为复数个且相互平行分布。可以理解,桁架钢筋0200的结构依实际需要而定,示范性地,桁架钢筋0200为直型钢筋,平行分布而形成分布阵列,提高承载能力。

垫块阵列0300设置于预制底板0100上,用于一一对应地支撑桁架钢筋0200。换言之,任一垫块阵列0300与一个桁架钢筋0200对应设置。例如,当桁架钢筋0200为复数个时,垫块阵列0300的数量与之相等。在垫块阵列0300的支撑下,桁架钢筋0200于预制底板0100上保持悬空,即桁架钢筋0200与预制底板0100分居垫块阵列0300的两侧。

可以理解,垫块阵列0300的组成结构与分布规律根据实际需要而定。示范性地,垫块阵列0300包括复数个阵列设置于预制底板0100上的素混凝土垫块0310,素混凝土垫块0310的上表面具有用于支撑桁架钢筋0200的定位凹槽0311。

可见地,桁架钢筋0200嵌入于定位凹槽0311内,得到复数个素混凝土垫块0310的共同支撑,形成与垫块阵列0300之间的多处接触。补充说明,定位凹槽0311的形状根据设计需要而定。示范性地,定位凹槽0311的形状与桁架钢筋0200的形状相匹配。补充说明,定位凹槽0311的位置根据设计需要而定。示范性地,定位凹槽0311位于素混凝土垫块0310的上表面中心处,使受力更为均匀。

素混凝土垫块0310的阵列规律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如线性阵列、多维阵列等。示范性地,素混凝土垫块0310的阵列方向与桁架钢筋0200的延伸方向一致。例如,在前述桁架钢筋0200为直型钢筋的实例中,属于同一垫块阵列0300的复数个素混凝土垫块0310沿直型钢筋的轴向(即其延伸方向)线性阵列。补充说明,素混凝土垫块0310亦具有素混凝土构造,即为无筋或不配置受力钢筋的混凝土。

调节阵列0400与桁架钢筋0200一一对应地设置,即任一调节阵列0400与一个桁架钢筋0200保持对应,用于使桁架钢筋0200于垫块阵列0300保持紧密接合。例如,当桁架钢筋0200为复数个时,调节阵列0400的数量与之相等。

其中,调节阵列0400包括复数个阵列设置的调节钢筋0410。调节钢筋0410可滑动地保持于预制底板0100上,用于使桁架钢筋0200压紧于垫块阵列0300上。换言之,调节钢筋0410用于对桁架钢筋0200施加压迫作用,使桁架钢筋0200可靠地嵌入于定位凹槽0311内,保证预制结构的连接可靠性。

调节钢筋0410的阵列规律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如线性阵列、多维阵列等。示范性地,调节钢筋0410的阵列方向与桁架钢筋0200的延伸方向一致。例如,在前述桁架钢筋0200为直型钢筋的实例中,属于同一调节阵列0400的复数个调节钢筋0410应沿直型钢筋的轴向(即其延伸方向)线性阵列。

其中,调节钢筋0410通过滑动作用,实现与桁架钢筋0200的接触作用。示范性地,调节钢筋0410可滑动地接近或远离预制底板0100。当调节钢筋0410滑动地接近预制底板0100时,调节钢筋0410驱动桁架钢筋0200接近定位凹槽0311的底面,实现桁架钢筋0200与定位凹槽0311的压紧定位。

示范性地,调节钢筋0410与素混凝土垫块0310间错分布。例如,任意两个调节钢筋0410之间设置一个素混凝土垫块0310。进一步地,调节钢筋0410的对称面与定位凹槽0311的对称面重合。

其中,调节钢筋0410可采用多种结构形状。示范性地,调节钢筋0410具有u形构造,u形构造的开口朝向预制底板0100。示范性地,u形构造的底部与定位凹槽0311分居桁架钢筋0200的上下两侧。具体而言,u型构造的底部位于桁架钢筋0200的上方,预制底板0100与定位凹槽0311均位于桁架钢筋0200的下方。

其中,调节钢筋0410的滑动压紧可通过多种形式实现。示范性地,预制底板0100上设有复数个定位孔阵0110,调节钢筋0410可滑动地保持于定位孔阵0110内。可以理解,定位孔阵0110与调节钢筋0410数量一致。其中,定位孔阵0110成阵列分布。定位孔阵0110的分布规律与调节钢筋0410一致,以保证调节钢筋0410的分布符合设计要求。

其中,定位孔阵0110包括若干定位孔0111,用于供调节钢筋0410滑动地保持于其中。定位孔0111的数量为一至复数个,定位孔0111的分布规律根据调节钢筋0410的结构而定。例如,在前述调节钢筋0410具有u形构造的实例中,定位孔阵0110包含两个定位孔0111,用于对应插接u形构造的两个端部。补充说明,定位孔0111可由pvc管预埋后浇筑混凝土而形成于预制底板0100上。

示范性地,调节钢筋0410贯穿定位孔0111后由限位件限位,避免调节钢筋0410自定位孔0111中脱离。例如,限位件可以是螺母,调节钢筋0410的端部设有外螺纹,由螺母拧合而实现调节钢筋0410于预制底板0100的限位。可以理解,限位件的外径大于定位孔0111的外径,保证调节钢筋0410既可滑动又不发生脱离。

实施例2

请结合参阅图1~4,本实施例公开一种钢筋混凝土叠合板预制方法,用于成型实施例1的钢筋混凝土叠合板预制结构1000。该钢筋混凝土叠合板预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以混凝土直接浇筑形成预制底板0100。其中,预制底板0100具有素混凝土构造。示范性地,浇筑前于模板中设置pvc管,以成型具有定位孔阵0110的预制底板0100。

可以理解,浇筑完成后,预制底板0100具有平整的板面结构。工人可方便地于其表面行走施工,相较于传统的预埋配筋结构,具有突出的施工便利性。

b:于预制底板0100上设置垫块阵列0300。示范性地,垫块阵列0300包括复数个素混凝土垫块0310,施工时将素混凝土垫块0310一一布置于预制底板0100上,以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桁架钢筋0200的定位位置。其中,垫块阵列0300的分布结构与素混凝土垫块0310的分布结构,可如实施例1所述。

c:于预制底板0100上设置形成调节阵列0400的调节钢筋0410,调节钢筋0410可滑动地保持于预制底板0100上。其中,调节阵列0400的分布结构与调节钢筋0410的分布结构,可如实施例1所述。

例如,在调节钢筋0410具有u形构造的实例中,将调节钢筋0410的端部插入定位孔阵0110的定位孔0111内,并由限位件实现初步定位安装,使调节钢筋0410滑动顺畅。

d:于垫块阵列0300上一一对应地设置桁架钢筋0200,并通过调节钢筋0410滑动地使桁架钢筋0200压紧于垫块阵列0300上。示范性地,将桁架钢筋0200一一嵌入于与其对应的垫块阵列0300的素混凝土垫块0310的定位凹槽0311内,实现初步定位。

应当注意,在调节钢筋0410具有u形构造的实例中,桁架钢筋0200并一一贯穿u形构造的中空部。继而,滑动调节钢筋0410,使调节钢筋0410接近并压迫桁架钢筋0200,实现桁架钢筋0200于定位凹槽0311的最终锁定。

经前述步骤,钢筋混凝土叠合板预制结构1000得以建立。在钢筋混凝土叠合板预制结构1000上进行现场混凝土浇筑,形成现浇板块,即可得到钢筋混凝土叠合板。该施工方法无需焊接,有效地减少了工人的工作量,并节约施工材料,具有突出的效率与环保特性。

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