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垂直升降的停车设备的杠杆式调节配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65652发布日期:2018-10-26 19:59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停车设备的配重装置,具体为一种垂直升降的停车设备的杠杆式调节配重装置,属于停车设备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立体停车设备就其结构性能上大体分:机械式、自走式及半机械式三种;根据立体停车设备的不同,大致可分:升降横移式、垂直循环式、巷道堆垛式、垂直升降式等,而垂直升降类停车设备,通过提升系统升降,并通过搬运器实现横移,将汽车停放在井道两侧的停车设备。

现有的垂直升降的停车设备支点大多数使固定,由于汽车的大小不一,最佳支点位置不一样,这样一来加大了曳引机的负荷,提高了输出功率,极大的消耗了电能,而且停车设备在升降过程中容易晃动,从而可能会造成汽车晃动下坠,降低了安全性。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垂直升降的停车设备的杠杆式调节配重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垂直升降的停车设备的杠杆式调节配重装置。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垂直升降的停车设备的杠杆式调节配重装置,包括第一载车板以及与固定连接在第一载车板顶端的安装箱,所述第一载车板铰接有斜杆,所述斜杆顶端铰接有安装架,所述顶端固定连接有滑板,所述安装架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表面套接有第一链轮,所述安装架顶部设有第二载车板,所述第一载车板和第二载车板底端均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载车板和第二载车板一端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一载车板和第二载车板内腔均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四转杆,所述第四转杆表面套接有双齿轮,所述双齿轮较小的一个齿轮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二单齿轮,所述第二单齿轮轴心部位套接有第五转杆,且第五转杆两端与卡槽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五转杆表面套接有垫板,所述双齿轮较大的一个齿轮表面通过链条与第一单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单齿轮轴心部位套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锥形条和挡板,所述第一载车板和第二载车板顶端均开设有条形通孔;

所述安装箱内侧壁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轴杆,所述轴杆表面依次套接有第三单齿轮和第二链轮,所述第二链轮表面绕缠有钢链条。

优选的,所述斜杆数目为四个,四个所述斜杆平均分为两组,每组两个所述斜杆较差分布,且两个斜杆通过第二转杆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轴杆和第三单齿轮数目均为两个,两个所述轴杆两端均与安装箱内侧壁转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轴杆一端与第一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且两个第三单齿轮相互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单齿轮的直径是双齿轮较小的一个齿轮直径的两倍。

优选的,所述当钢链条和第二链轮数目均为四个,且钢链条一端绕缠在第二链轮表面并与第二载车板两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杆和条形通孔数目均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一转杆和条形通孔平均分为两组,两组所述第一转杆两端分别与第一载车板和第二载车板内侧壁转动连接,且第一转杆和条形通孔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

优选的,所述滑数目为两个,两个所述滑板与开设在第二载车板底端的两个滑槽滑动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种垂直升降的停车设备的杠杆式调节配重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功能性强,设计新颖,通过设置链轮、钢链条、滑板以及安装架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更好的对停车设备支点进行调节,使对重的重量更为合理,从而保证曳引机的负荷基本保持在适当范围内,降低输出功率,节约用电,达到节能降耗的作用。

2.通过设置锥形条、挡板、单齿轮、双齿轮以及垫板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更好的对汽车进行固定,避免了停车设备在升降过程中造成汽车晃动,提高了安全性,同时也增强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整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整体双齿轮和第二单齿轮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转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载车板,2、第一单齿轮,3、第一转杆,4、条形通孔,5、链条,6、钢链条,7、第一链轮,8、第二转杆,9、滑板,10、安装架,11、斜杆,12、第一电机,13、第三转杆,14、安装箱,15、第二链轮,16、第二电机,17、双齿轮,18、第四转杆,19、第二单齿轮,20、第五转杆,21、垫板,22、卡槽,23、滑槽,24、锥形条,25、挡板,26、轴杆,27、第二载车板,28、第三单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所示,一种垂直升降的停车设备的杠杆式调节配重装置,包括第一载车板1以及与固定连接在第一载车板1顶端的安装箱14,所述第一载车板1铰接有斜杆11,所述斜杆11顶端铰接有安装架10,所述顶端固定连接有滑板9,所述安装架10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8,所述第二转杆8表面套接有第一链轮7,所述安装架10顶部设有第二载车板27,所述第一载车板1和第二载车板27底端均开设有滑槽23,所述第一载车板1和第二载车板27一端开设有卡槽22,所述第一载车板1和第二载车板27内腔均安装有第二电机16,所述第二电机16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四转杆18,所述第四转杆18表面套接有双齿轮17,所述双齿轮17较小的一个齿轮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二单齿轮19,所述第二单齿轮19轴心部位套接有第五转杆20,且第五转杆20两端与卡槽22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五转杆20表面套接有垫板21,便于汽车更好的驾驶到第一载车板1和第二载车板27表面,所述双齿轮17较大的一个齿轮表面通过链条5与第一单齿轮2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单齿轮2轴心部位套接有第一转杆3,所述第一转杆3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锥形条24和挡板25,便于更好的对汽车位置进行固定,所述第一载车板1和第二载车板27顶端均开设有条形通孔4;

所述安装箱14内侧壁安装有第一电机12,所述第一电机12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轴杆26,所述轴杆26表面依次套接有第三单齿轮28和第二链轮15,所述第二链轮15表面绕缠有钢链条6,便于更好的对第二载车板27进行拉动。

所述斜杆11数目为四个,四个所述斜杆11平均分为两组,每组两个所述斜杆11较差分布,且两个斜杆1通过第二转杆8转动连接,变与更好的对支点进行调节;所述轴杆26和第三单齿轮28数目均为两个,两个所述轴杆26两端均与安装箱14内侧壁转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轴杆26一端与第一电机12输出端固定连接,且两个第三单齿轮28相互啮合连接,便于更好的对轴杆26的固定,以及两个第三单齿轮28相互相互传动;所述第二单齿轮19的直径是双齿轮17较小的一个齿轮直径的两倍,便于更好的使双齿轮17转速时第二单齿轮19的两倍;所述当钢链条6和第二链轮15数目均为四个,且钢链条6一端绕缠在第二链轮15表面并与第二载车板27两端固定连接,便于更好的对第二载车板27进行拉动;所述第一转杆3和条形通孔4数目均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一转杆3和条形通孔4平均分为两组,两组所述第一转杆3两端分别与第一载车板1和第二载车板27内侧壁转动连接,且第一转杆3和条形通孔4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便于更好的使挡板25穿过条形通孔4;所述滑板9数目为两个,两个所述滑板9与开设在第二载车板27底端的两个滑槽23滑动连接,便于第二载车板27更好的移动。

本发明在使用时,本申请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在使用时均外接连通电源和控制开关,当对停车设备配重进行调节时,首先开启第一电机12,使第一电机12输出端通过轴杆26带动第二链轮15和第三单齿轮28转动,使第三单齿轮28通过另一个第三单齿轮28和轴杆26带动第二链轮15转动,从而使两个第二链轮15对其中一个第二链轮15对钢链条6拉动,而另一个第二链轮15对另一个钢链条6进行松动,从而使两个钢链条6带动第二载车板27在水平方向缓慢移动,从未完成对停车设备配重支撑的调节,当汽车停在第一载车板1和第二载车板27时,首先开启第二电机16,使第二电机16输出端通过第四转杆18带动双齿轮17转动,使双齿轮17通过链条5带动第一单齿轮2转动,使第一单齿轮2通过第一转杆3带动锥形条24和挡板25转动,使挡板25贯穿条形通孔4移动至第一载车板1和第二载车板27顶部时,再关闭第二电机16,同时使双齿轮17通过第二单齿轮19和第五转杆20带动垫板21转动,从而使垫板21转动至与第一载车板1和第二载车板27一端垂直,从而完成对汽车位置的限定,当汽车开出和开进第一载车板1和第二载车板27时,首先开启第二电机16,使第二电机16输出端通过第四转杆18带动双齿轮17转动,使双齿轮17通过链条5带动第一单齿轮2转动,使第一单齿轮2通过第一转杆3带动锥形条24和挡板25转动180度,使锥形条24贯穿条形通孔4移动至第一载车板1和第二载车板27顶部时,再关闭第二电机16,同时使双齿轮17通过第二单齿轮19和第五转杆20带动垫板21转动90度,从而使垫板21转动至与第一载车板1和第二载车板27一端水平,从而解除对汽车位置的限定。

第一电机12和第二电机16均采用的是奥松机器人专营店销售的42byghw609步进电机,其配套电路可由商家提供。

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和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发明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