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用吊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5374发布日期:2018-08-31 20:54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用具,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吊篮。



背景技术:

建筑工地上通常采用吊篮将砖从地面运到楼上去,现有的吊篮一般包括围栏和安装在围栏顶部的吊耳,围栏的至少一个侧面设置有活动挡板,活动挡板的下端通过转动轴与围栏铰接,围栏和活动挡板上部分别设置上卡销槽、下卡销槽,上、下卡销槽的位置相对应,卡销安装在上、下卡销槽中,活动挡板通过卡销与围栏固定。通常,一个吊耳与围栏固定需要用到两颗固定螺栓,导致零部件数量增多,而且需要在围栏上加工两个螺孔,增加了机加工量,降低了生产效率。

因此,就需要对现有的建筑工程用吊篮进行改进,可减少吊耳与围栏固定时固定螺栓的使用量,降低机加工量,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吊篮,可减少吊耳与围栏固定时固定螺栓的使用量,降低机加工量,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建筑工程用吊篮,包括围栏和若干安装在围栏顶部的吊耳,所述围栏的至少一个侧面设置有活动挡板,所述活动挡板的下端通过转动轴与围栏铰接,所述围栏和活动挡板上部分别设置上卡销槽、下卡销槽,所述上卡销槽、下卡销槽的位置相对应,卡销安装在上卡销槽、下卡销槽中,所述活动挡板通过卡销与围栏固定;所述吊耳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且设有一个起吊孔及一个用于与围栏通过固定螺栓相连的连接孔,所述吊耳上还一体设有一个定位柱,所述围栏上设有一个用于与定位柱适形配合并配合定位的柱孔。

进一步,所述围栏的左右两侧面均设有活动挡板,两个所述吊耳设在活动挡板的上方。

进一步,所述定位柱垂直于吊耳设置。

进一步,所述定位柱、连接孔及起吊孔呈等腰三角形分布,定位柱与连接孔设在起吊孔的下方且位于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所述围栏的外表面覆盖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为组合镀层并包括沿吊耳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一铜镀层、第一镍镀层、第二铜镀层及第二镍镀层。

进一步,所述第一铜镀层的厚度为0.05-0.16mm,所述第一镍镀层的厚度为0.07-0.12mm、所述第二铜镀层的厚度为0.04-0.09mm,所述第二镍镀层的厚度为0.03-0.08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建筑工程用吊篮,每个吊耳通过定位柱及连接孔与围栏固定连接,由于定位柱一体设于吊耳,在装配时只需使用一个固定螺栓即可,可减少固定螺栓的用量,而且围栏上只需加工一个与固定螺栓配合的螺孔,柱孔的加工则相对简单,因此可降低机加工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吊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耐磨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建筑工程用吊篮,包括围栏1和若干安装在围栏1顶部的吊耳2,所述围栏1的至少一个侧面设置有活动挡板3,所述活动挡板3的下端通过转动轴4与围栏1铰接,所述围栏1和活动挡板3上部分别设置上卡销槽5、下卡销槽6,所述上卡销槽5、下卡销槽6的位置相对应,卡销安装在上卡销槽5、下卡销槽6中,所述活动挡板3通过卡销7与围栏1固定;所述吊耳2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且设有一个起吊孔21及一个用于与围栏1通过固定螺栓8相连的连接孔22,所述吊耳2上还一体设有一个定位柱23,所述围栏1上设有一个用于与定位柱23适形配合并配合定位的柱孔(图中未示出);所述围栏1的左右两侧面均设有活动挡板3,两个所述吊耳2设在活动挡板3的上方;使用时,先将卡销上提,使卡销7从下卡销槽6中脱出,同时向外拉动活动挡板3,使活动挡板3向地面倾斜,将摆放有砖块的台板推入围栏1中,然后将活动挡板3推回到原位并用卡销与围栏1固定;通过升降装置将吊篮升到楼上,然后按上述步骤将活动挡板3向外拉开,并拉动台板将砖块整体取出;每个吊耳2通过定位柱23及连接孔22与围栏1固定连接,由于定位柱23一体设于吊耳2,在装配时只需使用一个固定螺栓即可,可减少固定螺栓的用量,而且围栏1上只需加工一个与固定螺栓配合的螺孔,柱孔的加工则相对简单,因此可降低机加工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柱23垂直于吊耳2设置;定位柱23从靠近围栏1的一侧面垂直凸起,优选为方形柱体结构,此时柱孔也为方形孔,可防止吊耳2发生偏转,提高起吊的稳定性;此外,所述定位柱23、连接孔22及起吊孔21呈等腰三角形分布,定位柱23与连接孔22设在起吊孔21的下方且位于同一直线上,可有效提高起吊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围栏1的外表面覆盖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为组合镀层并包括沿吊耳2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一铜镀层91、第一镍镀层92、第二铜镀层93及第二镍镀层94;围栏1外表面覆盖有组合镀层结构的耐磨层,具有较强的耐磨性,长期放置也能防止发生磨损腐蚀,保持其结构强度的稳定,延长使用寿命;组合镀层则可通过组合刷镀的方式形成;铜镀层与镍镀层交替的结构还可增强镀层之间的结合力;至于厚度,所述第一铜镀层的厚度可为0.05-0.16mm,所述第一镍镀层的厚度可为0.07-0.12mm、所述第二铜镀层的厚度可为0.04-0.09mm,所述第二镍镀层的厚度可为0.03-0.08mm。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