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气混凝土均匀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8406发布日期:2018-09-18 22:01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气混凝土下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气混凝土均匀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加气混凝土是以硅质材料(砂、粉煤灰及含硅尾矿等)和钙质材料(石灰、水泥)为主要原料,掺加发气剂(铝粉),通过配料、搅拌、浇注、预养、切割、蒸压、养护等工艺过程制成的轻质多孔硅酸盐制品。

现有的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4687059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加气混凝土自动下料装置,包括罐体,罐体下部设置有出料口,出料控制机构,出料控制机构包括驱动部、出料口连接部、移动部,出料口连接部与罐体下部相连接,出料口连接部上设置有连通出料口连接部上端与下端的通腔,通腔与出料口相连通,通腔内设置有能根据控制电路指令开启或密封通腔的阀门,驱动部与罐体下部相连接,并能由控制电路控制而带动移动部相对出料口连接部上下移动,移动部上设置有与通腔相连通的通道,水泥能依次通过罐体下部的出料口、通腔、通道离开罐体,其优点在于:改变下料时粉尘四溢的状况,减少浪费,减少污染,自动化作业,节省人力,使用效果好。

但上述的一种加气混凝土自动下料装置,下料时,只通过一个圆柱体下料管的圆形管口进行下料,下料过于集中,但由于运输车长度较长,加气混凝土下料时不能均匀的铺平在运输车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气混凝土均匀下料装置,具有能够使加气混凝土下料时均匀的铺平至运输车内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加气混凝土均匀下料装置,包括搅拌罐,搅拌罐下方还设有出料管,搅拌罐下方还设置有下料槽,下料槽包括槽体,槽体的内底面上还开设有两对称设置的斜面,斜面以出料管为中心倾斜向下延伸至槽体长度方向一侧壁,斜面上还开设有多个贯穿槽体底面下料口,多个下料口以斜面上端为中心至斜面下端孔径逐渐增大。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工作时,搅拌罐内的加气混凝土从出料管落入槽体,然后槽体内的加气混凝土会由于自重自动沿开设于槽体内的斜面向槽体长度方向两端流动,同时通过开设于斜面上孔径不同的下料口,加气混凝土可以均匀的下落至运输车内。

较佳的,下料槽包括启闭装置,启闭装置包括分别滑移连接于两斜面上的活动架以及两用于驱动活动架移动的驱动装置,活动架还固设有多个能够同时挡住多个下料口的挡板。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需要开启或关闭下料口时,可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活动架在斜面上移动,从而带动挡板移动,进而实现了下料口的关闭和开启,便于控制下料量,操作方便。

较佳的,驱动装置包括分别固定连接于槽体两侧的气缸,活动架两侧分别固设有延伸出槽体的凸块,槽体两侧还分别开设有用于凸块移动的滑槽,凸块与气缸的伸缩杆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工作时,气缸的伸缩杆推动凸块移动,从而带动活动架移动,进而实现了下料口的开启和关闭,易于控制,操作方便。

较佳的,槽体下底面还固设有多根与下料口联通的下料管。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下料时,加气混凝土可以通过设置的多根下料管从下料口落下,减少了加气混凝土下料时的溅射,保护了工作环境。

较佳的,槽体上方还固定连接有盖体,盖体上固设有与搅拌罐的出料管配合的进料管。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工作时,搅拌罐内的加气混凝土可以通过搅拌罐的出料管与盖体上的进料管配合,从而使搅拌罐内的加气混凝土流到下料槽内,且通过设置的盖体可以防止加气混凝土从搅拌罐中下落到下料槽内时产生溅射,保护工作环境。

较佳的,搅拌罐的出料管与下料槽的进料管之间固定连接有法兰套。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的法兰套可以方便的连接搅拌罐与下料槽,连接稳固,密封性好,便于下料。

较佳的,法兰套包括第一法兰盘、第二法兰盘以及固定连接于第一法兰盘与第二法兰盘之间的连接套,第一法兰盘与进料管固定连接,第二法兰盘与出料管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采用的第一法兰盘与第二法兰盘,将进料管与出料管连接,能够承受较大压力,保证了下料的稳定性。

较佳的,盖体上开设有两气压平衡口。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盖体上方设有两气压平衡口,下料槽内部的气压可以通过两气压平衡口与下料槽外部气压保持相同,便于下料槽内的加气混凝土出料。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工作时,搅拌罐内的加气混凝土从出料管落入槽体,然后槽体内的加气混凝土会由于自重自动沿开设于槽体内底面的斜面向槽体长度方向两端流动,同时通过开设于斜面上孔径不同的下料口,加气混凝土可以均匀的下落至运输车内;

2.工作时,气缸的伸缩杆推动凸块移动,从而带动活动架移动,进而实现了下料口的开启和关闭,易于控制,操作方便;

3.在盖体上方开有两气压平衡口,下料槽内部的气压可以通过两气压平衡口与下料槽外部气压保持相同,便于下料槽内的加气混凝土出料。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突显加气混凝土均匀下料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突显搅拌罐与下料槽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放大图;

图4是实施例中突显下料口位置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突显槽体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中突显启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搅拌罐;21、出料管;22、法兰套;221、第一法兰盘;222、第二法兰盘;223、连接套;3、下料槽;31、槽体;311、斜面;312、下料口;313、下料管;314、滑槽;32、盖体;321、进料管;322、气压平衡口;33、启闭装置;331、活动架;3311、挡板;3312、凸块;332、驱动装置;3321、气缸;4、运输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加气混凝土均匀下料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搅拌罐2、下料槽3以及运输车4,搅拌罐2固定连接于机架1,下料槽3设置于搅拌罐2下方,运输车4设置于下料槽3下方。

如图2和图3所示,下料槽3包括槽体31以及固定连接于槽体31上方的盖体32,盖体32上还固设有用于进料的进料管321以及用于平衡槽体1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的气压平衡口322,搅拌罐2下端还固设有出料管21,出料管21与进料管321之间还固定连接法兰套22,法兰套22包括螺栓固定于出料管21的第一法兰盘221、螺栓固定于进料管321的第二法兰盘222以及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法兰盘221且其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法兰盘222的连接套223。

如图4和图5所示,槽体31的内底面对称开设有两斜面311,两斜面311以进料管321为中心分别向下倾斜延伸至槽体31长度方向的两内侧壁,两斜面311上还分别开设有多个下料口312,多个下料口312以斜面311上端为中心至斜面311下端孔径逐渐增大。下料时,搅拌罐2内的加气混凝土通过进料管321落到下料槽3内,然后加气混凝土会由于自重沿倾斜开设于槽体31内底面的两斜面311向槽体31长度方向两端流动,同时通过开设于斜面311上的孔径逐渐增大的多个下料口312,可以使加气混凝土在斜面311流动过程中均匀的从多个下料口312下料到运输车4内(参考图1),为减少加气混凝土在下料过程中的溅射,导料板33下表面还固设有多根与下料口312联通的下料管313。

如图5和图6所示,槽体31内设有用于开启或关闭下料口312的启闭装置33,启闭装置33包括活动架331以及用于驱动活动架331运动的驱动装置332,活动架331滑动连接于斜面31,活动架331还固设有多个挡板3311,工作时,通过移动活动架331可以带动挡板3311移动从而挡住下料口331。驱动装置332包括固定连接槽体31两侧的气缸3321,活动架331两侧的中间位置还分别固设有凸块3312,槽体31两侧还分别开设有与凸块3312配合的滑槽314,凸块3312滑移连接于滑槽314,且凸块3312远离活动架的一端延伸出滑槽314并与气缸3321的伸缩杆固定连接,使用时,启动气缸3321即可推动凸块3312在滑槽314内移动,从而带动滑移连接于斜面311的活动架331移动,进而实现了下料口312的开启或关闭。

工作过程:工作时,加气混凝土从搅拌罐2的出料管21流到下料槽3的进料管321,然后落到槽体31内,并沿着倾斜设置的斜面311继续向槽体31两端流动,同时通过设置的多个孔径逐渐增大的下料口331均匀的下料至运输车4内,当运输车4装满后,启动气缸3321即可推动活动架331移动,进而带动挡板3311将下料口312挡住,停止下料。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