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剪力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8503发布日期:2018-12-07 21:46阅读:618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建筑剪力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剪力墙结构,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剪力墙结构。



背景技术:

剪力墙又称抗风墙或抗震墙、结构墙。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重力}的墙体。防止结构剪切破坏,它分平面剪力墙和筒体剪力墙。平面剪力墙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升板结构、无梁楼盖体系中。为增加结构的刚度、强度及抗倒塌能力,在某些部位可现浇或预制装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现浇剪力墙与周边梁、柱同时浇筑,整体性好。筒体剪力墙用于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悬吊结构中,由电梯间、楼梯间、设备及辅助用房的间隔墙围成,筒壁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其刚度和强度较平面剪力墙高可承受较大的水平荷载。专利号为CN201520296470,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剪力墙结构,该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钢管进行限位,然后利用增加楔子进行调整水平,从而减少人工支撑的步骤,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钢管和通孔之间产生的摩擦,使得通孔内误差较大,及时增加楔子也难以进行有效的调整水平,操作较为麻烦,因此,我们提出一种装配式建筑剪力墙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剪力墙结构,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钢管进行限位,然后利用增加楔子进行调整水平,从而减少人工支撑的步骤,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钢管和通孔之间产生的摩擦,使得通孔内误差较大,及时增加楔子也难以进行有效的调整水平,操作较为麻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装配式建筑剪力墙结构,包括墙体、十字钢和钢筋,所述墙体的顶部两侧均安装有十字钢,所述十字钢的底部插接于墙体的内部且和墙体固定连接,两组十字钢之间安装有钢筋,所述钢筋的底部插接于墙体内部且和墙体固定连接,所述墙体的外壁下端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孔洞,两组第一孔洞之间墙体表面开设有第二孔洞,所述墙体的两侧壁均安装有钢筋圈。

进一步的,所述墙体的底部两侧均开设有方形槽,所述方形槽的内腔四面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腔固定安装有限位钢槽,所述方形槽与第一孔洞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墙体的底部中间处开设有圆形槽,所述圆形槽和第二孔洞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十字钢的两侧壁均开设有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钢筋为墙体的加强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建筑剪力墙结构,通过将十字钢插入其相适配的限位钢槽,进行限位,使得很好保持水平位置,避免了插入楔子的麻烦。

2.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建筑剪力墙结构,通过十字钢和钢筋的双重限位稳固,使得连接稳固。

3.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建筑剪力墙结构,通过十字钢外壁开设有通孔,利用通孔,方便穿过吊装绳,使得吊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式建筑剪力墙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式建筑剪力墙结构的墙体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式建筑剪力墙结构的十字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墙体;2、十字钢;3、钢筋;4、第一孔洞;5、第二孔洞;6、钢筋圈;7、方形槽;8、限位槽;9、限位钢槽;10、圆形槽;1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装配式建筑剪力墙结构,包括墙体1、十字钢2和钢筋3,所述墙体1的顶部两侧均安装有十字钢2,所述十字钢2的底部插接于墙体1的内部且和墙体1固定连接,两组十字钢2之间安装有钢筋3,所述钢筋3的底部插接于墙体1内部且和墙体1固定连接,所述墙体1的外壁下端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孔洞4,两组第一孔洞4之间墙体1表面开设有第二孔洞5,所述墙体1的两侧壁均安装有钢筋圈6。

其中,所述墙体1的底部两侧均开设有方形槽7,所述方形槽7的内腔四面均开设有限位槽8,所述限位槽8的内腔固定安装有限位钢槽9,所述方形槽7与第一孔洞4连通。

其中,所述墙体1的底部中间处开设有圆形槽10,所述圆形槽10和第二孔洞5连通。

其中,所述十字钢2的两侧壁均开设有通孔11。

其中,所述钢筋3为墙体1的加强筋。

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将吊装绳穿过十字钢2外壁的通孔11,进行吊装,然后使得需要吊装的墙体1底部的方形槽7套在装好的墙体1顶部的十字钢2上,同时使得钢筋3插接在墙体1底部的圆形槽10内,使得十字钢2的端面插于限位槽8内的下午内钢槽9内,使得进行限位,使得保持墙体1保持水平,然后通过向第一孔洞4和第二孔洞5内灌入水泥浆,使得方形槽7以及圆形槽10内被填满,然后凝固即可,通过墙体1两侧壁的钢筋圈6可以侧壁连接,该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实用性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