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发泡塑胶地板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19131发布日期:2019-11-13 01:28阅读:636来源:国知局
微发泡塑胶地板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地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发泡塑胶地板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塑胶地板是当今世界上非常流行的一种新型轻体地面装饰材料,使用非常广泛,比如室内家庭、医院、学校、办公楼、工厂等各种场所。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3195228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吸音隔热地板及其加工方法,该地板包括面层和底层,底层贴合在面层下方,面层包括pvc片材层,底层包括pvc发泡卷材层,pvc发泡卷材层为添加有玻纤毡、玻纤网或无纺布的发泡卷材层,其中pvc发泡卷材是利用化学发泡原理于高温发泡中发泡得到。上述技术方案中的pvc发泡卷材通过化学发泡的工艺实现,而化学发泡的方式则需要根据不同的材料配置不同的化学原料,生产工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发泡塑胶地板,实现地板轻质化,增加脚感。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微发泡塑胶地板,包括通过物理发泡法形成的基材层,所述基材层选用一种塑料原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基材层的轻质化,则可以降低整块地板的质量,提升了其机械性能,物理发泡的方式安全、无毒、无害、环保,并在使用过程中获得更好的脚感,提升其使用性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材层的上表面复合有表层,所述表层包括耐磨层、彩膜层中的一种或多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耐磨层提升整块地板表面的耐磨性能,并利用彩膜层提升表面装饰性,从而提升整块地板的使用性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材层上表面复合有无纺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纺布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可循环利用等特点,将无纺布复合于基材层表面能够提升使用过程中的脚感,从而提升使用舒适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材层上表面复合有玻纤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玻纤层则为玻璃纤维层,玻纤层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机械强度高,从而可以提升整块地板的尺寸稳定性,避免因受热受冷而导致整块地板的变形。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物理发泡法采用的物理发泡剂为空气、氮气、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氟利昂中的一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物理发泡剂无毒、无害、无味,并能达到更好的发泡功能,发泡之后的泡孔直径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耐磨层和彩膜层均由pvc材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低耐磨层和彩膜层的生产成本,并具有更好的环保效果,从而提升整体的耐磨耐刮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材层包括pvc、石粉、钙锌稳定剂、pe蜡、pvc改性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入石粉能够确保石塑基材层的强度,加入钙锌稳定剂能够提高pvc的稳定性,加入pvc改性剂可以提升强度以及增强韧性,加入pe蜡能够实现外润滑,在螺杆挤出机挤出过程中更容易脱模,进而提升其尺寸的稳定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微发泡塑胶地板的生产工艺,一次成型且复合耐磨层、彩膜层、无纺布或玻纤层以及基材层,提升加工效率。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微发泡塑胶地板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配料,将基材层所需的原料进行称量并混合;

步骤b:挤出成型,将混合后的原料利用螺杆挤出机挤出,并在挤出过程中通过物理发泡法中的微孔发泡成型方式向螺杆挤出机的熔融段末注射物理发泡剂,使物理发泡剂与原料熔体均匀混合;

步骤c:复合,在挤出的基材层上复合耐磨层、彩膜层、无纺布或玻纤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一条生产线上先将基材层进行挤出,并在后续传送过程中直接将耐磨层、彩膜层、无纺布或玻纤层复合至基材层表面,从而提升了加工生产的效率,并且使基材层实现微发泡成型,使发泡之后的泡孔直径达到微米级,提升基材层的机械性能,获得更好的强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c中的复合方式采用热压或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贴合的方式能够提升复合的效率,从而在一条生产线上就能完成多层的复合,使基材层的表面达到更好的性能;而热压的方式能够提升各层之间的连接强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利用物理发泡法对基材层实现发泡成型,使最终发泡的泡孔直径更小,进而提升基材层的机械强度,获得更好的脚感,以及使基材层更加轻质化;

其二:依靠无纺布能够提升整块地板在使用过程中的脚感,获得更好的使用性能;

其三:利用玻纤层能够提升整块地板的尺寸稳定性,避免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基材层;2、表层;21、耐磨层;22、彩膜层;4、无纺布;5、玻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微发泡塑胶地板,参照图1所示,包括一层基材层1,基材层1由塑料原料通过物理发泡法成型,塑料原料可选用pvc、pe、pp中的任意一种,将其中一种塑料原料在进行称量之后加入注塑机的料筒,在注塑机的螺杆剪切力以及加热圈的加热作用下塑化,此时将物理发泡剂直接注入螺杆熔融段末与塑料原料形成的熔体均匀混合,然后高压高速注入模腔,在模腔内突然降压,使熔体中大量的过饱和气体离析出来,从而成型微孔基材层1,基材层1中的泡孔直径为1mm-5mm,降低开裂可能性,提升基材层1的机械性能,同时降低基材层1的质量,达到轻质化的要求。

物理发泡剂则可选用空气、氮气、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氟利昂中或者惰性气体中的一种。

实施例二:

一种微发泡塑胶地板,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参照图2所示,在基材层1的上表面通过贴合或者热压的方式复合有表层2,表层2为由pvc材料制成的透明耐磨层21。

实施例三:

一种微发泡塑胶地板,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参照图3所示,在基材层1的上表面通过贴合或者热压的方式复合有表层2,表层2为由pvc材料制成的彩膜层22,彩膜层22上印刷有油墨图案。

实施例四:

一种微发泡塑胶地板,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参照图4所示,在基材层1的上表面通过贴合或者热压的方式复合有表层2,表层2包括上下设置的耐磨层21和彩膜层22,耐磨层21和彩膜层22均由pvc材料制成,彩膜层22的表面印刷有油墨图案,耐磨层21、彩膜层22和基材层1之间通过热压的方式实现复合。

实施例五:

一种微发泡塑胶地板,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基材层1的塑料原料选用pvc,并在原料中添加石粉、钙锌稳定剂、pe蜡、pvc改性剂,pvc改性剂为以甲基丙烯酸甲啼为主体的丙烯酸树脂,以重量份计算,pvc占50-65份,石粉占150-190份,钙锌稳定剂占6-8份,pe蜡占0.6-0.8份,pvc改性剂占5-8份。

实施例六:

一种微发泡塑胶地板,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参照图5所示,在表层2与基材层1之间复合有无纺布4,三者之间通过贴合或热压的方式进行复合。

实施例七:

一种微发泡塑胶地板,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参照图6所示,在表层2与基材层1之间复合有玻纤层5,玻纤层5由玻璃纤维制成,三者之间通过贴合或热压的方式进行复合。

实施例八:

一种微发泡塑胶地板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配料,将基材层1所需的原料进行称量并混合,原料包括石粉、钙锌稳定剂、pe蜡、pvc改性剂,pvc改性剂选用dl-50;

步骤b:挤出成型,将步骤a中混合后的原料放入注塑机的料筒,在注塑机的螺杆剪切力以及加热圈的加热作用下塑化,此时将物理发泡剂直接注入螺杆熔融段末与塑料原料形成的熔体均匀混合,然后高压高速注入模腔,在模腔内突然降压,使熔体中大量的过饱和气体离析出来,最终使混合的原料从螺杆挤出机中挤出成型;

步骤c:复合,在挤出的基材层1上通过贴合或热压的形式复合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耐磨层21、彩膜层22、无纺布4或玻纤层5;

步骤d:分片开槽,将复合后的成品料在室温下冷却并根据实际所需尺寸进行分片,并在分片后的成品料的边缘开槽。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